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童年有感10篇

时间:2024-05-17 15:30:18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读童年有感10篇,以供参阅。

读童年有感10篇

读童年有感1

  这两天,我读了一本老师推荐的名著——《童年》。这是一部举世闻名的小说,我已经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我经常因为看它而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小说的主人公是阿廖沙,他是一个可怜的孤儿,他住在外祖父家里。外祖父残暴、吝啬,两个舅舅自私、粗暴。只有他的外祖母爱他,每天给他讲故事。

  当我读到“为了能生活下去,阿廖沙去捡破烂卖钱”时,我的眼泪情不自禁流了下来,因为我的眼前仿佛看见瘦弱的阿廖沙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浑身脏兮兮的,顶着烈日,在臭臭烘烘的垃圾桶里翻捡着垃圾的样子。阿廖沙的日子可太难过了。与阿廖沙相比,我的生活多么幸福呀!我无忧无虑,没有烦恼,就像生活在蜜罐里。爸爸妈妈爱我,爷爷奶奶也疼我,还有可爱的`小弟弟天天陪我玩。还有零花钱、好看的衣服、好用的文具。

  我觉醒了,我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和幸福。我应该珍惜它们,并感谢为我创造这一切的父母。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你的心中有梦想,那么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再多的痛苦也能承受,我相信,面前的困难和痛苦都是暂时的,一切将会过去的。

读童年有感2

  提起童年,想必每个人的脸上都会漾起一抹甜蜜而怀念的笑容吧!因为童年是人生中最值得怀念、最值得珍惜的一段时光。童年在脑海中是质朴、纯真、快乐的标签,而《童年》中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却是在黑暗、心机与暴力的一个乌烟瘴气的旧社会环境下度过的,和我们的`童年竟有着天冠地屦的差别。?阿廖沙四岁丧父,然后跟其外祖母和母亲来到了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与外祖父一家人生活。在这里,阿廖沙为眼前这一幕幕尔虞我诈的画面,感到十分的震惊与深深地厌恶。外祖母的善良与乐观,是阿廖沙在这黑暗的日子里唯一的一线光芒与希望。阿廖沙在十一岁的时候就外出打工,靠自己的努力来生存。?再看看我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

  不需要做家务,不需要为柴米油盐来伤脑筋,更不需要为自己惹下的麻烦而负责。对我们的要求,无论多过分,父母都会一概无条件满足。只要有别人欺负,父母就会狠狠的教育一顿。在我们十一岁的时候,更不会理解阿廖沙的痛苦与无奈,相反,还会觉得花父母的钱就是天经地义,就随心所欲的去挥霍,去攀比,去浪费。?当童年悄悄流逝过去,当自己翻开童年的记忆,才幡然醒悟:原来自己是如此过分的去挥霍时间,挥霍童年,挥霍自己的明天。童年,是千金不换的无价之宝,让我们珍惜童年的一分一秒,抓住失去的点点滴滴,让每一个瞬间成为童年最好的标签,让每一件趣事成为童年最好的诠释。让我们对自己的童年负责,不再浪费时间,浪费童年,浪费自己美好的明天!

读童年有感3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构成了高尔基的三部曲。我感慨现在,怀念童年,由此我品读了这位文豪的童年。结果,让我对现在,对童年更是无限感慨。

  阅读《童年》之前,就看过很多关此书的评论。外祖母的形象是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中最光辉、最有人性,同时也是最富艺术魅力的形象之一。而那献身科学事业的进步分子好事情就是理性的代表,但永远被人讨厌,只能熬到孤独尽头,直到人们心中醒悟,才得到关爱。在喜欢外祖母这个人物的同时我也喜欢好事情。虽然他叫好事情,但他一点也不好,为了他热衷的科学事业,他把房东的地板烧坏了,墙纸弄脏了,撕破了。他一个人孤独得可怕。连快乐女房客的那只可爱的猫也不往他的膝盖上爬,原因就是他身上有股酸味。

