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教学设计共3篇(《咕咚》优秀教案)

时间:2022-06-12 13:30:41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咕咚教学设计共3篇(《咕咚》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

咕咚教学设计共3篇(《咕咚》优秀教案)

咕咚教学设计共1

  咕咚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凭借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2.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并能悟出寓意。

  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 4幅插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设疑。

  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咕咚,这是一篇阅读课。随后板书课题。咕咚是什么东西?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们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就会知道了。

  二、指导朗读课文,可按整体——部分——整体三步来指导。

  (一)从整体指导读课文。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

  2.对照插图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共讲了几种小动物,能按出场顺序说出来。 3.同桌共读一遍课文,读后互相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分段指导读课文。可带着课后问题读,读后再回答。 1.指名读第1~2段。 (1)师问:咕咚指的是什么?

  生答: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2)师问: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怎样?从哪可以看出来?生答:这声音很大很重。因为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的。 (3)师问:兔子为什么跑?(课后第1题)

  生答:兔子听见这又大又响的咕咚声很害怕,吓跑了。 (4)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说说图意。

  举例: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还没有沉到湖底,溅起的水花还没有落下来,兔子已经撒腿跑了。它很害怕,一边跑还一边喊:“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2.指名读3~4段。

  (1)师问: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他还说了什么?(课后第2题)

  生答: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也跟着跑起来。他说:“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2)师问:还有谁都跟着跑起来?(课后第3题)他们又喊叫什么? 生答:听了猴子的话,狐狸、山羊、小鹿都跟着跑起来。他们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3)请三个同学分别把兔子、小猴子和大伙喊叫的话读一读,并说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最后一问比较难,老师可做提示。

  生答:有很多话都是越传越走样。因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说的,而他们的理解不一定对。他们不是有意造谣来吓唬人的。 (4)指导看插图

  (二)。说出图意。

  举例:很多野兽都跟着跑起来,它们全张着嘴喊叫,面带惊慌的表情。 3.指名读第5段。

  (1)师问:大象跑没跑?他是怎样跑的?

  生答:大象也跟着跑起来。他是看见其他的动物跑,他也跟着跑起来。 (2)师问:野牛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课后第4题) 生答:因为野牛不知道“咕咚”是什么,它在哪里,所以它没有跑。

  野牛拦住大象和其他动物,追问谁看见“咕咚”了。结果谁都没看见“咕咚”是什么,兔子只是说它听见的,“咕咚”在那边的湖里。 (3)指导看插图

  (三),并说说图意。

  举例:野牛在前面,非常沉着冷静地拦住大家,追问谁看见“咕咚”了。 4.指导朗读6~7段。

  (1)师问:他们来到湖边看见什么?听到什么?生答:他们来到湖边看见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听见“咕咚”的声音。 (2)师问:最后大伙儿为什么都笑了?(课后第5题。)生答:因为大伙都明白“咕咚”是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不是什么可怕的怪物,真相大白了,它们感到自己的行动十分的可笑。

  (3)指导看插图

  (四),并说说图意。

  举例:大家的表情各不相同。野牛在严肃地讲道理,兔子看清“咕咚”是什么了,不再惊慌;老山羊一边听野牛讲话,一边思考;狐狸、小猴子和小鹿已经感到可笑了。

  (三)让学生读全篇课文,并回答问题。 1.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2.师问:你读了这篇童话,懂得了什么?

  生答:我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的跟别人跑,听信谣传,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指导作业:

  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课后第2题。)

  (一)分段读课文。1~

  2、3~

  4、

  5、6~7段。

  (二)让学生看着插图试着说说这个故事。(自己准备)。

  (三)按照课后第1题的5个小问题的顺序同桌互说,互相帮助讲故事。

  (四)指名讲故事,大家评论讲得如何。

  (五)请1~2人到前面给大家讲这个故事。

  二、让同学回到家里讲给爸爸妈妈听;或讲给同院的小朋友听。 看图学词学句

咕咚教学设计共2

  教学目标

  1.认读“咕咚”两个字,复习带口字旁表示声音的词。正确认读并理解“拔腿就跑,拦住,热闹”等词语,读好儿化音“小猴儿”,“大伙儿”,并懂得“大伙儿”的意思,能读准带“哇,啊,呀”等语气词的句子。

