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16篇(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2-06-14 12:50:05 教学心得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启发式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16篇(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心得体会),供大家阅读。

启发式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16篇(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心得体会)

启发式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1

  启发式教学

  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启发式教学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目前,一些国家教学法改革中的许多创造和见解,都是同启发式教学的要求相关联的。 基本要求:

  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

  在中国,“启发”一词,源于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

  在欧洲,稍后于孔子的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用“问答法”来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以探求真理。其又称“苏格拉底法”、“产婆术”,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

  启发式教学主要分三大类:

  一、讨论启发。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小蝌蚪找妈妈》的实际教学中在这样的课堂中,组织课堂讨论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力都还比较有限,所以不主张学生自己讨论,而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引导式的探究和讨论。教师提前设置问题 : ①小蝌蚪找妈妈之前应该做什么准备啊?②小蝌蚪找妈妈,它的妈妈到底应该长什么样呢?③小蝌蚪最终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进行学习。

  二、实验启发。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的《乌鸦喝水》的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实验的方法,将实验器具带入课堂,让学生直观感受,,获得最直观的形象体验。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大大的透明的塑料瓶,在里面盛上大概四分之三的水(为了让学生能够看得更形象、直观,我在透明的清水中滴入几滴红色墨水,使得水有颜色),然后准备了一些小的石子,上课时,讲到乌鸦往瓶子里面投石子的时候,我就开始演示,当同学们看到随着石子越来越多,红色水位越来越高的时候,小朋友们不由惊呼“乌鸦真聪明!”在形象直观的实验教学中,体现了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目标和理念。

  三、表演启发

  例如,在教材《狐假虎威》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将课文内容搬到课堂中,演绎成一个不错的小短剧。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让学生自愿报名,组成几个小组,大家合作完成短剧,指导学生进行组内分工,有人是导演、有人是演员、有人做头饰、有人念旁白,最后在确定的一段时间后,大家汇报演出,这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其中的热情和兴趣,实现有效教学。

启发式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2

  1如何理解启发式教学?

  2作为教师如何理解“为孩子一生负责”这句话。在你所担任的教学阶段?

  3你是如何理解

  4你是如何理解则罔殆。”这句话。

  5你是如何理解

  6你是如何理解

  7你是如何理解

  8你是如何理解学者为人。”这句话的。

  9你是如何理解句话谈谈你认为教师的责任有哪些?

  10党的教育方针是什么?你将如何实践?

  11经济社会中某些地方社会风气不正这些不良的现象

  ?

  12如果你是班主任于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你将采用什么教育方法有别于一般的学生(谈谈你所担任的教学阶段即可)

  13在你的心中“人才”这个概念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14你认为廊坊市的教育现状怎样?如果需要你为决策层献计献策?

  15你认为作为教师哪些事情是一定要做的?(可举例若干)

  16你认为作为教师哪些事情是一定不能做的?(可举例若干)

  17请描述科具备哪些能力?

  18你是如何理解分数和能力的?在教学中你将做哪些实践?

  19你是如何理解学校教育(包括幼教)和家庭教育的关系?

  20如果你遇到了一个不喜欢的领导将如何与之相处?

  21你是如何理解?并举例说明。

  22你是如何理解?可举例说明。你认为“名师”具备哪些素质?

  23百年名校“北京四中”在教学中提倡“重基础、重精髓、重方法、重自学”的四重理念是如何理解的?

  24你是如何理解“备课”的?你认为“备课”应“备”什么?

  25你是如何理解?

  26新课改与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27你赞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种提法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28你认为你所担任的学段?并展开谈谈你的理解。

  29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作为教师应做到什么?

  30你平时经常看的教育类书籍和杂志有哪些?谈谈你对其中印象比较深的两三个例子。

  31作为教师你将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举例。

  32记忆在学习中是处于怎样的地位?学生记忆有什么特点学生的识记能力?

  33你是如何理解“以学生为主体”这句话?教学中你将做哪些实践?

  34你是如何理解教学中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35你最尊重的教育家是谁?为什么?

  36你为什么要选择教师这个行业?你是怎样看待教师这份工作的?

  37如果你是一名班主任?

  38如果在课堂教学中

  ?

  39你最尊重的教育家是谁?谈谈你的理由。

  40你是一名新教师教学经验?

  41你同意“没有不合格的学生?你是如何理解的?

启发式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3

  启发式教学是党校函授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怎样在函授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有三点体会,启发式教学。

  一、启发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启发问题,在于引起学员的学习兴趣,激发学员学习的内在动力,让学员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应该是学员进行知识探求的启发者、合作者、指导者。教师的态度、价值观、理念必须以学员的求知欲为本,教师和学员间要彼此启发,共同探索和研讨。

  启发问题的提出,是学习的核心要素。没有问题,就不存在学员的思考和探究。启发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就是说教师在设计启发问题时,必须充分考虑学员的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学习材料,以及学员已经具备的知识储备和具有的社会实践经验等因素,由教师或在教师引导下由学员自己提出一个符合学员解题能力的问题,最好是处在学员知识“边缘发展区”的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够解决大部分,又不能全部解决的问题。例如在经济管理专业《中国区域经济管理概论》这门课中,对“经济增长点的功能和选择增长点的原则”这个问题,让学员进行思考,各自提出自己的观念,以及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基本涵义和实际情况进行比较,找出内在的区别、联系和规律,让学员带着问题进行探索和交流,教学反思《启发式教学》。 在学习中扩大涉猎面、交流面,使学员把实践中碰到的问题用掌握的理论来论证和解决,从而获得思维的碰撞与自己发现规律的能力。

  二、启发的过程要具有发散性和层次性

  发散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每个学员思维始终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当启发问题提出后,学员就可以针对这个问题顺着自己的思路,享有最大限度的自由,从而能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挖掘解决问题的创造潜能,使不同的学员都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探索途径,收获到不同的探索果实,享受到探索的乐趣。这就需要教师为学员提供一个思考的平台,以及重组知识,解决新情况和实际问题的过程,自始至终使学员的思维处于积极的探索之中。

  在启发式课堂教学中要创造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要有递进台阶,引导学员进行思考、猜测,提倡尝试、讨论、合作的学习方法,不定条条框框,鼓励学员用多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解答问题,并注重对学员进行三个结合、四个突出和五种方法的思维训练:即进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相结合的训练,突出对比思考、分类思考、想象思考,转化思考的训练,掌握分析与归纳、演绎与综合、猜想与论证、探索与发现、观察与对比的探知方法,使学员的思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近及远,让学员展开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活动,从而培养学员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三、启发的途径要具有多元性和反思性

  多元性在教学中,就是关注学员的个性、特点,尊重学员的经验在启发教学中的应用。在启发的问题提出后,首先要让学员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充分挖掘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学员个人的想象力。其次是合作探讨,可以前后桌四人为一个小组,将问题内容细化,每人承担其中一部分,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果,培养学员的合作能力。

  启发途径的反思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反思,二是学员的反思。教师的反思体现在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预计与实际的吻合状况、学员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都进行认真总结,找出规律,以便下堂课发扬和改进。学员的反思主要是要求学员在课后写课堂总结。写课堂总结实际上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知识反刍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反思的过程、总结提高的过程。

启发式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4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目录

  1引言 ............................................................................................................................................1 2启发式教学的历史背景与界定 ................................................................................................2 启发式教学的历史背景 ................................................................................................2 启发式教学的界定 ........................................................................................................2 3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4 客观性 ............................................................................................................................4 主动性 ............................................................................................................................4 互动性 ............................................................................................................................4 发展性 ............................................................................................................................5 4启发式教学的教学实施要领 ....................................................................................................6 因材施教 ........................................................................................................................6 启发动机 ........................................................................................................................6 加强方法指导 ................................................................................................................7 促进能力发展 ................................................................................................................7 5启发式教学运用中的误区及解决策略 ....................................................................................8 学生观的改变 ................................................................................................................8 启发式的核心问题 ........................................................................................................8 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与结果并重 ....................................................................................9 启发式教学的反馈 ........................................................................................................9 6启发式教学在物理实验课中的运用 ......................................................................................10 提出问题 ......................................................................................................................10 理论分析 ......................................................................................................................10 实验探索 ......................................................................................................................14 归纳总结 ......................................................................................................................15 7结束语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i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佛家对启发式教育有许多发展与创新。由于语言文字对自然界规律的解释存在局限性,所以,他们极力倡导“不言之教”,让学生通过自身知识形态去探索规律,这就是启发式教学的最初形态。随着时间的流失,启发式教学也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角。尤其是在物理教学中,更能体现它的优越性。本文通过对启发式教学的历史背景分析来阐述启发式教学最初在教育领域内的意义,以及对以后教育的影响。针对启发式教学的客观性、主动性等特征,总结出启发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要领。同时,通过对物理设计实验《电动机的原理》的讲解,列出了启发式教学在物理实验课中的实施步骤,并对各步骤的实施结果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提问;互动启发;理论分析

  ii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Abstract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Confucianism, Taoist, Buddhism have made a great developments and innovation to Enlightening of the limit of language and words in explaining nature regulation, they had made every effort to initiate "do not talk it to teach", which had encouraged students to explore regulation by their own knowledge, that’s the original state of Enlightening far,Enlightening teaching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education, especially in physics the analyses of its history,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original significant of Enlightening teaching in education field, and the impact on education in to the analysis of the objectivity, active, and the other characteristic of Enlightening teaching, the gist on it has means of the explanation of Physical experiments Electric motor′s Principle, the steps of Enlightening teaching in Physical experimental leons, and the relatively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m have been summed up.

  Key words: Enlightening teaching; putting questions; the interaction of enlightening; analysis of the theories

  iii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引言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通过提问、分析等不同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钻研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思想。在物理教学中教学方法很多,比如讲授法、实验法、探索发现法、物理情境教学法等。这些教法在物理课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这些教法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太少,缺乏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是与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强塞硬灌的注入式教学相对立的。教学中它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启发式教学包括了很多教学方法。另外,启发式教学涉及到教学中许多关系,如教师与学生、学生被动前进与主动发展、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听课与自学等。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好启发式教学,就可以处理好这些关系。可见,启发式教学是教学的首选方法,是各教法的综合,在教育领域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2启发式教学的历史背景与界定

  启发式教学是人类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是获得教学成功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它可使学生由被动前进变为主动发展,同时还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中国的早期教育中,一些教育家就很注重启发式教学。儒家、道家就是通过不同的启发方式来教育学生,并取得了成功。

  启发式教学的历史背景

  在我国启发式教学的“启发”一词最初的涵义是来源于孔子在《论语·述而》中的经典性论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1]。”儒家创始人孔子就是通过“正言”的方式教育他的弟子。对他的“启发式”教育可归纳为如下几点:其一,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其二,强调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意义;其三,强调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孔子开创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奠定了中国教育思想的发展方向,深深的影响了无数代教育家,至今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除了孔子使用启发式教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对启发式教学也有许多发展与创新。当时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倡“正言若反”,由于他对事物的辨证发展变化有深刻的体会,也对语言这个形式的表达方法及其局限性有足够的了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2]。”于是,老子开辟了用“反言”来进行启发式教学。这也是今天教育者常用的反面启发式教学,即教师将错误的结果分析出来,让学生寻找错因从而启发学生思考。

  启发式教学的界定

  启发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思想,也是一种教学原则。许多教育者在对它的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所谓启发式就是问答式,认为只要教师多提问,学生多发言,就是启发式。这只注重了操作形式,忽视了启发式的真正内涵。在新课程概念下,启发式教学的含义得到了新的界定: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用一定知识和思维方法通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过提问、设疑、师生互动、演示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钻研、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或教学原则)[3]。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3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在教育教学中有很多教学方法。其中,一些教学方法有相同之处,它们的特点都很相似。但是对启发式教学来说,它的特点更为独特,包含的内容也更多。并且,启发式教学的特点之间各有侧重点,这对教育教学来说意义重大。

  客观性

  客观性是指教学内容、方法设计和具体实施符合学生的客观实际。这个实际的内容非常广泛,它包括学生实际的需求、水平、特点、兴奋点等[4]。从实际出发是一切工作取得成效的先决条件。教育作为一种造就人的实践活动,对教育者来说首先必须对造就的对象——受教育者取得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这样才能获得教学的主动权。从实际经验来讲,广大教师总结出来的“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都是客观性的体现。但是,凡不符合学生生理、心理、思想、知识、能力、个性诸方面实际的做法,或单凭教师的“主观臆断”,都必然使得教学不和谐。

