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2篇

时间:2024-02-01 09:07:24 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2篇,以供参阅。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2篇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命景观之美。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能力目标: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德育目标:

  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陶冶爱美情趣。

  ★教学重点:

  品析描写大榕树和鸟儿活动的句子,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形象和生动。

  ★教学难点:

  重点句子“那翠绿的颜色……新的生命在颤动”、“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理解。

  ★关键:

  有感情的朗读,能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学情分析:

  学生审美方面很有潜力,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能力比较薄弱。

  ★教学准备

  学生继续搜集资料。

  老师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导入激发学知兴趣(出示幻灯片1——背景图“鸟的天堂”全貌)。

  同学们,我们面前这幅美丽的照片是哪里的景色?哦,对了,这就是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看看。(单击左键出示课题)

  二.录象引入再添学习乐趣。学习描写大榕树部分内容。

  1.通过音像整体感知这部分课文内容。

  巴金爷爷两次去了鸟的天堂,两次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你们想知道他第一次去了鸟的天堂看到的是什么景象吗?好,老师这就带同学们看看去。(出示幻灯片2——大榕树一段录象)

  2.顺势研读,抓住重点。

  (1)看完录象,你能由衷地赞美一句吗?(榕树太大了!榕树太美了!)

  (2)哪些句子都写出了榕树大?找出来读一读,看谁读得好。

  学生自由练读。师范读,指导读时通过突出数量词“许多株”﹑“一株”﹑“两株”﹑“真是一株”读出榕树的大。

  师讲述这株榕树占地20多亩,有150个教室,大约有咱们乾师附小长方形操场的20几个大。(生根据所看录象想象,进一步体会独树成林。)

  (3)找出自己认为最精彩的段落品读。

  根据学生所找内容出示幻灯片3——第七自然段课文。先完成填空,再提出疑问。(单击左键出示图片“盘根错节”帮助理解,再单击左键取消图片)再读段落。

  根据学生所找内容出示幻灯片4——第八自然段课文。先自由练读,再提出问题。

  重点理解句子:“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颤动”是怎样动?自由表演一下。(哦,老师看出来了,是快速抖动。)这句话该怎样理解,小组先讨论再汇报。

  ①树叶多,鸟儿扑翅膀时动。

  ②有风吹过。

  ③一片片叶子绿得发亮,在眼前闪烁,就好像一个个颤动的生命。

  (单击左键出示图片,学生借助图片,结合图片上的文字“那翠绿的颜色……新的生命在颤动”理解句子,想象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3.有感情地朗读。

  (1)指名读喜欢的句子。学生评价后老师评价。(单击左键取消图片)把段落里的红体字(“茂盛”、“全部生命力”、“那么”、“簇”、“堆”、“一点”、“翠绿”、“明亮”、“每一片”、“新的生命力”、“颤动”、“美丽”)突出来,自由练习。

  (2)老师指导朗读。

  ①把红体字读重、长一点,同时把头轻轻一点。

  ②带着高兴的表情读出赞美的语气。

  师范读,生练习,后齐读。

  三.引言过渡,学习描写鸟的活动部分。

  1.整体感知。

  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他看到鸟了吗?那你想不想再随作者去看看鸟儿呀?(出示幻灯片5——鸟儿的活动录象)

  太精彩了!你可以用语言来表达一下此刻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

  (1)谁能通过朗读把鸟儿多,欢快表现出来?(出示幻灯片6——第十二自然段课文内容)

  指名读,师生评议。指导把下画线的词(“静寂”、“忽然”、“一只大鸟”、“飞了”、“第二只”、“第三只”、“热闹”、“到处”、“到处”、“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叫”、“飞”、“扑”)重读,有的词还需要拖一点音。有的句子要连得紧凑,读得急切。听起来抑扬顿挫,表达出作者的惊喜、鸟儿的欢快。老师范读,学生自由练读,再指名读,师生再评议。

  (2)怎样读第十三自然段,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已有的朗读技巧练习,读出“应接不暇”的喜悦之情,老师相机指导。

  (3)(出示幻灯片7——欢快的画眉鸟图)如果你就是这只欢快的画眉鸟,你都在唱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哦,你们这些鸟儿呀,在这里生活得真是自由、快乐、幸福!我真羡慕你们啊!

  四.引读最后一段。

  1.亲爱的同学们,游览完鸟的天堂,我们该回去了。我们要和这些可爱的鸟儿,这美丽的大榕树告别了。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吧。自由读起来。

  2.理解“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同桌讨论:句中两个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小组讨论: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

  生汇报结果,师补充。

  ①树庞大,可供群鸟筑巢。

  ②位置好,远离人群。

  ③人们爱鸟护鸟。

  ④河可给鸟提供食物和水。

  五.欣赏图片,渲染感情。

  1.(出示幻灯片8、9)赏图读文“百鸟欢腾”、“我们的天堂”。

  2.(出示幻灯片10、11)赏图唱歌“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

  3.(出示幻灯片12)赏图“百鸟归巢“。聆听老师亲切、深情的话语。

  亲亲小鸟,给你一个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亲亲小鸟,给你一个自由呼吸、休闲惬意的空间。

  4.(出示幻灯片13)赏图读“美丽自然人间天堂”。

  这里树与鸟、鸟与水、人与自然构成了一幅多么和谐美好的画卷呀!