  2.通过比较朗读小动物“叫”的句子,体会小动物盲目听信和跟从他人,让事情越传越变样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描写野牛的句子,发现正确对待事情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懂得遇到事情,不能光凭听到地就盲目地跟从,而应该做一个冷静思考的聪明人。

  教学重点:通过比较朗读小动物“叫”的句子,体会小动物盲目听信和跟从他人,让事情越传越变样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描写野牛的句子,发现正确对待事情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懂得遇到事情,不能光凭听到地就盲目地跟从,而应该做一个冷静思考的聪明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动物贴图,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游戏热身,课题导入

  1、游戏热身,复习带口字旁的象声词。

  师:小朋友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是这样的,老师说,你们一边模仿声音一边加上动作,看谁模仿得最像。明白了吗?那我们试试看。 师:青蛙叫起来了?

   生:呱呱呱,呱呱呱。 师:苍蝇飞过来了?

   生:嗡嗡嗡,嗡嗡嗡。 师:大雨下起来了?

   生:哗哗哗,哗哗哗。 师:小孩哭起来了?

   生:呜呜呜,呜呜呜。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一学就会。现在老师把这些声音词请出来,(出示课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这些词都是口字旁的;这些词都是表示声音的。)

  师:眼睛真尖,脑子动得真快。这些表示声音的词语大部分都是口字旁的。但是啊,也有写一些表示声音的字不是口字旁的,比如,小狗怎么叫?---汪汪汪,雷声-----轰隆隆。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声音的词语呢?(预设:哗哗哗、哈哈哈、嘻嘻嘻、叽叽喳喳),我们把这些表示声音的词叫做-----象声词。

  2、课题质疑导入 ①写课题

  今天老师也来让你们听一种奇怪的声音,听!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咕咚)

  现在请小朋友伸出右手, 和老师一起来写写咕咚这两个字。你发现了吗?咕咚这个词也是------口字旁的,也是表示------声音的,所以也是------象声词。 ②读课题

  发出咕咚声该是怎样的呢?谁来读一读?(个别读,齐读)

  (评价:这个声音真有趣。这个声音真有意思。这个声音好特别啊!) ③质疑

  那这么奇怪的声音到底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呢?看来,很多小朋友都已经知道答案了,也有些小朋友还不知道,没关系。把书翻到163页,认认真真地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次。我们从故事中找找答案吧!开始!

  二、整体感知,读词读句。 ㈠自由读课文。

  ㈡整体回顾,读词读句。 师:大家读得非常认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故事。 1.出示插图一。看,故事中,首先听到“咕咚”声的是-----兔子。 他被吓了一跳后——指名认读词卡:拔腿就跑.(开火车1组) 2.出示插图二:接着被吓坏的小动物有—— 指名说。

  ⑴正音:小猴儿(这是个儿化音,咱们要注意,火车1组,再一起读) ⑵还有——(出示: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这些小动物的后面都加了一个词,要读轻声,谁能再来读一读,指名2-3,(指导:“山羊啊”的“啊”的音变的朗读)咱们一起读。像这样的“啊、呀、哇”,还有“吧、吗、呢”等等叫做语气词,注意要读轻声哦。

  ⑶像这样带有语气词的句子,还有两个,咱们也来读一读。 出示:大家快跑哇!

  快逃命啊! (知道读准“命啊”,以及语气词读轻声。)

  ⑷那么多小动物合在一起用一个词儿说就是——儿化音:大伙儿.这也是儿化音。 开火车1组——齐读。

  大伙儿就是指——-大家,包括——小猴儿,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 ⑸这么多小动物都来了,这一下子可------热闹(指名读,齐读) 3.出示插图三

  就连大象也跟着跑,只有谁跟大家的表现不一样(野牛) 幸亏他把大家——认读:拦住。开火车1组,齐读

  4.出示插图四:最后才让小动物明白了事情的真象。

  齐读:最后两段。

  ②这个真相是什么呢?咕咚这奇怪的声音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呢?(请一生说真相)

  三、研读课文,明白事理

  哦,原来是这样啊!那刚开始的时候,小动物们都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先看看兔子吧!小朋友们自己先来读一读。

  ㈠

  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兔子光凭耳朵听到的声音判断事情的错误 读着读着,你好象看见了一只怎样的兔子?你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1.

