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堂发言专题讲座共3篇(课堂上积极发言)

时间:2022-07-03 16:31:14 发言稿

  好的演讲稿可以引导听众,使听众能更好地理解演讲的内容。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演讲稿,演讲稿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学生课堂发言专题讲座共3篇(课堂上积极发言),供大家参考。

学生课堂发言专题讲座共3篇(课堂上积极发言)

学生课堂发言专题讲座共1

  如何开展高效课堂的专题讲座

  老师们:

  下午好!

  今天我们利用学校数学教研活动时间,共同探讨“如何开展高效课堂”的问题。说实话,对于“高效课堂”,我理解得并不是很透彻,甚至有些迷茫。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我想“高效课堂”应该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极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不但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无论课改怎么进行,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达到不是老师向学生“灌水”,而是学生自己“取水”的目的。下面结合我平时的一些做法谈谈如何开展“高效课堂”的个人意见。

  一、小学生要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习惯决定一切。我们不但要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教育,更要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因为学生的学习习惯直接反映了学习态度。

  老师们都知道,如果一个学生的计算能过关,那这个学生起码能达到合格的标准。可有些时候正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起计算题来,有看错题目的,看错运算符号的,算错得数的,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如何克服这种现象呢,粗暴的责备,简单的订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责备过后,订正过后,学生下次还重犯老毛病。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另僻溪径。我的做法是:

  1、教育学生定下心来做事。

  2、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

  3、讲一些马虎误事的故事。

  4、对学生进行意志力的训练。

  二、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要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必须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不能只求学会、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加强自主学习能力。

  每个年级,每册教材解决问题(应用题)的教学都是重点,又是难点。大部分学生在这方面都只是机械的模仿。比如,这节课讲的是乘法问题,学生做题就全都用乘法,讲的是除法问题,学生就全都除法,讲连乘就全部题目都连乘等。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都只是被动的接受了知识,而没有去自主分析。面对这种情况,我的做法是:

  1、强调学生初学应用题时一定要去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有必要时把它写下来。

  2、作业布置时,故意出一些和课堂所授知识不同类型的题目,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能力。

  3、多做一些对比练习,增强学生辨别能力。

  三、开展“高效课堂”备好课是前提。

  备课包括备教材、备课标、备教法和备学生。

  再有经验的老师,如果不备课就去上课,那这堂课的效果肯定不会比备了课效果好。就是说哪怕是照原先的备课抄一篇,也比没备课效果肯定要好。当前,4-6年级都是课改年级了,所以我今年的备课和往年也有所不同。

  备教材:现行教材大纲目标要求其实很简单。但说实话,只达到大纲要求并不适用我们县教研室考核要求。比如说六年级现在正在学习的分数乘法解决问题,课本内容非常简单,学生也基本容易掌握,但是如果只是掌握了课本这些简单的内容,在考试中很难得到优秀。所以这时就要对内容加以延伸。这是备课时必须做好的。

  备教法:课改要求我们改变以前那种老的教学模式,要以宁达中学“六环节模式”备课。这六环节中,其实有些环节我们以前也是这样做的,以前没有涉及到的要数“预习导学”这一环节了。要做好这个环节的准备,特别要利用好课堂学习指南,要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课堂学习指南的自主学习阶段。而后开展教学就会顺手多了。

  四、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教师讲得多,不如学生练得多。教师只要做好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试题,其余的就尽可能让学生去独立完成,留给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样才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时效。

  五、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必须富有“激情”。

  美国一位著名教授曾经说过: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有激情的教师!是的。教师

  的魅力在于激情。没有激情的教学平平淡淡,没有激情的课堂兴味索然。激情的教师富有感染力,激情的课堂鲜活生动。激情是教师的亲和力,激情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教师的激情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激情”不是简单的“热闹”。

  激情课堂不是教师的搞笑与滑稽逗乐,而是教师的高尚情操和丰富智慧的表现,是高雅的艺术性与幽默的趣味性的有机融合。不是手舞足蹈、笑过则己,而是自然洒脱,用富有激情的言行给学生以意味深长的启迪;不是哗众取宠,而是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情教学不允许游戏课堂,热闹课堂不等于高效课堂。

  2、“激情” 不是单纯的“热情”。

  我们常见,有的老师忙忙碌碌,可谓披星戴月,但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在于朋友们舍本求末,把精力放在课堂讲授、课后补习、作业批改上,而没有吃透教材、熟悉学生。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痴心不改、苦苦耕耘的精神值得颂扬,但这只能算作热情,而不能称之为激情。激情的教师懂得科学安排课堂,知道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高效课堂重在保护教师的健康与孩子的童真,单纯地凭借教师的满腔热情实现不了“高效课堂”。

  3、“激情”不是教师的“独唱”。

  “高效课堂”不是教师个人的演绎。高效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如果一个情感奔放、才情飞扬的教师,面对满堂的孩子自唱自演,没有孩子的激情焕发,没有学生的趣味盎然,那无疑是徒劳的。个人的舞台不能成就学生的激情,饱含激情的优秀的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迸发出激情。

  总之,数学 “高效课堂”来源于数学老师自身的“身怀绝技”和“满腹活水”。

  教师“身怀绝技”,才能服膺学生。教师“满腹活水”,才能吸引学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激情满怀还源于一个“勤”字。勤读书、勤思考、勤练习。“勤”是引来源源不断“知识活水”的渠道,也是成就“高效课堂”的根本!

