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2课丁香结说课稿(一等奖) 小学语文六年级丁香结说课稿

时间:2022-06-16 16:15:47 说课稿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六年级上册第2课丁香结说课稿(一等奖) 小学语文六年级丁香结说课稿,供大家参考。

六年级上册第2课丁香结说课稿(一等奖) 小学语文六年级丁香结说课稿

  赏丁香花·解丁香结 —— 《丁香结》第二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丁香结》。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进行我的阐述。

  一、说教材 1、 文本解读:《丁香结》作为宗璞的散文代表作,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文章语言优美清新,意蕴丰富深刻,既有古典文学熏陶出的韵味,亦有发自内心细腻的感受和体验。作者目睹城内外丁香花开得格外繁茂,不禁想到自己斗室外的三株白丁香,又由丁香花联想起象征着愁怨的“丁香结”。最后发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的感叹,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人生的洒脱。

  2、 教材地位:《丁香结》被编排在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单元以“触摸自然”为主题,从草原到丁香结,从雨中西湖到花开花谢,本组课文从各个角度展现了大自然别样的风采。本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旨在通过本组课文学习,培养学生阅读时不仅能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能由课文展开联想,由具体事物引发人生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作者的感悟。

  二、 说学情 在本课第一课时我们已完成生字词的学习,梳理过全文的主要内容,明确:前部分为“赏”丁香花,后部分为“解”丁香结。对于散文的特点、作者的生平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不过对于丁香花的具体描写、丁香所赋予的愁思及作者由丁香结引发的人生思考,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基于以上分析,并结合新课标中对第三学段的目标要求,我制定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运用引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丁香花的色彩、形态、气味之美。(教学重点) 2.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豁达的人生态度。(教学难点) 3.体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抒发自己感受的表达方式。

  四、说教法学法 于永正老师说过:“讲解是死的,朗读是活的;朗读能赋予作品以生命。”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展开:

  教法:以“读”为主,采用“读中想象,读中积累,读中悟、读中思”的方式,引领学生走近丁香花,走近丁香结,走近作者宗璞。

  学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采用“读——想——悟”的方法,渗透圈画批注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朗读、思考、交流。

  五、说教学流程 (一)配乐诵读,创设情境 师引导:很多人都说,宗璞的散文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信,你听! PPT 出示(配着音乐,师朗诵):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 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 读到这,我想,丁香花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在了我们的心里。那么,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丁香花的,又赋予了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呢?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近《丁香结》。(板书:2、丁香结)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老师进行配乐诵读,一方面,以文中诗一样

  的语言,营造诗一般的意境,入情入境,感染学生;另一方面,化文段为诗句的形式,也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二)品读词句,“赏”丁香花 王崧舟老师说得好:“文字不是躺在纸面上的符号,文字它是有生命的、有情感的。”这个环节,我重点是带领学生品读词句。首先会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用横线划出所有描写“丁香花”的句子,读一读,并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讨论交流后,明确:作者从形态、色彩、香味三个方面描写丁香花:

  (1)形态: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2)色彩:紫色、白色; (3)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描写丁香花的句子,进行圈画批注,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然后再进行四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分享。在分享交流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

  1. 从和谐的色彩感受“美”。

  (PPT 出示)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师引导:读了这句话,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让学生想象:在白纱一般的月色下,丁香的白更富光彩,丁香的紫更加柔和。我会适时指导朗读: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看到这幅画面?谁还想试试?通过个别读,齐读,读出丁香花的色彩之美。

  接着,引导:文中还有哪里词句也展现了丁香花的色彩之美呢? (PPT 出示)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师引导:此处,“莹白”“绿”“红”各种色彩交相辉映,特别能集中展现画面的色彩美。我会引导学生想象:那时,丁香开得极盛,花多叶少。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那一片“莹白”并非是雪,而是丁香。包括前面的“檐前积雪”也是指代丁香花。从“香气直透毫端”就可以看出。

  这里我会引入王安石的《咏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帮助学生理解:积雪就是丁香花。解决课后习题第二题的难点问题。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会通过朗读的轻重缓急去指导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去指导学生,读出丁香花的“美”。