  是的,好事情他真的是可怜极了。由于贫穷,他只穿一些破衣服;为了事业,他几乎没有朋友。他知道没有人会喜欢他,还故意不让阿廖沙接近自己,他明知道阿廖沙可能会是他在这儿的好朋友,但为了阿廖沙的家人不骂他,好事情也只能自己承受孤独的折磨。因为他是外地人,一个亲人也没有。他总是憋着、憋着,“哪怕对一块石头,对一棵树,也想谈谈心”这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不禁让我想到一些创造事业的.人们,虽然他们挣了许多钱。但是由于繁忙,他们放弃了其它的一切,也失去了其它的一切。可每个人所追求的人生都是不同的。当有些人在追求生活美,欣赏日出日落,享受丝丝凉风,品味月下美酒时,而有些人却一心追求着自己的事业梦。对于好事情更可以说是一种精神与心灵共同追求的梦。物质生活只是人生的小小点缀,而因事业所取得的成就更被他所喜爱。

  读完书的最后一页,阿廖沙的童年也结束了,等待他的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望着天空,想着我的童年,想着现在……

读童年有感4

  午后的阳光星星点点的洒下来,温暖的微风轻轻地吹拂着,轻松、慵懒的气息在我身边萦绕着。手中捧着一本书细细的品读着。阳光柔和的照下来,封面上的大字被照得金光闪闪——童年。

  童年的作者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他的一生离奇曲折,经历了无数的黑暗与挫折。但他没有因此气馁,反而创作了他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他是无产阶级文学和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他在确定苏联文学的创作方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于是,怀着对高尔基的崇敬之情,我读完了《童年》。

  《童年》讲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从三岁到十一岁的童年生活。阿廖沙自幼丧父,跟随母亲来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个视财如命的守财奴,为了一点小钱可以不顾一切。他不仅贪财,而且十分暴力,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对别人拳打脚踢。有一次竟然把阿廖沙打得大病一场,使阿廖沙幼小的心灵出现了阴影。阿廖沙的两个舅舅自私自利、贪婪残暴,为了财产自相残杀,闹得家庭四分五裂这个家庭对于幼小的阿廖沙而言,根本就不是家,而是人间地狱。

  但是,就算在这样黑暗的环境里,也不乏光明与温暖。那就是以外祖母为代表的另外一群人。他们在黑暗的环境中过着另外一种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人忍让,有着圣徒一般宽大的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孤独而敏感的心灵。她经常讲一些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故事给阿廖沙听,使阿廖沙纯洁的心灵不被黑暗所污染,还有纯朴乐观的小茨冈;善良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利;献身与科学事业的知识分子“好事情”,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给了阿廖沙力量与支持,让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保持着一颗坚强、乐观、向上的`心。

  轻轻地盖上了《童年》的最后一页,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痛苦和悲惨的生活浮现在眼前。想着想着,心头一种扎心的痛,多少纯洁的灵魂在这黑暗和腐败的气息中被打败了?即使是阿廖沙,也曾因为懵懵懂懂的明白了这个世界的黑暗而发出感叹:“在漫长的空虚无聊的岁月里,打架斗殴就是过节,失火反倒可以开心解闷;呆板的毫无表情的脸上,伤痕也能给人增添光彩。”但阿廖沙是幸福的,在他黑暗的世界里,总有那么一点的微光支撑着他前行。

  高尔基在作品的开头就写到:“有时候练我自己也难以相信,竟然会发生那样的事;有许多事情我都想进行反驳加以否认——这“一家子蠢货”的黑暗生活充满了太多残忍了。”但是,在黑暗的另一面,总会有一种叫光明的东西在隐隐发光。不论它有多少,它永远是你漫漫长路上最重要的支柱。它就如一点星星之火,遇上对他的希望和追求以后,就可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燎原,把光明洒到每一个角落。从此,就再也看不到俄罗斯小市民愚昧落后、自私野蛮、目光短浅、因循守旧,人性泯灭的灵魂了。这大概就是高尔基最大的愿望吧。

  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外祖父的吝啬、贪婪、专横、残暴下,阿廖沙没有屈服,在整个社会的黑暗中,阿廖沙没有放弃,在世界的暴风雨面前,阿廖沙没有低头。一切的挫折都打磨着他,他在挫折的洗礼中变得更加坚强、勇敢、正直、越战越勇。记得在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之歌》中有这样一段话:“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积这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的飞翔。”这不正是对他之间的写照吗?

  在欢乐中,在悲伤中,在爱恨交织中;在黑暗中,在光明中,在日夜交替中,阿廖沙的童年就这样过去了,还来不及回味他的美好,体会他的辛酸。

  读着高尔基打败无数困难才编写完成的著作,仿佛明白了一个真理:不要被眼前的黑暗打败,黑夜孕育的是一更璀璨的黎明,黑暗的背后一定会有阳光照耀。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人生不会有永远的黑夜,只要对黎明充满希望,那么黎明的曙光就一定会到来!

