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考试试教教案模板共6篇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教案模板

时间:2022-05-27 16:53:42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语文考试试教教案模板共6篇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

语文考试试教教案模板共6篇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教案模板

语文考试试教教案模板共1

  试说试教心得体会

   为了让我们师范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更加明白的体会到执教的责任,我们文学院举行了让我们受益匪浅的试说试教活动,通过这个活动,我们既把平时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又认识到教师的职责和必备素质,还体会到了作为教师的快乐。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经过这次活动我的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试说试教,我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强烈感觉,觉得一名人民教师真的需要具备很强的责任感和教书育人的能力。我突然发现作为一名教师真的很不容易,备课,写教案,构思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翻阅资料,等等,只有通过这复杂繁多的过程准备之后,才能有一堂生动精彩的教课,那更何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呢?仅仅一个月的试说试教时间,期间我亲身体会,从选课,查阅资料,整理材料,构思说课,写教案,备课,练习教课,联系口头表达能力,练习粉笔字,一项接着一项,深深体会到了教师的不易,所以教师是伟大的,是圣洁的!

  我们五个人是小组,从一开始的选文,我们就把小学语文课本全部浏览了一遍,想要找到一篇既能运用自己理论知识的,同时又有一定启发意义的课文,最后经过几轮的商量,我们选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选学课文《真实的高度》。课文只要是讲述了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不依靠父亲大仲马的盛名,经过努力最终一举成名的故事。透过本文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感悟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博得成功才是最真实的。随后我们就准备本文的教案、说课。一次次的搜集资料,一次次的修改,一次次的锻炼试讲。在随后检验成果时,我们站在讲台上都尽力发挥出自己优势,使一堂课能真正的讲的完美。xxx老师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耐心指导,让我们都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懂得了更多关于做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以下是我通过这次试说试教总结出的经验。

  首先,我从自身的表现中来说,教师应该起码具备几种必备的素质:普通话,三笔字,过硬的心理素质。教师是中国文化的传授者,是官方语言文化的执行者,所以说话必须为通用的普通话,写字必须为官方通用的简体中文。其目的很简单明显,是为了考虑到受课者的普遍接受率,保证全部人或者多数人能听明白,不影响教学。一个方言语音浓重的教师,难免受到学生的点点看法,影响教学。同样,一个板书得像是小学生的老师也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这是一个教师必须做好的表面工程,增加自己的印象分。过硬的心理素质对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即便是你满腹经纶,才学渊博,口才优异,外加一手的好字,如果你的心理素质不够过硬,上了讲台紧张,话不会说,字不会写,结结巴巴,行为异常,又怎能教书育人?这样的人只适合做研究工作,干不了教师,不是他没有才能,是他不适合做教师而已。也就是说在“传授”这一环节做不来。由此可见过硬的心理素质对教师的重要性。

  其次,在课堂上应抓住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思想。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采用分组讨论,课堂提问,动手探究等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新的课改理念更加注重潜移默化的素质教育,所以在课堂上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己任。并且能做到讲话有感染力,富有激情,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后教师应该注重积累和反思,清醒的自我认知是教师的必备素质。在这次活动中我更认识到自身存在着许多不足,说课时我的语言不够精炼,在转折过渡时单薄无力,并且在新课的引入时例子没有很有典型性,这些都说明了我教学基本功不到位。所以我们必须汲取各位同学和老师的评价,反思不足,积累经验,从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将教学工作做到最好。

  最后,我认为,现今的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应注重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学会学习,这正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及条件,学生通过尝试而知不足,知不足方能自反,去寻求解决途径,从而体现其在教学的主体作用;并且在整个教学设计尽量做到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思维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我也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同时尽力使自己的课堂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说完这些再说一下教态。

   在这次试说试教过程中,我总结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说课时我的语言不够精炼,声音的力度不够,在过渡时的语言不是很有力。同时在讲课时大多时间面朝黑板和学生的交流不够多,对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不够,教学设计方面做的不是很到位,这些都说明了我教学基本功底的不扎实。在这次活动中我认识到我身上存在的许多不足之处,所以积累和反思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日常教学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提高自身素质

