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枝铅笔》教学反思3篇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

时间:2022-10-06 11:53:00 教学反思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有几枝铅笔》教学反思3篇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欢迎参阅。

《有几枝铅笔》教学反思3篇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

《有几枝铅笔》教学反思1

  “有几枝铅笔”是加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建立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的。教学时,利用图中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先组织学生看图交流,从而引出加法,在此基础上鼓励引导学生提出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或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然后引导学生完成教科书上的练习。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创情境,如模拟表演(原来有几个人,又来几个人,一共有几个人)、讲童话故事等,鼓励学生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在具体情境活动中,体会加法的实际意义。

《有几枝铅笔》教学反思2

  一、如何准备片段教学。

  1、依据三维目标设定片段目标。

  片段教学也要从教学的三维目标出发来设定,做到具体明确。

  如本课:

  (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加号,学会5以内的加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理解加法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数学的问题意识,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教学过程要抓住重点。

  我认为,抓住教材文本不放松,也就抓住了教学的重点。在短暂的.1小时内想要追求多么精彩的设计我认为是不理智的!而应该抓教材内容,把教材中每个必教的内容有层次的进行教学,展示在评委面前,基本就能把握重点达到教学目标了。

  3、体现扎实有效的能力训练。

  片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再现,同样要体现教师对学生能力的训练过程。

  比如,《有几枝铅笔》学生“说”的训练:

  师:请认真观察说一说老师每只手上各有几枝铅笔?

  师:一只手上有3枝铅笔,另一只手上有2枝铅笔?你说得很正确。

  师:再看我这样做,你也能用一句话来说吗?(做合并的动作)

  师:合并在一起有5枝铅笔。你也观察的很认真!

  师:谁能把这个过程完整的说一遍:

  一边有3枝铅笔,一边有2枝铅笔,一共有几只铅笔。说得非常棒。

  师:谁也能象他这样说,再请一个人说一说。……

  师:请全班的同学也能这样完整的说一次。……

  4、发挥想象设计课堂的双边活动。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师生读、讲、议、练等活动来完成。片段教学缺少学生这一主体,因此必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虚拟师、生双边活动。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某生回答,停顿片刻后,通过评析该生的回答来完成虚拟的答题情景。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在课堂上稍作巡视,通过对不同观点的评论来完成虚拟的讨论情景。有如本课的“辨一辨”的设计。

  发挥想象,虚拟师、生双边活动来表现先进的教学理念。比如在片段教学中表现教师的“学法指导”、体现“课后内容的延伸”、以及课堂教学评价语的设计来表现教师的先进教学理念。

  二、片断教学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在语言表达上,注意语速适中。

  片段教学与正常的课堂教学不同,它是局部的、虚拟的,功用是教研或评价。。真实的课堂教学有学生的反映过程,而片段教学只有自己一个人在表演所以容易造成语速过快,评委还没有听明白说什么就把一个教学环节完成了。只有语速慢些才能让评委听明白你说什么。再精彩的设计如果评委都没有听明白,也是徒劳!!

  (2)片段教学的呈现方式上要步骤分明,层次清晰。

  只有做到步骤分明,才能让听者听得明白教者的教学过程。比如本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步骤:一是说一说。二是摆一摆。三是辨一辨。四是找一找。然后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呈现,这些步骤是由浅入深的,体现出层次清晰。

  (3)片断教学的细节设计上侧重于展示自己的个人特长。

  片断教学在于展示教师的教学技能,主要反映教师驾驭课堂的实际教学能力和水平,但是每个教师的特长是不同的,片段教学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要尽量展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在评委面前。

  比如粉笔字优秀的可以多写些,语音标准的可以多读,多说些。简笔画老炼的可以多画些等等。

  总之,在课改的背景下进行片段教学,必须表现新的教学理念。比如教学目标,就要根据三维目标来确定;教学方法,就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不能满堂灌;教学内容,也要采用新视角挖掘教材,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价值取向。只有用新理念来指导片段教学,才跟得上教育教学新形势,片段教学才有价值。

《有几枝铅笔》教学反思3

  《有几枝铅笔》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加减法(一)》的第一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加法的含义;2、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3、能根据提供的情境,提出简单的加法问题并进行解答。

  在教学本课时,我用学生每天接触的铅笔作为教具,创设两手分别拿着3枝铅笔和2枝铅笔的情境,并夸张地做把两部分合起来的动作,让学生一目了然一共有5枝铅笔。但本课的目标之一是:能根据提供的情境,提出简单的加法问题并进行解答。于是,在我两手合并的一刻,我也试图让学生来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但学生的“问题”真的是一个大问题。有的学生的问题是:2+3=5;有的是:2枝铅笔加3枝铅笔是5 枝铅笔;有的是:2枝铅笔加3枝铅笔是多少?……虽然有的同学已经将加法的意义说出来了,有的同学的问题也很接近了,但就是不能提出简练的问题。直到解决完问题,我结合本情境引导、强调算式和问题的不同后,还有些同学迷迷糊糊,但大部分都建立了算式和问题的概念。在下面的“试一试”和“练一练”中,我也能让学生结合情境图说说图意并提出问题再列出算式解决,进一步巩固加法的意义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只为提问题开了个头,学生在反复引导下已经逐渐抓住了提问题的雏形,我相信以后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会更棒的!

  本课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摆一摆”这一活动中,我没有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只是把教材中的桃子转换成学生现有的铅笔,试图让他们创造出除了2+3=5之外的5以内的加法算式,可是,一年级的小朋友真是一发不可收拾啊,让他们拿出铅笔来之后就开始和铅笔交上朋友了,我这种比较急躁的人就剥夺了他们继续体验的机会,让他们直接看书,填一填,再集体交流每个加法算式的意义。我想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形,我应该放慢速度,让学生边摆边填边交流,让学生充分体验,在动手操作中逐渐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

  在一年级的课堂上,我更感受到自己的责任重大。这节课是提出问题的能力让我有感而发,说不定下一次就是动手操作的能力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积累起来,一年一年提升的。一年级是从无到有的开始,我们急不来,而应给他们创造条件、环境,让他们去体验、探究,去建构、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与能力。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