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实验活动方案3篇(幼儿园小班科学实验活动方案)

时间:2022-06-06 13:09: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大班科学实验活动方案3篇(幼儿园小班科学实验活动方案),以供参考。

大班科学实验活动方案3篇(幼儿园小班科学实验活动方案)

大班科学实验活动方案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生活中光透过物体后的变化现象探索兴趣。

  2.通过操作,感知光透过各种物品后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并尝试用符号记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手电筒幼儿每人一个,并学会使用;各种颜色的布、皱纹纸、糖纸、透明纸、水果泡沫网、雪花片及各种玩具;记录图表、彩色笔、标志符号;一段舞台灯光视频、一段节奏强烈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出示电筒,激发幼儿的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手电筒发出了什么颜色的光?

  (二)、第一次自主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布、彩色纸后,光颜色的变化。)

  1.出示各色的布、纸,请小朋友讨论。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请小朋友用自己身边的的布纸小实验,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手电筒前面放上红色的布,光就变成红色;手电筒蒙上紫色皱纹纸,光就变成了紫色了……)

  3.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的实验结论。

  4.幼儿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自己的记录图表上。

  (三)、第二次自主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玩具后,光形状的变化。)

  1.出示各种各样的玩具,请小朋友讨论:手电筒的光透过玩具后,光还会有什么变化呢?

  2.请小朋友用自己身边的的玩具小实验,看看光还会有什么变化?

  3.请小朋友交流自己的实验结论。

  4.幼儿再次实验,并在记录图表上记录自己的发现。

  (四)、观看舞台灯光视频,制作彩色灯,师幼表演。

  老师当灯光师,自己当小演员,一起表演。

  (五)、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资源,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其他的材料后,光还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变化。

大班科学实验活动方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物体间的空隙。

  2、感受科学探索活动的快乐。

  3、迁移生活,探索利用空隙合理有序的摆放大小不同的物品。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材料幼儿每人一份 大记录表 小卡片 演示文稿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导入活动

  “今天,杨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先来看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哪些东西?(在一个透明的杯子里装满核桃、花生豆、小米)这三样东西大小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幼儿观察后说一说。

  二、自由猜想 操作验证

  请小朋友把自己面前的东西到在盘子里。

  1、“刚才小朋友把杯子里的东西全倒出来了,小朋友能不能再把他们都装进去呢?先来猜想一下先放什么?再放什么?最后放什么?(幼儿自由猜想,个别回答。)

  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想做记录。

  2、“到底哪种方法呢?现在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先来试一试,好吗?”(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提醒幼儿一种东西放完后再放另一种东西;操作时要轻拿轻放)

  3、说一说自己是按哪种顺序放的?引导幼儿观察为什么有的把全部放进去,有的已经放不进去了?

  4、“---、---、---……把东西都放进去了,他们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放的呢?我们都来试一试吧!”

  (教师引导幼儿分步边操作边观察,得出结论:几个物体放在同一个容器中,物体越大,空隙越大,物体越小,空隙越小。先放大的物体后放小的物体,就会节省空间,放的东西会更多。)

  5、“小朋友一起往这看!”(引导幼儿观看演示文稿,强化认识)

  三、迁移生活 解决问题

  “刚才小朋友发现放东西时先放大的后放小的,就能放更多的东西。那我们就把这种好方法带到我们的生活中,来解决一些小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整理玩具、厨房里的盆)

  四、巩固认识 结束活动

  “小朋友快来看!这有这么多的玩具,想玩吗?”(引导幼儿观察篮子里的物品是整齐摆放的,然后进行分组活动。)

  “时间不早了,我们把东西收拾一下吧!”(引导幼儿将打乱物品利用空隙整理摆放。)

  “我们用这种好方法去整理我们教室里的玩具吧!”带幼儿离开活动室,结束活动。

大班科学实验活动方案3

  活动目标

  1、明白有各种声音,不同的声音能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

  2、初步懂得东西振动就产生了声音。

  3、发展注意力和听辨声音的潜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声音

  2、小铃、小鼓鼓、木鱼等玩具。

  活动过程

  一、听声音引入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课件:声音

  1、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1)笑声

  (2)哭声

  (3)打呼噜声

  请小朋友睁开眼睛

  2、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让幼儿说一说听到的声音,引起幼儿听辨的兴趣。

  3、你们还想听其他的声音吗?

  请小朋友再闭上眼睛

  (1)吃东西的声音

  (2)打喷嚏

  (3)钟表的秒针

  回答老师,听到了什么声音?(幼儿自由发言)

  二、认识声音

  1、你们明白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敲鼓

  (透过实验让幼儿理解物体的震动)

  让幼儿把小手放在小鼓上,老师用鼓槌敲几下,让幼儿透过

  耳听、手模、眼看、感知物体发出声音时在不停地振动。

  (2)小朋友用什么能听到声音?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耳朵具有辨别振动的功能,能将振动发出的声音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传给大脑。

  (3)你们明白耳朵除了能听声音,还有什么作用吗?

  告诉幼儿,我们的耳朵还能帮忙我们持续平衡。

  耳朵很重要,我们必须要保护耳朵!

  三、幼儿操作,感知震动产生声音

  1、请小朋友玩一玩桌子上这些小铃、小鼓、木鱼等玩具。

  提醒幼儿边敲边观察,注意听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让幼儿感知物体发出声音时在不停地振动。

  小结: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我们用耳朵来听各种声音。

  2、讨论什么样的声音好听。

  (1)播放音乐

  (2)播放噪音

  让幼儿感知乐音和噪音,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相互说一说各种声音,

  好听的声音,不好听的声音。

  四、游戏:听一听

  1、幼儿两人一组,其中一人发出不同的声音,另一名闭上眼睛倾听,

  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明白了什么事情。

  2、透过游戏让幼儿明白不同的声音能够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

  如:敲门有人来了,打呼噜有人在睡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