   学生自由读。

  2.

   交流反馈。你好象看见了一只怎样的兔子?你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⑴拔腿就跑

  ①

  仔细看看图,知道"拔腿就跑"是怎样跑吗?谁来做一做动作表演一下?(跑得很快,听到咕咚声马上就跑)(贴图:兔子,板书:跑) ②

  怎样读好这一句呢?指导朗读(我好像看见了一只跑得特别快得小兔子。这只兔子跑得真快啊!哇!一溜烟就跑了,跑得好快!)咱们一起读好这一句.(指名读3-4,齐读) ③

  兔子兔子,你为什么要拔腿就跑啊?(因为我好害怕;咕咚可怕极了。) ⑵可怕极了

  ①

  请你来当当这只兔子,读一读。(我听出来了,兔子你在叫呢,真害怕!) ②

  谁再来当当这只害怕的兔子,叫一叫?

  ③

  兔子你为什么这么害怕?你以为咕咚是什么东西呀? (预设:妖怪、怪兽、水怪。。。。)

  那兔子,现在有水怪在后面追你呢,你害怕地叫起来-------生读。 指名读(3到4名学生)

  (点拨:这是一只多么慌张的兔子啊;哇,真可怕啊!我看到了一只胆小的兔子啦;??)齐读。 ㈡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体会其它小动物们光凭别人的话,盲目跟从的错误 1.(出示插图二)师生合作读。

   师:瞧,兔子这一叫,吓着了一连串的小动物,老师跟大家一起来读读当时的场面吧。我读黑色部分,男生读蓝色部分,女生读红色部分。好吗?

  2.引导发现,小动物们叫的句子和跑的句子。

  发现了吗 红色部分的句子,是在写小动物们怎么—— 叫。蓝色部分是在写小动物们怎么—— 跑。

  3.学习跑的句子。

  咱们就先读读写他们"跑"的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出示:小猴儿一听,就跟着跑起来。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 (1)齐读。

  (2) 听到别人的叫声,他们是怎么做的 (贴图并板书:小猴儿 跟;狐狸 山羊 小鹿 跟;大象 跟)

  小结:像这样人家怎么做,自己也怎么做的行为,老师送它一个词叫“跟从”。

  4、学习叫的句子

  小动物们都是跟着跑,那他们是怎么叫的呢?我们再去瞧瞧。 出示:“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⑴自己来读一读,自由读。

  ⑵我们先来看看小猴儿和兔子的话,老师发现他们的话有一个地方不一样,我请一个人读兔子的话,一个人读小猴儿的话,其他小朋友想一想,他们的话有什么不同。 指名读。 ⑶交流反馈。 点绿:"不好了!"

  "不好了,不好了!" 用一个“不好了”和用两个“不好了”有什么不同吗?谁来读一读? 听老师读一读。(师范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读得越来越快)

  ⑷指导朗读:是啊!读得越来越快了,说明动物们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着急,请你来试一试。 还有谁能把这种越来越可怕的感觉读出来?(指名3到4个读) ⑸是啊,连用两个不好了,使事情变得更可怕,更危险了!男女分读.⒌分角色朗读,戴上头饰。

  看来,这话传到后来是越来越严重啊!传到大伙儿呢?(齐读大伙儿的话) 是啊!这话越传越可怕,传到大伙儿那里就变成要-------(生接说)逃命了 ⑴齐读。

  我们一起来读读小动物们的话,看看是不是有越来越可怕的感觉。 ⑵练读。

  谁能把这种越来越恐怖的感觉读出来呢?自己先在位子上练练,待会儿老师每组请一个代表到上面来表演哦,我们小组比赛一下。 ⑶分角色读,戴上头饰。 现在请一个人当兔子,一个人当小猴儿,全班小朋友当大伙儿。第一组你来当兔子,第二组你来当猴子。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有没有读出越来越恐怖的感觉。 (评价:

