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导学案共4篇(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学情分析)

时间:2022-06-03 12:50:44 工作总结

  时间不知不觉,我们后知后觉,辛苦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制定一份工作总结吧。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导学案共4篇(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学情分析),以供借鉴。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导学案共4篇(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学情分析)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导学案共1

  --- 因为时间紧张,很多的导学案练习,课堂上来不及评讲。因此我在分析导学案时,充分地进行了文本研究,学情研究,找到导学案与教材的衔接点、补充点。根据教学过程的要求,考虑如何运用导学案组织教学,使导学案与文本有机结合。题目的设计追求有梯度有层次,既能保证学困生“吃饱”,又能保证优秀生“吃好”。另外,根据学情,从练习、纠正、吸收和巩固等方面,考虑使用导学案的有效性。通过作业布置与评讲,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使用导学案的习惯,通过定时检查与随机抽查,保证每个学生的导学案都有人看,每一个问题都会在课堂上解决。

  二、积累经验,逐步完善导学案

  课改实践中,我注重了课改经验的积累。首先,从教师角度,我比较认同导学案教学模式,也表现出比较浓厚的研究热情。使用导学案后课堂发生了很多变化:课堂教学的效率明显提高,学生上课时的表现有了明显好转,发言的

  2 --- 圈点批注,遇到问题随时做好标记”的习惯。另外,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变得勇敢,小组讨论时敢说自己的想法,自愿参与。课上敢展示、敢发言。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有自信心了,习惯也就变好了。

  总之,在一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对新模式不仅仅是有了了解,更重要的是走上了深入研究的路子,相信,认准了方向,在课改的路子上我会越走越远的。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4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导学案共2

  小学语文导学案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就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1、什么是学案

  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2、学案与教案有什么区别

  学案:是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学案是师生共用、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

  教案:主要从教师自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的角度来考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教案是教师独有,不给学生使用的。

  3、学生提前了解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有什么意义

  明确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能做到课内明确任务,课后复习有方向,提高自主学习效率。教学的重点、难点又是启发学生思维探究的最佳切入点。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能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启示(如观察、对比、推理、归纳、讨论等)。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培养学习能力。 4、开展学案导学的主要过程是:

  1)出示学案,学生自学。课前教师首先要把文本或多媒体学案及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文本,思考重点问题,努力完成预习目标和部分导学目标。其次,教师进行适当辅导,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告诉学生学案中那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第三,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问题的地方做好记录,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向课堂。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有效性。

  2)自学检测,讨论交流。课堂导学前,教师要对学生自学的结果进行汇报交流,检测、反馈学生的自学成效,了解学生自学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对不能解决会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导解释疑问时帮助学生解决。

  3)精讲释疑,当堂训练。精讲释疑是学生在自学检测、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精讲释疑,首先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应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师设计的问题开展。其次方式要精,要有启发性。要克服满堂灌、满堂问,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训练要精,要加强针对性的当堂训练,及时检测学生记忆、理解的程度,既要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校正,做出讲评。讲评时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5、如何引导学生使用学案

  1)拿到学案后根据其导学题目认真进行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要解决学案中基础部分,然后可以做提高题,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老师提高。在完成学案时做到:自觉、主动、独立。

  2)课堂学习时要适当做些方法、规律等方面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

  3)每隔一段时间后将各科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6、学案导学中如何有效落实教师的导

  1)指导学生的自学。要善于结合具体自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效果。

  2)指导学生的交流。积极引导学生有组织地开展合作交流活动,争取能在小组内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解决,并形成共同的学习成果和共性的问题。

  3)引导学生的质疑。对学生学习中的共性的问题或疑难问题,要善于在解决的方法上给予引导,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4)引导学生的小结。要善于通过对学生学习小结活动的引导,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完善学生的学习活动。

  5)辅导个别学生。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要加强对特殊学生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学习态度、方法及知识技能等方面达到应有的要求。

  7、导学案使用过程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1)凡是有导学案的课节,教师一般要提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并可布置学生预习。

  2)教师不仅要使用导学案,更要创造性地使用导学案。教师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导学案,可以变化其中的某些环节,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更易于操作,不可一味地照搬照用。

  3)导学案上的自我检测题,教师要及时批改。 4)指导学生整理和保存好学案。 小提示:

