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河市第四高级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3篇

时间:2022-10-20 16:13:26 工作总结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庄河市第四高级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3篇,供大家参考。

庄河市第四高级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3篇

庄河市第四高级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1

  庄河市第三高级中学构建“多学少教”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课堂是学校教育发生的最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途径,是决定一所学校办学品位的核心。为了促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使广大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引导教师将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改革行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落实减负增效,依据大连市教育局下发的《大连市普通高中构建高效课堂指导意见》,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和发展,特别留意为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机会和帮助,切实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校教育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尊重与发展)

  坚持以学定教,切实落实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真正实现多学少教。

  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教学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使教学成为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和巩固、深化自主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活动。从课内和课外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采取各种形式,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帮助、相互沟通、相互质疑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是学会阅读、观察、思考、质疑、合作、交流、倾听、提炼、应用与创新。这是教的着力点,是实现少教多学的关键和前提。教师都必须根据学科性质、教材特点和学生基础切实

  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多学少教,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工作目标

(一)总 目 标: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打造高效课堂.(二)教师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课堂引领能力.(三)学生目标: 做课堂的主人,做自我发展与提高的主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四)课堂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五)成效目标: 切实提高三效——课堂效果,教学效果,学习效果.三、组织机构

  建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和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小组,双方联动,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

(一)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组

  长:王义军

  副组长:朱奎林 张广军 宋文全

  组

  员:蓝兵 宋广义 曹锡军

(二)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小组

  组

  长:朱奎林

  副组长:张广军 宋文全

  组

  员:蓝

  兵 宋广义 曹锡军

  隋国龙 刘淑风 董淑芬 于

  萍 王文婵 孙鹏

(三)工作职责

  1.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专项督导构建普通高中课堂教学“多学少教”模式探索实践研究,从而学校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2.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活动组织、督查、调研、工作推动、经验交流以及推广等学校常态课堂教学过程检查工作,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推动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研究,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提高。

  四、改革策略

(一)理论支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二)模式构建

  组织各个教研组认真学习《大连市普通高中构建高效课堂指导意见》,分析本学科特点,根据不同课型,有针对性地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集体备课,观摩、研讨、示范等课例反思提炼,最后形成较为完善、可行的。课堂教学多学少教模式

(三)课题牵动

  我校数学教研组承担的大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课题《普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少教多学”模式探索实践研究》已经开题,各教研组可作参考。

(四)专家引领

  聘请大连市教育科研所原所长宋庆泮与大连市中山区教育局宋学红主任专家对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进行跟踪指导。

(五)评价跟进

  学校定期对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行为和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评价、学生满意度评价和考试成绩评价。评价的着力点在依据课改的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制定考核的标准,进行多元化全方位的动态评价。

(六)制度保障

  按照学校校本教研制度要求认真落实,加强对常规教学过程管理与检查,尤其要加强对学案、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指导,及时反馈。实行“优秀成果奖励制度”,引导教师潜心教科研,鼓励中青年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奖励成果突出的优秀教师,造就一批教学名师。

  五、实施步骤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准备阶段(2013年3月至4月),负责人王义军、朱奎林,主要活动是:

  1.成立成立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 2.设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3.召开课堂教学改革启动会

  4.组织教师学习和讨论《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初步把握其改革目的和要求

(二)探索实施阶段(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分三步进行:

  1.以学科组为单位,以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活动为载体,探索完善学科学案的编制。

  2.组织各学科教研组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有效课堂教学的研讨学习,并进行交流,初步构建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

  3.以学校为单位组织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初步总结各学科前阶段工作成果。

(三)总结交流阶段(2014年3月2015年1月),主要活动是:

  1.形成适用不同课型、各具学科特色,富有成效的学科学案。2.形成学科教学的基本模式。

  3.学校对初步构建的模式进行再实践,再研究,并全面推开。4.总结“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策略、模式,以此引导广大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

  六、重点改革项目

(一)学案模式的构建

(二)预习的落实与控制研究

(三)合作小组的管理研究

(四)情境创设与问题设置研究

(五)活动时间的分配与控制研究

(六)教学评价研究

  七、主要改革措施

(一)学校要组建由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组成的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小组,负责制订学校实施方案,并组织改革的日常工作。

(二)本学年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将致力于摸索出一套适合于学校实际、学科实际的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多学少教,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全面提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三)抓实校本教研,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扎实开展研究,努力提升学校科研水平。日常课堂教学任课教师要结合自己的科研小课题进行,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边改进。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加强对教学现象、现实真问题的反思研究。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策划活动――实施活动――观摩活动――反思提炼――总结提升”的过程,切实通过科研,改变课堂教学行为,促进师专业发展。