  六.欣赏美诗,拓展阅读。

  1.(出示幻灯片14)着名剧作家田汉诗《鸟的天堂》欣赏。生自读自悟。

  2.解答疑问(介绍关于“白鹤能眠灰鹤床”的知识,引发学生对白鹤、灰鹤盘旋飞舞、交互更替的壮观景象的想象和赞叹。)

  亲爱的同学们,这里不仅有树的奇美,有鸟的欢乐之美,更有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之美,所以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企盼——这样的鸟的天堂、人间天堂多一些,再多一些吧!

  ★板书设计:

  榕树大茂盛静态美

  鸟的天堂

  鸟儿多欢快动态美

  ★教学后记:

  1.多媒体的使用,突破了教学难点。

  2.课堂读得充分,以读代讲,在读中培养了学生语感。

  3.课堂讨论环节,把突破难点和领悟表达方法结合起来了。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时,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读中感悟和发。激发情感体验,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力求体现“充分研读,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教学1-9自然段,多以读中感悟榕树的大、美为突破口,本课时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力求突破。

  1、围绕作者是“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特点”,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悟中发现。

  2、在领悟表达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

  设计流程及设计意图

  课前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跟树有关,课前让大家搜集一些有关树的资料,能向大家介绍一些世界上奇特的树吗?生介绍

  〔请学生自由介绍课前搜集的资料,把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与课文所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知识面,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同学们,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爷爷写的一篇文章《鸟的天堂》中,也介绍到一棵奇特的树,让我们一起来见识见识把。(出示课件)齐读课题。

  2、天堂是非常美丽的地方,在你们心目中,鸟的天堂是个怎样的地方?生交流

  〔(1)出示巴金肖像和色彩明丽的鸟的天堂的画面,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

  (2)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初步开启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

  课前大家已预习了课文,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贴:第一次榕树大

  第二次鸟多

  〔通过预习,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检验学生的概括能力,为学习1-9自然段作铺垫,板书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一目了然。〕

  三、学习怎样表现榕树之大

  (1)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见了一棵榕树很大很大,作者是怎样表现榕树大的特点的?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读,好吗?

  (板贴)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特点

  (2)打开课文,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1-9自然段,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榕树大,看谁找得又快又准。生读、找。

  (3)从学生的回答中生疑:这两节究竟是不是写榕树大呢?

  〔结实本课学习目标,从读找中生发疑问。没有根据的教案的预设一成不变的实施,而是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现场生成教学,从质疑处鼓励学生探究。〕

  A、学习5、6,读中探究

  (1)指名生读§5、§6,想想这节主要写了什么?生交流

  (2)我们把这个争论的情景演示一下,我来当作者,我想邀请两个同学当我的朋友,谁愿意?(出示大榕树)

  其他同学仔细听,从我们的争论中表现出什么。

  师生表演争论,?生交流

  (3)这是一株大榕树,那么作者为什么会认为有许多株?

  请同学们看图,再好好读读5、6两小节,说说理由。

  生读、说。相机板书:远

  师:巴金爷爷用笔多么精妙,值得我们好好研读,现在你们能不能说说5、6两节是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吗?生概括小结

  〔5、6两节,通常在教学中被“略处理”。这一环节,巧妙地设置了两个铺垫:(1)演示争论的情景。(2)从争论中生发关键的问题:为什么误认为有许多株榕树?引导学生从直观的演示中感受到作者表现榕树大的'用笔精妙。从问题的细究处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好好研读,得到作者表达方法上的启示。〕

  B、学习§7,读中发现

  (1)我们再来读读第7自然段,请大家自由读读第7自然段。(多种形式促读)

  (2) 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和大家交流一下。

  a、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板书:枝干繁多

  b、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1)榕树奇特之处仅仅是因为枝上又生根吗?

  (2)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又长成什么?

  c、相机点拨第1句,第4句,联系上下文悟发现相机板书:近

  齐读§7

  (3)读到这里,你能来说说这一节表现榕树大和5、6两节有什么不同?生交流

  〔先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读中有所发现。接着让学生充分地说,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捕捉住探究点:榕树的枝干有什么奇特之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利用文字空白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想象、描述。不仅让学生读中发现,还要悟表达方法的不同,探究第7小节表现榕树大与5、6两节有什么不同是在学生充分读、悟后可得的。〕

  C、学习§8,美读升华

  (1)5、6两节从整体表现榕树大,第7自然段从枝叶繁多的现象来表现榕树的大,第8自然段呢?我们一齐来看一看、听一听把!(放录象范读)

  (2)你们觉得画面中的这段话美吗?想不想也来读一读?(打开课文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3)引导学生读好读美,以评促读

  (4)同学们一定对大榕树产生许多感受,有什么话想倾吐,和大家交流交流。

  引导学生从叶子茂盛、充满生机勃勃的生命力来谈。相机板书:叶子茂盛

  (5)能通过读把你的感受带给大家吗?引导学生诵读。

  [(1)创造情境,录象及范读。创设读的氛围,激发读的渴望。创造了教学的情感,提升了情感的价值。

  (2)充分地读第8节,学生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让学生倾吐交流,尽情表达。学生发言在美读的感染下亮点不断。教师引领学生读、说再有机会地融合,升华对大榕树的赞美之情。]

