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实践活动设计方案共3篇(如何设计好一个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时间:2022-06-19 14:53:21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小学实践活动设计方案共3篇(如何设计好一个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供大家赏析。

小学实践活动设计方案共3篇(如何设计好一个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小学实践活动设计方案共1

  我对零花钱的体验

一、活动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金钱越来越来成为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因而,家长给学生零花钱也越来越多,很多孩子养成了看不起小钱;部分家庭用金钱代替了对子女的教育,让孩子们形成了不正确的的价值观,也使一些学生从小养成了追求享受、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惯,以及会养成孩子们相互攀比的坏习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手中的零花钱来之不易,挣钱很辛苦,及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我想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规范小学生的消费行为,正确引导消费方向,培养良好的金钱观,更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二、活动方案

1、活动主题:我对零花钱的体验

2、活动目标:

⑴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手中的零花钱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⑵通过活动,发展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自主、合作、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3)通过活动纠正一些学生的不良习惯,培养学生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引导学生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3、活动形式 ⑴、组织形式

①个人、小组、班级活动相结合 ②邀请家长 ⑵、实践形式

①调查访问 ②研究、设计和劳动 ③小组合作交流 ④规划、表达、反思

4、活动安排

  本次活动计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课题,分组制定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深入实际调查、访问,总结交流。 第三阶段:体验赚钱,体会赚钱的艰辛。

  第四阶段:花自己赚的钱,说说和花以前父母给的钱有何不同。

三、活动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课题,制定活动计划

1、课题的确定

  最近发现一种现象:每当上学、放学的这段时间,学校商店里总是挤满了学生,争着购买各种各样的零食。我心中产生了疑问:“同学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零花钱?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可不可以把这个现象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主题?”于是,我就把这情景拍下来,再组织大家谈论。实践活动课上,我让同学们看这情景,发现同学们也都有同样的疑问,因此我决定以此开展《小学生零花钱情况调查与研究》的实践活动。

2、分组制定计划

  课题确定后,与全班同学展开了讨论,经过讨论,决定分为两组。一组用问卷调查、采访的形式对全校学生的零花钱来源、数目、用途进行调查;二组用问卷调查和采访的形式对家长的收入及给孩子零花钱的态度等情况进行调查。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

1、学生情况调查

⑴问卷调查各年级学生零花钱来源、用途

  制定完计划,一组几位同学对中高年级的20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见附件一),并对问卷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同学们发现在调查的200人当中有194人的零花钱是从父母或长辈那里要来的,没有自己试着赚过零花钱;200位同学中竟有150位用零花钱买了零食或玩具。统计完后,同学们都惊讶不已。

⑵采访调查同学们零花钱来源、数目、用途的情况

  采访中,被采访的同学都觉得零花钱来的非常容易,因为每次向父母要父母就给了!而且父母给的钱还不是少数,每次至少是五元以上,更让我们惊讶的是父母很少问他们用来干什么,好像这点钱不放在眼里一样。我们采访小组成员在采访后产生了疑问:这零花钱真的就象同学们说的来的那么容易吗?

2、家长情况调查

  在放学后,采访小组成员在校门口对家长进行采访。调查后进行统计,令他们吃惊的是家长的收入并不是象同学们调查前想象的那样收入很高。宁愿自己受点苦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吃苦。调查完家长后,同学们一起交流时,心灵上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3、交流探讨

  调查结束了,全班同学坐在一起交流。几个小组的同学反应:在调查的过程中被调查的同学都认为零花钱来的很容易。采访组的同学还对我们班的同学进行了现场调查,发现本班的同学大多数也都用零花钱买了零食或玩具,大家自己也说不出赚钱到底有多辛苦,忽然有一位同学说:“我们可以自己去试一试呀,体验赚钱。”新的实践内容又产生了,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赚钱,在我的指导建议下,自己去赚钱,体验零花钱的来之不易,感受父母挣钱的辛酸。

  第三阶段:体验赚钱

1、组织讨论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都提出了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法:捡废纸、卖蔬菜、卖水果等。同学们自愿组成了赚钱小组,制定了行动计划,做了一些行动前的准备工作。开始行动以前,要求学生在体验劳动中随时写好体验日记。

2、交流赚钱的体会

  同学们每个双休日去体验赚钱,终于到了集中活动的时间,同学们坐在一起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体验是那么的深刻: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烦恼??(见附件二)

  第四阶段:花自己赚的钱

“用自己赚的钱,感觉怎么样?”

  学生都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消费,活动后同学们在一起畅谈了自己购物感受。有的同学说:“花自己的钱,很有些舍不得,不像以前爸爸妈妈给钱的时候想也不想就花光了。”有的说:“到商店里买东西总是觉得东西太贵了,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妈妈给我买衣服的时候总会给我买些便宜的了,因为赚钱太不容易了。”??

四、活动反思与评价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都长大了、懂事了。懂得关心、体贴父母了,懂得如何合理利用零花钱了。在今后的生活中同学们打算怎样做?有的说:“我们要利用课余的时间去赚零花钱,把它花在有用的地方”。有的说:“我们可以把这些零花钱积攒起来把它捐给失学儿童,让他们像我们一样快乐地学习、成长。”??

