尕沟村创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典型材料3篇

时间:2022-10-04 14:41:45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尕沟村创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典型材料3篇,供大家品鉴。

尕沟村创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典型材料3篇

尕沟村创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典型材料1

  精神文明创建汇报材料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村党支部、村委会始终如一地发扬“团结奋进,崇尚文明,稳中求进,勇争一流”的精神,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四个文明建设的同步发展

  回顾近几年的工作,能有今天村富民富的变化和成绩,靠的是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政策,靠的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靠的是坚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靠的是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全村上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艰苦创业,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在我村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我们做到了:

  一、高度重视,合理安排,包扶到户,为创建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实施以来,我村得到县委、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村两委的齐心协力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在深入贯彻落实市、县一系列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从本村实际出发,立足长远,兼顾当前,积极开发主导产业。有效确立发展模式,大力改善我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科学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我村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框架建设为基础,建成村道共4公里,2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正在加紧建设,同时配套的健身器材,娱乐设施,也正在采购之中。为了完善广场功能在广场设立科普宣传栏,建立科普长廊。不仅改变了村容村貌,而且有效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档次。对村民文化活动室,村委会办公室和村计划生育服务室,卫生室进行重建装修,并配齐了相关设施。

  三、重视生产发展,培育主导产业,发展农村经济。

  针对部分村民易于满足眼前温饱生活,不求更大发展的陈旧观念,我村采取多种方式让农民开眼界、见世面,促使他们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专门组织党员到其他地区参观当地的新农村建设情况,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借鉴和经验。

  四、倡导先进文化,树立文明村风,提高村民素质

  1、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创建文明。采取多形式多途径全面动员,广泛发动群众,让村民真正认识到创建文明村是一项“惠民工程”。

  2、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和三产服务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对村民进行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通过培训使农民基本掌握了一门实用技术,提高了农民的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也提高了素质。

  3、加强道德建设,树立文明乡风。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村内小广场宣传栏内宣传公民道德,“八荣八耻”,加大“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组织村民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知识竞赛”,农民运动会,五四青年联谊会,七一党员活动日,国庆文艺晚会,营造文明村文化氛围,通过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创建文明的乡风民俗。

  4、促进全民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为迎接全运会,村党支部组建了秧歌队。组建的秧歌队扭出了农村特色,扭出了农民的健康。在锻炼身体的前提下更拉近了支部与村民的联系。这次活动掀起了村全民健身活动的新热潮。

  五、清理环境卫生、整治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

  为积极响应省文明办“迎全运、讲责任、做表率、比奉献”活动的号召,村党委发出倡议书,要求广大村民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支持全运、参与全运、奉献全运。进一步把村民参与全运、支持全运、奉献全运的热情集聚起来,把爱家乡、建家园的激情调动起来。

  1、加强对“五堆”的清理。对公路两侧、村内硬化道路两侧、我村段的粪堆、土堆、沙堆、石头堆、柴草堆以及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全部进行清理,对乱搭乱建的临时建筑物进行全部拆除。通过整治,力争从根本上解决柴草乱垛、垃圾乱倒、脏水乱泼、畜禽乱跑的情况。

  2、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路面、厕所有专人清扫、清理、保持清洁干净;水井有专人看护,保证安全灌溉用水;严禁乱涂乱画;树木有人抚育管理,确保成活。

  3、加强禁牧工作。全面加大禁牧工作力度,严禁将牛、骡、驴、马等大畜拴在门前、路旁和村内的行道树上,严禁随意毁坏林木。

  六、坚持建管并举,进行综合治理,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1、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宣传栏,标语、广播等宣传阵地,针对农民实际,对村民着重进行《选举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婚姻法》、《经济合同法》、《环保法》等法律、法规常识教育学习,增强村民的守法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2、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丰富创建内涵,调整创建标准,在村民中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激发群众创业致富热情,通过村民小组自评,村委会审核,村民代表大会通过,镇党委复核,“公平、公正、公开”地产生“十星级文明户”,努力促进新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素质提高。

  3、民主管理,制度约束。制定《东茶亭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和《东茶亭村治安保卫工作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配备环境卫生监管员和治安巡逻员,确保环境卫生整治有序和有效地维护东茶亭村的社会治安稳定。

  现在,东茶亭村已初步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初具雏形。真正把保护建设生态环境,发展地方经济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结合了起来,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

尕沟村创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典型材料2

  西流寨开发区大会村 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典型材料

  西流寨开发区大会村位于岚河上游,山清水秀,风景宜人,秀丽的自然风光与整洁的村落相伴。这个有130户、456人的村庄,人均纯收入逐年增长,村容整洁,民风淳朴,使大会村在麟绛大地上格外引人注目。

  近年来,大会村以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产业调整”建设为重点,在调优做强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不断加强群众思想道德教育,扎实推进生态文明新村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力的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全村呈现出社会治安稳定、村民遵纪守法、百姓和睦共处、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制 精神文明建设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领导重视是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保障。为不断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村上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将共产党员进行设岗、定责,确定为小组长,明确工作职责,狠抓工作落实,形成区党委、管委会精心指导;党支部、村委会协调负责,各级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群众积极参与的创建工作领导机制,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同时,还健全完善了精神文明建设组织领导、目标责任、经费保障、表彰激励等工作机制,推动全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依照本村实际争创全县精神文明先进村。

