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蜗牛》教学设计(合集11篇)

时间:2023-11-18 08:40:39 教学设计

《小蜗牛》教学设计 篇1

  小蜗牛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规范书写5个生字,认识部首“子”“王”。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好久”等词语的意思3、能说出四季特定的景象,感受故事中“反复”表达。教学重难点:

  重点:准确识记11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模仿运用故事中的“反复”表达。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1、导入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大家瞧:(PPT出示谜语)“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打一动物)”(师举手示意,让生举手回答)对啦,就是这可爱的小蜗牛(PPT出示小蜗牛图片)。2、板书课题《小蜗牛》

  师板书“小

  牛”(出示蜗牛图片)看图识字“蜗”(口述:一只……的小虫子(写“虫”旁);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写“口”);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写“内”)读准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今天,我们就和小蜗牛一起去感受一年四季的变化。1、阅读《小蜗牛》绘本

(一)自学

  2、过渡:同学们,想和蜗牛一起玩吗?那就跟随蜗牛一起走进课文吧!请同学们看自学要求(幻灯片出示自学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2、标注自然段3、圈画生字词

(二)自学检测

  1、明确自然段(小组长快速检查小组成员标注情况)2、个别生接力读课文(师相机纠正,引导)3、齐读(注意停顿)

(三)群学

  过渡:同学们,初读了课文,你知道蜗牛带我们走了那几个季节吗?(春夏秋冬)小蜗牛还要给同学们介绍新的`生字朋友,同学们想交朋友吗?那现在就和蜗牛一起去认识吧!同学们看群学要求:(PPT出示要求)1、组长抽生领读生字2、男女生分别领读文中生字词

  3、对学互考生字,给自己认错的生字做上标记,再请人教读几遍。

(四)群学检测

  1、自读带音生字,数出自己能认读的个数。2、小组展示读带音生字3、齐读带音生字

  4、生生提醒(学生自己提醒所认生字当中应该注意的地方)5、去音齐读6、个别生挑战读

  7、开火车(摘苹果)游戏巩固

(五)拓展巩固迁移1、认读生字词语①齐读词语

②选自己最喜欢词说话③走迷宫游戏巩固

  2、选词填空“孩子

  玩具

  回来” 3、认识新偏旁“子”“王” 4、看图识字(课后练习题)三.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全班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词串复习1、读词串。

  2、读句子。(重点句子填空读)二.精读课文,随文认写生字。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运用“旁边”一词。小红的旁边坐着()文具店在我们学校的()

  2、学第二自然段,引读:①春天来了,太阳出来了,冰雪(),小树()(板书: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

②春天来了,多好玩啊,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它会玩(),会玩(),会玩(),还会玩()。③随文写“玩”字

(二)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春天多美好,小蜗牛决定出去痛痛快快地玩。

  1、引读:小蜗牛(爬呀,爬呀),它看见了小树()。一天过去了,蜗牛妈妈想,怎么还没回来,小蜗牛()它看见了树叶(),一个月过去了,蜗牛妈妈想,怎么还没回来,小蜗牛(),它看见了碧绿碧绿的草地上长着()(板书:夏天来了,草莓结果了)。小蜗牛要回家了,它(),终于爬回了家,告诉妈妈()。2、随文写“回”字3、齐读第三自然段4、理解“好久”一词。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引读:妈妈知道已经是(),让小蜗牛去()。(积累“几颗草莓”)小蜗牛(),爬了好久才爬回来,对妈妈说()。2、板书(秋天到了,树叶全变黄了)3、随文写“全”字

(四)学习第六七八自然段

  1、齐读六七八自然段2、发现不同季节树的变化。板书(冬天到了,树叶全掉了。)3、分角色朗读

(五)学习“反复”手法1、引读三五七自然段,小蜗牛(),好久才()。它说、、、、、、2、体会“爬呀,爬呀”的表达,(个别生展示读。)变式训练——用“爬呀,爬呀”说话迁移训练——用“反复”的表达说话。