  1、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

  2、导学案问题的来源。(预设性问题与生成性问题)

  1)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2)用日常检测中发现的知识缺陷与漏洞;

  3)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4)教师自己最想讲的知识;

  5)课堂互动中生成的问题。

  3、课前预习

  (1).没有预习的学习是低效的。以前多部分学生没有养成预习习惯,少部分学生能够预习但没有习得方法,不能突出学科的特点。这样学习起来,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该学些什么,想学什么,只是被动的接受和等待。导学案的预习能够给学生明确的指导,使学生能抓住语文学习的关键点,自主地进行预习,在投入到课堂教学学习之前已经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同时因为有了问题急于想求得伙伴或教师的帮助,急于想解决问题,所以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2).检查预习的环节:学生小组交流学案上的预习题目,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掌握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对于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障碍及疑难之处,教师要在随后的教学中进行点拨。此环节,教师要做好三点:解决基本问题。所谓的基本问题就是扫清阅读障碍的字词,要处理的准确扎实;强调中心问题。预习中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充分重视、明白、理解,为下一环节的合作探究做好铺垫;强化集中的问题。大家都容易出错的问题一定要强化解决,哪怕是一个字的读音,也要做到事无巨细的弄准确,不留预习上的的死角,这也是堂堂清的具体体现。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导学案备课模式

  “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1、周六备课

  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两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2、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提前两周召集全体组员就一周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内容。 3、轮流主备

  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将内容进行分工,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导学案”初稿,并交给备课组长审查修改;备课组长将一周的“导学案”草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

  4、课前备课

  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完善。 5、课后备课

  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导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 6、整理成册

  备课组长负责将“导学案”整理成册(本组内保留电子稿),作为本备课组的教案,每学期交教导处一份,以备检查和存档。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利用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经过对比学习,体会出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思乡的缘由、表达的方式、语言特点是不同的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 ,疏通课文大意

  2、要充分预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句,自主进行解释和翻译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自主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

  王安石(1021—1086)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他的父亲一生只做了几任地方州县官吏,最后死于通判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任上王安石的青少年时代是在父亲身边度过的,因此,他视南京为第二故乡年轻时,中进士宋神宗时,任宰相,推行新法因受到守旧派的反对,被迫离职回到江宁,最后忧愤而死由于他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倔强的性格,其诗常以梅花、苍松、劲竹相比,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句,情真意切其诗文有不少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人生抱负他的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遒劲清新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

  张籍(767—830) 唐诗人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少时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又因其家境穷困,眼疾严重故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张籍是韩愈的学生,其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有《张司业集》

  纳兰性德(1655—1685) 清代词人本名成德,为避太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乾清门侍卫他是清大学士明珠的公子,文学成就以词为最共存词三百四十二首,尤以小令见长,时人誉为“清代第一词人”,词集名为《纳兰词》著有《通志堂集》 【自学导航】

  1.我能背诵一首思乡的古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古诗,给带点字注音

  一水间( ) 数( )重( )山 照我还( ) 意万重( ) 洛( )阳 榆( )关 那畔( )行 千帐( )灯 风一更( )

  3.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自读古诗画出不懂的问题

  4.解释诗句中带点字词的意思

  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的意思是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整句诗的意思是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5.自己多读几遍这三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6.认真朗读三首古诗,把你认为最能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抄写下来透过诗中哪些词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可以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还可以写写简单的批注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再读《泊船瓜洲》和《秋思》两首古诗,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可以在你的书上写一写,组织好语言在小组内说一说

  2、《泊船瓜洲》诗人所在的瓜州与他的故乡南京是近还是远为什么这与作者有什么关系呢

  3、你喜欢《泊船瓜洲》和《秋思》两首诗中的哪句话为什么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你认为还可以用哪些词表示把这些词放入诗句读读、想想,结合课后资料袋想象画面,体会哪个词用得更好为什么

  4、是什么勾引起了诗人张籍对家乡的思念呢作者在洛阳城里都看见了什么又做了什么请你也来感受张籍这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自己练习朗读,把你的体会充分地展示出来

  5、细细地品读《泊船瓜洲》和《秋思》两首诗,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练练测测】

  1、读《泊船瓜洲》填空

  作者当时船停泊在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这里离他的家乡并不远诗中的“绿”字可以换成、等字,但“绿”字更加传神,“绿”字让