  主动性

  主动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能得到较好的发挥[4]。它体现在学生对学习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采取主动进取的态度,有克服困难的毅力,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的主动性表现在学习动力和方法两方面,少了任何一个方面都谈不上主动,因为二者是紧密相关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离开学生的积极主动是很难实现的。广大教师的成功经验就是调动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学习。

  互动性

  互动性是指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作用[4]。它是同主动性有联系而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又相对独立的一个特征。教与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与相互作用是随各种客观条件的不同而变化的,而并非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启发式的互动,不是机械的互动,不是肤浅的双向信息交流。其一,它是针对学生的问题、需要等所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是有针对性的而不是盲目的;其二,它是教师指点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将问题的答案简单地告诉给学生。启发式从来不否定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离开了“启”,就无从论“发”,启发也就不存在了。教师的作用在于有针对性地点化、引导,一方面是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教给学生学习与思维的方法。这两点正是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的条件。

  发展性

  发展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能有效地促进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教学活动富有成效[4]。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教学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机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启发式教学能使“发展性”富有成效,并具有“发展性”这种规定。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是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教和学的相互作用,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和各自的特殊作用,使教与学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特点相辅相成。客观性是前提条件,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也才能使学生有所进步。主动性是关键,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有高涨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互动性是过程,是外在条件。发展性是目的。可见,只有同时具备这四个特点,才称得上是启发式教学。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4启发式教学的教学实施要领

  在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并非是一个具体的固定模式,在实施中也有很多方法技巧。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熟练的教学语言、教学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等。下面谈谈在物理课堂中实施启发式教学的要领。

  因材施教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来学习的,只有了解其认知模式,才能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调动其认知的运转。了解学生的实际,是指要全面了解学生身心各方面的实际发展。重点是了解学生的认知方式、知识结构、学业成绩、智力水平、兴趣与态度等。

  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的了解,可以通过课外的交往或通过课堂的问答、实验等,并对学生建立档案。在教师熟悉的专业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备课。讲解时,教师通过概念记忆、问题的解答方式进行提问,然后针对其问题进行“点化”,做到“有备而来”。

  启发动机

  无论教育心理学或学习心理学都强调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培养和激发。如果没有积极的学习动机,任何教学方式或方法都无济于事。尤其是物理课的启发式教学,要求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思考,学生没有积极的学习动机就不会有主动思考的自觉性。在物理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方法一:设置问题情景。许多教师常常习惯于直接陈述。其实,在物理教学中通过提问的形式来表叙,效果会很不一样。因为物理知识就像竹笋一样,层层递进,引人入胜。

  方法二:创设物理竞赛情景、操作情景,将学生带入现实生活情景。 方法三:利用评价反馈,给予表扬批评。

  方法四:利用物理学史或自然科学等典型事例说明,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勤学好问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的态度。

  方法五:教给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会学则爱学,不会学则易厌学。 方法六:变换教学方式,多让学生自学、思考、活动、讨论,使其产生兴趣,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以发挥其能动性。

  加强方法指导

  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强调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而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最好的传授途径。首先,教师要作导向工作,对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对相应的内容有正确的理解和把握。接着利用教学中的问答、讨论等让学生领会问题的原由,形成一种有层次的思维方式,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堂中体会到学习的方法与途径。

  促进能力发展

  物理教学对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要求很高,因此在应用启发式教学时教师应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设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开发学生潜力,锻炼学生的意志。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所问问题要具有层次,语言要精炼。同时教师要充分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和科学态度的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其他方面也能得到发展。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5启发式教学运用中的误区及解决策略

  启发式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途径,但应用时不是盲目激发学生“好奇心”,而是通过揭示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的矛盾因素,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但有的教育者往往误认为“问答式”就是启发式。在教学中,启发式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目的启发、问题启发、形象启发、比较启发、互动启发等。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达到最优的启发效果。而启发式教学中的误区,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学生观的改变

  启发式教学的基础及核心要素是学生观,从我国目前的教育来看,中小学的教育本质仍是应试教育,这就形成了对学生的分层或淘汰。特别一些教师和家长被传统教育所影响,压抑了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潜力。比如,传统观念认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天生的、高度稳定的个性特征。要是学生智力成正态分布,则智商高的学生可以解决复杂的、创造性的问题,而那些智商中等或偏下的学生,无论教师如何启发和引导都是徒劳的。因此,在启发式教学的运用中,只有对学生观的彻底改变才能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潜能。

  启发式的核心问题

  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在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学会思考,点拨思路,引导方法。而不是简单形式上的一问一答,也不是单纯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有的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提出一些本来就不具有多大启发意义的简单问题,让学生回答“是”与“不是”。像这种没有层次的提问根本就谈不上是启发式教学,这是教学实践中最为严重的误区。对启发式教学来说,只要我们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适时设问并指导答疑解难,针对知识层层递进。这样才能使学生有高度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兴趣投入到教学中去。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与结果并重

  启发式教学体现在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索过程中,是思维活动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的启发,而不仅仅是思维结果的启发。对思维教学过程的忽略,必然导致教学的僵化。而目前教学中“重思维结果,轻思维过程”主要表现在:首先“讲风太胜”。教师用整堂课来“讲”从而替代了学生的“学”,这样耗费了学生的思维时间,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进步和思维的发展。其次“负担偏重”。许多教师都喜欢用大量的作业或重复的练习进行大规模的机械训练,大搞“题海战术”。这样使学生一直处于紧张、劳累和焦虑的抑制状态,深深地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启发式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

  启发式教学的反馈

  启发式教学是通过强化反馈来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化,启发的效果必须依据某种信息的反馈去核实,看它是否达到或正在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启发式教学中,许多教师忽略了教学信息的反馈或不能正确利用反馈信息及时地控制和调节教学过程,这样就很难让全班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因此,建立反馈观念并及时回授、调节,对启发式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乐于接受,善于接受并利用反馈信息,以提高教学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教师还要理解学生个性特征和心理活动状态,有敏锐的观察力、洞察力,能根据学生的外在表现和反映状况来推断他们的内心世界。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6启发式教学在物理实验课中的运用

  通过上面对启发式教学的分析,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启发式教学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中都十分重要。而将此方法运用到物理实验课堂,更能发挥它的优势。下面就以物理实验中《电动机的原理》为例,谈谈启发式教学的特点及运用方法,即提出问题,激发兴趣;理论分析,启发思考;实践探索,加深认识;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四个阶段。

  提出问题

  课堂提问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在教学时,提问一定要创设情景,所问问题要有层次感,不要太单

  一、死板。在《电动机的原理》讲授中可以这样提问:“我们在中学学习了电磁场,知道电能生磁,磁也能生电。而交流发电正是通过磁生电来实现的,那么交流发电机是如何将磁转化为电的呢?”“通电直导线放于磁场中,它将受到安培力的作用。那么我将一通电线圈放于磁场中,这线圈受力情况又是怎样?”“线圈所受安培力会使它转动吗?要是能转动,原因是什么?”“电动机转子的转动是否与线圈转动相同呢?”这些问题都可引诱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从而启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要是长期坚持这样教学,学生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

  理论分析

  理论分析过程是引导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和已掌握的物理规律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推导和判断,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仍然以《电动机的原理》为例,对其原理进行分析。

  通过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学习,我们知道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闭合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因此在磁场中线圈的感应电动势?[5]应为

  ???N?Φ (1) ?t其中,N为线圈匝数。如图1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与磁场方向成?角的平面,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平面的面积为S,则磁通量Φ[5]为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Φ?BScos? (2)

  图1 磁通量的描绘

  然而磁感应强度B、平面面积S、面法线方向和磁场强度方向的夹角?均可变化,所以磁通量的变化可写为

  ?Φ??(BScos?) (3)

  由(1)、(3)两式可得磁场中电路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为

  ??N?Φ?(BScos?) (4) ?N?t?t从式(4)中我们可知道,当磁场强度B与线圈面积S不变时,改变线圈面法线方向与磁场强度方向的夹角?时线圈可产生感应电动势。发电机就是通过外力使线圈在磁场中旋转,从而改变线圈面法线方向与磁场强度方向的夹角?来发电。如水电站就是通过水的冲力使涡轮机转动,涡轮带动发电机的线圈在磁场中发生转动,这样使?发生了变化,线圈中就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实现发电。反之,电动机的原理正好与发电机的原理相对应。如果将一通电的正方形线圈放于磁场中,通过实验会发现线圈要转动,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既然线圈要转动,那么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我们学习过的安培力,磁场中通电直导线所受安培力[5]为

  F?BIL (5)

  如图2所示,我们对线圈进行受力分析可知正方形线圈的四边都分别受到方向不同的安培力[5],其大小为

  F1?F2?BIL (6)

  F3?F4?IBLcos? (7)

  其中F

  3、F4相对转轴的力臂为零,故不产生力矩,而F

  1、F2相对于转轴有力臂,故二力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要对线圈产生力矩,其大小为

  M1?F1Lsin? (8) 2FLsin? (9) M2?22对线圈整体分析可知线圈将所受合力矩的大小为

  M?F1Lsin??F2Lsin??BISsin??0 (10)

  所以,线圈在力偶矩的作用下发生转动。通过(10)式可以知道线圈转动的快慢与磁场大小、通电电流、线圈面积、线圈面法线方向和磁场的夹角有关。

  图2 磁场中线圈的受力分析

  当线圈处于图2所示的位置时,受到力矩的作用,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如图3(a)所示,当线圈转过半圈后,由安培定理可知,线圈此时受到反向力矩的作用,最终将停止转动。为了能使转子持续转动,可以作以下处理:

  (1)可设计一带有换向器的单线圈。如以逆时针转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当线圈转过前半圈后,中断回路中的电流。如何中断呢?如图3(b)所示,将线圈一端的接口用漆包线连接,且漆包线一半导通,一半绝缘,线圈另一端用导线连接。这样,线圈在前半圈的转动中,回路导通。而线圈转到后半圈时,回路中断,此时线圈不再受安培力的作用。但由于惯性,线圈将继续转动,当再次转到前半圈时,回路导通,线圈重新受到正向力矩的作用而继续转动。如此循环,线圈就可以持续不断的转动。

  (2)还可设计一双线圈作为转子,如图3(c)所示。仍以逆时针转动方向为其正方向,当线圈面法线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夹角?在[0,?]时,线圈1导通,线圈2断开,此时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线圈1受正向力矩而带动线圈开始转动。当线圈1转过半圈后,即?在[??,0]时,此时线圈2导通,线圈1断开。这样线圈2将受正向力矩的作用而继续带动线圈转动。在?等于0或?时,线圈

  1、2同时导通,此时组合线圈所受合力矩为零,线圈将由惯性而继续转动,如此循环,线圈就可以在持续的正向力矩的作用下连续转动,这样就设计出了目前最新式的无刷式(无需换向器)直流电动机示教仪。

  以上是对电动机原理的理论分析[6-10]。可见,理论分析这一环节在物理启发式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此过程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新知识,同时也使其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发展与提高,充分体现了启发式教学的主动性与发展性,并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就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图3 线圈的组成与受力分析图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实验探索

  实验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物理现象重复出现,使之能供学生观察的行为。通过实验能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认识,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所以此阶段是用实验去验证前面的推论,判断理论是否正确。对《电动机的原理》的实验演示,可以先由教师示范一次,然后学生分组实验。此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准备。

  实验目的:加深学生对安培定律与力矩等有关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器材:线圈、导体支架、磁石、导线、电源、实验桌、开关。

  实验内容:此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完成仪器的组装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其主要步骤为:(1)将导体支架固定在表面绝缘的实验桌上,并用导线将电源、开关、导体支架按图4连接起来。(2)将线圈放在导体支架上,并将磁石放于线圈的正下方。(3)闭合开关之前,教师可以将前面所提问题和理论分析简略地重复一遍,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实验。通过直观地再现物理现象,让学生在实验中寻找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的兴趣。

  注意事项:将线圈放于导体支架上时,线圈平面应与桌面垂直,且处于导通状态。

  图4 电动机原理实验装置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归纳总结

  此阶段是对所学新知识的整理归纳,使学生能系统地认识新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是进一步提问,解决问题的过程。前面通过理论分析和演示实验分析了电动机工作的原理,在这一基础上可以对该知识进行延伸。下面通过启发式教学来讲解《电动机的原理》的结尾部分。

  “通过理论分析和演示实验,相信同学们对电动机的原理有了深入的认识。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这个实验。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要受到安培力的作用,由于线圈所受力为非共点力,在这些力的作用下线圈将受到一力偶矩,力偶矩使线圈绕某一转轴转动。电动机正是利用这一原理,使其转子在力偶矩的作用下发生转动。既然,电动机发生转动,必然存在能量的转化。那么,电动机转动过程中是哪些能量在相互转化呢?水电站是利用水的冲力来发电,这证明是将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火电站则是将煤炭燃烧所产生的内能转化为电能。而电动机的能量转化正好与发电机相反,它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或内能。”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7结束语

  教学中,教的任务不在于把知识全灌输给学生,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全面、高质量地开展启发式教学和设计性实验教学活动,如我们所设计的目前最新式的无刷式(无需换向器)直流电动机示教仪,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走向成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启发式教学的普遍化和优化,以后的物理课堂会变得更精彩,更具有特色。广大学生会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相信在将来,启发式教学将成为教育教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孔子.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1974:45.

