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比赛方案共6篇 小学教学设计比赛方案

时间:2022-07-14 11:50:13 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教学设计比赛方案共6篇 小学教学设计比赛方案,供大家阅读。

教学设计比赛方案共6篇 小学教学设计比赛方案

教学设计比赛方案共1

  自主探寻 发现规律

——《比赛场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比赛场次》是小学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好玩”这一单元的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借助“比赛场次”的实际问题,学会从简单的情形开始,通过列表或画图的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规律,并运用规律,培养综合应用意识。三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过了搭配问题,学生已经会用列表或画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让学生体会到当数量比较多时,从简单的情形开始,经历尝试验证、归纳运用的过程。学生在丰富的活动过程中掌握寻找规律的方法,并能运用此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中类似的问题。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85—86页的教学内容。 【学生分析】

  知识储备:学生都很喜欢体育活动,对学习素材和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此前,学生已经研究过类似“服装搭配”的问题,初步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

  学习能力:这部分对少部分学生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设计必须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 【教学设想】

  数学必须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注重培养学生对周围世界的洞察力和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要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数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体验。因此,利用握手和我班乒乓球队员的图片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解决比赛场次的问题提供探索的平台,在设计中要给学生创造充分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空间,并帮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经历寻找规律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数学知识的形成,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联系生活实际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将课堂知识拓展到生活之中,既加深了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比赛活动的意识。 【学习目标】

1.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的规律。

2.经历“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解题过程,感悟化归的基本思想。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应用意识。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的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教学难点: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出规律,算出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每天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家互相探讨,共同提高,建立了友谊,为了表示感谢,现在就请你和你小组的同伴握握手。要求:每两个同学握一次手,并说:“合作愉快!”从这个活动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①每一位同学握了几次手?(说了几次“合作愉快!”) ②如果每两名同学都握一次手,一个小组4名同学一共要握几次手?(一个小组4名同学一共说了几次“合作愉快!”)

  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体育中的数学《比赛场次》问题(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握手活动在缓解紧张的课堂氛围的同时,也唤醒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得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充满兴致。】

二、自主探究,寻找规律

(一)乒乓球比赛

1.制造冲突,寻找策略

  课件出示乒乓球比赛情境:咱们六一班有许多乒乓球爱好者:谢崇涛、吴玉祺、郭浩、杲睿、王超、刘翔、杜兆华、王镪、刘尚、赵玉鑫同学。如果这10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名同学之间要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1)学生尝试独立解决,感受到在有限的时间里,比赛人数较多时,用列表格或画图的方法较麻烦。

(2)观察完整的表格和连线图,进一步体会人数多时,不容易数清楚。

  有关列表格方法学生需明白:

?表格是如何建立的?(根据参加比赛的人数列出表格。)

?表格中的“√”表示什么意思?(打“√”表示进行的一场比赛)

?为什么要把表格的一半去掉? (去掉部分与打“√”部分重复)

④表格中间的一条斜线表示什么意思?(自己不能跟自己比)

(3)课件出示数学家华罗庚的解决策略,引导学生体会到遇到复杂问题要“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让学生感知有据可依)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方法从中感受到人数多时,通过有序列举、列表排一排、画图数一数,不容易数得清,从而引发思考。进而出现数学家华罗庚的解决策略,初步体会遇到复杂问题时可以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寻找规律

(1)先让学生想办法,寻找规律。(提醒学生,如果发现规律就不用往下画。)

(2)小组汇报,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结合图表进行分析,从中发现规律。

3.知识梳理 ,总结规律

(1)结合学生交流的方法,对探究过程进行梳理,引导学生得出比赛人数与比赛场次之间的关系:参赛人数每增加1人,比赛场次所增加的数目等于原来参赛的人数。

(2)概括规律

  师:能举例说明你们发现的规律吗? 预设:

  如果有8个人参赛,需要打的次数是

  1+2+3+4+5+6+7=28(场)

  如果有9个人参赛,需要打的次数是

  1+2+3+4+5+6+7+8=36(场)

  如果有n个人参赛,需要打的次数是

  1+2+3+……(n-1)(场)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选择寻找规律的方法,学生在列表或画图的方式中寻找实际问题蕴含的简单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并且感受到虽然方法呈现的方式不同,但本质是一致的。交流汇报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在质疑、尝试、验证、评价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进一步感受到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从中渗透化归思想。】 4.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问题和这个问题的道理是一样的?

