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精彩故事情节读后感3篇 朝花夕拾每个故事的读后感

时间:2022-06-27 13:44:00 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朝花夕拾精彩故事情节读后感3篇 朝花夕拾每个故事的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朝花夕拾精彩故事情节读后感3篇 朝花夕拾每个故事的读后感

朝花夕拾精彩故事情节读后感1

《朝花夕拾》这部书(全部文章)回忆了鲁迅小时候在故乡的生活片断和成人之后所经历的一些人、事,使我感触很深:旧社会竟然如此黑暗,最起码比我以为的坏得多。之所以鲁迅“无常”爽立而公正的形象受到公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有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钱财、草营人命。有的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做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然而,魯迅在批判的同时,也歌颂了品格高尚的人: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性格,善良、朴实、迷信而又唠叨的长妈妈,正直又倔强的范爱农等等。但这些人终究还是少数,要想振兴中华,必须有一大群这样志同道合的人才行。

  鲁迅先生在日本学医的时候,正是感受到医冶麻木的国民精神更重于医治肉体病痛的道理,才弃医从文,从而帮助了一大批那个时期的进步青年,并为人们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经典之作的。这些作品净化了人们的思想,造就了一大群像范爱农一样的人才,才有了新社会。现在的新社会就是拥有了许许多多的精神,有的是从那些旧思想中把坏的清除,把好的留下,比如将尊老爱幼的精神,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等等这些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都继承和发扬了下来。而扭曲、摧残人类的封建旧伦理、旧道德、旧制度也早已变为历史,取而代之的则是科学、健康、文明的新伦理、新道德、新制度,全国上下一片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人们安居乐业,每一个人都做着自己该干的事情。而开创了这种文明、健康、向上的国民精神的人就是鲁迅。

  人为什么高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就是因为人类拥有了崇高的精神,如果没有精神,人类将会渐渐地颓废、落后下去.“人心齐,泰山移”,许多人各忙各的,谁也不管谁,就像是一盘散沙,起不了任何作用,然而有了正确的思想,就像是一个沙袋,可以挡住洪水。“中国就像是一头睡狮,它的惊醒必然惊动整个世界。”拿破仑这话说得一点也没错。但中国的确是一头雄狮,而不是睡狮,现在它惊醒了,并飞速发展着!

朝花夕拾精彩故事情节读后感2

  忍看明辈成新鬼,怒向刀从觅小诗———题记读了鲁迅先生的作品,让人凭有感触的。虽是白话文,但我也看得津津有味!回想以前所读的小说,至今有一本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这本书叫做《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为鲁迅先生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收录了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篇文章。三一八事件后,鲁迅先生愤怒声F的无耻行径,遭到的迫害,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同年9月鲁迅先生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四个多月,发现了这里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在此期间,他完成了朝花夕拾几篇文章的创作。

《朝花夕拾》中我印象很深的是《无常》和《二十四孝图》这两个故事。《无常》中的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通过无常和阎罗王这两个人物的鲜明对比,讽刺了现实一些所谓的正人君子。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尤其是郭巨埋儿这个故事,自己明明有些钱,却全给了自己的兄弟,后来家里穷得吃不起饭了,却想到家里的儿子会抢老母的食物而决定牺牲自己的儿子,十分的迂腐,且多多少少有点欺世盗名之意,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有趣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希望能让国人思想解放的愿望。

朝花夕拾精彩故事情节读后感3

  初读鲁迅先生的书就像品一杯淡雅的茶,开始时可能会觉得很平淡,但回味后齿唇间都是余香。初读时,你也许感到有一些不知所云,细想来才能感到其中之真谛,然后便能深深震撼你的心灵。亦如这本《朝花夕拾》,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到的是信念。

《朝花夕拾》像细数鲁迅先生从年少发生的一些小故事,如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的事,父亲生病就医的事。。。。。。但细读下来并不是只有故事这么简单,更多的是想透过故事来揭露社会,揭露出那样一个“人”吃“人”的社会,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大众清醒。

  站在这样的一个和平年代去看战争年代的鲁迅去看他的《朝花夕拾》,我觉得这书中满含着无奈。一场大火之中,所有人都被困在了火海之中,所有人都在沉睡之中,但却有些人醒了,他们希望让周围的人都能清醒然后一起逃出去,可周围的人却怎么也无法喊醒。鲁迅无疑是这早醒的人,他也想用他的文字使人们清醒,但这却收效甚微。

  即使是这样,鲁迅先生却不愿意放弃,从《朝花夕拾》我看到更多的是信念。一种坚信着中国能够站立起来的信念,回顾往昔,也许会有那些恶象,会有那些在封建礼教中挣扎的人们,但这一切必然会过去,在那样的时代写出那样书的人必定有着坚定的信念。

  和平年代的我们也需要这样一种信念。这种信念也许与先辈们想要振兴中华有所不同,但我们必须有信念。信念是你可以一生坚守的东西,一生追求的东西。可以想象一个没有信念的人必然会是一个茫然的人,他眼中透出的是迷茫,不知道自己前行的方向,这必然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从今时今日的我们身上,我们有看到信念吗?有人是有的,但大多数人身上是没有的。你没有自己坚信不移的东西,没有了指路标,你必然会迷路。最近总是看到无数多的少男少女自杀,仅因一些小事而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反观在重症监护室中的一些病人,也许只有一口气支撑着,但他们仍在坚持着,这也许就是对生命的渴望,这就是信念。难道一定要等到那种时候,人的心底才会有信念吗?其实不然,信念是需要你确立的坚守的。

《朝花夕拾》中所传递的信念给了我很大的启迪,让我明白了很多。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从中参悟出更多的道理,指引着更多的人在信念的光辉下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