  为期一个月的“试说试教”结束了,我们小组的同学在xxx老师的带领和辅导下,体验了当老师教课说课的感觉,学习了如何教学的经验,以及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的方法要点。一个月的试说试教转眼过去了,回头看看,自己这一个月没有白白浪费,有了巨大的收获,为自己以后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明确了方向,积累了经验,相信以后的教师路上,自己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xxx

  2013年5月26日

语文考试试教教案模板共2

  关于《国家》的教案

  1、教学对象

  初级阶段泰国初中生 第二学期

  2、所用教材 自编

  3、教学目标及要求

  学完本课后学生能正确认出并准确拼读所教国家词汇

  4、教学内容

  中国 泰国 韩国 日本 新加坡 马来西亚 美国 英国 法国 国家

  5、教学重点

  准确拼读并记住各个国家的名称

  6、教学方法

  (1)PPT图片教学 (2)联系以前所学知识 (3)奖励激励法

  7、教学时间 15分钟

  7、教学步骤

  (1)组织教学(1分钟)

  同学们好!老师好! 问候同学们:吃饭了吗?

  讲解一下奖励规则,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分别获得什么礼物。 (2)学习新课 A、播放PPT,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拼读,拼读完之后,再抽一位同学起来拼读,没有问题便接着讲下一个,有问题纠正了再讲下一个。 B、讲完所有国家名称,最后按国旗总结。 C、最后,总结出“国家”这个单词。

  9、本课小结

  总结这课所学所有国家中文名称。

  10、布置作业

  课后记住所教国家名称词汇,并自己再查一查其他国家的中文名称,下次课抽同学起来读并说出一个没有教过的国家名称。

语文考试试教教案模板共3

  生死胡杨

  ①在中国的大西北流传着一句话 ,叫做“胡杨3000年”:生而不死1000年,死而不倒1000年,倒而不朽1000年。

  ②在大西北那些环境最恶劣的地方,生长着虬曲苍劲的胡杨树。放眼望去,有的似骆驼负重;有的如龙蛇蜷地;有的似狮虎雄踞;有的如骏马嘶鸣。有的虽然肢断骨折,匍匐在地,却依然挣扎着,试图挺起不屈的脊梁。站在它的面前,你的心灵会接受庄严与神圣的锻打,你会忽然悟彻生命的壮丽与永恒其实是无声的——无声无息地成长,无声无息地壮大,无声无息地辉煌……

  ③任何生命要生存、要延续、要繁衍,都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和各种各样的威胁。惟独胡杨林遇到的威胁是最残酷无情的。干旱的荒漠,含盐量高达百分之十的盐碱地带,就是它生长的地方,就是它的“家”。它必须在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年降水量只有十几毫米的恶劣环境下,一天天长大。荒原漫漫,朔风浩浩,戈壁瀚海满目萧瑟。一片一片饱经风霜、斜插横卧的胡杨林,凄凉中含有悲壮,孤寂中注满宏阔。

  ④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胡杨,它的树干是优良的建材;它的枝叶营养丰富,是牛羊的佳肴;甚至它流出的“泪”,叫做“胡杨碱”的,也可以食用、洗衣、制肥皂;已濒临灭绝的野骆驼、黑鹳,世界上罕见的蜂鸟、珍稀名贵的新疆大头鱼全赖胡杨林的庇护而生存……千百年来,它置身荒野,迎战风沙,坚定地守护着脚下的土地,只知道默默奉献,从来没有索取。

  ⑤面对胡杨林,使人想起艰辛的玄奘、骁勇的霍去病、刚正的林则徐,也使人想起那些正在大西北同恶劣环境抗争的建设者……一股干云豪气洋溢胸腔:环境的恶劣不算什么,命定的一切也是可以抵抗的,凭着最强大的忍耐力、最顽强的生命力,就可以成就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伟业。

  1.阅读选文②③④段,然后填空。

  文段②描写胡杨树的

  外形

  ,展现了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文段③描写胡杨树的 ____________,点明了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文段④描写胡杨树的 ____________,突出了

  默默奉献

  的精神。

  2.从文段②中找出最能体现胡杨树外形及精神的一句话,写在下面。

  3.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文段①中“倒而不朽l000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⑤中“千年不朽的伟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赞美了胡杨树,更赞美了具有胡杨树精神的人,这种写作手法叫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好的环境,也有人说逆境出人才。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得道.者多助 策之不以其道. 惨无人道.