  预设:

  生:握手、拥抱、一条长线段上有好几个点数线段个数、数有多少个角……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将课堂知识拓展到生活之中,既加深了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

三、联系实际,拓展运用

1.策略牵移,解决问题

(1)出示“联络方式”的问题,引导学生读懂规则。

(2)自主探究,寻找规律。

(3)交流汇报,进一步强化“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设计联络方式的问题解决,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应用意识。学生寻找到的规律可能是多种的,教师引导学生回到问题的最初情形去尝试运用规律,进一步强化“从简单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总结提升

  寻找共性:这节课,咱们一起研究“比赛场次”和“联络方式”这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之处?

3.拓展应用:为我们班设计一种联络方式,并用图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比较两个例题的异同,再次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化复杂为简单。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应用意识。】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小结:我们刚才解决的问题,主要采取了什么策略?以后碰到复杂的问题,你会怎么做?

  致名言:老子云“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设计意图:以老子的名言进行总结提升,在渗透数学文化的同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板书设计】

  比赛场次

  增加一名学生,增加的比赛场次等于上一场比赛的人数。

n个人比赛场次:1+2+3+……+(n-1)

教学设计比赛方案共2

  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方案

一、比赛时间及地点

  时间:2014年5月13日(周二下午); 地点:多媒体教室

二、组织机构

  长:曲东阳 副组长:曲蕾艳、鹿伟丽

  成

  员:郝成强、解伟杰、邹振乐及教研组长

  评委会

  考核委员会成员及教研组长

三、参赛说明

  此项目考核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或者完成指定教学任务的能力,要求教师现场讲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预期效果。

1、教学设计应基于信息化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针对1-2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2、教学设计可以选择课堂教学、实训教学及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教学单元,也可以是某一个教学单元中的部分内容,但须保证其教学的完整性。

3、教学设计含教案以及现场讲解演示的ppt(含供演示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4、信息化教学设计必须是参赛教师原创。

5、赛前完成教学设计,比赛采用现场演示的形式,时间为10分钟。

四、具体安排

1、参赛人员的产生:全校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上报参赛教师名单。

2、分数汇总:现场公示成绩,汇总时分别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

3、奖项设置:一等奖2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6人。

  教导处

  2014年5月

  附件:比赛评分标准

教学设计比赛方案共3

  光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比赛方案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为了营造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发挥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展示教师的教学特色。教务处及教研组决定举办教学方案设计比赛。

  参加人员:全体语文教师 时 间:2011-10-25 地 点:多媒体教室

  设计内容:课堂教学1学时或2学时,内容由教导处选定 教学设计有关要求:

一、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目标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有效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1、要有简要的学情分析

2、要有科学的教材分析

3、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4、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5、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6、要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

三、教学设计应关注的重点

1、有明确的学生自学内容、导语、反馈

2、有精要的重、难点讲解

3、有实效的对重、难点的检测

4、有精要的起始和简要的课堂小结

5、有清晰明确的教学模式

四、评比

1、评委由教导处指定。

2、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

  3名。语文教研组2011-10-19

教学设计比赛方案共4

  小学“少教多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成果集萃教学设计比赛活动方案

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

一、活动目的

  为了给广大教师搭建专业成长平台,加强教师的科研意识、课程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学校以“落实核心素养,创建高效课堂”为主题内容,开展《“少教学多”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成果集萃教学设计比赛活动。为了落实这一项工作,特制定比赛活动方案。

二、活动安排

1.教案征集时间:2017年7月13日至2017年9月1日(过时不候) 2.教材内容:仅限下学期的教材

3.教案设计:选择10月份至11月底之间的重点课或是精品课

三、具体要求

1.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各种能力提升。 2.注重学校“少教多学”课堂教学理念的真落实。

  3.课堂教学要体现“活”、“实”、“鲜”,不要光局限于课内、甚至不要局限于教参,要做到博采众长,与现代教育发展大趋势接轨。(例如:2017年中考和高考改革方向)

4.课堂教学设计:1课时。

四、材料收集与初评

1.各校区教学干部在9月1日下班之前,按照学段、学科收集并整理好之后发送到张万俊主任。

2.学校办公室按照教学干部分工情况下发各学科教学设计进行并组织学科骨干教师、校区研究员进行初选。一等奖30%、二等奖40%、三等奖30%。

五、学校中评及终评

(一)学校领导小组 1.组长:郝朝阳 王茜

2.副组长:田凤艳 李娜 彭卉 赵海东 李爱民 郭金鹏 钱宇 尹永宾 3.落实组长:张万俊 杜秀玲 海兴俊 付宗兰 崔桂林 宋海云

  齐红芳 郭建军 高芳 李炜 王瑶 李鸿浩 关萌 李迎美 鲍娜 张艳婷 唐铮 宋佳

(二)专家指导 月中旬,由学校教学干部、学科大组长、首席教师、研究员分别联系教研员、驻校专家、学校名师等针对获得

一、二等奖的教师集中进行教案修改指导。

月初,对于获得一等奖的教师,由各校区管理中心中组进行听课、把关。

3.各校区按照办公室下发的学科名额进行上报,经过校务会决策之后,选定优秀教师上现场展示课。

4.学校展示交流活动方案待通知。(另行通知)