1、学生的评价(见附件三)

2、教师评价

  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是全方位的,本活动让学生回归真实的生活,力求把学生生活的环境变成一个大课堂,让学生在对零花钱的调查和自己挣钱的过程中掌握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德育评价上,本活动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次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从生活中以自己最感兴趣的事为着眼点,取材、定题,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中进行实践体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在此次的活动中动手动脑的地方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是平时一些学习成绩差,但又聪明好动的学生,在这次活动中更是表现出色,动手实践能力相当强,可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习成绩差一些的学生并不是没有能力,关键是如何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同学们采访、调查、设计统计图,遇到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显示了他们强烈的主人翁意识。

  此外,能邀请家长参与这次活动,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带给学生的变化,更使学生有了深深的体验,这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

  附件一:

  小学生零花钱调查问卷

1、你每一天的零花钱大约是(

  A、一元以下 B、一元 C、2元以上

2、你的零花钱是怎样得来的?(

  A、父母给的 B、自己向父母或长辈要的 C、用压岁钱 D、自己通过劳动赚的

3、用自己的零花钱都买些什么?( ) A、文具 B、零食或玩具 C、上网或打游戏 D、买课外书

4、你认为自己的零花钱花的合理吗?( ) A、合理 B、不合理

5、你觉得一元钱来得容易吗?( ) A、容易 B、不容易

6、你试过自己赚零花钱吗?( ) A、试过 B、没试过

附件二:

  学生评价(活动评价之一)

  通过这次活动,我真正体会到我们手中的零花钱是来之不易的,是爸爸妈妈用勤劳的双手换来的。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爸爸妈妈赚钱是否辛苦,想买什么就伸手向父母要,父母要是不能满足,我还得哭,还得闹,现在想想真是太不应该了,我要改掉乱花钱的毛病,做一个全新的我,让父母知道我长大了。而且我明白了靠这种体力劳动去赚钱是一件非常苦的。那是因为我们的知识文化水平还太低,为了以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我应该从现在起努力读书,只有掌握了现代化科技知识才会实现我的理想,让父母也享享清福。

  参考文献:《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新教育之梦》

《新课程》

《儿童挣钱二百五十主意》

《怎样消费》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中学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大学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小学实践活动方案

小学实践活动设计方案共2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一、背景提出

——情系父母

  体验真情

  当代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姐妹也不像以前那么多了,被长期娇惯的孩子,他们很少用心去体会父母的感受和辛酸。为此,我特准备这样一个活动让小朋友和他们的父母进行交流,并让他们深入了解父母劳作的辛苦。 二、活动时间: 一周

三、活动地点:学校

  家里

  父母的朋友和同事家

  邻家 四、活动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1) 2) 通过课题小组的集体探究,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体验自己去探索和思考问题的成就感,享受共同探究、合作、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习兴趣。 3) 通过这次活动后,能形成深深地感受父母、体谅父母的辛酸,能充分地站在他们的角度为他们着想。 4) 能够通过向父母的学习,鼓励中小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知识目标:

  1) 知道父母的兴趣爱好 2) 了解父母对家庭、社会和自己所做的贡献 3) 从心底知道父母的辛苦 4) 能客观说出父母对自己的影响 能力目标:

  1) 通过和父母深刻的谈话能够形成逆向思维的能力和为他人着想的能力

  2) 通过和周围邻居、父母的朋友及同事的谈话,增强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 在了解父母的兴趣爱好和处事方面搜集资料时,可以培养深入思考、独立处理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5) 通过相互交流和展示,能够互相学习、发现、反思、改进、促进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

五、活动条件:

  活动没有限制,适用于中小学的每一个学生。

六、活动实施过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几个同学一组共同构思问题,

  单独完成提问部分,再集体讨论得出总结)

1、准备阶段

  1)由老师事先联系一个本班学生家长较多的村

  2)设计好向父母提问的问题

  3)做多份问卷调查给邻居、父母的朋友和同事

  4)构思好几个关于父母劳作作时的问题给父母的朋友和同事作答

2、活动阶段

  1)老师带领同学们去观察,近距离地观察父母劳作,体会父母劳作之辛苦

  2)晚上,父母回家后和父母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工作状况

  3)周末,就和邻居、父母的朋友和同事进行交流更进一步地了解父母的处事态度、原则和工作风范

  4)自己也写下对父母的感受和印象

  5)自己亲手做两张致谢贺卡给父母

  6)学会做一件简单地家务

3、总结阶段

  归总讨论:回归到每组交流、讨论,互相介绍自己父母的

  工作、兴趣爱好和对自己生活和学习的关心

七、活动意义:

  这次活动主要是加强父母和子女的交流,让当代新的一代能够深切体会父母生活和工作的不易,让他们能够站在父母的角度为父母着想、为父母分担。

小学实践活动设计方案共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一、主题名称:神奇的大气压 二、课题的提出

“老师,我在中医院看见医生用拔火罐给病人治病真神奇,只见那医生用镊子镊紧棉球稍蘸酒精,火柴燃着,用闪火法,往玻璃火罐里一闪,迅速将罐子扣在皮肤上。神奇的现象就在这时发生了,瓶子竟然紧紧地吸在皮肤上,不用劲都无法把瓶子拔下来。老师,到底是什么原因能让瓶子产生如此大的吸引力呢?”