  B.委而去.之 去.国怀乡 去.留两便 C.寡助之至. 比至.陈 无微不至. D.攻亲戚之.所畔 辍耕之.垄上 若毒之.

  乎 7.用“/”标出下边两个分句当中朗读时应停顿的地方(共两处)。夫 环 而 攻 之,必 有 得 天 时 者 矣。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9.请列举出两则可以证明本文观点的史实(各25字左右)。

   生死胡杨

  ①在中国的大西北流传着一句话 ,叫做“胡杨3000年”:生而不死1000年,死而不倒l000年,倒而不朽1000年。

  ②在大西北那些环境最恶劣的地方,生长着虬曲苍劲的胡杨树。放眼望去,有的似骆驼负重;有的如龙蛇蜷地;有的似狮虎雄踞;有的如骏马嘶鸣。有的虽然肢断骨折,匍匐在地,却依然挣扎着,试图挺起不屈的脊梁。站在它的面前,你的心灵会接受庄严与神圣的锻打,你会忽然悟彻生命的壮丽与永恒其实是无声的——无声无息地成长,无声无息地壮大,无声无息地辉煌……

  ③任何生命要生存、要延续、要繁衍,都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和各种各样的威胁。惟独胡杨林遇到的威胁是最残酷无情的。干旱的荒漠,含盐量高达百分之十的盐碱地带,就是它生长的地方,就是它的“家”。它必须在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年降水量只有十几毫米的恶劣环境下,一天天长大。荒原漫漫,朔风浩浩,戈壁瀚海满目萧瑟。一片一片饱经风霜、斜插横卧的胡杨林,凄凉中含有悲壮,孤寂中注满宏阔。

  ④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胡杨,它的树干是优良的建材;它的枝叶营养丰富,是牛羊的佳肴;甚至它流出的“泪”,叫做“胡杨碱”的,也可以食用、洗衣、制肥皂;已濒临灭绝的野骆驼、黑鹳,世界上罕见的蜂鸟、珍稀名贵的新疆大头鱼全赖胡杨林的庇护而生存……千百年来,它置身荒野,迎战风沙,坚定地守护着脚下的土地,只知道默默奉献,从来没有索取。

  ⑤面对胡杨林,使人想起艰辛的玄奘、骁勇的霍去病、刚正的林则徐,也使人想起那些正在大西北同恶劣环境抗争的建设者……一股干云豪气洋溢胸腔:环境的恶劣不算什么,命定的一切也是可以抵抗的,凭着最强大的忍耐力、最顽强的生命力,就可以成就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伟业。

  1.阅读选文②③④段,然后填空。

  文段②描写胡杨树的

  外形

  ,展现了虬曲苍劲的特征;

  文段③描写胡杨树的 生存环境,点明了残酷无情的特点;

  文段④描写胡杨树的 作用或价值,突出了默默奉献的精神。 2.从文段②中找出最能体现胡杨树外形及精神的一句话,写在下面。 有的虽然肢断骨折,匍匐在地,却依然挣扎着,试图挺起不屈的脊梁。 3.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文段①中“倒而不朽l000年”:不腐烂

  文段⑤中“千年不朽的伟业”: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4.选文赞美了胡杨树,更赞美了具有胡杨树精神的人,这种写作手法叫作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

  5.有人说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好的环境,也有人说逆境出人才。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 A.得道者多助 策之不以其道 惨无人道 ...B.委而去之 去国怀乡 去留两便 ...C.寡助之至 比至陈 无微不至 ...D.攻亲戚之所畔 辍耕之垄上 若毒之乎 ...7.用“/”标出下边两个分句当中朗读时应停顿的地方(共两处)。 夫/ 环 而 攻 之,必 有/ 得 天 时 者 矣。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限制人民定居某一区域,不靠边境的界限。巩固国防,不靠山川的险阻。在天下树立威望,不靠武器装备的精良。

  9.请列举出两则可以证明本文观点的史实(各25字左右)。

  列举两个能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的史实,示例:①秦王朝施行暴政,使“天下苦秦久矣”,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秦王朝灭亡。 ②巨鹿之战中,项羽率大军渡过漳河,破釜沉舟以激励士气,官兵众志成城,终于杀苏角,虏王离,大败秦军于巨鹿之野。