  2. 抓生动的形态感受“美”。

  (PPT 出示)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师引导学生交流:这句话运用了哪两个修辞手法?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抓关键词启发学生:“星星般”写出了丁香花的小巧、色泽明亮;“探”、“窥”二字把丁香花当成人来写,展现出孩童似的天真、活泼、灵动。再通过表演读、引读等方式让学生想象画面,感受丁香花的形态美。

  3. 从幽雅的甜 香感受“美”。

  (PPT 出示)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最后,师配乐引读:今年的丁香花开得格外茂盛。当你漫步在街道,总忍不住回望(PPT 出示: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 当你沐浴着月光,轻轻一闻(PPT 出示: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当你走到巷子的尽头,你的脑海里一定忘不了那副美丽的画面:(PPT出示: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当你外出归来,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PPT 出示: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读,让学生脑海里回放关于丁香花的关键句子,体悟丁香花的形态美、色彩美、气味香。

  过渡:那么,作者是怎样由丁香花写到丁香结的?“丁香结”这个说法又是怎么来的呢?由此,自然过渡到第三部分。

  (三) 理解课文,“解”丁香结 对“丁香结”的理解我想分三个层次推进。

  1. 感受形似。

  师引导:“丁香结”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PPT 出示: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师适时总结:第一个原因:丁香花苞形似“结”,所以称“丁香结”。

  这一部分我会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上的丁香花苞,结合 PPT 出示古代女子衣服上的盘花扣,两相对照,体会“丁香结”这一名称的形象、贴切。

  2. 了解象征意。

  过渡:“丁香结”的由来不单单是外形上,更是包含着一种象征意义。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那么,丁香结还象征着什么呢?(明确:愁怨)丁香与愁怨有什么关系呢?研读第 4 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雨中的丁香是怎样的?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PPT 呈现):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想象:细雨迷蒙中的丁香朦朦胧胧,若隐若现,格外妩媚,再配合戴望舒的《雨巷》,理解丁香还象征着一种愁怨、一丝惆怅。再引入课后的阅读链接,关于“丁香结”的诗句,深化丁香结的这种象征意义。

  3. 引发人生思考。

  师引导:作者由丁香结,引发了对人生怎样的思考呢?引导学生关注最后一段,找到关键句“结,是解不完的; 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通过指名读,全班齐读。联系上下文谈感悟,交流自己的理解:作者给“丁香结”赋予的新的寄寓——既然人生难免遇到困难,那不妨用乐观

  豁达的心态面对,积极解决问题,并把它看作一种人生的味道。最后,结合课后第三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与作者产生共鸣。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问题作为牵引,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着重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揣摩体会句子的含义,以期达到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这一环节,引入作者宗璞的自述,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宗璞的豁达。

  (PPT 出示:)常写游记的原因在喜欢旅行,喜欢与山水相亲。山水于我是朋友,是知音,给我灵气和想象,却限于体力,浅尝辄止者多。苏辙曾云:“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有奇气。”名山大川一句是向自然,我足迹有限;与豪俊交游一句是向社会,也更感欠缺。统而言之是要有阅历,枯坐斗室,未免干瘪。二寸象牙上的雕刻不管怎样精细,总觉拘束。何况只是粗粗有个模样儿呢。

  集子以篇命名,曰《 丁香结 》。我虽孤陋,尚知生活中多的是难解的结,也许有些是永远解不开的,不过总会有人接着去解。

  【设计意图】宗璞的这段自述与文章最后一段相互呼应,通过这一片段的拓展,旨在让学生再次感受宗璞语言的简洁,对人生的豁达。进而深化主题: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给你芬芳的丁香花的同时,也会给你幽怨的“丁香结”。正视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把它看作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人生才有滋味。

  六、 说板书设计 成功的板书是文章结构和内容的浓缩,既突出文章的重点,又反映文章的中心。我的板书紧扣文章两大主线进行,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

  2、丁香结 赏丁香花:形态 颜色 气味 解丁香结:古人眼中——解不开的愁怨 作者眼中——豁达乐观 } 正视生活挫折, 人生充满乐趣

  《一株紫丁香》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2《丁香结》第一课时【教案】

  新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优质课说课稿

  新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2,丁香结》课课练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说课稿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