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梁启超的作文7篇(梁启超作文教学)

时间:2024-03-14 21:30:43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关于梁启超的作文7篇(梁启超作文教学),供大家参阅。

关于梁启超的作文7篇(梁启超作文教学)

关于梁启超的作文1

  童年的梁启超聪明过人,才思敏捷,祖父梁延十分喜欢他。梁启超五岁时开始读《四书》、《五经》,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2岁考中首榜第一名秀才,被乡人称为神童。当地群众流传不少神童梁启超的故事。

  有人在平地,看我上云梯

  一天,梁启超爬上竹梯玩耍。祖父怕他有危险,望着梁启超急叫:快下来,快下来!会跌死你的……梁启超看见祖父急成那样子,竟又往上再攀一级,还冲口念出两句:有人在平地,看我上云梯。祖父不由开心大笑,感到乖孙非比寻常。

关于梁启超的作文2

  老师为了提高我们的水平,在一个晴空万里的星期六,“五会”老师带我们来到了梁启超故居游学。

  一走进梁启超故居,就看见了梁启超的铜像,梁启超的身材高大挺拔,一手叉腰,一手拿着书卷。

  再往后边走,那里有一个弯弯曲曲的楼梯,楼梯下还有一个池塘,里面游着许多的小鱼,我们拿起鱼料,让这鲜小鱼吃得饱饱的,有的小雨穿着一身金色的拖尾裙,有的`穿着雪白的衣裳,真像一群淘气的小公主啊!

  再往左边走,进入会客厅。厅堂是户主用于会客,闲坐谈的地方。正堂上一对明国春天大花瓶,正是厅堂摆设的习俗。那儿有一幅金木雕彩瓷画——《八仙图》挂在墙壁上。还有一把木梯用于上神阁上香等。

  往前走,那就是怡堂书室了,怡堂书室是梁启超的父亲梁宝瑛教书的地方。其中有个南耳北房:1892年梁启超上京考试落第后回来居住的地方,越年生下长女梁思顺。还有一个正堂:是梁启超父亲了梁宝瑛教学的场所,梁启超小时候就在此读书。最后,就剩下北面耳房:是梁宝瑛教学休息的地方。

  啊!时间过得飞快!眨眼又要到下一站了。我念念不舍地离开了梁启超故居。

关于梁启超的作文3

  一天,梁启超家里来了一位客人,当时正在厅里与父亲谈着什么。梁启超从外面玩得满头大汗走进来,从茶几上提起茶壶斟了一大碗凉开水正想喝,却被客人叫住了。启超,你过来。客人说,我知道你认识很多字,我来考考你。客人见茶几上铺着一张大纸,提笔便狂草了一个龙字:你读给我听。梁启超看了一眼,摇摇头。客人哈哈大笑。梁启超没理他,一口气喝了摆在茶几上的那碗凉开水。客人看了又哈哈大笑,道:饮茶龙上水。梁启超用右衫袖抹一下嘴角,说:写字狗耙田。梁启超的讥讽让父亲尴尬,正要惩罚他,客人说:令公子对答公整,才思敏捷,实在令人惊异。

关于梁启超的作文4

  梁启超的故乡新会茶坑村有座小山,叫坭子山,山上有座塔,叫坭子塔,又叫凌云塔。梁启超的老家就在坭子塔山下,童年的梁启超时常和小朋友爬上凌云塔望风景。一天,梁启超写了一首诗给祖父看。诗是这样的:朝登凌云塔,引领望四极,暮登凌云塔,天地渐昏黑。日月有晦明,四时寒暑易。为何多变幻?此理无人识。我欲问苍天,苍天长默默。我欲问孔子,孔子难解释。搔首独徘徊,此时终难得。这就是梁启超11岁时写的《登塔》诗。