  四、总结全文

  师:学到这里,我们再回过来看看课文,作者是怎样表现大榕树大的特点。能不能归纳说一说。

  生交流

  〔既是学完课文后的总结,又检验了学生学习的成果,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完整性。〕

  五、作业

  “鸟的天堂”已成为一处旅游胜地,大榕树也声名远扬。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收集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

  〔这个环节是课内学习的延伸,拓宽了学习语文的渠道,培养学生多方面适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板书:

  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特点

  第一次 榕树大 远 近

  许多株? 一株两株 枝干繁多 叶子茂盛

  鸟的天堂

  第二次 鸟多

  〔板书设计直观、清晰,体现了教学的流程、教学的整个思路,使学生借助板书激发思维〕。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认“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律”等11个生字,会写“竹竿、白茫茫、规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律”等11个生字,会写“竹竿、白茫茫、规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1~4自然段,把握这部分内容,初步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天堂”用来比喻什么?

  2.(出示课件1)看,鸟儿们在这里自由飞翔,多么快乐。这里就是鸟儿们快乐的天堂。

  板书:鸟的天堂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课件2)

  1.生初读课文,把自己认为有难度的生字词圈起来,可以用查字典、向同学请教等方式解决。

  2.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简单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指名分段读课文,边听边想:(出示课件3)

  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

  4.汇报,交流。

  三、学习1~4自然段

  1.自由朗读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出示课件4)

  请用简洁的话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5)

  板书: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玩。

  2.赏析好句:(出示课件6)

  找出这部分中的比喻句,并说说其作用

  生总结,汇报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划水的声音比作乐曲,体现出声音的优美,同时也点明作者的心情是愉悦的。

  指导朗读。

  四、小结(出示课件7)

  这一次,“我们”去鸟的天堂,却没有看到一只鸟。为什么?这部分中,作者把精力放在景物描写上,又是为了什么?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揭晓。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8)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看看“鸟的天堂”到底是怎样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把握课文内容,领会“鸟的天堂”的含义。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听写生字词。(出示课件9)

  白茫茫 规律榕树 纠正错误片刻

  天堂应接不暇 错过兴奋 留恋

  二、快速阅读,把握重点

  1.读5~14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出示课件10)

  A作者详细描写大榕树的目的是什么?

  B描写鸟儿们,作者用了怎样的顺序?

  C作者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生总结,汇报

  2.把握重点段落:

  ⑴指名读5~9自然段:(出示课件11)

  说一说,本文主要描写了大榕树的什么特点?

  板书:大、美

  ⑵课文里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

  (生找出词语、句子,读一读。)(出示课件12)

  ⑶课文哪些地方是写榕树的美的?(出示课件13)

  板书:大榕树的静态美。

  找出体现大榕树动态美的句子。

  板书:动态美

  作者对这棵大榕树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出示课件15)

  (4)有感情地朗读5~9自然段。

  (出示课件16)

  (5)读10~13自然段,思考:这次作者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17)

  (6)这里的鸟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的语句。

  板书:多、欢 热闹景象

  (出示课件18)

  (7)对鸟儿们的描写主要采用了哪种描写?找出相关语句。

  板书:动态描写

  (8)有感情地朗读10~13自然段。

  3.朗读第14自然段。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的确,确实,果真。因为这里既有适合鸟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又有人类对鸟的保护,所以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板书:离开 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4.小结:文章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给人鲜明的印象。

  三、总结课文,升华情感(出示课件20)

  通过学习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1.抄写并积累课文第八自然段。

  2.说说你对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见或建议。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句子含义:“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引号用法。

  四、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鸟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今天老师就盛情的邀请大家一起去大自然中游览一番好吗?我们今天要去的第一站会是哪里呢?请同学们集中注意看这里。

  (放树的课件)

  2、好,我来采访一下大家游玩第一站后的感受。

  3、看来大家的感受颇多。还想继续我们的旅行吗?那就让我们坐上小船进入我们本次旅行的第二站《鸟的天堂》吧。

  (板书:鸟的天堂)

  二、交流资料,理解课题。

  1、看到这四个字,我不禁想要问问同学们:天堂是什么样的?鸟的天堂又是什么样的呢?

  2、除了这两个问题外,你们对鸟的天堂还有那些了解呢?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资料和大家一同分享一下。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默读课文。

  听完同学们的介绍,我想大家对这块神奇之地是越来越期待了。那就请同学们把书打开,默读课文,把你认为写得最优美的片断用“——”画下来。在想一想:这个片断重点描写了什么,你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小组交流。

  都画好了吗?现在就把你从这个片断中体会到内容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吧!

  (三)全班交流。

  刚才大家讨论的都很认真,那谁愿意把你学习的成果再与大家交流一下。

  (1)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师相机引入"树大"的资料。抓住“一、不可计数”品味枝多、旺盛的生命以及盘根错节的奇特之美。领略独木也成林的奇观。

  (2)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全部的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出示课件。看到颤动的绿叶,你还想象到了什么?