  [2] 老子.道德经[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26-27. [3] 尹德今.论启发式教学[J].绥化师专学报,1995,2:66-67.

  [4] 钟祖荣.启发式教学的特征及实施要领[J].中国教育学,1996,4:42-43. [5] 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物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97-198,191. [6] 杨前哨.简易直流电动机教具的制作[J].物理实验,2000,21(8):32-33. [7] 蔡德容.自制一具多用的教具[J].实验教学与仪器,1996,12:33. [8] 张丽.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电子换向装置[J].微电机,1998,31(1):49-52.

  [9] 李书训,姚郁.无刷直流电动机系统的一种摩擦补偿方法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

  1、31(1):55-59.

  [10] 白起瑞.对电机示教板的改进[J].湖北中小学实验室,1995,5(3):34.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致谢

  忠心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邵毅全副教授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对我进行指导,他严谨精细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孜孜不倦的工作热忱和诲人不倦的精神我将铭记在心。感谢物电系各位老师这四年来对我的栽培和教导。要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支持与鼓励,使我完成了我的毕业论文。最后感谢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为我提供查找资料的场所和优质的服务。18

启发式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5

  启发式教学新探

  摘 要: 启发式教学一直是教学方法中耳熟能详的概念,是古今中外都十分提倡与推崇的教学方式。在如今的教育背景下,启发式教学内涵与时俱进地发生着改变,本文主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对启发式教学进行分析与探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阐述对启发式教学新的看法。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 默会知识

  一、启发式教学“为何”

  启发式教学的思想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教育家孔子与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孔子曾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的论著《学记》提到了有关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与启发:“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由此可见启发式教学思想在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中已经初露端倪,当时的教育家们已经认识到教学中启发与引导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中国,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教学中使用的“产婆术”、“问答法”也体现了启发式的教学思想,虽然与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有所不同,但是对我国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启发式教学,最通俗的解释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但是我认为启发式教学的内涵不仅仅是这样,孔子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先不要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也不要启发他。“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予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也就是说“启发”,就是在学生思考问题时,教师适时地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开启思路,使他们将自己的观点准确地表达出来。由此可见“启发式教学”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从思考的层面上,要引导还未想明白的学生想明白、想透彻,其次从表达的层面上,帮助想透彻的学生表达得更准确。从这个角度解释可以使得我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更加形象具体,而不仅仅停留在抽象的思维诱导层面。

  二、“为何”启发式教学

  (一)“灌输式教学”的影响。

  在古今中外的教育思想的发展中,启发式教学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它的提出有其存在的特殊意义。那么为什么启发式教育思想能拥有延续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往往受到其他许多因素的干扰,导致无法正确地施行。无论是哪一个年代,无论是哪一个国家,某种思想的盛行一定是因为其对立面的思想已经到了无法维持的程度,因此急需另一种新的思想取代它。启发式教学也是如此,灌输式教学的存在为启发式教学的提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让我们从教育的源头开始分析,其实在最初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就如同原始人的发展与进步一样,他们从自然现象中学会用火来生存,学会捕猎,发展语言,创造文字,都是因为他们善于思考,能够结合自己的生存需要进行发明与创造,说明人天生其实是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的。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开始出现,其实一开始人们并不知道什么是教育,掌握知识的人不过是直接将自己所拥有的知识传授给他人,他们认为这只是一种知识的分享与传承,逐渐的人们习惯了这种知识的传递方式,人们即使不用自己思考,也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他们开始习惯于接受,独立思考的能力被弱化,与此同时创造力逐渐下降,对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好的影响。这时一些有着先见之明的思想家们开始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便应运而生。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历史有时候存在惊人的相似性,人类总是在不断地犯错纠正,在犯错再纠正中发展起来的。启发式教学自孔子以来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但是随着科举的兴起,教育逐渐走上了歧途,学生开始死记硬背,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开展教育,到今天为止,高考制度,应试教育,教师还是习惯于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那么如今的启发式教育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二)培养思维,锻炼表达。

  正如第一部分所分析的,“启发”其实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首先要引导学生想明白、想得更透彻,其次是帮助想透彻的学生表达得更准确。从浅思到深思,再从深思到准确表达,从脑中所想转化为口中所讲。思考是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的大脑活动,说话也是每个正常人每天沟通交流的必要表达,对于学生也是如此,没有哪个学生是不会思考不会说话表达的,那么教师的责任是什么,教育的作用又怎样体现,那便是在从思考转化为表达的过程中体现出其价值的。启发式教学,究其本质,就是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思考,从而更准确地表达,这两者是不能分开、合二为一的。会思考而不能准确表达,个人的观点就不会被他人所了解,空有理论而不能付诸实践;若只有表达而没有深刻的思考,那么一切实践就只能浮于表面。因此,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就尤为重要,对于思想不够深刻的学生,教师通过自己的人生阅历、知识积累引导他们向更深的知识点不断挖掘,锻炼他们的思维,使得他们的思考更加深刻、细腻、有价值。就如同在矿井中挖掘矿石,学生的经验有限,认为前面的路不通了,目前挖到的矿石已经很珍贵,但是教师凭借自己的经验,引导学生使用工具,从而开拓出一条新路,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矿石。另一方面,对于有思想却不能准确表达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研究经验,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梳理语言,引导他们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这就如同在挖掘矿石的过程中已经找到许多珍贵的矿石,但是不知道该如何走出矿井,这时教师就会扮演引路人的角色,通过指引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出路,使他们找到的珍贵矿石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认可。

  (三)默会知识。

  启发式教学并不单纯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或简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启发式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表达而存在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培养、获取更多的默会知识。一般而言,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会接触到两类知识:第一类是可以用语言文字表?_或者形容出来的,显性的、明确的知识,如概念、历史事实、文言常识等;第二类是默会知识,很难通过文字记录或者语言表达传递出来的,本质上是一种对于事物的理解力、判断力、领悟力。虽然默会知识具有不可言说性和隐蔽性,但是这种知识同样是可以在后天学习中获得的,因此教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方式很可能就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默会知识的获取。课堂上,学生要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无非是想、说、做,思考、表达、操作,其实“做”更多的是“想”和“说”的具体表现,“想”和“说”明显更加重要,需要教师引导的正是学生“想”和“说”的能力。学校教育之所以存在,正是因为在学校教育中思维能够得到锻炼,从浅显走向深刻,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从词不达意逐渐走向准确流畅。我们接受教育,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书本上那些已有的、固定的、显性的、直白的文字知识,更多的是希望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更多的默会知识,培养我们的思维、表达等一些隐性的、内在的素养,从而促使我们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其实我们之所以再次将目光投射到启发式教学的主张之上,正是因为在灌输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为主体,填鸭式授课,过于在乎高分,追求表面的成绩,忽视默会知识,导致学生的思维僵化、表达单一,除了死记硬背、刷题做题外一无所长,对学习失去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启发式教学显得更加重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锻炼思维,培养表达,提高素质与修养,这才是当前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可以说启发式教学是在解救学生,让他们从学习机器成长为真正会深刻思考、能准确表达的人,不仅仅是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显性的知识,更多的是引导他们意识到默会知识的存在,并通过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默会知识,提升他们内在的精神品质,让学生即使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也能独立地学习与生活,从而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良性的影响。

  三、“如何”启发式教学

  在启发式教学中,主体是学生,一切都要从学生的思考出发,而不能仅仅是教师为了完成启发式教学的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有的时候教师需要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要适当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毕竟启发式教学教师的主导是建立在学生主体基础上的,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主体对象学生的感受与想法,那么引导就无从谈起。就如同医生为病人制定治疗方案,如果他都不了解病人的病情,那么怎么能够引导病人的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呢?有效地进行启发式教学,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考虑。

  第一个方面,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分析,教师必须要制订一个比较详细的教学计划。首先,在刚刚接手新班级时就需要对学生的整体思维状况及他们的表达能力进行摸底考察,了解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并根据考察结果制订适当的教学引导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阶段性地进行复查、比较,及时调整策略,尤其要注意每个学生发展情况的特殊性,毕竟每个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是存在差异的,我们不能使用相同的引导方式,必要时要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只有对学生的情况非常了解,教师的引导才能够更加准确。因此,要切实有效地进行启发式教学,唯有使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平衡与和谐。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并不是两个冲突的存在,两者之间不是二元对立的关系,主导者重在方向的引导,主体者重于参与学习的对象,如同一艘在海上航行的巨轮,教师如同船长,控制着航行的方向,使之不偏离航道,避免危险的发生,保证乘客的安全;而学生则是乘客,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所要乘坐的船只,对于自己要去的地方有着自主选择权。在航行的过程中,乘客们可以通过与船长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到一些新的知识,但是船长的引导作用仅限于航行的过程,一旦下了船,今后的路还需要这些乘客们自己去选择。所谓教师主导正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向正确的发向发展,但是学习终究还是学生的事情,他们的未来只有作为学习主体的他们才能决定。因此,启发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多的是一种教学的理念,是一个特殊的教学坐标。

  第二个方面,就教学的不同阶段而言,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启发式教学的实施目的有所变化。以语文教学为例,小学生刚刚接触到有关语文的知识,还需要时间慢慢消化与吸收,因此这一时期的启发式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通过开展课堂活动,让他们体会到语文学习的意义,为接下来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这一阶段的启发式教学需要更多地借助提问的方式实现,必要的时候可以由教师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毕竟小学时期学生的知识有限,单向的引导不一定是最有效的教学策略。而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对于语文学习他们产生了自己的体会,这一时期教师主要通过引导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锻炼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在原先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于语文学习有更多的想法与体会。因此这一时期教师要尽可能多地通过启发使学生说出问题的答案,也要开始关注其思维的过程与方式。高中阶段,主要是一个升华时期,语文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指导学生思考得更加深刻,同时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与写作能力,让他们将自己的观点有效地表达出来,使得自身的相关素质得到较好的发展。这一阶段不仅要启发学生说出答案,或者他们自己的想法,更要引导他们主动发现问题,调动他们各个方面的主动性。由此可见,启发式教学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贯穿每个受教育阶段的教学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结合各个阶段学生的特性、身心发展的具体情况,从而开展最有效的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其实与素质教育一样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就如同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质疑一样,启发式教学的发展一直受灌输式教学的影响。虽然每个人都知道灌输式教学的危害,但是又不得不承认灌输式教学确实有其存在的价值与理由,尤其是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无法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相较而言,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比较抽象,实施方法不够统一,评价方式不够明确,教师在实施中往往会走入误区,反而对教学造成更大的伤害。中国的教育其实一直处在改革与探索之中,但是为什么一直都未见成效,这是有原因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当一种政策或者新的教学方式出台之后,大家纷纷趋之若鹜,不论好坏,不管前因后果,直接拿来使用,甚至都不明白这种教育方法真正的内涵,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过于在乎表面和形式,这就使得很好的教学方法和教育观念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纷纷受到批判,然后被抛弃,那些旧观念又重新站上教育的舞台。作为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最重要的还是保持平常心,面对新事物要看清方向,不能一味埋头向前,有时候观念和方法是没有错的,错的只是操作者、实践者们的理解和实施。理论与实践总是会存在差异,但是只要保持理智,坚持对的,那么教育一定会向前发展。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永远正确,只有相信自己的内心及见到的事实真相。教学也是如此,不同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每个人都有属于他们不同的理解与定义,实施的过程也是具有个人特殊性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无论使用怎样的方法都应当擦亮双眼,只有对学生好的才是教育工作者真正应该做的,无论何时,学生的成长才是成功教学最有效的衡量标准。

  参考文献:

  [1]侯煦光.怎样进行启发式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1997(05):72-76.

  [2]陈传尧.启发式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1998(05):62-64.

  [3]郭秀?G.内隐学习和缄默知识[J].教育研究,2003(12):31-36.

  [4]蒋茵.教师的缄默知识与课堂教学[J].教育探索,2003(09):90-92.

  [5]黄白.运用启发式教学新探[J].当代教育科学,2006(09):24-26.

  [6]刘云艳,叶丽.教师缄默知识显性化策略探讨[J].学前教育研究,2007(02):50-53.