  我的讲座完了,谢谢大家!

学生课堂发言专题讲座共2

  《课堂表现要积极》国旗下讲话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齐熠七一班的杨瑞轩,很高兴能站在这里代表七一班全体同学发表演讲。今天我带来的班级特色是“课间自主学习管理”。在我们班,所有同学都能够做到课间自觉分配学习与休息时间,不疯狂打闹。这得益于老师在开学初为我们制定的明确的学习任务,班干部积极主动参与管理还有同学们的认真遵守规则。我们班的课间时间分为三个部分,前三分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中间五分钟休息,后两分钟做下节课课前准备。两个大课间会进行语数外的改错。在这种习惯的培养下,我们班的班风踏实稳健!

  现在我来展开本周德育主题演讲:课堂表现要积极。

  要想成绩有所提高,课堂表现一定要积极!同学们,我们大家来想一想,想一想我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堂上,我们活跃吗?我想,一定有同学说,我非常活跃,可是太活跃了到底好不好呢?不好,太活跃不仅会扰乱课堂纪律,还会干扰他人学习。数学课上,大家沉默不语;语文课上,大家像打仗似的,只有几个兵敢冲锋陷阵;英语课上,大家的嘴巴甚至能“飞檐走壁”。

  同学们,人活着就是一份责任,积极成长应成为每个人的人生信仰,我们应该用热爱的态度面对学习,用热爱的心态参与课堂,把最好的状态展现在课堂上,把全部的精力和情感投入到课堂成长中,做到积极表现,主动质疑,深层思考,每堂课都有新发现,新感悟,都有成长和提高。喜欢体育的同学都知道,上半年,NBA最热议的球星是金州勇士的库里,他的三分球超过300个,创造了历史,进球效率超越了张伯伦和乔丹,成为历史第一人。库里的惊艳表现源于对篮球的无限热爱,场下刻苦训练,场上激情四射,万丈光芒,过了半场,库里就成为对手的梦魇。我们每个人如果都能像库里一样,极度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积极快乐地参与课堂,你也一定能成功!

  让我们从课堂做起,做到手勤写,眼关注,心思考,口要开!紧跟老师步伐,积极主动的参与思考!让我们的课堂不留遗憾!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学生课堂发言专题讲座共3

  如何“有效”评价学生的课堂发言

  课堂发言是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课堂发言表述自己的思考,反映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对学生的课堂发言进行评价,给他们必要的鼓励和启发,促进学生更好更主动地进行学习。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点策略来使课堂发言评价更加“有效”。

  一、重赏识激发兴趣

  班杜拉指出,当学生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实施那一活动。相反,缺乏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往往厌学,不努力。班杜拉的研究还表明,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的成败经验。一般地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待,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效能期待。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在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时,最要紧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实现从“我不行”到“我真行”的跨越。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发言中,灵敏地捕捉到闪光点,给予鼓励,把爱的春风吹向那些容易被遗忘的角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肯定自己的能力与价值,增强自信心。“你的发言很准确”“你的发言很有新意”“你做到了吐字清楚、条理清晰,进步真大”……好学生是夸出来的,从“你真差”到“你真棒”,只不过换了一个字,但是,对学生的鼓励、关心尽在其中。我们要创造机会让所有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升他们的发言水平,然后通过表扬等正面强化的手段不断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产生“自我效能感”,建立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二、促学生主动参与

  首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发言进行评价和反思:“你觉得自己的说法有道理吗?能不能列出理由?”“能否从条理性的角度对自己的发言做一个评价?”“你的发言是对老师讲解的重要补充,你能谈谈你是怎样思考的吗?”“你觉得给自己的发言可以打什么等级,为什么?”通过这种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帮助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发言水平,明确努力的方向。

  其次,要促使学生相互评价,共同提升。“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别人的眼中找到自己”,这是对同伴相互评价的一个经典论述。新课程强调伙伴学习、合作探究,这无疑对课堂发言的评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同伴发言的评价,正是鼓励同伴、学习同伴、激励自己的良好手段。在学生的相互评价中,我们要注意正面引导:①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②要热情地鼓励同学;③要依据问题的本质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④要善于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即帮助同学完善自己的发言。通过这样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热心、真诚、宽容等优良品质,形成对学习集体的归属感。