  (3)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相机插入"鸟多"的课件)

  (4)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3、教师板书。

  庞大 茂盛 种类多 数量多

  (四)出示课件,感受动态美与静态美。

  1、巴金和朋友两次与鸟的天堂相约相会,第一次是在黄昏,看到的是一棵静悄悄的大榕树。这是一种静态的美。从描写的角度说这叫静态描写。第二次是在早晨,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百鸟齐鸣、热闹欢腾的动态之美,区别静态描写,这叫动态描写。

  2、分段朗读。

  下面我们请女同学朗读7、8段,感受榕树的'静态之美。男同学朗读12、13自然段,感受鸟的动态之美。

  (五)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在文中用“~~~~”画出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

  听大家朗读,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巴金和朋友两次置身于鸟的天堂,感慨万千。文中哪些地方表达了作者的这种情感?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画出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

  2、指名读。

  3、生齐读最后一句:"昨天……鸟的天堂啊!"

  4、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呢?”

  5、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在这一句出现了两次鸟的天堂,但前一个加了引号,后一个没加,这是为什么呢?

  6、这句话集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当我们游览至此的时候,你能明白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了吗?

  8、是啊,在这里,人与树,人与鸟,树与鸟,它们相处得多么和谐!作者喜爱鸟的天堂,赞美鸟的天堂,他喜爱的是这种生命之美,他赞美的是这种和谐之美。

  四、巧设情景,抒发情感。

  1、(播放音乐)学到这里,对于鸟的天堂,大家肯定有很多话想说吧?想说些什么呢?请把你最想说的话用你最喜欢的形式写在小鸟卡片的背面来抒发自己此时此刻的情感吧。

  2、汇报、评议,放飞小鸟(并将小鸟贴到黑板上)。

  (1)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鸟的图片)将手中的小鸟放飞到属于它们的天堂吧。

  五、快乐带回家

  同学们,今天的旅行你快乐吗?今天的学习你快乐吗?那就把这一份份快乐轻轻的装进你的书包带回家吧!

  1、抄写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3、搜集一些人与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

  4、有兴趣的同学做一名小导游,向别人介绍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还可以练习写一篇解说词。

  5、为“鸟的天堂”设计一条宣传语,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奇特之地。

  教学自评:

  《鸟的天堂》是一篇美文,“鸟的天堂”是一片美景。为了让学生对南国这一神秘之地有一个近距离的接触,一开始我便以旅行的形式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界的独特魅力。在激发了学生旅行游兴未尽的基础上,我又与学生们一起搭乘巴金先生的小船在美丽的“鸟的天堂“尽情的游玩了一番。视觉的冲击力、美文的感染力让所有的孩子为大自然的神奇魔力所震撼。壮观、自由、和谐诠释了天堂的含义。梁祝为爱化身为蝶,此时此刻我与学生们似乎也插上了自由的翅膀,盘旋于天堂的云端。一纸小小的卡片,融入了每一个孩子的真情实感,他们感谢大榕树、感谢村民、感谢巴金先生......所以,他们在最后放飞的不仅仅是一只小鸟,放飞的还有他们的希望、她们的梦想.....

  一次快乐的旅行,一次快乐的学习。在这节课中我想带给学生的不只是一节语文课,还有对生活的感悟,对自然的理解。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鸟的天堂》

  二、出示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作者和他的朋友去了鸟的天堂几次?第一次见到了什么景象?为什么两次所见所闻会不一样?(时间:5分钟)

  1、生自由读

  2、指名反馈

  3、指名分段

  4、师生共议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默读课文2——4段,思考: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小鸟是怎样在这个天堂里生活的.?用笔勾画出相关句子。(时间:3分钟)

  1、生默读

  2、指名反馈

  3、出示相应语句

  4、这些语句突出了大榕树的什么特点?属于啥态描写?

  5、指名反馈(大而美的特点是静态描写)

  6、齐读这两句话。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

  指名读5——8段,思考:哪些语句写了群鸟欢闹的情景?用笔画出来。(时间:3分钟)

  1、指名读

  2、指名反馈

  3、师出示相应句子(我们继续拍掌……)

  4、这些语句属于啥态描写?(指名反馈:动态)

  5、齐读这两句话。

  六、第四次先学后教

  再写品读课文中动态、静态描写得语句。想一想:动静结合突出景物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时间:2分钟)

  1、生自由读

  2、指名反馈

  3、师:动静结合给事物增添了情趣,让人感受到一种蓬勃向上的活力。

  七、拓展:

  为什么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呢?

  一、当堂训练

  你能说说《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是怎样前后照应的吗?在习作中你也这样用过吗?