  ) ㈢学习第五自然段,明白道理

  大家全被吓坏了,只有一个动物跟大家不一样,谁呀? 请大家自由读第5自然段。想想也野牛和其他动物有什么不同。

  出示:野牛拦住他,问:"'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吗? " 大象说:“没看见,大伙儿都说'咕咚'来了。” 野牛拦住大伙儿问,大伙儿都说没看见。

  最后问兔子,兔子说:"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1.自由读,思考野牛的表现跟其它动物有什么不同。 2.交流反馈: ⑴拦住

  野牛为什么要拦住大伙儿呢?他拦住大伙儿干什么呢? (预设:野牛不相信,他拦住大伙儿—---问) ⑵问(板画:嘴巴)

  他都问了谁呢?(预设:大象、大伙儿、兔子) ⑶情境采访

  那现在老师来当野牛,采访一下这群害怕的小动物。 师(戴上头饰):大象,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生:没看见,大伙儿都说咕咚来了。 师:大伙儿,咕咚在哪里,你们看见了? 生(全班):没看见。 师:你们都没看见,(点红:看见)那为什么跟啊?小猴儿,你为什么跟啊?生:。。。 师:小鹿,你呢?生:。。。。 师:狐狸,你呢?生:。。。

  师:原来你们都是没有亲眼看见(板画:眼睛),就跟着别人跑,跟着别人叫,这样的行为,送你们一个词叫:盲目。意思就是说,好像盲人一样,看不见了,别人怎么做就跟着做,别人怎么说就跟着说,自己没有想法。比如说,上数学课的时候,一个人报出了一个错误的答案,其他人想都不想就跟着叫,这样的行为也叫“盲目”。想都不想就跟着跑,就把它叫做----盲目跟从。

  师:小动物们,那你们都跟着谁跑啊? 生:兔子。

  师:那我来问问兔子吧!兔子啊,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生: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师:原来兔子也是没看见,而是耳朵听见的啊。(板画:耳朵) ⑷导出寓意。 师:好,采访结束了。现在我们再来想想,野牛与动物们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那你最喜欢谁? 情况一(预设:我最喜欢野牛,野牛会用嘴巴问,用眼睛看。他会思考。他会自己想。)

   师:你和野牛一样,真会思考,很聪明。(板画:心)老师把这个“聪”字送给你。(板书:聪)

  情况二(预设:我最喜欢野牛,野牛最聪明。野牛最勇敢。)

  师:老师也喜欢野牛,野牛跟大家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光凭听到的叫喊声就盲目地跟着跑,它能用心思考呢!(板画:心) 3.小结并板书,

  师:看来,光凭耳朵去判断一件事情,常常会失误,甚至闹笑话。要知道事情的真象,咱们不仅要依靠耳朵,还应该用眼睛看,用嘴巴问,更应该冷静地用心思考,这样才能成为一个聪明有头脑的人。(结合教师的小结,在黑板上,将耳朵,嘴巴,眼睛,心合成一个"聪"字)

  四、指导书写“聪”

  今天老师就要把这个"聪明"的"聪"送给大家,希望你们遇到事情,不要盲目地听,盲目地跟,而能够做一个冷静思考的聪明人。 1.师边写边讲解。

  请小朋友们拿起笔,注意写字姿势.一边听老师说一边认真写:遇到事情,我们不仅要会用耳朵听,写个窄窄的"耳",还应该用眼睛看,写"两点",用嘴多问,写个"口",更应该用心思考,有自己的想法,写个"心",这样不盲目地听,不盲目地跟,才能成为一个聪明的人.你能这样一边说一边认真写吗?

  3.