  每到周五的选修课,就会有很多孩子围在身边叽叽喳喳的问这问那,这个男孩子的问题让我眼前一亮,我想何不就带着孩子们开展一次研究?通过“神奇的大气压”这一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关于大气压的现象,了解什么是大气压,如何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有什么作用以及生产生活中对大气压有哪些应用。让学生明白,我们身边的许多小事都有可能蕴藏这一定的科学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及思考,我们将可以发现更多有趣的科学道理。有不少伟大的科学家都是从身边的小事得到启发以及发现科学规律,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

三、设计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和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得到锻炼,为学生的健康、健全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神奇的大气压”这一活动课程,其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什么是大气压,如何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有什么作用以及生产生活中对大气压有哪些应用,并使学生通过活动受到启发:我们身边的许多小事都有可能蕴藏这一定的科学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及思考,我们将可以发现更多有趣的科学道理。有不少伟大的科学家都是从身边的小事得到启发以及发现科学规律,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

四、活动的对象及课时

  活动对象:科技玩创空间全体成员 课时:8课时左右 五、主要能力培养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a、了解什么是大气压。

  b、知道大气压对人的生活的影响。

  c、了解大气压的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情感目标:

  通过对大气压的研究,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的道理。并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与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六、活动形式 1、组织形式

  采用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2、实践形式

  收集资料和信息。研究、设计,调查。小组合作和交流,规划表达和反思。

七、活动时间安排: 1、活动准备阶段:1课时 2、活动方案实施阶段:6课时 3、活动评价、总结阶段:1课时 八、活动过程:

(一)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科技玩创空间的全体成员,共分为四个阶段进行:1.活动准备阶段;2.自主探究、分组合作阶段;3.资料汇总、整理阶段;4.汇报、总结评价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紧承上一个阶段的实践成果,为了使研究有序、有效地进行,我对学生的研究过程作了一些跟踪指导。

  第一阶段

1、确定主题,制定活动方案 2、确定研究专题,自主选择伙伴 3、制订活动方案,明确研究方法 具体做法是:

  全班同学自主的分成3大组,并推选出组长。针对学生的个人兴趣特点,于是,分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将提出的问题进行合并并归类,提炼出调查研究课题。

(活动准备是开展活动成功的前提,它包括筹划、分组、制定方案等,本环节由学生自主分组,更能激发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热情)

  第二阶段:活动方案实施阶段 1、各组成员深入自然班,搜集相关信息 2、交流调查情况,整理资料 3、确定汇报形式,创作展示作品

(去电脑房查找的同学上网,为了有效利用起网络,使之成为同学们简便、快捷地资料查询方式,活动前我们对同学们进行了基本培训:1.用搜索站点击出关键词的方法查找相关资料;2.对获取资料进行复制、整理和打印)

  学生通过此阶段活动学会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等可利用资源收集查阅资料。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评选谁最能利用有效资源查阅相关资料。

  第三阶段:资料汇总、整理 “神奇的大气压”成果汇报展示会

  各小组通过各自不同的形式,交流活动体验,互为评价 第1小组:如何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第2小组:大气压对冉的健康有什么影响

  第3小组:大气压的作用及生产生活中对大气压的应用 各个小组的调查研究结束后,孩子们精心准备的资料纷纷上报。有打印的文字资料,有手笔和复印的图画资料,有工整誊抄的数据资料等等。然而,许多文字资料涉猎过广,大都没有经过分类整理,面对一大堆的第一手资料同学们可能会茫然所措了。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们将照片资料和文字资料按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评选优胜小组。 第四阶段:汇报、总结评价 1、整合展示材料,举办成果展览

  让学生对自己的活动成果进行整理,举办一个成果展览,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我实现的愉悦。

2、总结

  各小组通过开展研究活动,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各自完成汇报作品。为了分享各小组的活动成果利用活动课,组织他们进行成果交流。

  在各小组利用课余紧张准备汇报的同时,老师给他们出主意、提意见。我想,集体汇报是一个信息交融的良好环境。汇报的同学从精心准备到展示,大大得到了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心理满足感。

(二)成果预设

  这一节实践课和以往的主题活动一样,要经历前期准备、过程指导、汇报评价三个环节的组织和学习。学生在活动中,其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将有了一定的收获。

1、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容

  为了获取与大气压有关的材料,同学们往返与图书室,到网上搜寻。活动给了孩子们自由吸收养分的广阔空间,把学生从校内引向了校外,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2、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启发

  生活史学生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基础,我们身边的许多小事都有可能蕴藏这一定的科学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及思考,我们将可以发现更多有趣的科学道理。有不少伟大的科学家都是从身边的小事得到启发以及发现科学规律,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