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教学课件共3篇 关雎的优秀教案

时间:2022-07-03 09:29:56 课件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关雎教学课件共3篇 关雎的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

关雎教学课件共3篇 关雎的优秀教案

关雎教学课件共1

  《关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赏析,从“重章叠句”的手法中品析君子“以礼节情”和淑女“文静美好”的形象。 3.探索诗歌“修身”“齐家”之教化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品析君子和淑女的形象。 2.探索诗歌的教化意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18年,在央视大型诗词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中有一首歌曾连续两期被传唱,深受观众喜爱,你知道是哪一首吗?下面我们一起用聆听的方式再来温故其中一个美好的片段。(播放音频)在这一段欢快的乐曲中,上至老者下至稚子,从华夏大地到世界各地,大家都满怀喜悦在吟唱,老师诵读几遍后也能快速成诵。你也来大声的诵读这首诗,说说你的初读感受。

  预设:朗朗上口、有重复句、有故事、有画面……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引出“重章叠句”并板书。)

  二、浅吟低唱 品诗韵

  1.自由诵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明确:各节句数相等,而且有些句子大致一样,只是变动了几个字,这叫重章叠句。《诗经》30,其中采用重章叠句章法的有177篇,占总篇幅的58%,可以说重章叠句是《诗经》的主体。像歌曲中循环出现的句子,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

  2.分角色朗读,感受重章叠句的回环往复美。

  (师读黑色字,女生读蓝色字,男生读红色字。最后一章全班合诵一遍。)

  三、精叙畅读 知情意

  1.关注蓝色字体和红色字体的重章叠句部分,提问:反复吟诵的部分在内容上是不是简单的重复呢?

  预设:有清晰的层次,有曲折的情感……

  2.这清晰完整而波折迭起的重章叠句部分是在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一个同学用一句话概括诗歌的内容。

  参考:君子追求淑女,求之不得时内心焦虑,求而得之时,高兴欢愉。 3.你能从诗歌的三章中找出表现君子追求淑女的过程的几个动词吗? 参考:求——思——友——乐 4.动作是心情的外化,这些动作反映出君子在追求淑女的过程中有怎样的情感变化? 师范读,生感受。

  君子爱慕淑女:在冰雪未消春水先动的春天,在人群中一眼就瞥见了那个寻觅多年的佳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可谓宁静美好,用平静舒缓的语气读。

  求而不得时内心焦灼:日思夜想,思绪万千,辗转难眠,内心焦灼无比。语速慢,语调低沉。悠哉要延长读,辗转反侧一字一顿,每一个动作都代表一种深沉的思念。

  幻想求而得之愉悦欢欣:语调高昂、语速稍快。友、乐重读。 参考:宁静美好——焦灼——愉悦

  5.请三个同学分别读诗歌的三章,体会君子的摇摇心旌。 指导:注意语调的平——抑——扬。

  6.师提问:既然是写君子追求淑女,为何以雎鸠鸟开头呢?

  明确:成双成对的雎鸠鸟就像君子求得淑女,形象地传达了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原来先有美好的诗境,心生感动,才有了美好的诗情。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由此及彼的手法在《诗经》中叫作“兴”。两物之间又有相似性,叫作“比”。““比”“兴”手法给后世的创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小结:重章叠句不是简单的重复,它反复诉说的有美好的意境、美好的情感和美好的故事。

  四、细品慢酌 赏形象

  美好的爱情固然让人心驰神往。但也只有确认对的人,这份美好才能温暖一生。在座的同学们,假如你们就是诗中的君子或淑女的亲友团,结合有关写淑女或君子的重章叠句部分作判断,替君子或淑女做一下参考,这女孩子是不是好配偶,这男孩子值不值得终身托付? (一)赏淑女形象

  窈窕——文静美好,风姿绰约

  1.“窕”在古文中为“绰约”之意,是形容人的体态的。一个风姿绰约的女子背后肯定有优良的家教和修养。古人建回廊,当衣袂飘飘、风姿绰约的女子从画有山水树花鸟的廊前经过,本身就是一首诗了。如此文静美好的女子怎会不让君子心动呢?