(六)看图读文

  连线练习:将图画与对应的段落连起来三.书写指导

(一)整体认读生字,标注拼音

(二)观察结构,明确书写顺序规则“对好”——左右结构,从左写到右

(三)观察笔顺,师范写。

  依次观察生字笔顺,(幻灯片依次出示生字书写顺序)

(四)生描红,练习写

(五)小组评比,展示交流。1、小组评比

  2、选个别生作品展示(投影仪展示)3、生生评,

《小蜗牛》教学设计 篇2

  一、设计意图:大自然千奇百态的变化源于四季交替的神奇魔力,让幼儿从小认知四季的不同景色特征,了解各异的气候特点,可以激发幼儿对事物的探索欲,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目标:

  1、初步认知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2、能对季节的景色特征,气候特征有初步的认知。

  3、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重难点:

  1、重点:初步认知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2、难点:能对季节景色特征和气候特征有初步的认知。

  四、活动准备:PPT、音频

  五、活动过程:

  1、美丽的草原上,有一群小蜗牛,他们快乐地生活着。

  小蜗牛慢慢地长大了,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它们决定去旅行。《快乐的小蜗牛》

  春天,它们来到了一座美丽的花园,花园里鲜花盛开,勤劳的小蜜蜂正忙着采花蜜,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花和蝴蝶》小蜜蜂和蝴蝶送给每只蜗牛一串美丽花环,祝愿他们旅途愉快!小蜗牛们可开心了,带着花环又出发了。

  2、它们爬呀,爬呀,终于,在夏天的时候,来到了一个池塘边,他们看到小青蛙们在荷叶上快乐地歌唱,原来他们正在开演唱会。《小跳蛙》

  欣赏完小青蛙们的演唱会,小蜗牛继续去旅行。

  3、秋天到了,小蜗牛来到小猪的农场,今年农场大丰收了,小猪们正忙着收庄稼呢。小蜗牛也来帮忙,小猪们谢谢蜗牛们的帮助,送给他们一些粮食带在路上吃。

  小蜗牛告别了小猪,背着粮食往前走。《快乐小猪》

  4、冬天来了,吹起了北风,下起了大雪。小蜗牛来到一座森林里,小老虎和小狮子们肚子饿的咕咕叫,正在寻找食物。《狮王进行曲》。

  小蜗牛把自己的食物送给了他们,小老虎和小狮子们高兴极了,都谢谢小蜗牛。

  小蜗牛钻进小房子里,关紧房门,呼呼地睡觉了。

  5、第二年春天,小蜗牛醒来了,从小房子里钻出来,呀!小动物们都来了,他们说:“小蜗牛我们一起去旅行吧!”

  小动物们一起快乐地踏上了旅途!《欢乐颂》

《小蜗牛旅行记》活动反思在本次活动中,以小班幼儿的实际认知为基点,灵活的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积极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情绪,通过生动的图片,欢快的音乐和较为形象的乐曲,来帮助幼儿认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征,让幼儿体验到活动的快乐,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小蜗牛》教学设计 篇3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蜗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蜗牛的看法的转变,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

  三、教学难点:

  品味词语,了解蜗牛的“胆小”,体会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受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里变化。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引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个谜语,你们想来猜一猜吗?(PPT出示: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 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打一动物)出示蜗牛图片,学生观察,说蜗牛长什么样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蜗牛的课文(板书课题:

  6、蜗牛)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与文本对话,与蜗牛对话。请同学们先齐读阅读要求,再根据要求自由读课文。

  1、检查生字词。

  先认读,再说记字方法、教师指导难写字。

  2、说主要内容。

  三、“趣”中寻法,提升能力。

  通过与文本对话,我们知道了作者开始认为蜗牛胆小,还嘲笑它。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蜗牛胆小的呢?默读,画出相关语句。

  指名发言: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蜗牛“胆小”?

  同学补充,教师点拨:

  1.课件出示学生谈到的语句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读出蜗牛胆小的样子?