  [7]陶沼灵.启发式教学方法研究综述[J].中国成人教育,2007(07):139-140.

  [8]朱昌流.论启发式教学的有效实施[J].教育与职业,2007(18):157-158.

  [9]李慧勤,李红君.现代启发式教学的内涵与实施[J].中国高等教育,2008(10):21-23.

  [10]周兴国.“启发式”教学的“中外”与“古今”[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2):10-15.

  [11]张忠华,周阳.对启发式教学几个问题的探索[J].教育导刊,2009(02):50-52.

  [12]卢尚建.论教学中的缄默知识[J].全球教育展望,2010(01):33-36.

  [13]方燕.默会知识的教育价值探索――给予学生的个体发展角度[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14]吴翊.启发式教学再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1(01):67-68.

启发式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6

  一、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实际,做到胸中有丘壑

  要在一堂课中成功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首先要求教师课前要进行充分的备课。这个备课的过程包括两个步骤:

  ①研究教材——确定目标,梳理知识点的分布。整套人教版初、高中教材共十二册,内容可说是浩如烟海,庞杂繁复。教师要对整套教材有大略或更为具体的了解,熟悉各知识点在各册中的分布,了解初、高中阶段各学期乃至各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总的目的要求,正确把握整个初中阶段或高中阶段及各学期的教学目标,在学期初就应该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这样才能做到在完成教学目的任务的基础上有效地进行启发式教学。在对整个初中阶段或高中阶段、各学期的教学目标、任务有了整体的把握之后,更重要的是对本单元、本课的教学目的要求有一个清楚的“概念”,对本单元、本课的知识点要进行梳理。一篇课文、一次作文训练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可能有很多,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45分钟中全部顾及,因此要敢于取舍。有的新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总喜欢面面俱到,觉得这也重要,那也必须,舍不得放手,结果自然会变成“满堂灌”。在教学目标要求下,哪些知识点应重点突出,哪些可以一语带过,哪些必须反复训练,哪些甚至可以根本不涉及,这都是备课时应该明确的。

  ②研究学生——划分层次,顾及不同程度学生。在备课中还应对教学的主体——学生——进行研究,脱离了学生的教学是一种无目的的教学,是完全失败的教学。同一年级的学生的认知能力是相对接近的,我们在备课时就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内容的传授上、教学手段的采用上、语言方式的运用上,都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往往会造成“启而不发”。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没有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只有不懂得提问题的老师。但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学识水平、认知结构等都会存在不同的差异,一个成功的教案应顾及到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一堂课中既应让程度高的学生有所得益,也应让程度较差的学生有所收效,这样才能达到全面提高的目

  的,不致拔高了一些人却抛下了另一些人。总之,备课时做到“眼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就为成功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提供了基础。

  二、“浅入深出”,恰当设计问题,因势利导地启发。

  我们经常用到一个成语——深入浅出,它指的是文章或言论的内容很深刻,措词却浅显易懂。用浅显的文字表达深刻的立意,这是表达上的成功。而在教学中,我认为应该提倡“浅入深出”,它遵循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孔子的“温故而知新”,从已知导入未知,就是“浅入深出”。从浅显而逐渐深奥,需要一个启发的过程。启发的关键就在于“浅入深出”地、恰当地设计问题,利用这些问题因势利导地启发学生。比如《我的小桃树》这篇文章很多老师觉得不好教,文章容量大,主题也隐藏得较深。笔者在讲授这一课的时候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

  ①文章题目《我的小桃树》,作者怎样表现小桃树的“小”,它的遭遇如何?(用文中的文字回答) ②文中“我”的遭遇如何?(概括回答)

  ③小桃树和“我”的遭遇有何共同之处?(答:两者都是瘦弱的,都经历了风雨、生活的磨难,但都有顽强的生命力。作者从小桃树的枝头“一个欲绽的花苞,嫩红的,在风中摇着,却没有掉下去”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心,坚信美好的理想一定会实现。)

  ④作者把“小桃树”的遭遇与“我”的遭遇结合在一起来写,贯穿全文,这两条线索有何特点?(答:两条线索一“明”一“暗”。) ⑤题目《我的小桃树》是个什么短语?(答:偏正短语)强调“我”的作用是什么?(答:说明小桃树已成为我的化身,是我的命运的象征。它“蓄着我的梦儿”。)

  这几个问题都是同学精读课文后能够回答的,不会太深而致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作为一篇自读文章,解答了这几个问题就基本上可以说是达到了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要求。这些问题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感性认识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开拓思维,从而在旧有的知识水平上有新的提高。问题的设计由浅而深,由简而繁,由具象而抽象,逐步提高,逐步发展,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随之得到解答,学生藉由这些问题的引导得到启发,学得新知识。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还可以在导语中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授《恰到好处》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 “我们学过《杨修之死》,塞北送酥一盒给曹操,操自书‘一盒酥’于盒上,杨修以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古人汉字竖排)为由‘分食之’,犯了曹操大忌,几次之后,就被杀了。杨修是因何犯忌?(学生答:恃才放旷。)而清朝时,皇帝命纪晓岚编《四库全书》,纪故意屡次在一些字眼上犯错,让皇帝指出,皇帝觉得很高兴,‘连纪晓岚这样有学问的人都让朕指出错来’,龙颜大悦,纪更得到重用。可见纪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答:圆滑、惯于拍马??)那么,在为人上我们既不恃才张狂,也不圆滑拍马,这就要做到??(学生马上答道:恰到好处。老师板书课题)”此则导语的问题复习旧知识,讲了新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人物性格,新颖有趣地导入新课。另外,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还应注意在一堂课进行总结时提出有关下一节课内容的问题,激疑导新。单元与单元之间也有承接过渡,同样可以设计问题来启发学生。

  战国末期的《学记》要求教师做到“善喻”。要因势利导地启发学生,教师还要善于打比方,善于创设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来得更为自然,而思想也会更为活跃,也更能激发灵感。要更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就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其间,设身处地地去理解里面蕴含的内容和丰富意味。如“水漫过经石峪”(《雨中登泰山》)中要讲出“漫”一词的好处,就可让学生设想情境,“水漫过”可见水的速度不急,轻缓的;用“水流过”是较为一般的用法,“漫”与之相比可见面积之广,而经石峪之大如在眼前;轻缓而面广,象一匹轻纱,“纱”薄而字见,显得很有诗意,写出了经石峪的美景。用“冲”则太急,用“淹”失之轻妙,且水也太深,

  1 意味全无。

  三、加强检查,恰当运用奖惩,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成功地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除了备课时要做到胸有成竹,课堂上要善于设计问题外,还应辅以一定的检查。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让学生有适量的双基训练。学生不会总是那么自觉,如果教师只是在口头上布置,而不进行检查,时间长了,学生容易养成懒散的坏习惯,教学任务也完成不了,而教师更是无从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程度。缺少检查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因此应该对学生进行各种类型的检查,学期考试、单元测试、口头提问、检查作业完成情况等。通过检查,教师掌握学生学习能力和程度,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检查与“减负”并不是对立的,相反,适当的检查有利于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更好的巩固,也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使检查落到实处,必须运用一定的奖惩。奖惩,在教学中表现为教师对学生一切形式的评价。诸如:表扬、鼓励、肯定、打高分,批评、训斥、否定、打低分;乃至教师对学生的举止、表情、语调都属于这个范畴。任何的奖惩都会对学生心理造成影响,在运用奖惩时应以奖为主、辅之以罚。恰当的奖励,产生的是积极的心理效应,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著名哲学家斯宾塞说:“求知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与快乐,即使是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学生的学习动机便会由被动而转为主动。相反,奖而失当,容易造成学生骄傲自满的心理,不利于其取得进一步的进步;罚而失当,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教师形成对抗心理,导致厌学情绪,造成消极的心理效应。但这并不表示就不要惩罚,只有奖励没有惩罚,一些自觉性差的学生会对检查无所谓,因此适当的惩罚还是必要的。比如,对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课后让其留下继续完成是应该的。 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实际是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的前提,“浅入深出”、恰当地设计问题是关键,加强检查,以奖为主、辅之以罚是其保证。经过这三个过程,在教学中我们便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能够经过自己的积极思维,去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将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最终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贯彻启发性原则,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主体,要鼓励学生好学善问,积极思考,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去思考,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教师在课堂上不单是教给学生某一个知识点,而是要为着给学生一种能力,凭借自己以有的知识去探求新知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进一说,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诱导时,要使学生自觉地学习,而不是被动跟着走,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不是由教师强迫学习,在思维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指点,但是不能代替学生作出结论,要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启发性原则的提出,反映了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学生学习的有用理论,不是被动地,机械地堆砌起来的,而是一个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复杂过程,由感性到理性,由量变到质变逐步形成的。也就是说,这个过程只能在学生个人的独立思考中实现,只有学生对各门学科都能自觉自愿地学习,并具有积极,主动的精神,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学好。启发性原则的提出是我国教育目的必然要求,为此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去启发学生,使学生具有学习的自学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要贯彻启发性原则,还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激励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影响下并通过自身的矛盾运动进行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学生的理想、兴趣、愿望、情绪、态度等多种因素支配,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因素,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要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生的学习才有目标和动力,就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和理想方面的教育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是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学习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也是学生能动的过程,无论是认知活动,还是创造性开发,都是在一定的心理气氛和人际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中进行,要受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活动和师生关系的制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点,运用各种启发形式,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潜力,特别是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思维总是伴随问题产生的,否则就没有思维的对象和内容,也就没有思维的必要了。如果学生还能提出学习中的问题,这本身就标志着学生还在进行着思维活动,也就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表现。古人云:学则须疑。疑是学生深入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才有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精心准备,对学生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提出问题,并借助个别学生提出的典型问题,启发大家进行思考。学生只有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其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发展;要让学生在独立分析事物的基础上形成概念,并用准确的语言加以表述。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教会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归纳、演绎、推理、判断等几种逻辑思维方法解答问题。学生正确思维方法的形成,大量的经常的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来实现的,教师设计的教学进程体现了教师的思维方法,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 学生运用知识的过程,也是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发挥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要求并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来解决问题,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教材内容,或举例说明一些问题,结合教学开展调查活动、实验作业,学科小组活动、查阅文献书刊和运用工具书等。这些形式不仅有利于学生运用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望,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总是的能力。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师生关系融洽,是调动学生主动性、促使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真挚情感,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主动与教师配合,完成教学任务。如果师生关系紧张,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同教师配合,学习积极也就难以发挥。为此,作为教师一定要重视师生关系问题,尊重学生,爱护学生,通过师生的努力,形成尊师爱生、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之,启发性原则,主要解决教学中如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结合起来,处理好了教与学,学与思,学与用的关系问题,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真

  二OOO年九所谓的教学原则,是指老师在进行教学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这一双关的作用,应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在众多的教学原则中,启发性教学原则是中学政治课教学最带有指导性意义的根本方法。它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揭示的认识规律,也反映了教育教学所揭示的教学规律。它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直观的、现代化的多种教学手段,开展教师和学生双边学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习惯。现行的政治思想课教材进行了新的编排。因此,老师教学方案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都要灵活地体现启发性教育原则,依据中学生年龄及心理发展的特点,按照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规律,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才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那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坚持启发性教学原则?笔者的一贯做法或观点是:

  一、认真钻研政治教材、精心设计教案是搞好启发式教学的前提

  钻研教材是写好教案,上好课的一个必须具备的条件。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以及有关的参考书。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读懂、读透、读化教材。懂,就是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都要清楚,弄懂;透,即要透彻了解政治课教材的结构,知识相互联系、重点、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运用自如,教好学生;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与教材和思想性溶化在一起。另外,思想品德的教学要注意了解当前的形势任务,结合社会、了解社会、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才能写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这样,教师在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挥洒自如,讲述重点突出,讲释难点清楚,层次分明,这样的教学活动,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搞好启发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检验教师的劳动成果。市、县的教研部门,应积极地组织评选、推广、选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这既是对一般教师工作的一种监督,也是对教师工作的一种检验、鞭策和鼓舞。

  二、设计生动导语、运用多样教学方法是启发式教学的第一环节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导课的成败,对于上好一堂品德课是非常重要的。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一般我们常用的是“以旧引新法”。这种方法就是将前一课讲过的内容,以提问的方式或老师复述一遍,从而唤起学生的记忆,巩固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为新的讲授作好准备。这样,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以达到启动学生思想的目的。

  三、带问题阅读教材、精心组织课堂讨论是实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方法

  针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趣味性、可读性较强的特点,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然后再围绕着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这样有利于发扬教学民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精心思考问题、巧妙提问学生是实行启发式教学的有效方法