5.对于获得

一、二等奖的教学设计编辑出版学校《小学“少教多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成果集萃》

六、教案格式

(一)题目: 居中 三号字楷体

(二)课时:标明第几课时。(四号字楷体)

(三)校区 姓名 小四号字 楷体号字: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 校区 姓名

(四)具体内容

1.理论依据(四号黑体)

  具体内容:小四号楷体 (1)课标要求;

(2)核心素养; (3)“少教多学”理念;

(4)把自己设计的理论与思考写清楚、说明白。

2.教材分析:(四号字黑体)

  具体内容:小四号楷体

(1)认真研读教材,分析编排意图;

(2)分析教学内容在整个学段的地位和作用。

3.学情分析 (四号字黑体)

  具体内容:小四号楷体

(1)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学习习惯、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2)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重点1-2方面。

4.教学目标(四号黑体) 具体内容:小四号楷体

(1)不要照搬教案和课标,要依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提出目标,做到操作性强、可操作性和具有针对性。 (2)分段表述

5.教学重点(略) 6.教学难点(略)

7.教学策略:(资料提供)

(1) 学校课题研究中提炼出一般教学策略:

  语文学科:多读自悟——合作解疑——个性表达 数学学科: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巩固提升 英语学科:创设情境——合作体验——拓展语用 体育学科:激情引趣——学练运用——提升体质 科学学科:关注学情——合作探究——应用拓展 综实学科:主题质疑——合作研学——实践推广 美术学科:感悟联想——创意表达——呈现自我 音乐学科:聆听感受——鉴赏体验——丰富表现? 品德学科:生活引疑——共学解疑——以学促行

(2)其他小策略

①对比阅读策略:依据教材内容,针对不同体裁而主题不同的文章或者是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采取对比阅读的策略,了解其内容,揣摩其写作技巧。

②质疑阅读策略:依据教材内容,学情、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学生质疑为主线组织学生自我阅读,自读自悟。

③以读带讲策略:结合文本内容组织学生通过不同形式朗读促进学生阅读。主要有创设情境朗读策略、举例子朗读策略、铺陈放大朗读策略、对比朗读策略等。

④课堂小练笔策略:教师们能够结合年级特点、教材内容,挖掘不同文本内容的写作点,设计课堂小练笔,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 ⑤发现式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学习地位,通过听、说、读、写、思、议、演等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知识内容、道理、规律、问题,教师加以点拨指导。

⑥探究式教学策略:教师以导学单、自主学习单、实验记录单、观察日记等方式为媒介,以实验操作为平台,将学科知识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等探究性活动,使学生掌握所学学科的知识与概念,获得探究的技能与技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⑦情景教学策略:通过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画面再现情境、音响渲染情境、角色扮演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方式,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理解和思考。 ⑧小组合作策略:通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 ⑨拓展延伸策略:围绕单元主题、学科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社会大课堂等资源设计学习内容,拓展课外学习渠道,促进学生多学。

8.教学过程

(1)

(一)、

(二)、

(三)整个教学环节用黑体四号字

(2)每个教学环节下面的顺序号 (1)、(2)、(3)(宋体小四号字)

(3)每个重点环节写清楚【设计意图】(宋体小四号字)

9.板书设计(略) 10.教学反思(略) 小学“少教多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成果集萃

  威尼斯的小艇

(第二课时)

  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校区 姓名

一、理论依据

二、教材分析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

五、教学重点

六、教学难点

七、教学策略

八、教学过程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比赛方案共5

《比赛》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教育启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词语、句子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能够仿写句子。 3.情感目标:懂得“不要以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 教学重点难点: 1.能仿写句子。

2.在理解小猫的话的基础上明白:不要以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 课件出示课题“比赛”,指名读。

(师:谁认识这两个字?你能用响亮的声音读给大家听吗?生:比赛 师:你的响亮,你能带大家读一遍吗?)

2.比赛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你参加过哪些比赛呢? 3.(生:跑步比赛、唱歌比赛、跳舞比赛….师: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啊!如果让你选,你想和别人比什么?为什么?) 4.在一座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这一天,阳光明媚,麻雀、兔子和青蛙三个好朋友也准备来一场比赛。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看吧!