(四)补充完善学校“生为主体、师为主导、精讲精练、减负增效”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纠正传统教学弊端,实现观念转变,明确课堂教、学双边活动时间,制定各学科不同课型的新课堂教学流程,形成相对科学、固定的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人人参与“生为主体、师为主导、多学少教、减负增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体现多学少教教学要求,对于疑点难点,教师要适度启发点拨引导,指点迷津,确保一节课学生直接使用的时间不低于20分钟,教师讲解、解疑时 6

  间不高于10分钟,使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探究、纠错、思考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

(五)强化对备讲批导考听评等常规教学过程管理。制定内容具体的备、讲、批、导、考、听、评等常规制度,建立集体备课机制(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修改、课后反思),开展随机抽签听课与优秀课评比相结合的方式,督促教师把工作重点放在日常教学上,把改革放在常态课上,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全面而细致地提出工作规范和要求,并在实际工作中按照“布置到位,检查及时,讲评有力,奖惩兑现”的原则强化落实。落实备课检查、指导、考核、讲评分析制度,对课内外练习的设计、作业布置与批改、阶段性考试与检测、综合性评价四个方面依照条例要求严格考核。确保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见成效,不留后患。采用纵比横看等形式和方法,使教学质量时刻处于严密监控之下,有效地保证学生成绩的巩固和提高。

(六)重新制定符合高效课堂要求的教学评价标准,开展构建高效课堂达标评优活动。广泛开展各学科、各学段常态课的课堂教学观摩、展示、研讨活动。组织骨干教师上引路课、示范课,开展全员性的高效课堂教学评比等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坚持开展高质量的校本研训活动和小课题研究活动,加强教师间的对话交流,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促进教师自觉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行为,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七)完善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与任课教师签订课堂教学质量目标责任书,依据高效课堂的要求再次对学生合格与优秀评价标准进行调整,将教学质量责任目标分解到班,分解到学科,明确到教师个人,坚持不懈地实施优生工程,不断巩固及格率,提高优秀率,为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保障。

庄河市第四高级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2

  濮阳市油田第四高级中学 模范职工之家申报材料

  2005—2006年,濮阳市油田第四高级中学工会在濮阳市总工会、教育中心工会和学校党总支的正确领导和支持帮助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抓组织、搞维权、树形象,紧密结合工会工作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组织教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和各种文体活动,大力实施送温暖工程,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发挥了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主体作用,为学校的发展

  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加强工会自身建设,积极营造和谐家园。

  学校在进行行政分工时,做到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工会有职有权,依法独立负责地发挥作用。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校工会对基层工会做了调整,成立了教务教辅、政教保卫、机关后勤、三个年级工会等六个基层工会小组,进一步理顺了管理渠道。工会各种工作制度健全,能科学地按工作程序办事。资料齐全,按年归档,文书档案实现了档案化。在工会经费上做到了收足、管好、用活,工会经费足额上交。工会根据学校实际开展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可行的方案,通过定期开展工会活动,增进了职工感情,增强了学校凝聚力。加强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学习,注意研究和探索改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拓展宣传、学习渠道,超额完成上级工会布置的宣传任务。自四高工会成立以来,连年被评为教育中心“模范职工之

  家”。

  二、以人为本,切实搞好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学校工会认识到要把“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好教育”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就必须推进学校的民主建设,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对学校事务进行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强化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在过去的两年里,学校工会带领部分职工代表,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讨论与决策:协助学校成立职称评审小组、2006教育中心优秀人才评审小组,监督评审小组公平、公正、公开的完成评审推荐工作;年终组织广大教职工民主评议行政班子,评议结果作为行政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此外,还参与学校总体规划,教职工奖

  惩,评优评先等工作的开展。

  学校工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把职称评定、财务管理、教职工劳动竞赛、先进评比、招生考试、学生收费等职工关注的热点、重点问题作为公开的内容,并从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步骤和监督考核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坚持并不断完善以职代会(职工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落实好职代会各项职权,二零零五年十一月十三日召开了“濮阳市油田第四高级中学第一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暨第一次工会系统。教育信息服务体系的形成,大大提高了管理水平。

(三)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信息化应用水平。为全面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多次举行培训班学习,对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技能两个层面的培训,培训内容有办公管理、财务、招生、学籍管理、网络教室维护和管理、课件制作、网页制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方面。据统计,培训人数初级达2716人、中高级达974人,教师培训率达95%以上。通过采用多形式、全方位的培训、引进优秀专业人才、招聘专职教师等方式,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有了一个大的飞跃。很多老师成了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的能手,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作用。

(四)全面推进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出台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意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一是促理念转变。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的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二是促教师成长。各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中青年教师和优质课的评选,都把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重要条件。三是促学生学习。将信息技术列为中小学生必修课,并按学校规模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注重网络品德教育。四是促学科教学整合。目前,除了部分规模较小和待撤并的小学之外,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师生的优质课、课件制作、电脑作品等多次得到国家、省、市级奖励。