  有句古语叫做:“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教师解之,责无旁贷;学生不疑,教师应该设之,这是善教者的经验。在授课过程中,巧妙设置疑问,适时地提出疑问,就会使学生产生“解疑”的愿望,之后,教师再作解释,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地说,设疑就是:或提出疑问,先得出结论,然后再细细分析,这样可以先声夺人;或设而不解,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老师只有在适当的时候稍加解释,往往效果更佳;或化大疑为小疑,解其一疑又设一疑,进而深入解之,这样解中有设,设中有解,如同引导学生

  一、重视班级干部人选。

  既然班干部的作用如此之大,那么在人选上应慎重行事;

  1、注重班干的任选过程,可采用班级学生选举和班主任直接任命相结合,在 此期间,应注意会同班级上部分学生和班级任课老师的意见,多方面结合。

  2、注重班干的素质,本人认为主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有责任心,能吃苦,要有为班级服务的意识;

  ②品学兼优,尽管成绩不是衡量班干称职与否的唯一标准,但是班干部必 须要服众,必须是班级学生学习的

  3 加强班

  学生毕竟是孩子,很少接触社会,对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缺少主见,因此必须加强对班干部的培训,适时对学生加以引导,教给学生管理的办法和措施,同时为了加强对班干部的管理,让他们能够以身作则,本人实行班干考评积分制,对一段时间下来表现较好、积分较高的班干进行全班表扬,以激励他们工作的自信心,反之,对一段时间下来,不能以身作则、带头违反校纪班规、同学反映不好(通过与班级其他学生谈心了解)、积分较低的班干给予临时撤换,毫不手软。

  三、大胆“放权”,给班干充分发挥自身管理才能的机会。

  要想用好班干,必须给班干树立在班级的绝对权威,要大胆“放权”,要让全班

  学生知道“班主任不在时,班干就是班主任,所有同学必须无条件服从”,出现问题时,班主任予以配合处理,这样班干做起事来才会得心应手,证明自己的价值,否则做什么事都畏手畏脚,那么整个工作就无法开展。

  四、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强化相互协作

  一个班级班干有好几个(如班委:正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劳动委员、

  文娱委员、体育委员;团支部:团支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如果职责不明,做起事来就会相互推诿,反而会降低工作效率;如果职责明确,各人该做什么事都有合理分工(每个人都明确自己该做什么事),那么效率就会提高,事半功倍;与此同时,必须强化班干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这样可以在班级上形成较好管理网络,实现良性循环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各任课老师的纽带,也是沟通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桥梁。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班集体的好坏。班主任工作虽然艰辛,但苦中有乐。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让我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为以下的几点。

  一、班主任工作一定要严

  班主任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不放松,不迁就。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作为班主任要在思想、学习、行为规范上严格要求学生。无论是父母对子女教育的要求,还是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都要教以正,管以严。“严”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要求学生遵守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行为规范。开学的时候要给他们立规矩,教他们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二、班主任一定要有爱心

  教育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个成功班主任的秘方。人都是有感情的,学生很注重和老师的感情,老师关心他们,他们会从心里有一份感激的。爱需要用心去爱,平时多关心他们的生活,经常找他们谈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他们就尊重老师,就相信老师,就听老师的话,就按老师的要求做。同时了解一些家里的情况和学习上的一些情况,从点滴做起。例如本班的张强同学,他平时沉默寡言,性格内向,考试成绩下降。我立即进行家访。了解家庭情况,原来是一个失去母爱的学生,家庭生活困难,单靠其父亲打工艰难过日子。我主动找他谈话。学习上细心辅导,并安排一位优等生同桌,在生活上帮助他,及时为他送上作业本及笔,让他感到老师时刻关心她。一段时间后。终于能从该同学的脸上看到了笑容,考试成绩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对学生关心、爱护不仅仅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更重要是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情感,从而有利于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爱护学生既是一种艰辛的劳动。又是教师素质的最好的体现。也是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的基础。

  三、班主任一定要做好学生的表率

  “才高为师。身正成范”。班主任的言行会影响学生,所以班主任一定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这样班级才会和谐,才会向好的方向发展。让学生有责任心。做班级的主人,首先班主任要有责任心,把班级看成自己的家。每天,提早几分钟到校,站在教室门口,等学生的到来,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另外平时无课时,与各科任教师多交换意见,及时了解、掌握班上的动态。遏制不正之风的抬头,班级的纪律也会很快好起来的。如果班主任做事拖沓。学生也会拖沓。班主任老师说话要算数,不能说了不做。不能言而无信,老师的人格魅力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班主任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注意自己的形象。

  四、班主任工作一定要放手

  班级的事情事无巨细,都要班主任去管,就是有三头六臂,也管不好。所以班主任要学会放手。因此,一开学,我就选思想好的、学习好的、群众基础好且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工作。然后对他们进行具体的分工,让他们明确他们具体的职责,并教给他们工作方法,指导并帮助他们开展工作。同时利用班干部更多地同学生接触,多了解学生,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更具体的情况。班干部工作有成绩时,我就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他们工作有失误时,我就更细心地引导他们开展工作,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热情地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克服缺点,平时多些同他们谈心,让他们认识到:他们是老师的小帮手,他们的努力工作才能使班集体越来越好

  五、班主任一定要做好“后进生”的工作

  任何一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后进生”。转化“后进生”不但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也是每一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也注重对“后进生”的关注,比如在课堂提问一些适应于“后进生”的问题,让他们主动参与回答,从而激起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或平时的课堂板演也经常让“后进生”也一显身手等。总之,要转化“后进生”,要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只要我们不厌其烦地做好教育工作,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进生”一定能进步,最后成为一名好学生。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式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我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对此充满信心、倾注心血,则一定会有收获。

启发式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7

  教师如何运用好启发式教学

  双水镇梁华济学校

  张伟桥

  2002年

  在教学中采用什么的教学方式,对发展学生能力至关重要。

  长期以来,在现小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注入式教学就是其中之一。注入式教学不从学生实际出发,盲目施教,氢学生视为“知识容器”和“学习机器”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抄,学生记;教师改,学生背。这种教学不给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动手的机会,使学生各种智力因素得不到调动,甚至损害学生的智力。

  鉴于注入式教学的弊端,现我市正推行创新的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就是现在最多教师使用的先进教学模式。如何运用好这种方法,现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联想

  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差异,基础知识差异,生活经验与环境差异,即使面对同样的问题,他们的思维方式、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也是有差异的。教师的讲解和细问,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被扼杀,因此应有意识地留下让学生自己去回味的思维空间,造成一种“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境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激发求知欲。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会对有分数的句子应尽可能多地进行联想,师问:从“女生人数是男生的7/8”这个条件中,还可以得出哪些条件?生答:“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8/7”,“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7;“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1/8”;“男生人数是男女总人数的8/15” ;“女生人数是男女总人数的7/15”??像这样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以促使学生进行多方的联想,为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

  二、讨论思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从不过早地评判、限制,而是积极引导,允许有不同意见相互补充、讨论思辨。如在复习课上,一道判断题“一个圆锥的体积比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少2倍”。当时有很多学生认为是对的,我没有表态,而是引导学生各自来阐述一下自己的理由,由此引发双方激烈的争论。我首先让做错的学生讲:“因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也就是圆柱就是它的3倍,圆锥体积是1倍,所以圆锥体积比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少2倍”。反方的同学马上反驳:“你把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少2/3”。做错的同学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没有分清单位“1”,导致判断失误。争论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问题得到了解决,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分层设问,启发学生推导问题。

  从每个学生基础水平的个性差异出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提供适合各层次学生展开思维的问题信息,让他们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通过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后,我设计了两个问题:“请大家认真观察,割补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哪些联系?”通过讨论,学生最终发现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他、图形变了面积没变,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了上面的基础,我提出第二个问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由于先前学生已经明确了两个图形的内在联系,那么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容易了。在实际教学中,这种人人参与的作法的确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师要成为教学中的“参与者”

  启发式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能引导学生参与整个的学习过程,而且要求教师本身也要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师生共同引出概念和结论。有的教师深有体会地说;如果班级有五十个学生,启发式教学不应是五十比一,而应当是五十加一。这话有一定道理。

  五、巧妙应对学生的质疑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加分析的一问即答,效果未必就好。如果有些问题是属于学生没有认真复习教材,或未加认真思考提出来的,则应让他复习教材的某些章节,并提出他应思考的有关问题。还有些问题属于学生思维上带有启发性的类似问题,旁敲侧击,让学生进一部思考,教师都不急于作出解答,而应故意停顿下来,让学生留有思考时间,“此时无声胜有声” ,启发的效果会更好,实践证明,经过学生自己上午努力所获得的知识,比轻易从教师口中得来的现成知识要牢固得多。

  运用好启发式教学,教师手中好像扯着很多无形的线,牵动着每个学生的思维。

启发式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8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模式是自古以来各国、各个时代的数学教育实践证明的基本教学模式.简要地说,启发式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不直接地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发现相应的结果的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模式也充分体现了发展性原则,它是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基本模式之一。

  一、启发式教学的渊源

  在中国,“启发”一词,源于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愤与悱是内在心理状态在外部容色言辞上的表现。就是说在教学前务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长时间但还想不通,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经思考并已有所领会,但未能以适当的言辞表达出来,此时可以去开导他。孔子以后,《学记》的作者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进一步阐发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主张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不硬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施加压力;指明学习的路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 在欧洲,稍后于孔子的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用“问答法”来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以探求真理。其又称“苏格拉底法”、“产婆术”,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辞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即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务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找“一般”。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的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

  在新课标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简单的传授、记忆、模仿、练习,在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影响下,学生不会进行知识的迁移,当遇到类似问题时,不能调动已有的生活或者学习经验,对于所学知识没有应用的过程,只能纸上谈兵,所以实施启发式教学是必然选择。

  三、启发式教学的模式

  启发式教学模式实施的根本要求是要组织好学生,也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启发活动的积极性,通过预先准备好的方法让学生从做事中发现所需要的知识并在其脑子里组织起来,并使学生按引导的方向进行脑力活动和思维操作,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启发性的教学方法, 在国外相当流行。60年代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教学法(又称探索法) , 是问题教学法的发展。学生的求知欲望是从问题开始的, 学习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教学法是通过建立问题“情境”从而提出问题, 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思考、探索以寻求问题解决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具体教学中其实施步骤是: 第一, 给学生设置一个能产生疑问的情境, 使学生产生兴趣; 第二, 疑问中引出问题以引起学生思考; 第三, 让学生阅读资料, 进行观察,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 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的基本思想是: 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在学某一原理和概念时, 教师只是给学生一些事实(事例) 和问题, 让学生去积极思考, 独立探究, 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 其指导思想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问题教学法(包括发现法) 思想认为: 学生不但要学习学科的知识, 而且要在教师引导下或者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 了解科学家的思考方法和思路, 理解、发现科学的形成过程。而这些正是我们的大学教学中常常注意不够的。

  问题教学法的某些思想甚至具体教学方法, 我们可以借鉴。例如对一问题的讲授, 我们可以从过去学过的知识中, 或者从实际中引发疑问, 提出问题, 以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 可以向学生介绍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 可引导学生和老师一道提出多种可以解决问题途径, 和学生一道进行分析、探讨、判断, 最后导出所要的结论。如果这其中有不同的看法, 不同的学派, 不同的理论, 教师也应作适当的介绍, 以开拓学生眼界和思路。如果得出的结论中有不足之处, 也可以向学生介绍。在讲授中对各种问题, 教师也可向学生讲述自己的分析判断, 提出自己的看法,也许这些看法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但能让学生开阔眼界。有时教师可留一部分内容或问题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思考, 也可组织讨论。显然这样的课堂教学不是天衣无缝的, 而是在学生面前展示了不同理论, 不同学派的见解, 甚至给学生留下了疑问和悬念。但这样不仅不会引起学生思想混乱, 反而会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入, 眼界更开阔。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我认为学生的内部条件很重要。而求知欲,也就是学习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原始的学习需要是人类生来就有的以中国生物学本能。当环境出现新异刺激物时,任何动物就会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而朝向刺激物的方向,机房生的探究性定向反射。人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是探究性形象反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学习需要也是简历在这种原始学习需要的基础上的。求知欲同好惨个表现为好奇心、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

  新的学习需要首先产生于好奇心。好奇心是个体色号你过来就有的一种探索新异环境和操纵新奇课题的需要。对于学生而言,好奇心大多源自于一定的问题情景。问题情景是需要学生解决但是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有一定举例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在教学中出现,只要单独适当,最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例如在循环小数的教学过程时,有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他说老师先给你讲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老师说了几遍?四遍。如果按照这样的方法说下去,什么时候能说完?说不完。学生边笑边回答。这个小故事不仅让这节课的基调就定的很轻松很愉悦,而且先从意识上让学生知道了有限与无限的区别。