(课件相继出示麻雀、兔子、青蛙图片,并板书“麻雀、兔子、青蛙”) 5.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漏字,不加字。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课文读完之后请认真思考:麻雀、兔子和青蛙在哪里?它们在做什么呢?)

  二.讲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我也想把这篇课文读给你们听。) 2.(同学们听得可认真,接下来我要考考你们)麻雀、兔子和青蛙在哪里?它们在做什么呢?

  生:麻雀、兔子和青蛙在一棵大树下商量比赛的事情。(师根据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3、指名读句子。( 师:谁能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学生读。师:你的声音真响亮,“商量”

  这个词谁会读?指名读。但是“商量”放在句子中要读出轻声,比如“咱们商量商量。”)

  全班齐读句子。(咱们全班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把这一段齐读一遍。) 4.句子告诉我们是谁和谁在大树下商量比赛的事情?

  生:麻雀、兔子和青蛙。

5.课件出示我会说: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在_________。

(师:看看谁是最不怕困难的孩子,你能把这个句子补充完整吗?什么、什么和什么在干什么?你们说得可真好!)

6.它们商量出结果了吗?你从哪个句子看出来的?

  生:它们三个争得没完没了。(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师:全班齐读一遍。生:它们三个争得没完没了。 师:老师发现一个有趣的词“没完没了”,这是一组ABAC形式的词语,这样的词你还知道多少? 生:走来走去,无边无际,又大又圆,一心一意,游来游去.....师:其实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7.课件相机出示ABAC形式的词语,全班齐读。 8.他们三个争得没完没了,它们到底想比什么呢?

9.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对话,并板书“飞、跑、游” 麻雀说:“咱们比飞!” 兔子说:“咱们比跑!” 青蛙说:“咱们比游!”

10.麻雀为什么要比飞?(生:它认为自己飞的本领大。

  师:是啊,它认为自己飞的本领能超过兔子和青蛙,所以它说出这话时有点骄傲、神气,那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来呢? 生:骄傲、神气的语气。 11.指名读麻雀的话。(谁来当小麻雀,读出它说话的语气?/读得真好,从你的朗读中我仿

  佛看见了小麻雀那神气的样子。)

  全班齐读。(咱们全班一起来当当小麻雀,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12.兔子和青蛙也认为自己的本领不错,你会读出它们说话的语气吗?(师: 请你们自由的读读它们说的话,一边读一边体会,看看怎么读会读得更好。)

  学生自由练读。 指名分角色朗读。(现在我请三个小朋友分别来扮演麻雀、兔子和青蛙,模仿它们说话的语气,谁愿意试试?你们演得真好,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神气的样子。/没读出神气的语气来,老师希望下次你能大胆一点) 全班齐读。(咱们一起来模仿。)

13.这么比好不好?(生:不好。

  为什么不好?(生:因为这样不公平。生:因为它们的本领不一样。)

  是啊,他们都想拿自己最厉害的本领来比赛,所以意见不能统一,于是他们三个争得没完没了。

  三.感悟小猫的话

1.师:它们的争吵把谁招来了?它说了什么?

  生:这样比你们都能得第一名。我想,麻雀找大雁比飞,兔子找羚羊比跑,青蛙找小鱼比游,那才好呢!(生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2.(你们真会读书,我请女生一起来把小猫说的话读一读)女生齐读。 3.师:小猫为什么说这样比他们都能拿第一?

  生:因为他们都是拿自己最厉害本领的去比。

  师:小猫让他们去与哪些动物比赛?

  生:麻雀找大雁比飞,兔子找羚羊比跑,青蛙找小雨比游。(板书:大雁、羚羊、小鱼) 师:是啊,麻雀找大雁比飞才能飞出高低,兔子找羚羊比跑才能知道谁厉害,青蛙找小鱼比游才知道谁游得最快。

4.师:从它们的对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生: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师:不应该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要比就和高手比。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都要善于去发现别人的优点,这样才能找到差距,从而不断进步。

  过渡句:多懂道理的小猫啊,知道不用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多自信的小猫啊,它明白想要得到进步就得和比自己厉害的人比;多热心的小猫 啊,把自己明白的道理豪不保留的告诉别人。

5.(师:他让麻雀、兔子和青蛙懂得......)

  课件出示句子:不应该用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要比就和高手比。 生朗读。

  师:同学们,小猫值得我们去学习吗?它有什么优点值大家去学习? 生:热心、乐于助人。()

  四.拓展 过渡句:森林里有这么多动物,麻雀还可以找谁比飞?兔子还可以找谁比跑?青蛙还可以找谁比游?