关于梁启超的作文5

  国庆节那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梁启超故居纪念馆。

  一路上,我看着路旁的树木好象向我们鞠躬,欢迎我们似的。

  “我们到了!”我欢叫着。爸爸、妈妈听到我的叫声就逼不及待地和我进去。一进故居纪念馆的大门,映入眼帘是一尊大铜像,大铜像是梁启超的铜像。回过头来就看见水池,水池里的水很浅,顺着我们走的方向越深越深,我透过水清楚地看见几十尾小金鱼欢快地畅游着。接着,我们进了纪念馆,纪念馆记载了梁启超的亲人、朋友、家乡风貌、家世、科学之路、百日维新事迹等,还特别记载了梁启超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8岁能诗文,9岁能缀千言,12岁中秀才,15岁就学于广州学海堂,17岁中举人,18岁受学于康有为。初涉政坛,站在维新运动潮头,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经过3年的宣传准备,终于迎来变法维新运动的高潮一百日维新。他是立宪运动的旗手,戊戌变法,护国运动的主帅,“五四”运动的间接推动者,推动“五四”新文化运动,著论求为百世。

  这么一个纪念馆,就可以让我知道一些历史故事。

关于梁启超的作文6

  最近在《开学第一课》里,歌手张杰演唱的《少年中国说》轰动校园,所有人都记住了“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自由则国自由”这几句话,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它的作者梁启超先生呢?

  梁启超是广东新会人,祖父和父亲都饱读诗书,母亲又出生于书香门第,所以童年时的梁启超就受了祖父、父亲和母亲三人的影响,在这个书香家庭里成长。

  梁启超家附近有一座塔叫凌云塔,小伙伴们都喜欢在凌云塔里捉迷藏,别的孩子玩玩就算了,梁启超可不,古代的曹植不是七步写诗吗?我能不能绕塔七圈写首对联呢,他一边绕塔一边冥思苦想,果然,七圈以后,当时只有六岁的梁启超作出了一副对联“凌云塔下凌云想,海阔天空,迢迢路长;天竺国里天竺望,云蒸霞蔚,须臾好相”这幅对联,他的祖父本要赏他一吊钱,可是好学的梁启超只是向祖父讨了他书房里的那本《古文观止》。看,小时候的梁启超这么聪明好学,这给他之后那颗爱国、救国的心埋下了伏笔。

  今年的十一长假,爸爸妈妈专程带我去天津参观了梁启超故居,我有幸得以在实地亲身体验梁启超先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先生的饮冰室,我看见了他亲笔写的那篇《少年中国说》,笔迹铿锵有力,不是寥寥几笔“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句子,而是很大一篇,什么“鹰隼试翼,风尘翕张”还有不少我从没见过的成语,但我理解他的意思是——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梁启超不仅是曾经的好少年,而且是当时国家的栋梁,还是位好父亲,他的九个子女个个都成才,有建筑巨匠、考古学家、火箭专家等,“一门三院士”在全中国的家庭里找不出第二家了。当人们问他的儿女时,儿女们总是回答:“父亲教导我们三点:一是要好好读书,读好书,二是要趣读书,活读书,三是要爱国,要救国。”

  《少年中国说》深深刻在我心里,时时激励着我。希望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不是让少年停留在嘴上,而是牢记在心中,刻骨铭心!

关于梁启超的作文7

  梁启超十岁那年,跟父亲入城,夜里住在秀才李兆镜家。

  李家正厅对面有个杏花园,梁启超第二天早晨起来便走到杏花园玩耍,但见朵朵带露杏花争妍斗艳,十分可爱,便摘了几朵。突然听到脚步声由远而近,原来是父亲与李秀才来了。梁启超急忙将杏花藏于袖里,但仍被父亲看见了。父亲不好意思在朋友面前责怪儿子,便以对对联的形式来处罚他。父亲吟上联: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梁启超仰头凝思,瞥见对面厅檐挂着的挡煞大镜,即念出下联: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李兆镜拍掌叫绝,于是道:让老夫也来考一考贤侄,推车出小陌,怎样?梁启超立刻对上:策马入长安。好,好!李兆镜连声赞好。

  在欢悦的气氛中,父亲饶了梁启超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