语文考试试教教案模板共4

  《春望》教案

  教学目标

  1、在掌握相应的生字生词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把握诗歌整体含义。

  2、读出诗歌的感情 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3、感受诗歌中的爱国主义及诗人忧国忧民悲己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感受诗歌的爱国主义情怀。 难点:读出诗歌的感情 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教学方法:朗诵品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媒体课件、音乐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现代诗人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一句话,在那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年代,诗人艾青借助一个鸟的形象表达自己对祖国对民族的爱。就在几千年前,同样是在战乱的环境中,同样有一位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对民族的爱。今天,我们就穿过历史的烟云,回到唐朝,去走进这位诗人,去感知一种苦难,体验一种伤痛。那就是杜甫的《春望》这首诗。

  一、作者介绍

  1、幻灯片出示杜甫画像,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回顾有关杜甫的文学常识。(先请同学们回答杜甫的文学常识) 然后老师简要补充介杜甫生平、思想。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爱国主义诗人,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

  2、介绍《春望》写作背景,揭示课题。“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前后达八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在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诗人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后,不顾安危投奔而去,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此时杜甫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二、初读诗篇,整体感知。

  1、老师先泛读一遍,然后出示幻灯片,认读生词

  溅( ) 抵( )搔( ) 浑( ) 胜( )簪( )

  2、个别学生范读,教师正音。

  3、齐读

  三、合作研读,品味意境,交流感受。

  (一)简单讲一下律诗,律诗是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分五律、七律两种。全诗共四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出示幻灯片,逐句翻译诗句)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城:国都指长安 破——形容国都沦陷,城池残破 深——形容荒草丛生,满目凄凉 译文: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引导学生想象:和平年代繁华的国都是一番什么景象?(人山人海、熙熙攘攘,街上是比肩接踵,集市上是人声喧哗,一派繁荣的景象。) 对比——而今,叛军占领的长安城只见草木不见人,人到哪去了?(被抓、被杀、逃难) 指导学生朗读:语调低沉,语速稍慢。 探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中,对“草木深”一词的理解。 抓住“草木深”一词作探讨。对此句的理解,可根据学生的层次、倾向性等作分析。

  “草木深”作两种理解:

  ?繁茂迷人的草木,与亡国的惨象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作者的亡国之情。 ?繁茂的树木丛中杂早丛生,无人打理,凸显京城荒凉衰落之象。

  A、国家衰亡,山河依旧,昔日繁华的长安烟花之城,如今在战火中早已破败不堪。都城春天依旧,景致迷人,亡国之人怎能醉心于如烟的美景?

  B、草木依旧,物是人非;草木虽繁茂迷人,但无人打理,所以杂草丛生,国都早已荒寂一片。渲染出一种国之将亡的凄伤。

  提问:面对人烟稀少、杂草丛生的长安城,诗人的心情如何?哪句诗最能表达诗人此时的心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感叹 溅泪:落泪 恨:悲伤 惊心:心惊、害怕 译文: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提问:花香鸟语是最美好的事物,能够给人带来愉快的心情,但诗人却为何对花落泪、闻鸟惊心呢? 讨论解疑:关键在于两个词 时——为动乱时局而感伤 别——为生离死别而激愤,因为作者此时心情感伤、激愤,再美好的事物也不能给作者带来愉悦的心情,所以

  提问:在这样动荡的年代,在这样“恨别鸟惊心”的年代,诗人最盼望的是什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战火 连:连续 三——复数,几个月 抵:值,相当 译文:战火连绵,久久不息,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质疑:薄薄的家书怎值万两黄金呢? 答:亲人的平安,亲人的健康比万两黄金还珍贵。

  提问:诗人盼啊盼,他多么希望战乱早日平复,他多么希望得到一封报平安的家书啊。他盼到了什么程度?——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头:白头发, 搔:抓 短:稀疏 浑:简直 胜:禁不住(“胜”在古代读作)

  簪:簪子(注意写法) 译文: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明确:老师可以告诉大家,当时杜甫年纪45岁,同学们认为杜甫年纪大吗?没错,不大,45岁正直壮年,可是诗人已经满头白发,这是为什么啊?没错,因为杜甫他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忧国忧民,为祖国,为百姓白了头发,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下杜甫是怎样一位人呢? 总结:爱国,眷恋亲人。 同学们知道了杜甫是怎样的诗人,那么接下来,同学们回顾全诗,带着杜甫对国家的热爱与担忧之情有感情重读此时,配乐朗诵(男齐读——女齐读——一起读)