   生练写2个。

  《咕咚》教学设计

  咕咚教学课件

  操场上及咕咚教学教案设计实例

  咕咚面试教案模板

  咕咚来了读后感

咕咚教学设计共3

  《咕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懂得“遇到事情要想一想,只听别人说是不行的。”道理。

  2、学习生字“吓、腿、啦、热、闹”,掌握字形,理解“拔腿就跑、热闹”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用“热闹”一词练习说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小动物们“惊慌失措”和狮子“沉着、冷静”的语气。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热闹”一词的意思,能够用“热闹”进行说话练习。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在生活中我们“遇到事情要想一想,只听别人说是不行的。”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2、复习字词

  咕咚成熟拦住大伙儿小猴小鹿 说明:

  采用“摘木瓜”的形式复习字词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复习中抓住难点字词的音、形、义,帮助学生巩固。

  二、学习课文2—4节

  1、听2—4节录音,练习说话 课件出示:

  一个木瓜“咕咚”一声掉进湖里, 兔子; 小猴子;

  狐狸、山羊、小鹿。

  (根据回答在黑板上逐幅出示动物图) 说明:

  通过说话练习,培养学生边听边记的学习习惯,并引导学生把话说得连贯,说得流利,激发他们说话的兴趣。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要求:轻声朗读课文2—4节,能够读正确。

  (2)播放“小动物逃窜”的录像,学生根据内容说说看到了什么。

  (3)出示句子“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快跑啊!”,指导朗读。 (4)给录像配音 说明:

  句子的朗读指导层层递进,先请学生观看录像,创设情境,感受当时小动物紧张、害怕的心情,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后再进行朗读,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让学生为这段录像配音,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高潮,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再读2—4节,找找还能体现小动物紧张、害怕的词语,进行圈划。 (2)交流

  ①理解“拔腿就跑”并板书,指导朗读这句话。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③学习3个生字:吓腿啦 说明:

  采用“分散中的小集中”识字教学,既能突出本堂课生字教学的重点,又能使生字反复出现,强化学生识记。

  ④理解“跟着”“一个跟着一个”并板书 男女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四小节

  3、学习、理解“热闹”

  (1)创设情境,学生通过表演感受森林里“热闹”的场面 (2)学习生字“热” ①读准翘舌音 ②与“熟”比较

  (3)学习生字“闹”

  ①学生想好办法记住“闹”的字形 ②课件演示帮助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说明:

  通过仔细观察,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辨别出“熟”和“热”字形的异同,通过媒体的演示让学生形象地掌握“闹”的字形与字义。两个生字的教学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识字效果。

  (4)理解“热闹”,练习说话 ①说说平时生活中看到的热闹场面

  ②出示: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的照片,指导说话 (5)理解文中“热闹”的意思 说明:

  在指导用“热闹”一词进行说话练习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各种各样的热闹场景,从而有感而发,言之有物。同时,老师进行适时点拨,使学生从把话说完整到把话说具体。

  三、学习课文5—7节

  1、学习第五节 (1)小组自学

  要求:小组合作读读这一节,讨论讨论狮子的表现和小动物们有什么不一样?然后分角色读一读。 (2)交流并板书:拦问 (3)分角色朗读 说明:

  第五小节的学习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得更加积极、主动。

  2、学习

  6、7节

  (1)课件出示插图,教师引读

  6、7节

  (2)说话练习,出示:大伙儿看到,明白了。

  (3)释疑:解答上节课提出的问题(课题中为什么用引号?)

  3、悟道

  (1)发挥想象:这时小动物们会说些什么? 说明:

  创设情境,给予学生充分表达内心感受的机会,在大胆的想象与说话中悟出课文中的道理。

  (2)出示道理

  4、小结全文

  四、写字指导:热

  1、课件演示“热”的笔顺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拓展阅读,布置作业

  1、出示《急性子的兔子》

  2、布置作业 要求:(1)借助拼音,把短文读正确。

  (2)想一想:兔子遇到了什么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说明:

  为学生提供新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换一个语言环境巩固生字,既增加了阅读量,又是对本课悟道的又一次深化。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培养阅读兴趣。

  六、总结 板书:

  “咕咚”来了 兔子拔腿就跑 小猴子跟着

  狐狸、山羊、小鹿一个跟着一个

  狮子拦问

  遇到事情要想一想,只听别人说是不行的。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