  四、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导入问题化,启发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学习需要一定的情境,真实的问题情境是学习发生的土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得以顺利学习的必然条件。教师采取有效的知识呈现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渴望,对学习内容可以产生很大兴趣。

  在教育学中有一种教学叫先行组织者技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所以在具体实施启发式教学中,预设启发情境很重要,只有知识融于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活力与美感,知识产生的时候是鲜活而生动的,而表征知识的符号是抽象而枯燥的。在学生学习知识的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透过抽象的文字符号,将知识的内涵生动的再现出来。让知识回归到它产生的情景中去知识才会鲜活起来,把具体的事物与抽象的文字符号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意义,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例如:在认识钟表一课中,老师就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入课题:我有一位好朋友,滴答滴答不停走,教我休息和学习,真是我的好朋友。这个谜语部分同学能猜到谜底是钟表,还可能有部分同学没踩到,还没进入到教学情境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滴答滴答的声音,学生通过听觉视觉的双重感官刺激,更多的同学都能才出谜底。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猜到谜底,解释这节课的主题,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 二)知识生活化,应用数学,带着问题活动。 赞可夫曾经说过:“未经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加温的知识,将使人感到冷漠。”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在师生中产生一种相互感染的效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求知的兴趣,诱起学生渴望学习知识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十分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知识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1、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材,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

  2、灵活处理教材,使例题生活化,易学易懂。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实际,转变“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教材必须从属于、服务于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应用教材时,要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教材进行优化组合。现行教材中,往往出现题目老化,数据过时,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遥远的情况,如:加工零件、修路等方面的知识,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相比,教材的更新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式的要求。

启发式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9

  启发式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解读:

  (即“读课文,学生质疑——生合作,感悟交流——再读文,拓展应用”

  教学流程:激趣导课, 揭示课题——结合全文,学生质疑——细读理解,感悟交流——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导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间接导课,二是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譬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预习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其导入要和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游戏导入法可以和教学内容无关,目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快乐学习的境界。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

  说明:教学中采用哪种导入方式,要结合教学内容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2、初读课文,学生质疑。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初读课文,学生质疑”环节,初读的目的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课文的内容能够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由初读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需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1)读课文,找生字,指导学生识字、写字。

  (2)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 (3)谈收获,提问题,初步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 说明:第一,(1)环节中要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借助拼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正确认读生字新词,了解部分生字新词的意思;还要根据课文篇幅的长短、生字新词的多少适当设计组词造句;检查学生识字情况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第二,(2)环节要体现出“过程性和指导性”地有机结合,教师在检查学生读书时不能停留在学生读完全文后纠正“字音对错和通顺不通顺”上,应让学生按自然段去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应注意倾听读者的读书情况,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遇到难读的句子或长句子教师要通过范读指导学生将句子读通顺读流利。第三,(3)环节主要是验证学生读书的效果。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积极谈收获,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学生的收获,可以是对字词句的理解,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感悟等:高年级可交流对词句的正确理解,掌握文本的主要内容。教师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要点及主要内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不懂的词句,可以是对内容的困惑等等。学生的收获如果能触及到课文的主旨教师要及时进行提炼板书;学生的问题如果非常简单可当时解决,如果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则要板书出以待后续解决;如果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则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该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收获和问题,以便顺学而导,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此外该环节还要注意年级特点: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第四,(1)、(2)、(3)三环节还可以进行整体教学,即,读书——识字——感知内容一体化,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随文识字随文感知内容。

  3、细读理解,感悟交流。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细读理解,感悟交流”环节,细读理解的目的是在学生初读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重点章节,进一步品读语言文字,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包括以下3个环节: (1)梳理初读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找准“切入点”。 (2)师生合作探究,理解重点内容,解决疑难问题。 (3)品读语言文字,体验思想情感。 说明:第一,(1)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找到导入细读理解阶段的切入点,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顺承第二阶段中的第(3)环节,要在第(3)环节的基础上梳理学生读书的收获和不明白的问题;二是根据学生的收获和不明白的问题梳理出导入学习重点章节的切入点。第二,(2)环节是解决重点克服难点的关键环节,该环节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二是要突出重点句段的学习;三是要设计语言文字的训练项目,达到文意兼得;四是要采取多种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譬如,可采取读议法、读画法、表演法、以问促读法、理解感悟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进一步掌握课文的要点、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第三,要注重朗读的指导,要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指导的过程中要看到学生由读不好到读好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理解不深到有所理解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不会学到会学的过程;该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度补充教学内容,扩充教学资源。第三,第(3)环节是对第(2)环节的效果验证,看学生是否能通过朗读,感悟品味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读重点段落,反之可读全文,感情比较浓厚的课文可以配以音乐进行烘托渲染,朗读要达到以情激情的效果。第四,在(2)(3)环节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根据文本和年级特点,将默读、小声读、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读、速读、略读、浏览等读的不同方式分散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让读贯穿教学的始终;二是要根据读书的主体及文本内容,将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起读、师生领读、范读等读的不同形式,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三是(2)环节在高年级教学中要突出重点段落的学习,也要安排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让学生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4、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说明:该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归纳总结,教学时注意要根据实际情况在第三阶段(3)环节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高年级可安排一些阅读拓展活动。

  最佳路径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朗读课文,了解迪斯尼的路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善思的品质。

  3.情感目标:感悟课文蕴涵的哲理:给人自由,顺其自然,任其选择,其本身就是一种最佳选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生齐说),并且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指名(2-3名)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格罗培斯就是按照“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理念设计出了迪斯尼乐园各景点之间的路径。板书:“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课后我让同学们去读书,去发现问题,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你的问题提出来。

  好,同学们问得很好,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再去读读课文,看看你能回答哪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学生质疑。

  1、生们各自读课文,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老师刚才注意看了一下,有些人做得很好,边读还边做着记号,真是“不动笔墨不读书”啊。

  指名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如果全部回答完,

  师:同学们的读书效率真高,读了一遍,就解决了这么多问题。现在我们换一种方式再读课文——默读课文(就是不出声地读),思考:课文哪儿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

  本次没有回答完这样引导:

  师:同学们已经做得很好了,剩下的这几个问题,正是本文的难点,等我们学完了本课,这些问题也就解决了。现在我们换一种方式再读课文——默读课文(就是不出声地读),思考:课文哪儿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

  学生们各自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三、细读理解,感悟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读得非常认真,谁首先来说说:这篇文章哪儿给你印象深刻?(学生提到哪里,就跟到哪里)

  1、生:我印象最深的是第6节,迪斯尼乐园的草地被踩出许多小径,这些踩出的小道有宽有窄,优雅自然。(师相机出示第6小节的内容)

  师:走在这样的小路上一定很舒服吧。你把这一小节读一下吧,读出那种优雅的感觉。

  师:(如果读得不好)可以问:还有同学有与他同样的感觉吗?也试试读读。

  读得不错,我们一起读一遍。

  师问:迪斯尼乐园里一开始有路吗?请你想象一下撒下草种提前开放后草地上出现了什么情况?

  生:人们会在草地上踩出各种各样的路。

  师:这些路是什么样的呢?

  生:有宽有窄,优雅自然

  师: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呢?

  生:宽的地方说明走的游人多,窄的地方说明走的游客少。

  师:大师看到这种情况后怎么做的啊?

  生:按照足迹,铺设了人行道。

  师:说得好,它是游人自由选择的结果,符合众多人的意愿的。可见格罗培斯的用心良苦。

  师:让我们再一次的去体会那路径设计的高明,让他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一起把第6节读一下。

  2、生:我印象深的是第七节,我知道了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生:我印象深的也是第七节,我记住了这个时间——1971年。

  师:(把1971写在黑板一侧)让我们记住这个时间,这对于设计师格罗培斯来讲是个难忘的日子。

  (全班同学一起读1971。)

  3、生:第二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相机出示第二节内容)

  师:为什么这儿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你从这里看出格罗培斯是个怎样的人?

  生:他很认真,很细致。

  生:他是个追求完美的人。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呢,我们一起到书中去找一找,把它画下来,并去读一读,用心去体会一下。

  (四十多年、无数个难题、最微不足道的、已修改了五十多次,没有一次,更加焦躁等词去体会。)

  师:(赞同)谈得很好,我们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他呢?(一丝不苟、严谨踏实、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师相机板书。

  师:正是因为格罗培斯的严谨踏实,追求完美,才使他的设计成为了最佳路径。你从这一节还看出什么?(再指名学生读第二节,特别强调最后两句。)

  生:我觉得遇到困难不要退缩,只要动脑筋,总会有办法。

  生:当遇到困难时,可以先冷静地思考一下,然后再去想解决的办法。

  师:看来同学们读书真动脑筋思考了,的确有收获。

  齐读第二小节,体会格罗培斯那对待工作的态度。

  4、现在我们继续去分享这份收获,谁再来谈谈他的想法,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生:我觉得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给我的印象最深。

  师:这就是获得设计大奖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自读课文

  3、4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农民们和老太太卖葡萄的句子,对比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读书,讨论)

  (“许多园主”是“把摘下来的葡萄提到路边,向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吆喝”,而老太太的方法是“只要在路边的箱子里投入5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结果反而“总是她的葡萄最先卖完”。

  生:别人都是大声吆喝、叫卖,但没有人购买。老太太却请人自己投入五法郎,摘一篮葡萄。

  自己用个词语概括一下不同的卖葡萄方法产生的不同结果。

  词语积累:无人问津人满为患;门可罗雀门庭若市;冷清;红火

  师:你喜欢老太太的卖葡萄的方式吗?为什么?

  生:我觉得比较自由,想摘什么样的葡萄,可以自己拿主意。

  生:不受限制,自由自在。

  生:因为老太太的葡萄园“无人看管”,所以大家就可以走进园里自由选择,无拘无束地挑选自己感到称心如意的葡萄,同时享受到亲自采摘的乐趣。)

  生:我想拿多少拿多少,没有人管。(学生大笑。)

  师:老太太这样信任你,应该用诚实回报人家,你这是君子之为吗?大家再看课文,文中说:“当他的车子拐入一个小山谷时,发现那儿停满了车”说明什么?

  生:大家都是很诚实,讲究诚信的,要不然老太太就不再用这种方式卖葡萄了。

  师:从这一节中大家了解了获得最佳路径的原因,那么你还从这一节看出什么?

  (学生再读书,回答不出来。)

  师:(点拨)格罗培斯从卖葡萄的身上得到启示,你有什么想法?一般的路人会有这样的想法吗?

  生:(举手)噢!格罗培斯注意观察,善于动脑。

  师:(赞许地点头)对,格罗培斯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就是一般的路人不能发觉的原因,所以我们要象他学习。

  那么格罗培斯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

  生:“他这种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大师深受启发。他下车摘了一蓝葡萄,就让司机调转车头,立即返回了巴黎。”

  因为正是老太太给他的启发,才让他有了灵感,设计了最佳路径。

  (师对学生说)哎呀,这个司机有点糊涂了,想一想,上车后他们会说些什么?学生合理想象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同桌进行对话,每对至少两次,联系上下文,说出设计方案,了解这一最佳路径的诞生与农民买葡萄之间的联系。

  司机问:“?”

  格罗培斯说:“。”

  总结:同学们刚才说得很好,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都说出来了,从中也学到了不少,假如此时格罗培斯现在就在我们得眼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格罗培斯,你不愧是世界建筑大师,

  生:你做细小的事情都那样一丝不苟,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生:格罗培斯,你善于向成功人士学习,我也要向你学习。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路径已经设计出来了,假如你现在就是格罗培斯,你准备怎么样向评委们介绍你的设计原因?假如你是评委,你会怎么去评定这条路径,同桌先讨论一下,等会交流.