读童年有感5

  《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作品既是作者对自己童年至青年时期亲身经历的追忆,也是对十九世纪末期的俄国社会生活的`真实刻画。 《童年》是作者以写实的笔墨讲述了阿廖沙从三岁到十岁的生活。从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来审视整个社会及人生。阿廖沙幼年丧父,寄居到外祖父家。外祖父贪婪、专横、残暴,两个舅舅唯利是图,害死了小茨冈,并且,他们两个非常无耻下流。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在这个家庭里,只有一位俄国妇女真正关心、爱护阿廖沙,这个人就是-----阿廖沙的外祖母。外祖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阿廖沙产生了对正义事业和美好生活的憧憬。

  阿廖沙的苦难人生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幸福!在没有看这本书以前,我经常埋怨别人。

  列如:有一次,妈妈辛苦地烧了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菜,就是没有我喜欢的咖喱。于是,我不悦地说:“妈妈,为什么不烧我最喜欢的咖喱?”“没空,以后再烧吧!”妈妈不耐烦地说。

  然后我就气鼓鼓坐下来吃饭。

  我看了这一本书后,十分后悔:阿廖沙的生活这么苦,我在这里好好“享受”,却还怨天怨地,我应该去向妈妈道歉。最后,妈妈也原谅了我,还烧了美味的咖喱。

  不要抱怨生活的不如意,因为现在我们的生活十分美好,应该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

读童年有感6

  我们的童年就像一辆豪华的小轿车,里面载满了糖果、玩具以及我们的'欢声笑语和快乐时光。就在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童年》。这本书写了主人公阿廖沙在童年与母亲、外公外婆和舅舅等人一起度过的时光,主人公的童年可和我们不一样,书中生动地描写了他们当时生活的困难和他们好不容易获得了一点点温暖时的开心等种种情感。这本书最使我深受启发的是,主人公三年级毕业时发生的一件事情。

  在阿廖沙三年级即将毕业时,由于他在学校里表现优秀,学校颁发给他一张奖状、两本书以及一点奖学金。当天,他回到家,把奖状给了外公,外公喜出望外,说要好好收藏着。而阿廖沙呢?他原想把那两本书好好看完,珍藏起来,又想到,家里现在的经济如此贫困,大家都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自己怎能如此自私,明明可以把书卖掉,自己却要留着呢?于是,他飞奔到附近的小书店,换回了几个小钱,再加上奖学金,全交给了外婆。外婆看见他如此孝顺,流下了热泪……

读童年有感7

  寒假里,老师让我们读了几本书。在这几本书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童年》这本书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马克西姆·高尔基,出生在俄国中部的尼日尼·诺夫戈罗德城他,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母亲因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过他的童年。

  书中的主人公是阿谬沙,他的童年是悲惨的。在外祖父家,没有人喜欢他,除了他的妈妈、外祖母、格里高里和茨冈。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打架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默默地教他做一个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在书中,阿谬沙的.童年是黑暗的、丑陋的。在他的周围总会有吵架、斗殴、偷盗等一系类的事,这让年幼的他成熟了许多。相比之下,我的童年就是阳光的、美丽的。家人在一起和和睦睦、相亲相爱。周围的人都很善良、和蔼、关心我,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容。可我却不懂得珍惜,有时候还觉得他们的关心是多余的。现在想想看,我是不是太奢侈了?

  在书中许许多多的事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茨冈帮阿谬沙的二叔扛十字架的时候被砸死的事了。茨冈真的好可怜,因为当时他才19岁啊!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阿缪斯这种坚强的品质值得我们的学习,因为童年的艰苦生活,使他获得了坚强的力量,最终于成了一名伟人。他的这种坚强不屈,敢于面对困难并勇于克服苦难的精神是我应该好好学习的

读童年有感8

  读了高尔基的《童年》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和高尔基的童年相比,我们今天是多么的幸福啊!