  三、依文本巧妙评点

  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产生和回答都是紧扣文本来进行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文本的语言风格和语言特色,来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如教学语言优美的散文、诗歌,教师可以用诗化的语言来进行评价;教学科学严谨的说明文,教师的评价语也必须精当严密;而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教师也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古诗文或接近古诗文的语言来进行评价。当评价语言与文本语言风格相一致时,两者就融为一体,可以使文本学习的氛围更加浓郁。

  四、多角度综合评价

  1.评价发言的积极性、主动性。主动参与、积极发言是活跃课堂气氛、产生思维碰撞的前提条件。教师要适时地对主动参与、积极发言的学生进行肯定,激发全体学生参与的热情。

  2.评价发言内容的正确性、完整性。不少学生在发言时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想说的意思,喜欢用一两个词语来回答问题,教师在评价时要予以关注和指导。

  3.评价思维的缜密性、条理性。语言的内核是思维,发展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发言所反映的思维特质,及时对思维的条理性、缜密性进行点评和引导。

  4.评价发言的创新性、建设性。最有价值的发言是能够提出创新性见解的发言,我们应该对这种发言予以高度的评价,使它成为一颗理想的“种子”,通过及时引导,使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向更为深入的方向发展。

  五、用幽默增添趣味

  法国作家拉伯雷曾经说过“笑是人生的本质”。课堂发言的评价需要的不是冷冰冰的语言和板着的面孔,它需要的是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愉悦感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增加语言的幽默感来为评价增添趣味。

  1.故意出错增添幽默感。于永正老师有一次教学《草》这课时,让学生模拟孙女读书给奶奶听的场景,他故意把学生发言中的“一岁一枯荣”说成是“一岁一窟窿”,让学生耐心地讲解给他听。在台上台下的笑声中,学生仔细地解释了诗句的意思,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妙语评价让课堂柳暗花明。一位特级教师教杜甫的《绝句》,一名学生在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时,另一个学生突然吹了声口哨。顿时,教室里格外地安静。但这位教师马上微微一笑说:“杜甫写得真是太精彩了,连我们的同学都情不自禁地学起了黄鹂的叫声。大家可以想象,作者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该是怎样一种心情?我们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读这首诗呢?”同学们哈哈一笑,随即争着举手发言,那个学生也慢慢地抬起头,专注地听起课来。整节课,同学们活而不乱,轻松自如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3.夸张反语道出言外之意。幽默并不仅以轻松取胜,而是笑语之中包含着深沉,妙言之中蕴含着睿智。例如一位特级教师在教学《孔乙己》时,一名学生这样评价孔乙己:“他好吃懒做,品德低劣,这样的人在当代社会也是活不下去的。”老师用夸张的声调高声说:“我大致同意你的看法。你看,孔乙己脸上常有疤痕,罪有应得;孔乙己受人耻笑,呵呵,罪有应得;孔乙己被打折了腿,罪有应得。推论――一切可怜虫的下场都是两个字:活该。”听完了这席话,学生都陷入了沉思,对孔乙己命运悲剧的社会原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4.体态语言生动再现情境。上课时,教师要散发自信、活力、愉快的神情,脸上要有笑容,这样才能带动学生快乐的情绪。另外,还可充分运用肢体语言,如讲到杨二嫂(《故乡》)时,可张开两腿,叉着腰演示“圆规”的形象;讲到菲利普夫妇(《我的叔叔于勒》)时,不妨模仿一下他们那恐慌、发抖的姿态。这种形体与神情的形象表现,也能使学生在愉悦之中接受知识。

  六、善引导开启智慧

  当前课堂活动中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问题”。经常一节课下来,没有一个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试想,一堂不能激发学生思维、不能让学生产生问题的课还是好课吗?孩子的世界是由问号构成的,当这些问号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是扼杀它还是保护它,是用简单的回答让它泯灭还是鼓励它不断壮大,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以下一些手段在评价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

  1.在追问中培养问题意识。问题是创新的前提,所有的创新最初都源于一个又一个好奇的追问。所以,我们对学生发言进行评价时,要引导孩子对自己的想法进行 “刨根究底”式的追问。养成了追问的习惯,学生的问题意识自然而然就得到了增强。

  2.在辩论中培养问题意识。求异思维是产生问题、产生创造的基本条件。在课堂发言的评价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搜集根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在思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追求真理。

  3.在想象中培养问题意识。“想象是人类思维最美丽的花朵。”爱因斯坦想象自己骑在扫帚上追赶光线,最终发明了伟大的相对论。任何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都通篇散发着想象的光辉。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力求使自己的发言富有想象力,能够提出别人所不能提出的问题,想到别人所不能想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