  2、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格罗培斯顺其自然,让游客们不知不觉中用自己的脚步“设计”出了这条最佳路径。让我们回顾课文,再来感受一下世界最佳设计的诞生过程。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的做法中深受启发,获得成功,你们从格罗培斯身上得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得最佳路径。格罗培斯得成功给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不知道怎么办得时候,顺其自然,也许就是格最佳的选择。

启发式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10

  启发式实验教学探索

  翟玉凤

  众所周知,在职业教育诸教学环节中,实验教学非常重要,在实验教学中搞好启发式教学同样重要!只有注重启发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下面谈一谈这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启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兴趣是探求未知世界的动力,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科学家从小就强烈地迷恋于某一门学科,为日后他们的成长起了极重要的作用。伽里略违背父愿,一味钻研数学、物理,创立了力学的许多定律,成为一代科学巨人;诺贝尔废寝忘食,不畏牺牲,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烈性炸药;达尔文从小喜爱收集动植物标本,日后立志于此,经过27年的资料积累和分析,终于写出了“物种起源”,从而创立了“进化论”。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如何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如何把实验教学与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成了我们搞好实验教学的基础环节。 为了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强烈兴趣,本人在讲授实验课时,注意强调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结合具体实验,讲明该实验与其它有关课程的关系、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开设该实验的目的。例如,在做“电源输出功率与负载电阻关系”实验时,我曾讲了以下几点:

  1.电源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实践中,小到手电筒中的电池,大到一个发电厂都可视为电源。电源提供电能给负载,负载消耗电能而转变为其它形式的能,如机械能(电动机)、光和热能(电灯、电炉)、辐射能(X射线)等,以供实际应用。可以想象,我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一刻也不能离开电源这一电能供应设备。

  2.电源输出电能供给负载,负载吸收电能而完成能量形式的转变,相当于马提供拉力,拉动车子载重做功。那么,就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车马相当,即俗话所说“小马拉小车”或“大马拉大车”,技术上叫做“匹配”;二是车马不配,“小马拉大车”或“大马拉小车”,技术上称做“不匹配”。研究电源输出功率与负载电阻的关系,就可以观察出在效率这个约束条件下,电源与负载的匹配关系。

  3.在实际生活中,电源与负载匹配的例子很多。例如,一个小工厂的配电室的电力变压器远比一个大工厂的电力变压器要小;一个计算器中的两枚钮扣电池是3伏电压,而一个半导体收音机中的两节五号电池也是3伏电压,但前者的体积远比后者要小,原因是计算器消耗的功率远比收音机要小。

  4.电源与负载不匹配将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小电源带大负载相当于”小马拉大车”,要么拉不动,要么把小马累坏、累死,使负载不能正常工作,这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大电源带小负载,相当于“大马拉小车”。虽然小车满载行驶,但大马仍有很多力气没有使出来,而购买和饲养一匹大马的费用远比一匹小马要高,这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因此,电源与负载的合理匹配,具有很重要的经济和技术意义,它也是工农业生产中节能增效的重要措施。电源以输出电能为用途,它是在既考虑有较大的输出功率,又要考虑有较高的效率,这两个互相矛盾的因素相统一的匹配,不能偏向任一方面。 通过这样一讲,同学们感到这个实验不再是孤立和枯燥无味的,它与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出他们认真实验、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提倡学生独立动手与思考

  我们实验课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当“机械人”,即按照书本或教师的指令,去扳扳开关、记记数据、写写报告就算了事,而是要通过具体的实践,使学生手脑并用,克服障碍,发现和解决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此,本人采取了如下三条措施:

  1.实验前,根据以往实验中总结出的难点、要点和注意事项,先向学生讲清楚,使学生有思想准备地进行操作,不致在枝节问题上耽误时间。即使有问题出现,也能尽快地排除,使学生尽快地获得满意的实验效果。

  2.结合实验课内容,对低年级学生讲一讲科学发现的有趣故事,以提高实验兴趣,活跃实验课气氛,使学生放手大胆进行操作。如做“密度的测量”实验时,简要地讲一讲阿基米德测量皇冠的故事;讲到基本物理单位时,谈一谈计量科学的发展概况及当前计量科学的前沿问题。 3.进行实验总结。实验总结不仅老师要搞,而且要让学生搞,让学生按组讲解各自的实验过程、体会、存在问题;问题是怎样通过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得到解决的,即使是很小的问题讲出来,也应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肯定,以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实验中敢于动手善于思考。

  三、鼓励学生大胆发问

  学生能够主动地提出问题,说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积极的思考,是学习主动性的表现。对学生所提到的问题,教师应当尽量给以圆满的答复,这就要求教师对与实验相关的知识、常识有较多的了解。如学生在做了“电源输出功率与负载电阻的关系”实验后,得出结论:当负载电阻与电源内阻相等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而此时电源效率仅为50%。上述结论究竟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学生提出了问题。这一问题虽有些离题较远,但我还是鼓励了学生的发问,并结合学生将要学习放大电路的实际情况,把电源与负载的关系引入到前后两级放大器的关系上,给以扼要讲解。从信号传输意义上讲,前级放大器相当于电源,后级放大器相当于负载,由于这时的主要矛盾是将弱电信号放大,因此,总希望“负载”(后级)从“电源”(前级)取得最大的功率,也就是使后级放大器(负载)的输入电阻等于前级放大器(电源)的内阻,这样才能使微弱电信号得到最大程度的放大,而这时,放大器间信号传输能量极小,故效率是次要矛盾,可不考虑。这就是上述结论的实际意义,也是今后在电子线路中将要学到的“阻抗匹配”概念。经这样一讲,学生感到有所收获,觉得这个实验真是联系广泛。

  通过启发式实验教学的探索,笔者认为:启发就是从已知认识出发,找出它与未知知识的相关性、相似性、联系性,给学生以诱导,促进其对未知知识的接受和掌握;被启发对象的兴趣尤为重要,故要先从建立兴趣入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获得真知就要鼓励学生大胆实践,独立完成实验,并爱护和肯定学生的创造性;独立实践会使学生提出与实验有关的很多问题,教师应当及时联系相关课程或相关知识,给以解答,力求圆满。采用上述做法,学生会感到,做一个物理实验,不但可以巩固书本知识,强化物理概念,而且还可以从一个实验出发,扩大相关知识面,并能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成功与失败,真是其乐无穷。

启发式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11

  通过本课蹲踞式跳远的示例教学展示,我也学到了许多知识。首先,我们设计课案时要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创设新颖的课堂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中也可以通过模仿练习,启迪了学生的思维,适时地进行了安全教育和思想教育,同时达到了热身活动的目的。其次,我们应寓德育、智育、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知识、养品德、练身体。同时,要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体现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性的并存、并重原则。最后,我们在上课示范的同时,也需注意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并及时鼓励表扬,使他们产生一种愉快感和荣誉感。建立学习自信心,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失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此外,我还意识到启发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体育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调动学生的思维,而启发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诱导、点拨下,使学生积极思维并自己先做出判断的教学方式,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求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是现代的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课堂教学相对封闭的环境,体育课的教学环境更动态化,这就更需要同学们发自内心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果教学方法不得当,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只要求学生被动的参与,那么不仅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而且也容易导致体育课的“放羊”式的教学。将启发式教学法运用到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中,其要领在于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组织、启发、引导的作用,使学生真正的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充分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自觉的培养对于体育的兴趣。以下是总结出来的几种具体启发式教学的方法:

  1.直观启发。在实施上往往从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容易理解的事物出发,结合具体的事物和实例的过程中利用已经相对熟悉的知识给学生进一步讲解和示范,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充分联想,这样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对于教学内容将会有更好的把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利用的材料包括图片、幻灯片等手段,也可以在户外教学中让同学们亲身体验教学内容,在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讲解动作要领,这样通过亲身的比较,同学们对于主动掌握篮球动作的要领的就更有兴趣,也更愿意加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效果会事半功半。

  2.提问启发。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和表现欲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大家思考的问题,只要能够适合同学们来解答,学生往往会乐于思考并积极解答。提问式的启发方法就是合理的利用了中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在讲授体育课的一些动作要领和原理的过程中,有些重点和难点的问题需要同学们重点把握,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思考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的思考,例如在讲解“前翻滚”这一动作时,可以问问同学们什么样的动作能够使得这一动作的完成更顺利?车辆的轮胎为什么都是圆的?通过这样的问题讨论的方式使得同学们自发的思考,并且在这种思考中逐渐的领悟到“前翻滚”的动作要领,相信通过这要的教学方式的掌握,知识在脑海里也会有更加牢固的映像。

  3.多样化练习方式的启发。让同学们在各种各样的练习中逐渐地加深对知识要领的把握,同时通过对同一个动作不同方面的练习,使同学们对于要掌握的重点难点有更立体的认识,这样的启发方式往往能起到不错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兴趣,不会让学习的乐趣在枯燥、无聊的练习中蹉跎掉。在练习的设置过程中,应当结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的安排练习,由于中学生在抽象思维和注意力集中方面远不及成年人,因此练习的设置应当避免抽象的概念理解和机械的动作重复。在游戏中设置动作的练习是非常好的方式,游戏的设置不仅能够保持学生高昂的激情,也能够使得学生自觉自愿的参加到这样的体育练习中来。

启发式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12

  【初探启发式语文教学】

  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提倡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这也是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体现。

  关键词:提问 点拨 学生主体 情感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来引导学生积极独立思考,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具体的做法则多姿多彩。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里所强调的学生主体地位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仍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是启发式教学法所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要把学生始终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因此,教师必须要在“引导”和“启发”上下功夫,教师不但要主动施教,还要善于引导。

  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至高无上的,教给学生的答案是唯一的。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这样无疑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个性,把学生雕塑成一个模样的书呆子。然而新课标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则需要创设适宜学生成长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而良好的教学氛围缺不了教师这一角色的成功表现。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呵护学生的独特体验,允许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甚至胡思乱想、无中生有、异想天开,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展现。只有创设和谐的氛围,启发式教学才可能得以真正的施行。如果教师还本着师道尊严,居高临下,让学生望而生畏,那可能就是“启而不发”,老师一厢情愿了。

  能够把知识传授和学生的智能发展有机地统一,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重要体现。因为学生的智力的发展,只能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进行,而离开学习知识去谈智能的发展也就成了无本之木了。当然,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也必须依赖一定的智力基础。因此,启发式教学法要求教师不以教为主,而是以引导为主,从而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能,以达到学习知识和发展智能的有机统一。一位教师在教《那树》时鼓励同学们提问题,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热情。有的说:“为什么称伐木工人为刽子手?”有的说:“写蚂蚁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老树,有什么用意?”有的说:“驾驶者喝醉了撞树死去,为什么交通专家还要宣判那树偿命?”还有的问:“那树对人类做了那么大的贡献,为什么最终被砍?”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思维异常活跃,提出的问题闪现着思维的火花。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有个精彩的说法:“不好的教师只给学生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使学生自己寻找真理。”所以我们又要注意另外一种情况:课堂上,学生的思想卡壳时,教师不要急于把答案说出来,而要启发引导,适时点拨,让学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遇到学生思想开小差时,也可启发引导,而不是直接批评。有位教师发现班上有人上课爱照镜子,于是在班上讲了个故事,然后让大家说说从故事中懂得了什么。学生议论纷纷,从故事中,从发言中,学生认识到了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年青时要为自己储蓄知识,储蓄一生的幸福。这样的批评不仅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还能启发学生思考,岂不是两全其美?试想,假如这位教师不是委婉启发,而是直接批评,学生未必会心悦诚服,甚至会造成更坏的结果。启发式教学既有教育科学的探究,又有教学艺术的升华,只要教师能注意讲授艺术、提问艺术和设计艺术,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能使学生发表创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就能达到教与学的最佳境界。当然,提倡启发式教学,也并不排斥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点拨和讲解是接受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在启发式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必要的点拨、讲解是不可或缺的,启发式教学与接受式学习是放、收结合,相得益彰。

  “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只要我们深入研究并正确使用启发式教学,孩子们就会忘我而主动地学习了。此时,教学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助推器”,作为语文教师,我相信,只要解放思想,勤于耕耘,启发式教学这片沃土,一定会迎来“满园春色”。

  =====本文结束=====TXT&DOC=====2010/2=====

启发式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13

  语言既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又是表现思维的工具。要让学生在课堂绽放思维的火花,教师上课时就必须恰当运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

  例如:孟子的文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有这样一段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腹,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同学们理解了这段话的含义后,我顺势启发学生:“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但我们今天仍然光芒四射,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生活中你们也会经常碰到困难,你是怎么对待的呢?让大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有的同学说:“要以积极和乐观的心态,勇敢地迎接困难和挑战。”有的同学提出“逆境出人才”的观点,并列举了古今中外大量的实例来旁征博引,如身残志坚的张海迪,教育家海伦凯乐,音乐家贝多芬等。有的同学还说出了“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好句子。一堂课下来,同学们畅所欲言,积极参与。

  通过感悟式启发,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启发式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14

  启发式搜索策略讲稿

  1.引入启发式搜索策略的定义。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可以采用前面的一些搜索策略来解决梵塔问题,当它的阶数较小(如小于6)时,在计算机上求解并不难,但当阶数再增加时,其时空要求将会急剧的增加。对于那些大状态空间问题,这些搜索策略就不能胜任了。