  1. 课件出示: 麻雀_______比飞? 兔子_______比飞? 青蛙_______比飞?

  小结过渡:同学们懂得可真多!是啊,不能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这样不好。听了小猫说的话,受到同学们的指教,麻雀、兔子和青蛙是怎么做的?

  五.教学最后一段 1.指名读。(谁来说说?)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他们三个听了,都点点头。 3.全班齐读。(咱们一边读一边做点头的样子吧!)

  师:如果你是麻雀、兔子或青蛙,听了小猫的话后,你会怎样想? 指名汇报。

(课件:不应该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要比就和高手比。) 4.是啊,他们都明白了,他们会对小猫说什么? 指名说。 生:麻雀说:“对,要比就和高手比。” 生:青蛙说:“不能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 这样不好。” 生:兔子说:“小猫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5.教师总结: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善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孩子,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比赛,希望你们都能记住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要比就和高手比,那才会为我们带来无限的自豪与喜悦。 6.熟读课文读中回味。(请同学们带着你们对课文的理解,把课文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教学设计比赛方案共6

《组织比赛》教学设计

  南塘小学

  王莉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 85页。 教材分析:

《组织比赛》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学生对初步的统计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一定的统计意识,经历过小组调查统计的过程,会基本的调查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再次经历统计过程,在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及培养统计意识方面要有所加强,并要认识条形统计图,参与其制作过程,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根据信息做出判断和决策。

  设计理念:

  统计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认识客观事物、描述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认识和制作条形统计图,利用数据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节课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他们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教师还强调自主,注重合作交流。学生边调查、边收集、边分类、边整理数据,在愉悦的动手中既解决了问题,又互相启发,共同进步,增强了合作意识,还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从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活动中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的过程,体 会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难点:从统计中获得简单的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决策,体会统 计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组调查统计表(每小组一张)、班级调查统计表、课件

  学生准备:水彩笔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1、师:天气好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喜欢到操场上去活动。瞧,这些小朋友在操场上玩得多开心呀!(课件演示)

  学生说说图中小朋友在进行什么活动。(教师板书活动项目)

2、师:多参加体育活动,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我们就从跳绳、套圈、拍球和踢毽子这四种活动中选一种举行一场比赛。

学生说说最喜欢哪种活动。

3、师:我们只能组织一场比赛,可是大家意见不同,究竟选哪一种组织比赛好呢?(教师表情疑惑)

  学生各抒己见,想法不一。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真实有趣的生活情境,通过自由谈话激发学生参与兴趣,让学生自由表达想法,使学生体会到需要统计大家的意见,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二、实践调查,经历统计过程

1、调查准备,明确要求。

  课件出示小组统计表,明确统计要求。

(1)每个同学在选择运动项目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2)怎样记录小组每个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的情况?(学生交流调查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调查方法的多样性,同时,对注意事项进行讨论交流,为后面的调查做好准备。]

2、调查收集, 整理数据。 (1)小组调查活动。

  教师深入到各小组中,对小组合作进行个别引导、帮助。 (2)小组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统计。培养学生组织、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合作意识。同时,还使学生意识到在进行统计的过程中必须会更加认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比较统计方法。

4、统计全班最喜欢哪项比赛活动。

统计各小组数据,完成班级统计表。

5、指导学生填涂统计图。

  在完成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在自己的课本上填涂。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成果,总结出统计方法及注意问题,不硬性规定统计方法,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合理的方法。]

三、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说说从统计图中知道了什么?还可以提什么问题? (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几名同学,喜欢哪种比赛的人数最多,喜欢哪种比赛的人数最少,班上最好组织什么比赛等。)

  师:如果我们班今天有一位同学没来,你们猜他最有可能喜欢什么活动?为什么?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能做出决策和预测。体验统计的价值,同时渗透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四、趣味统计,丰富主体意识

1、师:这节课中,哪个小组表现最好呢?我们也来做个统计。

[设计意图:刚刚学习的统计知识,在这里就用上了。体会统计数据的实际运用。]

2、整理数据填写统计表。

3、制作成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这个练习的设计再次从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让学生直接应用所学的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新知识,认识到统计在生活中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统计的乐趣。]

五、全课总结,延伸课外知识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认识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继续研究有关统计的学问。最后,老师还想问问大家,你觉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统计图表吗?关于统计你还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

[设计意图:将数学课上的统计与生活中的统计融合,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统计意识,提高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