  二、加强群众教育,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 提高全民整体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所在。村上始终把思想道德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并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一是加强形势政策教育。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县制定出台的惠民政策、实用技术等为主要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分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对干部群众开展法律法规、形势政策、科技知识等培训教育活动,通过培训,全村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宗旨意识进一步得到增强,群众思想得到解放、观念得到转变、思想觉悟明显提高,在全村涌现出了一批带领群众加快发展的实干型干部和懂经营、会管理、能赚钱的新型农民。二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坚持定规范、抓示范、促养成教育,注重从最基本的环节和行为规范抓起,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要教材,广泛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现代文明知识教育等系列活动,引导广大群众“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推动了良好村风民风的形成,营造出了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三是扎实开展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立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和群众的思想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广泛开展道德评议,解决一些“法律管不到,行政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一些人和事,在全村培养树立尊老爱幼、邻里互助、助贫济富、等各类道德典型10个,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道德典型为榜样,知荣明耻,见贤思齐,从善如流,在全村形成了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三、加大硬件投入,加快生态文明新村建设步伐 结合新农村建设,按照精神文明创建先进村的建设要求,稳步推进全村新农村建设。村上统一规划,完成对全村居民点街道、村社主干道的硬化美化,全村累计铺油路1公里,完成改水45户、改厕改圈50户、建成农村户用沼气13座,电视入户率达100%。同时,村上积极筹措资金8多万元,建成占地面积270平方米村务活动中心,配套建成党群活动室、宣传文化室、图书阅览室等多功能站室,配备了电脑、电视、打印机等设施,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播放点1个,为党员群众学习培训提供了场所;投资6万元建成占地面积986平方米的村文化体育广场,并按照“农闲多活动、农忙少活动、每月至少活动1次”的要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不断丰富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村上始终以治理“脏、乱、差”现象为着力点,持之以恒地开展城乡清洁大行动,加强村社环境卫生设施配套,健全完善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积极改善村容村貌,引导广大群众养成文明、卫生、健康的生活习惯,极大地改善了全村的人居环境,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近年来,大会村也先后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区党委、管委会的表彰。但是,我们深知,在前进的道路上永远没有止境,勤劳善良的大会村民将继续发扬优良传统,扎实苦干,开拓创新,推动大会村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再铸新辉煌!

尕沟村创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典型材料3

  尕沟村创建州级文明单位主要事迹简介

  在新形势下,如何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摆在尕沟村“两委”班子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村“两委”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动员组织广大群众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致富本领,弘扬家庭美德,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使全村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尕沟村紧紧围绕建设乡风文明的新农村的目标,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加强群众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推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广大群众中深入开展了“八荣八耻”教育和“知荣辱树新风,构建和谐新临夏”主题教育,不断引导广大群众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全村治安形势平稳,群众有安全感,无“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无“法轮功”练习人员,无家庭派系,无愚昧迷信活动,无乱砍滥伐现象,到处呈现出家庭团结、民风淳正、群众精神状态昂扬向上的良好局面。

  2、积极开展各类评选活动,表彰奖励各方面涌现出的典型。尕沟村“两委”在切实加强对党员和群众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在全村范围内开展了星级文明户、“十佳青年”、“好婆婆”、“好儿媳”、致富女能手、养殖专业户、环境保护热心人、“三八“红旗手、优秀民调员、先进单位等创评活动。在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下,评选出了星级文明户175户、“十佳青年”5名、“好婆婆”11名、“好儿媳”11名、致富女能手10名、养殖专业户9户、环境保护热心人9名、“三八“红旗手5名、优秀民调员12人,先进村组单位3个。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潜移默化的提升了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技文化水平,提高了群众参与全村经济和社会组织化程度,极大的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促进了全村精神文明建设。同时针对全村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各类典型和好人好事,村“两委”班子进行总结表彰,鼓励全村群众积极参与到全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去,使全村群众了解全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且明确了今后做一个合格的好村民的目标,主动向典型学习,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和美德。

  3、加强对群众的培训,提升广大群众素质。为了更好发挥群众的力量,尕沟村“两委”积极组织广大群众开展多次学习培训班,围绕双底杂交油菜、脱毒马铃薯种植、养羊、劳务等主导产业,引导和组织群众积极学文化、学技术、参与新农村建设,对广大群众进行培训,增加广大群众的科学知识,提升广大群众的素质,引导广大群众逐步走向科学化的生产方式,并通过交流经验交谈等形式,提出存在的问题。通过以上努力提高了群众的自身素质,推动了全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上了新的台阶,为实现尕沟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打下强有力的基础。

  4、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群众法制意识。尕沟村积极开展法制宣传进家庭活动,以家庭为载体,与司法、综治等部门配合积极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组织广大群众学习《婚姻法》、《反家庭暴力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印发法律宣传单。通过这些创建活动,使家庭成员知法懂法意识、安全防范意识不断提高,实现了禁毒、禁赌、禁黄、禁家庭暴力、禁迷信活动、禁邪教的目标,促进了家庭和睦,维护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尕沟村“两委”的高度重视下,这些工作的开展极大的推动了尕沟村的经济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为尕沟村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全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的轰轰烈烈,广大群众的观念进一步更新,增强了村“两委”的凝聚力,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向心力,为尕沟村建设文明建设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