  二、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按游览的顺序)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大榕树(静态)喜爱

  许多鸟(动态)赞美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认识本文中的动态和静态的描写。

  3,感情朗读课文。

  (二)情感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南方的优美风光,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教育学生养成主动读书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全文

  师:(配乐解说)在广东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四,五百年前,在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间有一块泥滩小岛。潮退外露,潮涨水淹。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静而优雅,便衔来了一根榕树枝,说来奇怪。不久,榕树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又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仙鹤,栖息在这棵榕树上。从此,每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鸣声呼唤,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形成南国一个奇观。

  (齐读)——鸟的天堂。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作"鸟的天堂"啊

  师:是的,确实是个很美的地方,老师每次读到这篇文章时,都会被陶醉,甚至迷恋,它静谧,优雅,和谐,安详,带着你的想象再读题。

  (美读)——鸟的天堂。

  师:好,昨天大家都预习了课文,借助预习提示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师:到底是六年级的学生,能在预习中学会生字词,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并且理清了文章的层次。

  师:再快速浏览课文,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有怎样的感慨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师:这是作者的感慨,能不能把这感慨地味道再读的浓一些。

  师:大家读这句话,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师:你怎样理解

  师:一株榕树便天堂!这是怎样的一棵树啊。

  二,重点读"树",品味写法

  师: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伴着夕阳的余晖,走近这株神奇的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仔细地听。

  师:配乐朗读1——9自然段。

  (生)闭眼听。

  师:你仿佛看到一颗怎样的树 (板书:大,绿,生机勃勃,茂盛)

  师:当作者看到这株大榕树的时候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板书,这是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最直接最真切的感受。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

  师: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 默读课文的1——9自然段,可以动笔标注出来。

  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交流: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由不可计数这个词,感受到这是一株大榕树。

  师:课件出示这句话,再读,谁还有新的发现

  自由读

  师:为什么不可计数 这跟它的生长特点有关。找相关句子读一读。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师:见过"枝上又生根"的树吗 有谁知道我们福州被称作什么城

  师:(播放榕树的图片)介绍:大家看到这许多的像胡须一样的东西,就是榕树的气根,气根的生命力很强,当它越长越长,垂到地面时,伸入泥土,就形成了枝, 枝上再生根,根再形成枝,就这样横干直枝相连,盘根错节,所以—— 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

  师:知道它究竟有多大吗

  师:和会场相比,相当于20多个会场。

  师:把你的赞叹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出来。

  师: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树却覆盖整个小岛,形成了"独木成林"的奇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

  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还有哪里具体写出了"大"

  师:一个"卧"字仿佛又让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交流:(年代久远,安详,安静,古老……学生:交流感受并把感受读出来。)

  师:多么生动,巧妙的一个"卧"字啊,她静卧在水的中央,独立成一个小岛,是那么的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啊。所以作者这样感慨 ——

  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让我们再次走近这榕树,引读——"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

  生齐读:"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 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一样。"

  师:继续交流,作者还怎样写出了这些特点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用展示生命力,来表现茂盛。

  师:它是怎么展示的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叶子密集到"一簇的一簇的堆起来"

  师:引读这段话。从哪里还能体会到这种生机勃勃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指名读,轻轻自读。指名读

  师:读这句话,大家有没有疑问

  (生自由地读,体会)

  师:那是风吹,是鸟动,是阳光的照耀,是新发的嫩芽,是那绿叶本身就蕴育着无限的生机,所以——

  (齐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这是树叶在颤动,是生命在颤动,分明也是作者的心在颤动,所以他情不自禁地赞叹——

  师:巴金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这株大榕树的勃勃生机,用我们的朗读去再现这文字的生命!

  生背诵。指导交流背诵。)

  三,迁移练笔,引向读"鸟"

  师: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为什么能如此的美丽,除了它自身旺盛的生命力以外,还有天马村的人们对它的爱护。几百年来,人们把这棵大榕树看作是一棵神树,把树上栖息的鸟看做神鸟,不许人们去触动它,如果谁打鸟,就会受到家法的惩治,多少年来天马河的人们就是以他们最纯朴的环保意识,保护着鸟,保护着树,所以,天马村的人们至今仍然拥有——

  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正是由于有了这美丽善良的南国的人,才有了这神奇美丽的南国的树。假如你就是那第一只飞来的仙鹤,你发现了这株美丽的南国的树,你将怎样召唤你的亲人,朋友来此安居乐业 请你写下最能打动他的话。

  生写。

  师:提示,可以用文中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交流。

  师:就在你的召唤中,一只鸟飞来了,两只鸟飞来了,千百只,千万只鸟飞来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成了真正的——

  生读:鸟的天堂。

  师:今天我们没有看到一只鸟,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课件出示,学生静听配乐鸟鸣声,音乐和文中描述相吻合,先是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接着越来越多。最后整个树上变得热闹了!百鸟齐鸣)

  师:你听到了什么 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谈。

  师:那是一片和鸣谐调的天籁之声,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文学巨匠巴金又是怎样通过文字来展示这种百鸟出巢的生命之美的,请同学们回去后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学文章的第二部分,再一次去感受这天下奇观(齐读) ——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最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2、制作大榕树,百鸟飞翔和画眉的课件。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出示“天堂”,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羌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

  二、出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交流:你喜欢读哪一节?

  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感到陌生或困难的词语:

  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

  三、精读大椿树部分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图文对照:欣赏图画(课件——大榕树),把能表示榕树特点的词写到黑板上,可以从课文找,也可以用自己的词来概括。

  3、我们来看同学们所写的词,有不合适的吗?井把它划去。

  4、大榕树的这些特点,都交叉地写在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现在老师只要求你们通过自古的朗读,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你先自己试试。

  5、指名读。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3c5L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1)你为什么这样读?