  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通过评议、追问、比赛等形式理解“总是”、“藏”、“圆圆的、螺旋形的”、“不肯”等词。使学生感到,蜗牛很少出来,尽管它 的壳很安全了,它还是不肯出来。从而感悟到蜗牛的胆小。谁能把蜗牛的胆小读出来?(请

  2、3人读,评价)

  板书:总是藏不肯出来

  2.课件出示学生找出的语句2,请学生仔细品读画出表现蜗牛胆小的词语:

  板书(PPT): “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

  作者笔下的蜗牛胆小的形象跃然纸上,老师都好想来读一读,你们想和老师一起读吗?(说明:老师读黑色字体,学生读红色字体)和你们合作读真愉快,下面老师想请班上的男生和女生来比赛读,那就女士优先,女士先来吧!(男女生比赛完后,请学生评价)

  3.总结:

  作者写了蜗牛岀壳前、岀壳、回壳的情况。你们想对这只蜗牛说什么呢?(请

  2、3个学生回答)

  4.体会作者感受:

  所以作者才怎样想?

  5、有感情的朗读第三自然段,用心体会蜗牛的胆小。(自由读)

  6、作者为什么能把蜗牛的胆小写的如此非常生动呢?就是因为他观察的仔细。你瞧,他观察到蜗牛岀壳前时很安静的,也观察到了蜗牛岀壳及回壳的动态。这种观察方法叫做动静结合。你们以后在观察事物是也可以用到这个方法。

  四、拓展练习。

  前几天,爸爸给我买了一只小乌龟,它的壳(),尾巴(),脖子(),四肢()。

  小乌龟特别胆小。有一次,我来给小乌龟喂食物。刚走到盆前,小乌龟就灵敏的把脑袋()。过了好久才把头(),害得我站在那等了好久。

  时间长了,小乌龟也慢慢和我熟悉了,也开始大胆动了,只 见它一会爬到这儿,一会爬到那儿,玩的不亦乐乎,它甚至还想爬出盆,它不断往上(),终于快到顶了,突然,它脚底(),又()盆里,()了个四脚朝天,样子可滑稽了!

  五、作业布置

  课后仔细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写下来!

  板书设计

  6、蜗牛

  仔细观察

  出壳前:总是藏不肯出来(静)

  出壳: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胆小鬼 回壳:轻轻、立即(动)

  观察方法:动静结合(动)

《小蜗牛》教学设计 篇4

  蜗牛教学设计

  一、引入。

  我们已经比较仔细地观察过蜗牛了。那么,蜗牛有脚吗?蜗牛有脚的话,蜗牛的脚是怎样的呢?蜗牛没有脚的话,蜗牛是用什么爬行的呢?

  二、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

  1.观察: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

  2.蜗牛用身体的腹部爬行。蜗牛没有像人、兔、蟋蟀那样的脚,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脚,这是一种特殊的脚--腹足。

  三、观察蜗牛的爬行。

  1.观察玻璃片上爬行的蜗牛,观察蜗牛的腹部是怎样使身体前进的。

  2.蜗牛爬行的描述和模仿。

  3.观察蜗牛在小木棒、棉线等物体上的爬行动作。描述蜗牛在这些物体上的爬行。

  四、蜗牛爬行的痕迹。

  1.说说蜗牛爬行观察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

  2.观察蜗牛爬行留下的痕迹。发现痕迹是粘液变成的。

  3.推测一下蜗牛分泌的粘液所起的作用。

  五、蜗牛赛跑。

  1.哪只蜗牛爬得快?提出蜗牛赛跑的建议。

  2.讨论蜗牛赛跑的活动

☆有使蜗牛朝着一个方向爬行的办法吗?

  吸引蜗牛向一个方向爬的办法。

  让蜗牛只能朝一个方向爬行。

……

☆有其他的比赛方法吗?