  2.淑女——柔和包容 “淑”为贤良之意。《易经》中有“天地乾坤”之说,女子为“阴”为“地”为“坤”,给大地一颗种子,她像母亲般助万物滋长,给大地一堆垃圾,她能化腐朽为神奇。大地之德是能容纳一切。心灵美的核心就是要有坤德,即要柔和包容。

  提问:“窈窕”和“淑女”都为“美好”之意,这两种美好是否一样呢? “淑”是贤淑、贤良之意,是一种内在美。“窈窕”是外在美,是内在的修养外化为绰约的风姿。

  窈窕淑女,诗中反复吟咏其形象,足见其秀外慧中、内外兼修。 3.流、采、芼——勤劳能干、理智谨慎

  流、采、芼为淑女劳作的过程,可见其勤劳能干。

  “芼”为“熟而荐之”之意,女子劳作的过程是先捞取,再采摘,再挑选,可见其做事理智谨慎。文中还有一件事能体现淑女的理智——择偶。遇见追求并不轻易答应,矜持而理性。 小结:原来诗中的淑女是一位体态美、性情美、心灵美的秀外慧中、内外兼修的女子啊。难怪如此惹人怜爱。亲爱的女孩,文中的淑女正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你若芬芳,蝴蝶自来”。作为女孩,修炼自己的性情是如此之重要。 (二)赏君子形象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体现其执着专一。以结婚为目的,并想与淑女形影不离。想把内心的爱意化成一种具有社会意义,具有道德意义的稳定关系。

  2.寤寐求之。体现执着专一。认定的对象便念念不忘。求之不得时,不强求他人,只是止于思念,没有过分的举动,“发乎情,止乎礼”。可见其对淑女的尊重。

  3.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体现其志趣高雅、尊重彼此、执着专一。

  “友”为两只手,手拉手表示亲近的意思。没有追求到,就努力改变自己,学会弹琴鼓瑟,学会敲钟击鼓,用高雅的志趣去亲近心上人。

  钟鼓楼一般是左钟右鼓。左为生发,用鼓,属于木声;右为收敛,用钟,属于金声。一生发一收敛,其实代表着有始有终。这也能看出其“执着专一”。

  小结:君子最可贵之处便是能用深厚的涵养恰当地表达情感,不强求,不冒犯,懂得以礼节情。君子因发现了心上人而快乐,没有追求成功也会内心焦灼,但他懂得“发乎情,止乎礼”,不过分强求,懂得适可而止。“人不知而不愠”,化焦灼希冀为力量,转身一变,变成一个志趣高雅的自己。即便求而得之,也不忘初心,懂得尊重,懂得始终如一。因此孔子给予了这段纯情以至高的评价“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五、含英咀华

  思教化

  过渡:据说当时采上来的诗有3000多首,孔子在将符合“礼”“义”标准的诗留下305首,编成《诗》。用以教化天下。

  1.孔子将于重章叠句间反反复复刻画淑女和君子形象的《关雎》置于《诗经》的首篇,你学习之后受到了怎样的教化?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呢?任找一个方面谈谈。

  (1)修身——做君子和淑女。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眼中,一个理想的社会是由正直、率性、充满健康美的“君子”和“淑女”组成。

  (2)齐家——风天下 “家是最小国”,君子只有得到一位贤德的好女子做伴侣,夫妻和睦,社会的风气才良好。

  2.经典的魅力就在于常读常新,历久弥新。我们从《关雎》中读出了“修身”“齐家”的境界,那么历代名人对《关雎》又会有怎样的高见呢?

  孔子:《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 “《关雎》,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毛诗序》)

  孔颖达:此诗之作,主美后妃进贤。思贤才,谓思贤才之善女。(《毛诗正义》) 名人的解读又可以引发我们哪些深邃的思考呢?请大家课后再做深层解读。随着我们的研读和传承,古人的智慧便融入我们的血液里,凝成中华魂!让我们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亲近之心,配乐深情诵读《关雎》。 结语:《诗经》是诗歌的源头,更是我们精神的源泉。希望大家多阅读经典,用这些源于生活的传统文化,用诗意的眼和诗意的心,升华生活、净化灵魂。

  板书:

  求

  君子———淑女

  以礼节情

  修身

  齐家

  文静美好

  《关雎》教师听课课件

  《关雎》课堂教学设计范文

  关雎教案

  《关雎》教学实录

  《关雎》教学设计

关雎教学课件共2

  《关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相关的文学常识。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诗歌分析“君子”和“淑女”的人物形象。 4.理解《关雎》作为《诗经》第一篇的重大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三年的文言文,对文言字词有一定的积累;

  《诗经》创作的年代与现在的学生生活的年代相距比较久远,所以对《诗经》中的内容学生较难理解。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诗歌分析“君子”和“淑女”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关雎