  我

  们

  想

  到

  等描写春天的词语,还想到描写春天的诗句 3、王安石评价《秋思》时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请找出来抄一抄 4、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该用哪个字合适并说说为什么

  (1)、红杏枝头春意( )(旺、闹、浓)

  (2)、风乍起,吹( )一池春水(动、皱、翻、起) 5、默写《秋思》 【能力提升】

  1、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抓住“见秋风”“欲作”“意万重”变成“写家书”片段,或者抓住“复恐” “临发”“又开封”变成“送家书” 将《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2、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歌曲,在班级展示(选做)

  15 说勤奋

  四年级______班学生姓名_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我能牢固把握课文中的9个生字以及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我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4、我能初步了解说理文的篇章结构。 二、自学引导 1、自学生字词语

  (1)生字我把握。①生字我会读!( ) ( ) ( )( ) ( )遍 枕 稍 末校 ②形近字我巧辨。 编( ) 稍( ) 期( ) 拙( ) 遍( ) 梢( ) 基( ) 础( ) 2、理解词语、句子

  ①重点词语我理解。(在课文中标出这些词语并作批注) 境界 滚瓜烂熟 名列前茅 毫不气馁贡献 ②重点句子我理解。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灌溉出来的

  。

  ”

  的

  意

  思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的意思是:________ 3、课文内容我理解

  (1)司马光勤奋的故事我理解。(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知道司马光勤奋的)

  (2)童第周勤奋学习的故事我理解(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知道童第周通过勤奋并取得成功的)

  (3)两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4、搜集资料

  搜集司马光、童第周、华罗庚的补充材料和中外靠勤奋成才的人的故事以及搜集与勤奋有关的名言。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内汇报交流 (1)我学会了什么选择自己重要的收获简要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班展示的内容 (1)各小组展示收获。

  (2)各小组质疑问题,分小组讨论。 3、重点探究

  (1)怎样理解“勤奋”是不是“废寝忘食”不吃、不喝、不玩、不睡、就是“勤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文章开头摆出了观点,中间展示了论据,最后作总结,整篇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假如我们要写一篇母爱伟大的文章,你会怎样写呢 四、拓展阅读 1、主题阅读

  古代名人勤学的故事 悬梁刺骨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2、资料袋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编《资治通鉴》。在编纂的19年时间里,他把全部精力放在这部著作上面,天天工作到深夜,身体十分衰弱。由于在史学方面的巨大贡献,他被公认为我国历史上闻名的史学家。 童第周(1902—1979),中国现代实验胚胎学家。他出生于浙江省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由于家景贫困,17岁才进入校门,大学毕业后,他去比利时留学,获博士学位后,回到灾害深重的祖国,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他从事实验胚胎学的研究近半个世纪,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导学案共3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迪、腼、腆”等7个生字,会写“嚷、迪”等10个生字。

  掌握“腼腆、誊写、出版、谨慎”及“得意扬扬、推门而入、一如既往”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理清课文脉络。

  导入新课:

  看两则新闻。

  1、前面两则新闻讲述的是什么呢?(学生作答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总结:上面两则新闻讲述的是一对父母用暴力教育孩子的经验,那么这篇文章将会更有意思,一看题目就知道吧,看看题目,你觉得有意思在哪儿吗?

  2、师小结:展示PPT

  (1)课文的题目加上了引号——因为在文章中的话作为课题,要加双引号。

  (2)“精彩”和“糟糕”意思相反,

  (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两种片面的评价、都是极端的评价。

  师板书课题,生读题。

  自学交流:

  1、读课文,要求:第一认认真真地读,把课文读正确、通顺,难读的地方反复读。第二,自学字词。

  2、你能根据课题来说课文内容吗?