  四、感情基调 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感情基调是指作品的基本观点的情感取向,是语句中具体思想感情的综合表露。如:欢快、忧愁、寂寞、伤感、恬淡、闲适、激愤、坚守节操、思念等)

  这首诗感情基调:忧愁、伤感 找相应的字词来说明。 ( 破、深、感、花溅泪、恨、鸟惊心、烽火、白头、不胜簪)

  五、主题探讨

  全诗通过写作者春天望见的长安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眷恋亲人的感情。

  六、合作探究——本诗修辞手法

  1、反衬手法,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答:“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用反衬的手法突出战乱给祖国,人民带来的伤害。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拟人对偶

  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夸张

  七、迁移拓展:

  杜甫《春望》与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诗比较练习。(学生讨论)(课件显示)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一)本诗写了作者听到胜利的喜讯后怎样的心情? ——喜极而泣归心似箭。

  (二)一悲一喜,但却表达了作者同样的思想感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呢? ——关心国家命运,忧国忧民,眷念亲人 学生自由朗诵全诗,体会诗歌中所蕴涵的思想情感。 学生有感情的齐诵《春望》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配乐朗诵) 写一写(可以是作业):这两首诗为什么能千古流传呢?一首是那样的忧伤,忧伤到见花落泪、闻鸟惊心;一首是那样的喜悦,喜悦到放歌纵酒、喜极欲狂。那是因为诗人把自己个人的命运与祖国、人民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是怀着和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来写这两首诗的。由此可知: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同学们,如果你们也希望能写出像杜甫这样流芳百世的篇章,那就请与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吧!现在老师留一个作业,请同学们怀着对祖国深沉的爱写几句话来表达对祖国的爱吧(最好是用诗歌的形式来写,要求真情实感,不要求格式与押韵。)

  八、板书设计:

  国家衰败,草木依旧 反衬

  感伤时局,惊心哀绝 拟人 对偶

  战事连绵,家书难求 忧国忧民 思家念亲 悲己怜人 白发凋零,战事何休?夸张

语文考试试教教案模板共5

  教学内容:

  一、歌曲表演《金孔雀轻轻跳》.

  二、学习傣族舞蹈基本动作.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金孔雀轻轻跳》的学习,从音乐中感受所描绘的动物形象,理解本课主题——美丽的动物;并由本课主题向音乐内部元素(速度、情感)及音乐外部元素(环保、民族文化等)拓展。

  二、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探究孔雀的同时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三、知识与技能:通过“意境”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孔雀的美,锻炼学生即兴表演的能力,能够积极与同学合作用优美的语言、舒展的歌声及肢体动作编创一定的情境,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教材分析:

  《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2/4拍,一段体,曲调清新、优美,旋律多以

  三、五度音程进行,自然、流畅,似傣家小姑娘与小孔雀那轻巧的舞步,姿态翩翩,??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了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

   教学重点:

  一、感受傣族风格的歌曲,了解傣族的风情;

  二、启发学生初步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教学难点:

  一、从音乐中感受孔雀优美的形象和从容的步态;

  二、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思想。

  设计思路:

  欣赏傣族文化及风情——看孔雀——说孔雀——听孔雀———唱孔雀——跳孔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律动表演,突破难点——多维感悟,探究学习——创造表现,寓教于乐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孔雀头饰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律动《火车开了》

  2、创设情境

  “老师今天带领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我在那儿还看见了一种我很美丽的动物,它美极了,现在老师来模仿它,同学们猜猜,这是一个什么动物?”(老师模仿孔雀的动作)

  3、在歌曲《金孔雀轻轻跳》的伴奏下欣赏图片

  突破难点:你们知道孔雀生活在什么地方吗?孔雀生活在被称为“动植物王国”“药材之乡”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这里也是“孔雀之乡”。它是傣族的象征。

  二、歌曲的学习

  1、欣赏《金孔雀轻轻跳》,观看傣族风情。

  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看到的舞蹈都表现傣族风情的,你们能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傣族风土人情吗?(傣族的衣服很漂亮;傣族人民个个都能歌善舞,傣族人生活的地方很美丽等??)你们还想了解些什么?(出示课件)