  先来玩一个游戏,根据我的提示,猜一猜“你”是什么? 你是一条旺盛的河流 两千六百多年来边唱边走 多少人翘首追溯你神秘的源头 哦 从西周 再到春秋

  “风”,土风民谣,淳朴自然 “雅”,诸侯朝会,贵族欢宴 “颂”,宗庙祭祀,乐舞翩翩 你的语言是赋、比、兴 直陈、比喻、托物抒情

  因了你,“风骚”成为文学的雅称 你就是《诗三百》

  人们还恭敬地称呼你《诗经》

  活动2【讲授】诵读《关雎》

  《论语》中记载:“不学《诗》,无以言。”孔子认为,没学好《诗经》,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

  1.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的第一首《关雎》。

  (请一生上黑板写“关雎”)明确“雎”:从隹(zhuī),从且,且亦声。“且”意为“加力”、“给力”。“且”与“隹”联合起来表示“加力鸟”、“助力鸟” 2.正音:请一生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诗经》中四言以22的节奏来朗读。 窈窕

  好逑

  参差

  寤寐

  芼之 (全班齐读) 3.读出感情。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本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写一个君子对一名淑女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最后想象与她相亲相爱的过程。

  请一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其他同学点评) 朗读指导:“关关”语音拖长,营造一种雎鸠鸟鸣叫回声的感觉;“悠哉游哉”

  朱熹曰:“悠,长也。”按悠哉悠哉,思念之深长也。所以也要拖长尾音且语调降低。“辗转”两个上声的词语都慢些,读出君子在床上翻来覆去的苦闷之感。 4.教师配乐范读。

  5.全班齐读这首富有音乐美感又传达出主角情感的《关雎》。

  活动3【活动】品味画面感

  这是一首爱情诗——女子

  (一)既然是一首爱情诗,那一定少不了男女主人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女子:1.“君子”的意思是行为举止文雅,看出这是一个有修养的女子。(叶戈)。 2.“采”“芼”看出女子的安静、富有生活情趣。(吴菱歌)

  3.“友之”、“乐之”的意思是表示亲近,使她快乐,看出这是一个喜欢音乐的女子。(王琳斐)

  根据以上同学的分析,你是想拍砖还是点赞。

  总结:这是一位文静美好且善良的女子 ,不仅如此,她还士一位听懂音律的高雅之人,最重要的是,她在水边的小舟上不断地采摘荇菜,勤俭持家。果然,认真的女子最美。

  活动4【活动】品味画面

  这是一首爱情诗——男子 这是一位怎样的男子?

  1.“君子”的意思是人格高尚、地位高的人,看出是一个品德高尚,地位不凡的男子。(张阙耀)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意思是少女难求,男子朝思暮想,魂牵梦绕,看出这是一个用情至深、纯情而又坚持的男子。(张卓)

  “寤寐求之”意思是日日夜夜想追求看出男子春心荡漾。(柳梦洁)

  3.“ 琴瑟”、“ 钟鼓 ”的意思是弹琴鼓瑟、敲击钟鼓,看出这是一个擅长乐器、多才多艺的男子。(王琳斐、张梦瑶、沈子涵、毛麒盛、刘镇毅、姜安娜、李哲、吴羽茜)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深层含义是:男子想象之后和淑女结婚的情景,看出这是一个有责任心、有远见,懂得为未来考虑的男子。(张卓)

  男子:这是一位品德高尚多才多艺的男子,不仅如此,她还是一位认准淑女绝不轻易放弃执着追求的人,最重要的是他看重的是淑女的内在,并远远地用自己的才艺吸引追求淑女。果然,有礼有节的男子最美。

  活动5【讲授】品味景物

  这真的是一首爱情诗,除了君子对淑女那种渴望和追求外,其实文中还有能透露这是一首爱情诗的内容——景物。

  1.雎鸠:朱熹的《诗集传》说这种鸟“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不相狎”,就是说这种鸟不同于别的动物,雌雄是有固定的配偶的,情意专一;平常一起出来活动时举止高贵,不会放浪不装重 。(古人称作贞鸟) 2.荇菜:荇菜:根和横走的根茎生长于底泥中,茎枝悬于水中,生出大量不定根,叶和花飘浮水面。

  用荇菜或左或右漂浮不定比喻求爱的不易;

  作者以赞颂的口吻勉励求取荇菜,隐喻“君子”的努力追求“淑女”。 荇的花语:柔情。

  林花著雨燕支(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杜甫《曲江对雨》

  软泥上的菁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徐志摩《再别康桥》

  活动6【活动】合作朗读

  全班合作朗读:

