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活动方案活动领域共3篇(各领域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

时间:2022-07-02 13:48:51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教育活动方案活动领域共3篇(各领域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欢迎参阅。

教育活动方案活动领域共3篇(各领域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

教育活动方案活动领域共1

  中班语言领域活动设计方案

  活动名称:故事欣赏《小老鼠奇遇记》

  活动目标:1.尝试通过特定的故事线索大胆的推测小老鼠都去到了那里,遇见了什么事,小老鼠是怎么做的。 2.在故事欣赏的过程中,能够认真的倾听,感受到小老鼠的可爱、勇敢,愿意像小老鼠一样不怕困难。

  活动准备:1.故事《小老鼠奇遇记》的课件及ppt 2.经验准备:幼儿能够初步理解什么是困难。

  活动过程: 一、引入部分: 1.出示图片,引出故事的主人公。 师:小朋友们,今天有个小动物来到我们班了,快看它是谁?

  2.设置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老师和这只小老鼠的奶奶是很要好的朋友,今天,老鼠奶奶带来了小老鼠小时候的照片,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进行部分: 1.出示单张故事图片作为线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中小老鼠的表情,动作,和小老鼠看到的事物,鼓励幼儿尝试大胆的猜测小老鼠的心情和小老鼠都遇到了什么事。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回答问题。 提问: (1)小老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2)你怎么看出来的? (3)你觉得小老鼠遇到了什么事? (4)小老鼠会怎么做呢? (5)小老鼠为什么会哭? 2.播放故事课件,完整的听一遍故事后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1) 小老鼠遇到了几件事?都是什么? (2) 小老鼠说他游过了大海,跳过了高山,一下子冲散了正在打架的两只熊,这是真的么?那么他遇到的大海,高山和两只熊到底是什么啊? (3) 为什么小老鼠哭了? (4) 奶奶对小老鼠说了什么小老鼠笑了?

  3.教师再一次讲故事,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引导幼儿有目的的听故事。 师:我们在听一听故事,这次请小朋友仔细的听听奶奶到底对小老鼠说了什么让小老鼠笑了。

  4.集体讨论,当遇到困难时,应该怎么做? 师:你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是怎么做的?

  三、结束部分: 教师对活动进行简单的总结,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像小老鼠一样不怕困难,做一个勇敢、机灵、有力量的好孩子。

  活动延伸: 1.将故事录下来,在过渡环节时供幼儿欣赏。

教育活动方案活动领域共2

  小班语言领域活动方案:彩色的梦

  郝文艳 山西省寿阳县宗艾中心幼儿园

  活动前幼儿情况分析:

  孩子的世界就是七彩的乐园,他们对色彩绚丽的外界环境极为敏感、关注。

  本活动中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颜色,感受季节带来的色彩变化,发现颜色的奇妙变幻,享受玩颜色的乐趣。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关注周围的事物、关心周围环境,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活动目标:1、理解儿歌内容并学习朗诵,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感受儿歌中描述的事物与颜色的关系。

  活动重点:理解儿歌内容并学习朗诵,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难点:感受儿歌中描述的事物与颜色的关系。 活动准备:小草、小花、白云的图片及头饰。

  《梦》儿歌挂图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做过什么梦?梦到了什么? 二、小幼儿介绍“小客人”,猜猜它们的梦。

  (1)向幼儿介绍小草、小花、白云也喜欢做梦,猜猜他们的梦是什么颜色?

  (2)说说小朋友的梦是什么颜色? 三、请幼儿看挂图,说儿歌。 (1)教师请幼儿看挂图,看看自己的想法对不对,分别用儿歌中的语言说出来。

  (2)请幼儿自主选择头饰,分别扮演小草、小花、白云、小朋友,分角色朗诵儿歌。 梦

  小草爱做梦,梦是绿绿的。

  小花爱做梦,梦是红红的。

  白云爱做梦,梦是蓝蓝的。

  小朋友爱做梦,梦是彩色的。 延伸:

  引导幼儿想象,还有谁会做梦?它的梦是什么颜色的?用儿歌中的话说出来吧!