  (2)“垂”写出榕树最与众不同的特点,独木成林,盘根错节。

  (3)“枝上生根、不可计数”写出榕树很奇特、很壮观的景象。

  (4)就让我们把奇特、壮观、美丽的榕树朗读出来。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5)读了这句话,你最喜欢哪里?为什么?

  (6)看着这一切,作者被榕树的勃勃生机震撼了,产生了联想,请你再读这一段话,想一想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联想到的?

  (7)这么美的大树,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8)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大榕树这一部分。

  (9)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第二课时

  四、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其实在这棵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小鸟。第二天清早,我们又来到这里,有幸目睹了百鸟欢腾,群鸟纷飞的情景,你们想看吗?点击课件——百鸟纷飞图。

  五、精读写鸟部分

  1、请大家静静地看,仔细地看,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老师指图,你看这只鸟在干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那么巴金爷爷是怎样把百鸟欢腾写出来的呢?

  出示课文,请你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表现这种场面?

  (1)读好的,老师马上说:老师感觉到你刚才这里的短句子读得特别好,像跳舞似的,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2)读不好的,老师说:老师觉得这句子写得很特别,你看都是两个字两个字的短句组成,你想想怎么读才能读出韵味来。

  (3)师读后,师点评:

  对呀,大大小小,各种颜色,还用了四个短句子就写出来了,读起来多有节奏感啊,就像刚才同学说的像跳舞似的。好,现在你能读好了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的'。

  (4)13小节呢?你能读出“应接不暇”吗?好,试试看。

  4、刚才大家用自己的嗓音读出了小鸟的欢乐,小鸟的欢腾,那么,小鸟们为什么如此的快乐?如此的开心呢?

  5、联系第九自然段,生自由谈。

  6、师接着说:是啊,你的意思老师明白,繁茂的大榕树给了小鸟一个舒适美丽的家,你看,生活在大榕树怀抱里的小鸟,它们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没有敌人,没有威胁,没有争吵,只有快乐,只有自在,只有欢乐,只有幸福。就好像生活在天堂一般。小鸟因树而可爱,树因小鸟而充满生机,你感受到了吗?(齐读第十三自然段)是啁,树离不开鸟,鸟离不开树,所以,画眉时常引歌高唱,站在树枝上唱起了婉转动听的歌呢!看图——点击画眉图,你想想画眉会唱些什么歌呢?

  7、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抄写句子,积累语言

  把描写优美的语段抄写在作业本上,并背诵。

  六、拓展练习,读写结合

  “鸟的天堂”现已成为一处浏览胜地,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到的资料,写一篇导游词。

  七、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目标:

  1、读通课文,认读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

  3、通过朗读,想象,同作者一起感受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时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质疑激趣

  1、板书:鸟的天堂

  学生齐读题,再个别读题。说说:你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读这个课题的,为什么?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带着愉悦的心情读课题。因为天堂里很美,小鸟生活在天堂里很幸福、、、、、、)

  2、通过课前自学收获,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天堂的美或是小鸟的幸福生活。

  3、个别质疑,相机引出下环节。

  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读通课文,读完后,针对疑惑同桌讨论,能解决的问题同学间解决。

  2、建议由几名同学读课文,为什么?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可以多样。最后共同确定,因为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所以由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3、带问题,听朗读。

  (1)同学读的句子是否通顺,每个字的字音是否标准。

  (2)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有何不同?

  4、生字词巩固。

  针对问题,重点指导。如“枝干”“不可计数”“应接不暇”“拨”等

  5、解决问题

  第一次: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 大榕树。

  第二次: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 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二课时目标:

  一、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动静态的细腻描写,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 进入氛围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一个特别的地方——鸟的天堂。还知道了那里——有美丽的南国的树,自由快乐的鸟。(学生自由回答)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鸟的天堂看看,出发!

  1、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当你出发了,坐上了船,你的感觉会是怎样呢?

  2、个别谈感受,有感情朗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朗读,创设一种平静的氛围。

  3、从文字中,明确出发的时间——傍晚,为下文做好铺垫。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二、深入阅读 对比感受

  (一)、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

  在美妙的乐曲中,我们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学生反馈,教师相机板书:一株榕树,这株榕树怎么样?划出描写榕树的句子读一读,感受美,体会心情,说说自己此刻的心情。再想象小鸟如果在这样的环境里,又会是怎样的?

  (二)、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

  1、快速朗读有关自然段,说说小鸟在这里是怎样生活的,从哪里可以感受到。

  2、研读第十二自然段。作者描写了怎样的情景?(鸟儿的活动)

  3、指名朗读第十三自然段,要求读出群鸟纷飞的.欢快情形。联系文中句子,理解“应接不暇”,并用这个词说说话。

  4、感受写作手法。作者为什么特别写一只画眉鸟?你能理解画眉鸟的心情吗?(从一群写到一只,细致刻画)

  三、提炼升华 小结美

  1、师:巴金和朋友两次与鸟的天堂相约相会,第一次是在黄昏,看到的是一棵静悄悄的大榕树。第二次是在早晨,看到了群鸟纷飞的热闹景象。下面,我们通过朗读来展示他们看到的静态之美和动态之美。女生朗读7-8节,展示静态的美;男生朗读12-13节,展示动态的美。(开始准备--)

  2、听大家朗读,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作者和朋友置身于鸟的天堂,感慨万千。文中什么地方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这种情感?