  ① 傣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采,有自己的历法、语言文字,并以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著称于世。音乐、舞蹈、民歌、民间传说故事等富有民族特色,影响甚广,主要聚居在热带、亚热带的平坝地区,村寨多临江河湖泊,住宅通常每户一座竹楼,竹篱环绕,果树、翠竹掩映,环境十分优美。四周田地肥沃,特产丰富。

  ② 竹楼,顾名思义,是以竹为主要材料建筑而成的。傣族的竹楼一般用数十根大竹子作支撑主架,在离地2米多高处铺楼板。楼分上下两层,楼下无围墙,是拴牲畜、养家禽和堆放农具的地方。楼上住人,竹墙缝隙较大,既采光又通风,所以一般竹楼都没有窗户。 ③ 泼水节在每年公历四月(傣历六月)间举行,是傣族最为隆重,最具民族特色的节日。其实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因为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泼水祝福,故称泼水节。节期一般为三四天,因为泼水是一种祝福,被泼越多认为越吉利。

  ④ 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着窄袖短衣和统裙,图案多种多样,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介绍傣族语:小卜少(小伙子)、小卜冒(小姑娘)。

  聆听范唱。闭上眼睛想想傣家人民和小孔雀的景象。

  3、歌曲的演唱

  (1)读曲谱

  (2)视唱曲谱

  (3)随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创造表现,寓教于乐

  1、教师带上孔雀头饰,扮成孔雀姐姐。

  2、介绍孔雀是傣族人们的吉祥鸟,所以傣族舞蹈中很多动作都是表现孔雀的(孔雀姐姐展示《金孔雀轻轻跳》的舞蹈并交待傣族舞蹈的轻盈、柔和)。

  学习傣族舞蹈动作《金孔雀轻轻跳》共有四组动作:

   动作一:孔雀鹤立(学生模仿孔雀的动作,教师可提示)孔雀是傣族人民的吉祥鸟,所以傣族的舞蹈中很多动作都是表现孔雀的。师生一起做一个表现孔雀的简单造型——孔雀鹤立。做法:双手呈冠形,右手上举略弯曲,左手提襟。

  动作二:孔雀开屏

  (一)

  动作三:孔雀开屏

  (二)观看在舞蹈中运用孔雀开屏的动作进行造型

  动作四:傣族舞语汇用动作表演歌曲。

  3、师生齐唱共舞。(跳孔雀舞)学生可跟着老师一起跳,也可自己创编好的动作。

  4、请一些同学上台表演,孔雀姐姐给他们发上孔雀头饰。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演。同学们争当小孔雀翩翩起舞。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小孔雀漂亮吗?云南省是我国唯一有孔雀的地方,孔雀生活在这么美丽的地方,是因为傣族人民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环境保护得很好。它的热带雨林是地球上保存最完好的热带雨林之一。你们还知道哪些美丽的小动物呢?并能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它。这些小动物都非常的可爱、美丽,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引导学生要保护环境,让动物们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爱护动物,不滥杀滥捕动物,更不能吃国家保护的珍惜野生动物)”

  五、同学们随着音乐模仿小孔雀,翩翩起舞地离开了教室。

  教学反思:

  我选教的是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金孔雀轻轻跳》这首歌,这是一首描写傣族风情的儿童歌曲,为了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强烈兴趣,我思考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新课程的理念,从感性、体验入手,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引领学生用身体感觉音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体验,甚至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切身的感受。比如,一开始,全班学生听着《火车开了》以旅游的形式和老师一起跳起来,营造了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为整节课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如果说过去的音乐教学只是“教学生唱歌”,那么,我感觉到现在的音乐教学不仅是教学生唱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兴趣的、主动地融入到音乐中来,这是我在备课、预设过程中的点滴思考。

  试教——我体验到一种经历叫成长。

语文考试试教教案模板共6

  对口考试语文试题

  (一)

  (总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20分)

  1.下列加黑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龟裂(guī) 虹霓(ní) 粗犷(ku?ng)休憩(qì) B贮藏(chǔ) 天堑(qi?n)漫溯(sù) 卤莽(lǔ) C百舸(kě) 粗糙(cāo) 思量(liàng)遏止(è) D慰藉(jiè) 横亘(gèn) 浸渍(zì) 缂丝(kè) 2.下列形近字组不正确的一组是( ) A.猝然 纯粹 形容憔悴 B.盘桓 永恒 残垣断壁 C.概括 灌溉 慷慨激昂 D.湍急 踹开 妄加惴测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谛听:仔细