  3、再读课文,并理清课文脉络。

  学生自学,学生交流,师巡视指导。

  展示提升:

  1、小组展示文章朗读。

  (小组分工:分段读、分角色读等)

  2、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读字词,讲解易读错、易写错字词及自己认为重要字词。)

  3、学生汇报课文主要内容。

  4、学生汇报课文脉络。

  小组展示,个人补充,教师点拨。

  1、比较下面两组字,并组词。

  瞄 ()模()

  描 ()摸()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的样子。 ()

  (2)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

  (3)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和从前一样。()

  拓展延伸:

  1、背诵课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

  2、同学们,在生活中、学习上面对“精彩极了”的表扬,我们不骄傲自满,面对“糟糕透了”的批评,也不丧失信心,真诚祝愿每位同学,谨慎把握生活中的小船。

  就让我们用这首诗共勉吧。

  敌视伴随着我们,让我们学会争斗;

  嘲弄伴随着我们,让我们羞愧腼腆;

  鼓励伴随着我们,让我们信心倍增;

  赞美伴随着我们,让我们鉴赏有方;

  认可伴随着我们,让我们爱心常存;

  分享伴随着我们,让我们慷慨大方;

  诚实与公正伴随着我们,让我们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学生自读,教师范读。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爱与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

  2、懂得成功背后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帮助,学会正确对待赞扬、批评等不同的评价。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谁走过独木桥或者玩过溜冰的游戏吗?谁能说一说过独木桥和溜冰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保持平衡)那么,小巴迪的成功离不开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师板书课题,生读题、写题。

  自学交流

  1、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

  父亲是怎样评价的,“我”有什么反应?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2、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

  3、联系实际,说一说:家长对自己的鼓励和批评,在自己的成长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学生自学,学生交流,师巡视指导。

  展示提升

  (一)展示内容

  1、小组分工汇报父母的评价及“我”的反应。

  2、成年后,作者体会到儿时幸运的原因。

  3、谈谈父母对自己的鼓励和批评,在自己成长中的作用。

  群学交流

  品读句子:

  1、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2.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中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3、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小组展示,个人补充,教师点拨。

  1、填空。

  “精彩极了”是母亲对孩子的(),

  母爱像(),它()。

  “糟糕透了”是父亲对孩子的(),

  父爱像(),它()。

  2、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首诗是我写的。(改为反问句)

  (2)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改为陈述句)

  拓展延伸

  1、在父母的赞扬鼓励、父亲的批评鞭策下,再加上自己谨慎地把握,最后才能扬帆远航,到达成功的彼岸。“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它们都是爱,只有爱才促使自己走向成功。下面请同学们替巴迪写一份获奖感言,来感谢一下促使他走向成功的那些人吧!

  2、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新的收获呢?请结合课文写一篇读后感。

  学生发表获奖感言,师生共同赏析

  板书设计

  13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母亲父亲自己

  ++= 成功

  赞扬批评谨慎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导学案共4

  莱芜市高级技工学校电气技术系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语文 导学案

  编号:2-3编制:张斐然审核:使用时间

  《信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能力:理解并识记文章中的生字词,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概括课文中每

  一部分的内容,学会在写作时运用线索。

  2.情感目标: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并结合自身,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到诚

  信做人,真诚做事。

  【重点和难点】

  把握人物故事的写作方法,注意语言的描写。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

  1.借助导学案理清课文的脉络,把握文章中人物的形象。

  2.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导学过程】

  ·知识链接·

  余秋雨,当代中国文化史学者,文学家,散文家,作家,我国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 1968年,他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历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剧协副主席。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系列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摩挲大地》、《寻觅中华》等,文化通史《问学余秋雨》,长篇记忆文学《借我一生》、《我等不到了》等,学术专著《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中国戏剧文化史述》、《艺术创造工程》、《中国戏剧史》、《艺术创造论》、《观众心理学》等。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划线字词注音。

  嫉妒()噩耗()()吊唁()戚容()

  讹斥()文绉绉()颠沛()()唏嘘()()

  2、你能为信客写一份档案吗?

  职业:

  性别:

  身体状况:

  收入情况:

  班级:姓名:小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工作内容:

  主要事迹:

  最敬重的人:

  座右铭:

  3.从两代信客的职业生涯中,你读出了一个消失的职业——信客具有哪些职业品质?

  二、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1.课文分五个部分写了一个消失了的职业——信客,写出了这个职业的最后一个从业者的一生。请为这五部分加上小标题,要求每个标题既能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连起来又能勾画出信客的职业生涯。

  2.本文的语言质朴、细腻,找出文章中给你印象深刻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三、课堂小结

  四、学后反思

  你对本节课的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