  3、生齐读最后一句:昨天……鸟的天堂啊!

  ①指导读好的确。

  ②这句话集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③讨论引号的用法,理解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

  四、巧设情景创作美

  1、学到这里,对于鸟的天堂,大家肯定有很多话想说吧?想说些什么呢?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抒发自己此时此刻的情感吧。

  2、教师小结:请同学们把鸟的天堂那优美动人的情景介绍给身边的朋友。有机会,还可以亲自到广东新会市的鸟的天堂去走一走,看一看!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理解“鸟的天堂”是怎样的,体会大榕树的壮观。

  【教学重点、难点】

  读课文描写大榕树的重点词句,启发学生进入情境,进行合理想象,感受大榕树蔚为壮观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南国风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板书“天堂”)

  问:“天堂”常用来比喻什么?

  (美好的生活环境。)

  2、(板书“鸟的”,构成课题──“鸟的天堂”)

  问:这又是一个怎样的环境呢?

  (让鸟儿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

  3、导入: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巴金爷爷的妙笔去南国领略鸟的天堂的风采。

  二、初读质疑

  1、找中心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体会作者游了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请用书上的一句话来说说。

  2、质疑:

  课件出示: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一起读句子,有什么想问的吗?

  (前一个指大榕树,后一个指鸟儿生活的乐园。)

  (板书:榕树、乐园)

  3、介绍榕树:

  为什么说这棵榕树就是鸟的天堂呢?哪位同学课前搜集到了相关的资料,能给我们来介绍一下这棵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

  (课件展示“大榕树”的全貌。)

  三、体会榕树的壮观

  1、你能用一个或几个词来形容这棵榕树吗?

  (板书:枝叶繁茂)

  2、研读句子:

  作者在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榕树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描写榕树的段落,看看哪些地方自己能读懂,记住它,待会儿咱们来交流;哪些地方自己读不懂,可以在旁边做上记号,等会儿提出来。

  ⑴ 生自由读、思、划。

  ⑵ 交流:

  自己读懂了哪些写榕树的词句?

  ⑶ 重点学习第8小节。

  3、体会作者情感:

  师小结:多么壮观的大榕树啊!难怪作者由衷地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指导读好“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解疑:

  对于写榕树的这部分,同学们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5、小结写法: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从哪几方面写大榕树的?

  四、总结

  “鸟的天堂”真是一棵让人称奇的大榕树,可是树上却没有一只鸟。真是这样吗?下节课我们来解开这个谜。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讨论,感受榕树的美丽,体会群鸟纷飞的热闹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多媒体课件展示。

  二、引导学习

  1、昨天我们学习了《鸟的天堂》,知道了作者去了两次鸟的天堂,在离开的时候,产生了这样的感受:“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轻读这段感受,试着围绕感受提几个问题,让大家一块讨论讨论。

  3、学生自由提问。

  (课堂教学中“学什么”“怎么学”是教学的关键,此环节让学生自读感悟质疑,问题来自学生,适合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教师小结:

  ⑴ 作者为什么感到“留恋”?

  ⑵ 为什么说是作者的眼睛“骗”了他?

  ⑶ 两个“鸟的天堂”,为什么第一个加引号,第二个却不加?

  ⑷ 那儿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三、学生自主学习

  边读边划边注释,也可相互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交流,品读感悟

  1、重点引导学生品读下列句子,体会榕树的大、美,鸟的多、欢:

  ⑴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⑵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⑶ 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⑷ 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2、渗透训练:

  ⑴ 这儿的鸟真多,生活真快乐,有的( ),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⑵ “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你在生活中遇到那些事让你应接不暇?

  (语文教学“教什么”成为许多老师头疼的问题。我想语文应该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即“双基训练”不可少,求“活”的同时还要求“实”。)

  3、引导讨论:

  那儿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⑴ 环境幽美,榕树大;

  ⑵ 气候宜人,四季如春,鸟食丰富;

  ⑶ 人们注意保护等。

  4、对照所提问题品读解难。

  五、拓展延伸

  1、1933年巴金游后写下《鸟的天堂》,1982年又亲笔题写“小鸟天堂”几字,使广东新会市天马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学生观看录像。)

  2、用一句话表达你此时的心情。

  3、小组为单位自由搭配,扮演“游客”“导游”介绍游玩“鸟的天堂”。

  4、来自网上的最新消息:由于当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小鸟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改变,大量的鸟儿飞向他方……

  5、亲爱的同学们,当你看到“鸟的天堂”被破坏,你最想在网上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树:大、美

  鸟的天堂 喜爱 赞美

  鸟:多、欢

  【专家点评】

  教师在学生学得最开心高兴的时候,及时地泼一盘冷水,让学生在情感上受不了——这么好的“鸟的天堂”居然被破坏,从而产生积极的想说的愿望,表达成为学生内心真情的流露,教学效果较好。