  B、田田:荷叶相连的样子 C、挥斥方遒:强劲有力

  D、不名一文:不值一分,看轻。

  4.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他们疼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喜欢他们,一家三口人相濡以沫,美满幸福。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李传聪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阅读这样的文章,真叫人头疼。

  D.海尔空调机以先进的主机控制,超静音,用自然风设计,使用它,即使在严冬,也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年,十三个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分配到了我校,从事教学工作。 B.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观点受到广泛的批评,我认为是对的。 C.我看谁也不可否认这出戏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D.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6.下列各句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李乐对年逾古稀的奶奶说: “经常爬爬楼梯,跳跳绳,对您的健康有好处.”

  B.陈伟同学看见前面的一女士的丝巾飘落到地上,喊道: “哎,前面的,丝巾掉了.” C.田莉对上门推销产品的人说: “谢谢,我们暂时不需要”

  D.同学邀请王平去家里玩,王平说: “好,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7.选出下面修辞用法有错的一项( )

  A.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 (排比)

  B.可是,我,我给家庭带来了不幸······ (反复) C.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借代)

  D.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娥玲上奏着的名曲。 (通感)

  8.下列标点符号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原泛指一切金属,如“金就砺就利”,(《荀子·劝学》)现专指黄金。 B、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C、你说她是谁呀? 小福子。

  D、小河对岸

  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9.下列有关应用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书的写作讲究实用性、科学性和条理性。 B.书信一般包括称呼、正文、落款三部分。 C.请示的作用在于请示工作并请求上级批复.

  D.规划、方案、安排、打算都属于计划的范畴。 10.下面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

  A.我那件新的的确良衬衫丢失了。B.这本书他没有一次看完。

  C.看病的是我们班长的父亲。 D.校长采纳了两个同学的合理化建议。

  (二)是非判断题(每个1分,共10分)

  1.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创作了四大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 ( ) 2.曹禺是现代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龙须沟》是他的剧本。 ( )

  3.剧本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 4.《左传》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以写战争见长。( ) 5.我国的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战国策》。( ) 6.《六国论》《过秦论》《赤壁赋》《醉翁亭记》《师说》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 7.“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 )

  8.议论文的一般结构,从论证的角度而言,应该由引论、本论和结论构成。( ) 9.《水调歌头 游泳》的“游泳”是词牌名。( )

  10.“他的肚子里有墨水,脑瓜子也灵”这是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长的 。 。

  4.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诗集是《 》 。 5.《蜀相》中的“蜀相”是指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

  6.小说的三要素是:、。 2.《国殇》的作者是 。

  3.在中国文学史上, 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

  7.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古代白话长篇小说。 8.《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的文学家 。

  (四)诗词鉴赏(4分)

  雨 过 山 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桅子花。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 A.第

  一、二句是写景,描绘了一幅雨中幽静的山村景物图

  B.第二句中“相唤浴蚕”是写山村农事,把农家气氛表现得很有特色

  C.第四句,诗人别出心裁,用一个“闲”字反衬出农家的“忙”,意味尤丰 D.这首诗表现了农家生活的情趣,流露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这首诗以“闲”衬“忙”,这种反衬的手法在唐诗中经常出现。下面几首诗运用了反衬手法的一首诗是(2分) ( ) A.岭南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B.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燕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C.入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D.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五)、阅读理解(共2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封建社会里,也和今天一样,人人都要穿衣裳。但是,有一点不同,衣裳的质料、颜色、花饰有极大讲究,不能随便穿,违反了制度,就会杀头,甚至一家子都得陪着死。原来那时候,衣裳也是表示阶段身份的。

  ②以质料而论,绸、缎、锦、绣、绡、绮等等都是统治阶级专用的,平民百姓只能穿布衣。以此,“布衣”就成为平民百性的代名词了。有些朝代还特地规定,做买卖的,即使买得起,也禁止用丝质材料。

  ③以颜色而论,大红、鹅黄、紫、绿等是统治阶级的“专利”。因为这些颜色的染料国内产量少,得从南洋等地进口,价格很贵。皇帝穿黄袍,最高级的官员穿大红、大紫,以下的官员穿绿,皂隶穿黑。至于平民百性,就只好穿白了,以此,“白衣”也成为平民百性的代名词。