教育活动方案活动领域共3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精选

  [案例1] 学扮爸爸妈妈(小班)

  目标:区分爸爸妈妈的衣服、鞋子与用品,模仿爸爸妈妈的活动,关注、亲近爸爸妈妈。

  准备:1.收集爸爸的衬衫、帽子、打火机、皮带、领带和手提包;妈妈的裙子、围巾、耳环、项链、胸针和手提包等。

  2.爸爸妈妈的画像。

  3.爸爸妈妈在家里做事的录像。

  过程:

  1.区分物品,说一说这是谁的东西。

  (1)看一看,这里有些什么东西?

  (将这些物品放在周围的桌子上,孩子可以走到桌子前,自由地观看并边看边说“这里有xxx”。在引导孩子观察的同时,可以培养孩子大胆说话的习惯)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东西?

  (幼儿一边说,老师一边展示物品,将物品排开以便于小班孩子观察。)

  (3)说说:你看谁用过这些东西?为什么要用?

  幼儿:我看见爸爸戴领带,因为要上班??

  我看见妈妈戴项链,很好看的??

  我看见爷爷用打火机??

  我爸爸上班用这种包的??

  这个包是妈妈用的,里面要放钱啊什么的??

  (孩子们除了想到自己的爸爸妈妈,还会想到爷爷、叔叔等)

  (4)区分爸爸妈妈的物品

  ①你们知道哪些东西是爸爸用的?哪些东西是妈妈用的?请你给爸爸妈妈送礼物。你觉得这是爸爸的东西就送给爸爸(画像前面),你觉得这是妈妈的东西就送给妈妈(画像前面)。

  (老师可以指导:“一件一件地送,爸爸妈妈才看得清你给送了什么。”。培养孩子认真仔细做事的习惯)

  ②讨论礼物是否送对。

  2.装扮爸爸妈妈。选择一件物品用来装扮爸爸妈妈,模仿一下他们走路等活动。(仅仅是让孩子体会一下,扮爸爸妈妈的乐趣)

  3.学一学爸爸妈妈做事:

  (1)平时爸爸妈妈在家里做些什么事?

  (2)一起看看录像里爸爸妈妈在干些什么。

  (3)你喜欢爸爸妈妈在家里做些什么事? (这里仅仅是要引发孩子对爸爸妈妈的关注)

  (4)你来做爸爸妈妈:在周围布置好的娃娃家里,把自己装扮成爸爸妈妈,学爸爸妈妈做一些家里的事情。

  (这个活动可以延续到角色游戏中去)

  分析:小班孩子的自我感受正在发展,要关心他人无疑是困难的。所以,我们的教育可以从最亲密的爸爸妈妈着手,以爸爸妈妈的生活物品和孩子想扮大人的心理为背景,来引发孩子对周围他人的关注。孩子关心他人的品格,只有在生活的情景中、在慢慢地积累情感中才可能形成,而说教的教育方式对小班的孩子效果不大。

  [案例2] 水果店(中班)

  目标:

  1.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2.分清并练习动词“买”与“卖”的读音。会使用礼貌用语“你好、请、谢谢、再见”。

  重点: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准备:低矮的玩具柜三组、水果篮、各种塑料水果数个、自制的钱币。

  过程:

  1.将幼儿分成三组,由老师交待游戏规则。

  售货员向顾客介绍水果名称、味道、吃水果的好处和价格。顾客重复介绍要买水果的名称、味道以及吃水果的好处。双方付对钱找对钱,算买卖成功。

  游戏中恰当运用礼貌用语以及“买”与“卖”。

  2.选能力强的幼儿做售货员,其他幼儿做顾客,桉游戏规则表演。

  3.选3~5名幼儿做售货员,其他幼儿做顾客,按游戏规则表演。

  在游戏过程中,老师做现场指导。

  (1)引导胆小的幼儿积极参加活动。

  (2)帮助不敢讲话的幼儿大胆说出自己所要买的物品名称。

  (3)及时肯定自觉遵守游戏规则的幼儿。

  4.老师小结。

  活动延伸:家长带幼儿参观水果店。

  [案例3] 笑一笑(中班)

  目标:

  1.能主动关心小班弟弟妹妹,想办法让他们笑一笑。

  2.体验做小哥哥、小姐姐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准备:选择一个小班,让l-2名幼儿代表主动与小班老师联系;制作小礼物的材料。

  过程:

  1.提出问题:怎样帮助弟弟妹妹。这两天幼儿园里为什么有许多哭声?小弟弟小妹妹他们为什么哭?你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是怎么样的?看到哥哥姐姐后,你心里怎么样了?