  整体总评:

  1、努力实现教学过程、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

  2、拓宽教学内容,引进课程资源。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外延是等同的,教师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试着做导游,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读书、探讨的积极性,有意识地加强了课内外的联系。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习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后练习题3的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2.能力目标

  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情感目标

  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一、自选目标,展示预习成果。

  课前,教师提供给学生能体现层次性并带有方法提示的“预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选目标和方法来预习。课前5分钟,学生对照“预习要求”,汇报自己完成哪些任务。课始,教师随机检查,巩固预习所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交流自学感受: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说。

  2.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出了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课件出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三、揭示研读专题,开展研读。

  (一)让学生围绕以上这句话提出问题,从中提炼研读专题:

  1.前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后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22.为什么巴金爷爷会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样的赞叹?

  独立研读课文2。小组合作研读,得出初读成果。

  (二)集体交流:

  1.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1)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的相关语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共享学习心得。教师顺势进行朗读指导)

  (2)围绕描写榕树叶子的相关语句,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要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

  通过以上环节,归纳:

  远:许多株一簇簇 榕树大

  近:一株干:不可计数 绿

  根:垂伸 茂盛

  枝:卧富有生命力

  叶:翠绿堆

  (3)教师参与朗读7、8两段,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感悟榕树奇特的美。

  2.引入学习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1)演示课件(群鸟齐飞图,配乐朗诵课文),让学生重点品味12、13自然段;

  (2)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再小组个人赛读,每组评出最棒的一个人;

  (3)小组推荐,选两位同学朗读12、13自然段;(课件配乐)

  (4)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3(5)师生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四、创设情境,进行语文实践。

  推荐“小鸟”参加鸟类演讲比赛。课件出示主题: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

  要求:根据课文12、13自然段的内容,发挥想象,自由表达。

  1.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说,评出一位高手参赛。

  2.生准备后交流,生生互相评价。

  小结:精彩的演讲,使我们更加喜爱大榕树,也更加珍惜我们快乐自由的幸福生活。当然也忘不了人类对我们的友善与保护。此时,我们也更能体会出巴金老爷爷的赞叹:

  齐读:“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五、自选练习

  教师出示以下三组不同形式的练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任选其中一项,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画鸟的天堂:根据文中描写的情景来画鸟的天堂,可插入简短的文字说明;

  3.结合课文,参考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卡片,设计导游词,可以小组合作实地当一回导游,演习一下。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语言大师巴金的文章,流畅自然,朴实生动,富有热情。《鸟的天堂》一文更是如此,语言上准确生动,朴素优美,简洁洒脱,富有节奏感。巴金善于运用确切的词语,描绘事物的性质、状貌,恰到好处地抒情表意。在表现榕树生命力之美时,这样写道“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似乎、颤动”传神地把当时作者的感受、联想融入于景,具有“物我两忘”的心态,意境深远,妙不可言。写榕树的叶子亮丽,又反客为主,写成“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叶子对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让人不得不看,榕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

  第二次去看榕树,写群鸟嬉戏,“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极言场面之广大。从听觉写“声”,从视觉写“影”,写影比写鸟本身更能体现当时的热闹纷繁。用“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充分写出形态的多种多样,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此篇文章语言生动准确,朴素优美,在教学时,老师应抓住语言文字让学生品中读,品中悟,品中感受。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当堂背诵第8自然段。

  2、通过朗读,品味词句,能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3、能充分感受文中描绘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天堂”美

  1、课件播放画面:

  师语言描述。

  2、课件出示: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3、质疑:读着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研读体悟,感受“天堂”美

  1、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⑴ 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茂盛的相关语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

  句子1:

  关于榕树“大”: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斜躺在水面上一样。

  学生自由读,注意突出数量词,抓住描红的词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中想像,读出榕树之大。

  句子2:

  关于榕树的茂盛和美丽:

  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学生自由读句子,注意读好“簇”、“一堆”、“翠绿的颜色”……“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等词句,同时课件播放录像引导学生看图感受。

  齐读、试背、指名背、齐背。

  ⑵ 看着这株美丽奇特的大榕树,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作者听了有什么感受?

  ⑴ 课件播放群鸟活动情景。

  ⑵ 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指名读:

  重点指导: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① 指导朗读:

  读出鸟的数量之多,不可胜数,鸟儿活动之美。

  ② 谁来说说,小鸟们都在大榕树上干什么呀?

  ⑶ 感悟齐读。

  ⑷ 师生共同感悟:

  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此环节的设计体现“以读为本”,激发学生赏阅美文的热情,让学生自由读,读出个人的体会,尊重个性差异。学生自己的感情体验,代替了整体划一的朗读指导,在朗读中感悟榕树的大、美和鸟多、欢的特点,以及作者用词之精当。从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张扬个性。)

  三、选择角色,感悟和谐美

  1、选择其中一个角色,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夸一夸一下自己,尽量用上书上的句子。

  2、学生准备,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鸟和树,展示交流。

  4、小结、读作者赞叹的句子。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榕树 鸟

  枝叶繁茂 千姿百态

  生命力旺盛 活泼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