  ④至于花饰,在袍子上刺绣或者织成龙、凤、狮子、麒麟、蟒、仙鹤、各种各样的鸟等等,也是按贵族、官僚的地位和等级分别规定的。平民百姓连绣一条小虫儿小鱼儿也不行,更不用说描龙画凤了,不但如此,在统治阶级内部,也有极大讲究,例如龙袍,只有皇帝才能穿,绣着凤的衣服,只有皇后才配穿,即使是最大的官僚,如穿这样的服装,就犯“僭用”“大逆不道”的罪恶,非死不可。

  ⑤北宋时有一个大官僚,很能办事。也得到皇帝信任。有一次多喝了一点酒,不检点穿件黄衣服,被人看见告发,几乎闯了大祸。

  ⑥明太祖杀了很多功臣,其中有几个战功很大的,被处死的罪状之一是僭用龙凤服饰。⑦本来,贵族、官僚和平民都一样长着眼睛鼻子,一样黄脸皮、黑头发、一眼看去,

  如何能分出贵贱来?惟一区别的办法是用衣裳的质料、色彩、花饰来作为等级地位的标志;特别是花饰,官服的前胸绣有动物图案,文官用鸟,武官用兽,又按品级分别规定哪一级用什么鸟什么兽,是一点也不能含糊的。这样,不用看面貌,一看衣裳的颜色和花饰就知道是什么地位的贵族、什么等级的官员了。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不属于特殊含义用法的一项是( )

  A.“布衣”就成为平民百姓的代名词了.

  B.大红、鹅黄、紫、绿等是统治阶级的“专利。” C.以此, “白衣”也成为平民百姓的代名词.

  D.如穿这样的服装,就犯 “僭用” “大逆不道”的罪恶,非死不可.2.对文段说明对象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服装的质料、颜色和花饰 B.我国古代的服装

  C.服装是等级地位的标志 D.古代服装与阶级身份

  3.下列对文段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采用了先因后果的逻辑顺序.

  B.说明了封建社会里服装有着阶级和等级的差别. C.揭示了服装与封建统治秩序之间的关系.

  D.主要使用了分类说明、比较说明、举例说明的方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父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物鸡鸭,我们被搜两次。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街门是开着的。“鬼子”进门,一刺刀先把老黄狗刺死,而后入室搜索。他们走后,母亲把破衣箱搬起,才发现了 我。假若箱子不空,我早就被压死了。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内战了, 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廿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4.文段开头说 “母亲并不软弱”请找出具体体现母亲这种性格的句子.

  5.文段中 “闹 ‘拳’”指什么历史事件? “鬼子”一词所指代的对象是什么? 6.指出文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并把这句话改为肯定句.7.联系语境,指出“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这句话对刻画母亲性格起到了什么作用?

  8.作者说母亲 “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概括出文段中母亲对 “我”的影响. “软”的影响:

  “硬”的影响:

  (三)阅读文章第

  三、四两段,完成 1-4 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 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 “此沛公左 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 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 “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寿毕,曰: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 舞。 ”项王曰: “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

  哙。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良曰: “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 公也。 ”哙曰: “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 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 “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 “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 切而啖之。项王曰: “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 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 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 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 “坐。 ”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戮力攻秦 ( ) ②范增数目项王( ) ③玉玦 ( ) ④瞋目视项王( ) ⑤目眦尽裂 ( ) ⑥ 沛公之参乘( )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戮力攻秦( ) ②范增数目项王( ) ③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④常以身翼蔽沛公( )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①令将军与臣有郤 通 ②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通

  4、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约为婚姻(这里指结为儿女亲家)

  B.备他盗之出入(指防止农民起义军进进出出)与非常(指意外的变故)也。 C.沛公居出东(指崤山以东)时 D.思厥先祖父(指祖辈父辈)

  4.该段文字中有几个成语现在仍在使用,请写出三个: , , 。

  四、作文(30分)

  教师节将至,请你以XX学院学生会的名义给本院全体教师写一封 节日慰问信。(5分) 慰问信 要求:格式规范,语言得体,字数200字左 要求:格式规范,语言得体,字数 字左 右。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企盼,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也会了解到别人的企盼。请以“盼”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