  又如博弈问题,就可能的棋局数讲,国际象棋是10^120,假设每步可以选择一种棋局,用极限并行速度计算,国际象棋的算法也得1亿亿年才可以算完。

  因此,为了寻找更有效的搜索方法,人们提出了启发式搜索策略。

  定义:为减小搜索范围而需要利用某些已知的、有关具体问题领域的特性信息。此种信息叫做启发信息。利用启发信息的搜索方法叫做启发式搜索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在搜索路径的控制信息中增加关于被解问题的某些特征,用以指导搜索朝着最有希望到达目标节点的方向前进。

  2.启发式搜索策略的主要特点。

  由于充分考虑到问题求解所应用到的各种启发信息及知识,包括利用常识性推理和专家经验等信息与知识,启发式搜索能够动态地确定操作排序,优先调用较合适的操作规则,扩展、比较并选择最有希望的节点,使搜索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距离、最小的代价,朝着最有利于达到目标节点的方向推进。 3.估价函数和启发函数。

  估价函数:搜索特性的一种数学表示,是指从问题树根节 点到达目标节点所要耗费全部代价的一种估计值。

  f(n)=g(n)+h(n)

  启发函数:在表达式f(n)=g(n)+h(n)中,g(n)部分是已确立的搜索路径基础上已耗费的代价,其轨迹和效率是无法再更改的;唯有h(n)才是可以积极争取按照希望方向来改变的部分,是可以更新的内容。

  h(n)

  4.局部择优搜索和全部择优搜索。

  局部择优搜索:它是一种启发式搜索方法,是对深度优先搜索方法的一种改进。

  全局择优搜索:按这种方法搜索时,每次总是从OPEN表中的全体节点中选择一个估价值最小的节点。

  5.讲解例题:用全局择优搜索解决8数码问题。

  f(x)=d(x)+h(x)

  其中,d(x)表示节点x的深度

  h(x)表示节点x的格局与目标节点格局不相同的牌数

  6.回顾内容,课程小结。

  a.启发式策略

  b.局部择优搜索

  c.全局择优搜索

  d.八数码问题

启发式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15

  启 发 式 教 学 的 求 索

  —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茹

  贡

  忠

  2005-12-28

  启

  发

  式

  教

  学

  的

  求

  索

  ——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茹贡忠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酒泉

  )

  内容摘要:启发式教学是以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目的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其着眼点是通过设疑、点拨、解疑、再质疑的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的目的。这种教学过程的核心是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想象、启发学生质疑、启发学生思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把教学过程真正变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

  关键词:

  启发式、

  教学、

  提高思维能力。

  ????????????????????????????????????? 一次既定的教研组活动,听几位老师发言谈及自己是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体会的,引起我好几天的思考:到底什么是启发式教学?怎样的教学才是启发式教学?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才能是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教师教的轻松应手。经本人的探索,实践和总结,认为启发式教学的本义是以下几点;

  第一、启发式首先是永恒的教学思想。即只要教学活动存在,启发式就永远成为指导教学活动的原则,不可或缺,不能脱离和违背。

  第二、启发式是贯彻始终的系统的教学理论体系。它不是权宜性手段,它是所有教学方法的统揽,是设计、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很多老师把它经常作为一般方法来使用,这完全是对启发式教学的误解。

  第三、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即提高学生的学

  2 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而不是简单的提问式和设问式,有许多老师把启发式理解为提问式教学,认为提问越多越好,这是片面的。

  第

  四、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要求教师有较高的“导演”学生学习的能力。当好学生学习的“导演”,而不要成为讲台上的“演员”。(导演的角色是指导演员演好戏,而演员则只管自己的演技发挥,而不必考虑观众的欣赏水平)也就是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第五、启发式的本质是教学“问题”的求索和解决过程。教学过程应该围绕本节课的主要矛盾展开,围绕欲知与未知的心理矛盾性问题为突破口,切忌平铺直叙的灌讲淡说。下面就如何启发谈几点体会:

  一、恰当地提出问题,给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这个问题意识要求教师从备课开始,根据教学的目标任务设计适宜的思考点、悬念点、联想点,然后启发点拨,引导思考方向,和学生共同讨论,解疑释义。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分析、归纳、判断、想象、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而不是先入为主,由老师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这是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的要义之一。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有高超的临场驾驭能力和组织能力。对提出的问题或讲解、或点拨、或分析、或演绎,教师始终能高屋建瓴,提纲挈领,引领学生思考的方向。即敢于放开,又能合适时机的收拢回来,即能提出问题,又不能使问题成堆,压的学生喘不过气来,更不是所有的概念都是问题,而是围绕重点、难点知识提出问题,这是启发式教学的要义之二。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善于和学生合作教学。创造愉悦民主的心理空间,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或幽默、或风趣、或激奋、或低吟,铿锵轩昂,抑扬

  3 顿挫。或讨论、或咨询、或老师演讲、或学生诘问,课堂充满生动活泼,轻松有趣的气氛,这是启发式教学的要义之三。

  二、做好教学互补,以逻辑思维能力为目标

  (一)多侧面提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围绕教材中的疑难概念,多角度提问,多侧面提问。即从正面提问,也从反面提问,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是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善于发散思维的人,往往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要靠老师有意识的去培养,尤其是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个最主要的活动环境去培养。

  (二)、做好教学互补,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

  教学过程有许多互补性,这些互补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巨大的裨益,必须善于择机运用。如师生情感互补、情绪互补、认知互补、态度互补等。互补反映的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心理的共融与合作,是认知能力与态度的交融与促进,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必不可少。

  (三) 激趣启智,训练学生理解记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活力。以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要限定时间,提高效率,强化学生的记忆、理解,多数问题的结论由学生自己作出,并有效控制学生问题讨论的范围。

  三、创建和谐课堂氛围,营造民主教学环境

  贯彻启发式教学还要处理好师生双向的角色关系,要从树立学生学习信心和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着手,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不要由老师的“主导”代替学生的“主体”,老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辨。并做好以下三点工作:

  (一) 设计良好的教学方法来达成目标。“启发式”教学在文科教材的教学中,大多采用“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案例比较法”、“讲授法”、“练习法”、“质疑思辨法”等教学方法。解决好了这几点,将会使一堂课变得生动活泼,轻松而又高效。

  (二) 教给学生学习的策略和技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学生讲方法只能具体,不能抽象。如:读书的方法、做札记的方法、记忆的方法、查阅资料的方法、理解运用知识的方法、知识迁移与互补的方法、作业练习的方法等,好的方法是完成学习任务的有力杠杆。

  (三) “精神胜利法”与“能力强化法”。要消除学习能力差和自卑心理重的学生的畏惧感和怯懦感,让每一个学生都相信自己能学好,相信自己是最强的。老师要经常巧妙地运用罗森塔尔效应原理鼓励差生,并给予差生学习能力的强化训练。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学无止境,教无止境,体验启发式没有止境,探索教学方法和策略亦无止境,上面的观点愿意和同仁们继续商榷。

  作者单位:甘肃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作 者:茹贡忠

  二〇〇六年一月一日

启发式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16

  运用启发式教学,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

  万州外国语学校

  高中英语

  何渝

  【摘 要】素质教育对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启发式教学正是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启发式教学理论的特点以及在应用这一教学原则时应当遵循的原则。同时,谈了在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高中英语 启发式教学 理论与实践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方法,已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所熟悉。但启发式教学并不是立竿见影,一用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的。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不能误把“满堂问”当作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的法宝。提问启发,仅仅是启发教学方法与技巧的一种形式和方法,而不是它的全部。“满堂问”看起来很“热闹”,其实如果不注意设问的对象、质量、层次,不注意启发的目的,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样子,一个架式,学生没有进入被启发的角色,这样的问,问得更多,效果也不会大甚至是浪费时间。我们必须认识到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教师不置一言,没有提出什么问题。但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仅仅做出某种暗示,都会诱发学生的思路和联想,同样具有启发性,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一、启发式教学理论的特点

  近些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已经被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逐渐熟悉和采用。但是,实际上,启发式教学并不能够立竿见影,不是快速提高成绩的捷径。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启发式教学应用不当,常常会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首先要提高对启发式教学的认识。笔者认为,高中英语的启发式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启发式教学不是方法,而是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组织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品质和创新能力。

  (2)启发式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过启发式教学的教学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启发式教学不等于减轻了教师的负担,相反,它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教师在课下要做的工作,要比传统教学多得多。

  (3)启发式教学重在灵活。灵活是启发式教学的灵魂,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灵活的进行授课,运用多种手段和多方面的知识来引导和启发学生。

  (4)启发式教学要求实事求是。“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要有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的教学态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从教材出发,科学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科学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既不能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能超越学生的现实状况。既要有宏观的教学方向,也要有微观的细化的具体方法。

  (5)启发式教学应当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应当作为一个长期机制,而不是解决一时问题的应急手段,因此教师务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并且不能半途而废。

  二、启发式教学应用的基本原则

  通过对启发是教学特点的分析,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启发式教学应当坚持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互动原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教学活动“控制者”的形象,而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地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使教学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2)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课堂教学的规律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跨度不能太大,应当遵从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规律。

  (3)理论联系实际的额原则。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多举实际生活中一些鲜活的实例,通过实际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这样才能真正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英语课堂的效率。

  通过实践,我总结归纳如下几点体会:

  一.

  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运用好直观的启发式教学

  广泛利用实物、图画、动作等直观手段,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促使他们用英语和客观事物直接联系,增强运用语言连贯表达思维的能力。特别是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使用,能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例如,我教“Air Pollution”一课时,我就放了一段关于污染的录像,那些由污染产生的可怕的后果深深地触动了学生,为我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找一件能引起学生丰富想象的物品,使学生睹物思情,如英语课教“我的一家”时,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家庭的合影,然后用英语介绍,借以激发学生的家庭观念及热爱父母的心情。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上“Life on the go”这课时,利用自制的CAI课件给同学看电脑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具体例子,使学生对电脑有了感性的认识,激发他们对本课的兴趣,从生理学上来说,教师的自信、兴奋、惊奇、赞叹,对学生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活动起很大的作用。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饱含感情,并通过自己健康向上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从中受到鼓舞和鞭策,调动起思维积极性,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二.

  要运用好设疑式的启发式教学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例如,有一次讲到介词后动词的变化问题,一学生说介词后的动词全部都要用-ing形式,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出一句子:The boy did nothing in the claroom but ,然后介绍but后用sleep还是sleeping?学生中大多数人都认应用后者。于是,我颇具哲理地启发道:“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喔。”这就形成了一个“悬念”,学生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迅速形成,激起了解决问题的兴趣与需要,然而,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下课查资料,第二天告诉我。这样,我不但通过设疑启发学生去思考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三.要运用好讨论式的启发性教学,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相互交谈,大声议论,从而积极展开思维活动,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例如,我在上“Aswan Dam”一课时,待学生理解课文后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问道:“一个国家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和钱财建造这么一个大坝,应该如何充分利用呢?”然后让学生讨论。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很多主意,我则时而给予鼓励,时而提出反对意见使他们的思维更严谨,看问题更全面。例如,一个学生提出可把大坝上作为公路一段。我就提醒说那会污染水资源,如果一辆油罐车在大坝上翻车了怎么办?我国的水资源保护法也有类似的条款。其他学生也提出要开发旅游项目、发展水养殖业等等,整个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思维也非常积极,效果很好。

  三.

  要运用对比式的启发式教学

  它是现代外语教学法都引用的基本方法之一。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力启发学生去找出英语中音与音,词与词,句与句以及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使学生进行联想,建立起英语概念体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并使学生在大量的陌生的语言材料中找出多种联系,加深理解和巩固记忆。例如:我在讲到sometime时就列出sometimes、some time、some times 然后问学生它们之间的区别。学生们似曾见过,但又说不清它们的区别。于是我就启发他们:some可表示“一些、某”,time可表示“时间、倍数、次”。然后逐步再启发他们sometime表示“某一时间” some time表示“一些时间”等等教他们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再如学There be结构时,就将它与 have(has)进行比较,明确指出There be 的地点性和have(has)的所有性,使学生能更好的区别它们的意义和它们的不同用法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在语法教学中,英汉两种语序比较也很有启发性。因为在很多句子中,英语语序与汉语语序不同,甚至相反,当然在很多情况下也是一致的。每当碰到这种情况时,就给学生指出两种语言的异同之处,尤其是不同点,从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总之,以上几种启发式教学的运用也要靠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必须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切不能照搬照抄。特别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才能施以正确的启发,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在启发式教学时也应当与其他的科学方法相结合,使之更趋完善和提高。

  启发式教学是适应时代要求,适合新教材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不仅符合唯物辨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因的观点,而且符合人类认识的辨证运动过程。因此,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作用: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