  二、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优化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

  成立了以教育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统筹全市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好各级各类教育的资源建设,避免低水平重复浪费。几年来,不断优化建设发展规划,相继出台了《晋江市教育技术现代化 “十一五”发展规划》、《晋江市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意见》等。同时,要求镇(街道)、学校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分段指导、保证质量、讲究实效、发挥效益”的指导方针,积极、稳妥地推动全市信息技术现代化各项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加大教育信息化装备的经费投入。

  充分发挥侨乡优势和社会各界人员的办学热情,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使我市信息技术装备水平迅速提高。2000年开始,以项目为抓手,加强计算机、语音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每年的投入都在400万元以上,特别是2007年,全市就投入资金近1300万元,建成小学计算机室、语音室、多媒体电教室、播音系统、校园网设备等80余个项目,新配和更新了4500多台计算机及一批投影机、语音教学设备等,一部分有条件的中小学已经实现了班班通多媒体。由于采用公开采购的办法,设备价格大幅度下降,共为基层学校节约资金约100万元。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建设,我市英林中学等的学生公寓就采用这一方法,为学生宿舍配备了千兆宽带网和高配置电脑。当前,我市已形成了政府重视、学校努力自筹、社会广泛支持,共同为我市信息技术教育出力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以来,全市共投入资金近4000万元,用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建设。

(三)加强教育信息化师资的队伍建设。

  我们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点,采取引进、招聘与培训相结合的办法,不断补充数量、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在师资数量的补充方面,针对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不足的现状,我市立足实际,通过强化培训、引进优秀人才、重点招聘等途径,培养、聘用了一大批专、兼职的信息技术教师。2004年以来,共补充专业教师134人(其中:小学52人;中学82人),其中引进外省、市本科学历专业教师80名,现全市有275名计算机专任教师。目前,专业教师的数量已基本能满足信息技术教育的开课需求。

  我市是信息技术继续教育抓得较早的市(县、区)之一。早在1999年底,我市就开始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始大规模的以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为核心内容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整个队伍的专业素质得到有大的提高。一是抓。在前几年的基础上,继续抓好教育信息技术全员培训和技术能力培训。全市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率小学达 %,初中%。二是促。市教育局先后下发多份有关加强中小学信息教育队伍建设的文件,对参训教师的年龄和达到水平进行硬性规定,并将此作为一票否决的指标。三是推。许多学校纷纷采用资金补助的办法,鼓励教师个人购买计算机,个人拥有计算机达3900多台,许多教师开设个人博客。四是领。中小学校长的引领作用进一步突显,有一部分学校正不断推出校内网上教研活动,促进教师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的学习,增强了教师对普及教育信息化步伐的认同感和紧迫感。

(四)提升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应用水平。

  一是以农远工程为抓手,提升使用率。通过中小学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顺利实施,结合市教育局出台的《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意见》,从2003年开始,全市所有中学都要组织全体学生参加中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并对考试情况进行通报。全市50所公办中学和263所公办小学开设了现代信息技术课,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开课率分别达100%和%。侨声中学、晋江五中等一些学校相继开设了计算机特色班,面向全市招生。许多中小学也通过开展计算机兴趣小组等第二课堂活动,进一步推动了计算机教学和应用的普及。

  二是以课题研究为基础,提升学科整合力度。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课题研究为基础,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创设课程环境,培养学生全面的信息素养,实现学生学习环境的拓展、迁移和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目前,全市广大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努力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中,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晋江一中、季延中学等学校的一大批国家、省、市级课题也相继取得阶段性成果,并被广泛应用。

  三是以实验校建设为动力,提升应用水平。在前几年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评估验收的基础上,结合“农远工程”的结对帮扶,给予定向补助,努力引导中小学以建设为动力,努力实现“堂堂用、班班通”,加强应用研究,全市应用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一是各中小学都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生网络道德、网络安全、网络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帮助树立健康、合理、安全使用网络的意识和正确的网络道德观。二是全市大多数配有计算机室的学校,都纷纷通过开设校园网吧等途径,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计算机教室,引导学生健康上网,提高设施的使用率,充分发挥设备的效益。三是我们还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对社会“网吧”的管理,仅去年一年,就联合取缔了30家不规范“网吧”,净化了青少年学生的上网环境。四是毓英中学等学校校园网布线分布广阔,不但将学校办公楼、图书楼、教学楼、教师备课室等连接为一体,使学校校园内的布线率达到95%以上。同时,还将网络接入附近小学,对周边学校进行辐射。