  师: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全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男生: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女生: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男生: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女生: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男生: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全班: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师: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活动7【讲授】这不仅仅是一首爱情诗 探究

  这不仅仅是一首爱情诗。 《毛诗序》:“《关雎》,《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在古人看来,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须以夫妇之德为基础。《毛诗序》的作者认为,《关雎》在这方面具有典范意义,所以才被列为“《风》之始”。它可以用来感化天下,既适用于“乡人”即普通百姓,也适用于“邦国”即统治阶层。

  《关雎》,它所歌颂的,是一种感情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所以儒者觉得这是很好的典范,是“正夫妇”并由此引导广泛的德行的教材。 淑女:文静美好而善良、勤劳贤惠善持家 君子:品德高尚有才华、执着乐观有节制

  活动8【讲授】小结

  你是一条旺盛的河流 两千六百多年来边唱边走 多少人翘首追溯你神秘的源头 哦

  淑女

  文静美好而善良 勤劳贤惠善持家 哦

  君子 品德高尚有才华 执着乐观有节制 关关雎鸠 荇菜柔情 琴瑟和鸣

  你就是《关雎》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活动9【作业】作业

  发挥你的想象,扩写《关雎》。

关雎教学课件共3

  关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历史地位。

  2.积累重点生字词的音义,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这首诗。 3.反复朗诵,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品读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淑女风范、君子风度,做文明敦厚之人。 2.正确看待君子对待爱情的态度,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体会主人公情感变化。

  2.了解本诗中“兴”的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揣摩诗歌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九年级上册第八篇课文《致女儿的信》中苏霍姆林斯基回答了他的女儿提出的一个问题“什么是爱情?”

  大家还记得么,谁给老师说说呀?

  这个同学讲的很好,爱情,必须要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忠诚,有超越死亡的心灵追念,这样爱情就会高于上帝,人才能成为大地上的上帝。这是苏联大教育家的爱情观,那么我们中国古代的爱情观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关雎》,去寻访传承中华的爱情真谛。 二、文体背景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

  1 / 4 在内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多采用“赋”“比”“兴”表现手法。合称为“六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关雎》选自《诗经·周南》。《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三、朗读全诗,初步感知

  1.学生听录音朗读,正音,同时出示小黑板,教师点拨重点字词 睢鸠(jūjiū)一种水鸟。

  窈窕(yǎo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ú):配偶。

  荇莱(xīng):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芼(mào):挑选。

  2.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教师检查字词及预习情况。 四、再读全诗,理解文意

  教师提问:

  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请个别同学朗读全文)。 教师小结:这首诗很短很完整,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看来,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

  2.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呢?

  首章四句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呜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儿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所听:关关雎鸠 所见:在河之洲 所思:窈窕淑女 所愿:君子好逑。

  在这里主人公看着洲中的雎鸠鸟思绪万千,感情基调平缓

  次章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在这里“求”字是本章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2 / 4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第三章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不啻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无疑这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这是求而得之的喜悦。所以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琴瑟友之──亲密相爱 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3.学生分角色朗读

  它作为一篇爱情诗篇,它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微,又止所当止。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确有一定见地,对我们仍有启发。希望我们大家能够仔细体会文中的淑女风范、君子风度,做文明敦厚之人。 五、品读全诗,探究艺术特色

  1.教师提问:本诗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请一位同学试背诵第一章,其他同学思考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哪篇文章和这首诗的手法类似?

  学生回答:( )

  这种手法就叫兴,兴,即是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得表现手法。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陋室铭》

  2.提问:本文写作特点?

  教师小结:《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咏”。所谓“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它能够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对后世影响很大。

  【教学反思】

  《关雎》为我们讲述了另一种爱情的真谛,与苏霍姆林斯基的爱情观有异曲同工之妙,这诗中美丽的女子,痴情的男子,千古传唱让人们久久不能忘怀。希望同学们回去后好好体会这首诗关于爱情的阐述,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念。

  【作业布置】

  1.大声朗读,背诵全诗。

  2.预习《蒹葭》,结合注释,串解大意。

  【板书设计】

  3 / 4 《关雎》

  诗经:最早的诗歌总集,记载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包括“风”“雅”“颂”,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所听所见所思所愿

  求

  寤寐求之辗转反侧钟鼓乐之极有层次,语约义丰

  瑟琴友之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