  2.现在我们是中班哥哥姐姐了,怎样帮助小班弟弟妹妹呢?启发幼儿设想帮助弟弟妹妹的办法,并自由结伴做一些准备工作。如:制作小礼物、合唱一首歌、讲一个小故事、教弟弟妹妹玩新玩具等。

  3.让弟弟妹妹笑一笑。幼儿到小班给弟弟妹妹表演节目,把自己制作的小礼物送给弟弟妹妹。幼儿分散,各自选择一个弟弟或妹妹(也可以让小班小朋友选哥哥或姐姐),和他们一起玩玩具、搭积木、读故事书、看小动物等。

  4.交流。回班交流和弟弟妹妹在一起的情景,谈谈怎样做才能让弟弟妹妹高兴起来。

  分析:幼儿除了需要建立同龄伙伴之间的友爱关系外,还需体验对低龄伙伴的关爱之情。此类活动既扩展了社会性情感的内涵,又锻炼了幼儿的活动能力。对中班幼儿来说,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关爱弟弟妹妹的愿望,在能力上则不必有过高的要求。

  在分散活动中,教师应及时反馈哥哥姐姐的做法对弟弟妹妹的作用,并指导个别幼儿放慢动作,轻声告诉弟弟妹妹自己想帮他们做的事情。

  该活动从结构设计上体现了教师启发引导一幼儿付诸行动一互相交流感想的过程,而且层次清晰,以幼儿的实践活动为主。

  [案例4] 认识邮局(大班)

  目标:

  1.使幼儿知道邮局的功能。

  2.了解邮局给大家带来的方便。

  3.初步培养幼儿热爱、尊敬邮局工作人员的情感。

  重点:了解邮局与人们的关系。

  准备:幻灯机、报纸、杂志、信件等实物,教室里布置有关邮局的图片。

  过程:

  1.与小朋友谈话,引起小朋友对邮局的兴趣,出示报纸、杂志等实物,启发小朋友思考以下问题:

  (1)邮递员单位名字是什么?

  (2)这些东西是谁送来的?

  2.带幼儿参观小区邮局。

  (1)观察邮局建筑物的颜色。

  (2)了解邮局的业务:①盖邮戳及分拣信件,②卖邮票,订杂志,③寄、取包裹,寄、取汇款。

  3.讨论:组织小朋友讨论邮局和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让小朋友知道邮局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带来的方便。

  4.游戏:寄信。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信件,告诉幼儿信上写的是幼儿园的地址。请一名幼儿当顾客买邮票,另一幼儿卖邮票。教师示范将邮票贴在信封的右上角,将信投到邮筒里。

  5.分组观察教室里悬挂的邮局图片。

  活动延伸:我是小小的邮递员。

  [案例5] 一样不一样 (社会·大班)

  目标:

  1.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我眼中的小学”,表达成为小学生的向往。

  2.能大胆表述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

  准备:“我眼中的小学”,将被参观小学的照片和小学生的校服、红领巾、绿领巾、少先队标志等物布置在专栏里。

  过程:

  1.我眼中的小学。

  (1)介绍专栏标题及内容。

  (2)结合照片,帮助幼儿回忆参观小学的主要情景。

  2.我来画小学。

  (1)说一说:小学有些什么?小学生们在做些什么?

  (2)画一画:请你把看到的小学画下来。幼儿作画,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幼儿回忆并借助专栏里已有的照片、实物构思自己的画面。

  (3)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绘画内容。

  3.一样不一样。

  幼儿按意愿分成两组:幼儿园组、小学组,以“幼儿园和小学有哪些一样和不一样”为题进行讨论。

  4.请幼儿说说自己怎样准备做一名小学生。

  分析:向往小学又有所担忧是幼儿入学前较为普遍的心态。为此,了解即将面临的变化——小学与幼儿园的具体差异固然重要,而建立如何应对“变化”的策略则更为重要。这一活动是在幼儿参观小学之后进行的。用绘画形式表达参观印象,这既是一个回忆的过程,又是一个归纳梳理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帮助幼儿形成具体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