  四是以信息网建设为支架,提升信息交流速度。晋江教育信息网从正式运行开始,就十分注重发挥效益,服务基层。网上设立“教育动态”、“重要文件”、“热点专题”、“教育文摘”等十多个栏目、三十多个专题,及时发布信息、刊登文件,不仅减少了办公经费、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方便社会各界及时了解晋江教育,尤其是为基层学校及时了解、交流信息提供了重要平台。中考录取情况网上查询系统的开通,大大方便广大考生、家长免费、便捷查询到考生的录取情况。课程改革在晋江全面铺开后,我们便及时在网上开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栏,并下设“课改论坛”、“优秀案例”、“试卷交流”等9个项目,及时报道课改动态,推广工作典型,为广大教师了解课改信息,交流工作经验提供平台。为进一步方便基层学校及时报送信息,设置网上投稿系统,并自动进行电脑排序,大大激发了各单位报送信息的积极性。由于内容丰富、更新及时、方便群众,晋江教育信息网的日访问量大幅增加,目前基本稳定在5000人次左右,高峰期达8000多人次。

(五)完善教育信息化运用的督查机制。

  加强督导检查,健全激励机制,深化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把加快教育信息化工作列为督政、督学的重要内容。建立“一票否决”制,即晋江市素质教育先进校、合格校验收和各级文明学校、达标学校的评估、“小学十配套”建设等都把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情况列为必查条件,极大地促进了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促进了晋江教育的腾飞。2003年年底,我市“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顺利通过了首批省级评估验收。2007年3月,顺利通过省级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荣获2005“教育工作先进市”称号。

  三、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有:城域网建设力度不大;部分中小学、教委(育)办的网管人员素质不高;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专业知识不牢固,普通教师的信息观念、信息素养已成为制约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的整合成效不明显;设备更新的压力日渐加大;学生的信息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等。

  四、教育信息化发展思路

  一要加大学科整合力度。进一步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用与教育观念的更新有机结合起来,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结合起来,促使教师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努力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和学的观念和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途径。

  二要加大资源建设力度。有选择地对市教师进修学校等一些资源进行整合,充实市级资源库。组织学校参与教育资源共建,逐步建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激励机制。

  三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强化专任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带动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手段水平的整体提高。重视配好网管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切实加强管理,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效益的最大发挥。加强对新上岗的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再培训,从整体上提高广大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的能力。

  四要加大装备更新力度。继续按照“学校自筹、财政补助、社会捐助、多方集资、政府采购”的原则,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快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更新建设,把中小学“校校通”工程提升到“班班通”的档次,为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奠定良好的硬件基础。多争创一批省、泉州市级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庄河市第四高级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3

  庄河市第四高级中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

  为贯彻“大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精神,加快我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水平,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教育信息化应用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我校教育信息环境,推动我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的开展,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及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办学效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组织机构 信息化领导小组 组 长:赵卫家

  副组长:盖英崇 宋清奎

  成 员:曲万有 王维义 李雪梅 那振平 杨立国 姚承功

  三、工作目标

  坚持以应用为导向,一要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配置,发挥“班班通”的作用,鼓励教师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二要重点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整合和集成,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资源库系列,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共享。三要着力开展我校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加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增强其运用信息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要重视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着重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应用研究,并通过课题实验研究,强化教学应用指导。五要发挥教育信息化平台的管理功能,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四、实施策略

(一)保障措施

  一是学校行政要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制定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的激励和保障措施,完善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二是加大投入,创建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和机制,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三是保证技术支持,保障教育网络高效运行。分层次做好管理教师和使用教师的培训工作,探索实施网络管理教师队伍的管理模式,提高教育网络运行的技术保障水平。

(二)具体实施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强我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和优化支持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信息化环境。在现有“班班通”工程的基础上,完成所有教室及附属教室“班班通”设备的安装使用,真正实现班班都通。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师备课、课堂教学、评价反馈、教学反思等教学过程各环节中的应用。充分发挥“班班通”的作用,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常态化,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互动方式有更大的变革,探索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应用模式。

  3、信息技术学科教学 开足开好信息技术课,加强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培训与指导,充分利用网络教研和校本研训,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教学能力和水平。

  4、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

  通过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引导教师科学合理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优质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教研活动;组织面向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成果评选竞赛活动,促进广大教师面向信息化的专业发展水平。加强对技术支持服务人员的培训,为学校信息化规划、设备管理与维护、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技术创新应用、教育技术培训、管理信息化等服务需求提供支持。

  5、信息化资源建设

  在现有教育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组织一线教师建立具体我校特色的资源系列。同时拓展资源库的范围,通过选购和自创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资源网络共享,建立我校的网络教研体系,提升教师自身与团队组织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6、教育管理信息化

  积极探索建立包括信息化设备统计、图书管理、学籍管理、教学管理、教师档案、教师教育、评价管理等数据共享的我校信息管理数据库,实现我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