  高尔基出生在一个木工的家庭,五岁时,父亲病故,他和妈妈就住在外祖父家里。由于家里贫寒,高尔基上学只好穿母亲的旧皮鞋,外祖母的外套。这样一身不协调的装束,引起同学们的嘲笑,有的同学还以此给他起外号,但高尔基却从不在意。和高尔基相比,我们现在穿的都是新衣服,有的还是高档的衣服。尽管有这么好的条件,我们很多人却身在福中不知福,还常常挑三拣四,说父母没眼光、老土。

  高尔基为了上学,只好捡破烂换钱。每逢不上学的日子,他就一大早起来,背着一个大布袋,走街串巷,捡一些破布头、烂纸,卖给废品加工厂。“如果运气好,每个星期能有半个卢布的收入。”

  相比之下,现在的`我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美好日子,更不用操心学费了,相信大家和我一样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既然是这样,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有什么理由不加倍努力学习呢?

  捡破烂换来的钱成了高尔基的学费来源,但是学校里有钱的孩子并不理解高尔基的行为,反而嘲笑他,说他身上有臭味。高尔基因家庭贫困,买不起衣服,又经常捡破烂,他身上可能确实有臭味。但我觉得臭不臭不能看表面,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终日无所事事,故意嘲笑别人,他们才是真正的“臭”。高尔基把别人的嘲笑化成催促自己努力的动力,他发奋努力,刻苦读书,终于取得了有意的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和敬重。

  我合书沉思,不禁思绪万千。一次我的衣服烂了,我准备丢了,妈妈很生气的说:“你看你,简直是个败家女,这衣服穿不上可以给小妹妹穿,那衣服烂了可以补一补。你倒好,随便扔掉不可惜吗?”听了妈妈的教导,我明白了父母挣钱不容易啊!我们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果实,不能乱花钱。

  如今的生活条件好了,我们不愁吃穿,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不要嘲笑别人,珍惜幸福生活。一个人如果具备了坚强的意志,他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直至成功。

读童年有感9

  近来,我读了一本书,是高尔基的原著——《童年》。在这本书中,主人公是一个小男孩,他在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离开了他,从此,他跟着母亲,姥姥和姥爷在一起生活。母亲和姥姥还好,不怎麽打他,可是他的姥爷是个爆脾气,动不动就打他,一打就是半死,不在床上修养十天半个月的,根本就下不了床。

  书中的主人公,就是从这样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的,他的'爆脾气姥爷,一点也不喜欢他,只有“好事情”跟他还玩的来。

  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我由内心发出对主人公的赞叹,在他的童年中,和他一样大的孩子,都在父母的怀抱中快快乐乐地成长啊!

  而且,我还觉得,书中的这个主人公,他非常的勇敢,在知道自己的父亲死后,他竟没有掉一滴眼泪,而且,在遭受了姥爷地毒打后他也没有哭,只是生了一场大病。

  书中的主人公,他的胆子很大,好奇心很强。在他们家特别穷时,他去偷别人家的柴禾,还有一次,他想调颜色,把姥爷最珍爱的一块白布给染成了蓝色,把姥爷气得快要死掉了,而且把他快打死了。

  我从来没想到过,一个大作家——高尔基。他的童年竟是这样,我真不敢相信,在我的想象中,高尔基的家事应该很好,家中一定很有钱,他会过着凡人无法相比的生活,从小受着很好的情操教育,可是我没有想到他竟然住在那里,过着那么不好的生活。

  想不到啊!

读童年有感10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过很多书,《水浒传》《草房子》······而让我印象最深的却是《童年》。

  《童年》是高尔基的作品,写了高尔基小时候的生活,写出了一个肮脏的社会和破碎的家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悲惨童年。

  这本书写阿廖沙三岁丧父,母亲把她带到了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个性情暴躁,自私的小染坊主,但频临破产,而阿廖沙在被打得失去知觉,大病一场时,在外祖母的鼓励下,重见光明的故事。

  但在文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阿廖沙的外祖母,因为在阿廖沙的心被玷污时,是外祖母给了他信心与力量,使阿廖沙重见光明,变得勇敢。最终从苦难中挣脱出来,成为享誉世界的作家。

  合上这本书,那些画面在我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高尔基的那种坚强乐观、勤于学习、刻苦耐劳的`精神让我敬佩,我在生活中也应该刻苦耐劳,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坚强地去面对,不能自怨自艾,更不能自暴自弃。

  苦难像是含磷的物质,在稀释之后,仍然会散发出照亮未来的光芒。如果我们懦弱,苦难就会变成我们的绊脚石;如果我们坚强,苦难就会变成我们的财富。

  这就是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在这本书中有什么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