  不管朝哪个方向爬的办法。

  测量蜗牛爬过的距离的办法。

……

  3.在小组里进行蜗牛赛跑的活动:在画有同心圆的纸上铺上一张塑料薄膜,把蜗牛放在中心圆内,看哪只蜗牛最先爬出外圆。

《小蜗牛》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规范书写4个生字,认识部首“子”“王”。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好久”等词语的意思。

  3.能说出四季特定的景象,感受故事中“反复”表达。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准确识记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模仿运用故事中的“反复”表达。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导入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大家瞧:(PPT出示谜语)

  “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打一动物)”

  (师举手示意,让生举手回答)对啦,就是这可爱的小蜗牛(PPT出示小蜗牛图片)。

  2.板书课题《小蜗牛》

  师板书“小牛”(出示蜗牛图片)看图识字“蜗”(口述:一只……的小虫子(写“虫”旁);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写“口”);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写“内”)读准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今天,我们就和小蜗牛一起去感受一年四季的变化。

  1.阅读《小蜗牛》绘本

  2.过渡:同学们,想和蜗牛一起玩吗?那就跟随蜗牛一起走进课文吧!请同学们看自学要求(幻灯片出示自学要求)

  (一)自学

  1.大声朗读课文

  2.标注自然段

  3.圈画生字词

  (二)自学检测

  1.明确自然段(小组长快速检查小组成员标注情况)

  2.个别生接力读课文(师相机纠正,引导)

  3.齐读(注意停顿)

  (三)群学

  过渡:同学们,初读了课文,你知道蜗牛带我们走了那几个季节吗?(春夏秋冬)

  小蜗牛还要给同学们介绍新的生字朋友,同学们想交朋友吗?那现在就和蜗牛一起去认识吧!同学们看群学要求:(PPT出示要求)

  1.组长抽生领读生字。

  2.男女生分别领读文中生字词。

  3.对学互考生字,给自己认错的生字做上标记,再请人教读几遍。

  (四)群学检测

  1.自读带音生字,数出自己能认读的个数。

  2.小组展示读带音生字。

  3.齐读带音生字。

  4.生生提醒(学生自己提醒所认生字当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5.去音齐读。

  6.个别生挑战读。

  7.开火车(摘苹果)游戏巩固。

  (五)拓展巩固迁移

  1.认读生字词语。

  ①齐读词语

  ②选自己最喜欢词说话

  ③走迷宫游戏巩固

  2.选词填空“孩子玩具回来”。

  3.认识新偏旁“子”“王”。

  4.看图识字(课后练习题)

  三、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全班齐读课文。

《小蜗牛》教学设计 篇6

  一、设计意图:大自然千奇百态的变化源于四季交替的神奇魔力,让幼儿从小认知四季的不同景色特征,了解各异的气候特点,可以激发幼儿对事物的探索欲,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目标

  1、初步认知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2、能对季节的景色特征,气候特征有初步的认知。

  3、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重难点

  1、重点:初步认知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2、难点:能对季节景色特征和气候特征有初步的认知。

  四、活动准备:PPT、音频

  五、活动过程:

  1、美丽的草原上,有一群小蜗牛,他们快乐地生活着。

  小蜗牛慢慢地长大了,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它们决定去旅行。《快乐的小蜗牛》

  春天,它们来到了一座美丽的花园,花园里鲜花盛开,勤劳的小蜜蜂正忙着采花蜜,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花和蝴蝶》小蜜蜂和蝴蝶送给每只蜗牛一串美丽花环,祝愿他们旅途愉快!小蜗牛们可开心了,带着花环又出发了。

  2、它们爬呀,爬呀,终于,在夏天的时候,来到了一个池塘边,他们看到小青蛙们在荷叶上快乐地歌唱,原来他们正在开演唱会。《小跳蛙》

  欣赏完小青蛙们的演唱会,小蜗牛继续去旅行。

  3、秋天到了,小蜗牛来到小猪的农场,今年农场大丰收了,小猪们正忙着收庄稼呢。小蜗牛也来帮忙,小猪们谢谢蜗牛们的帮助,送给他们一些粮食带在路上吃。

  小蜗牛告别了小猪,背着粮食往前走。《快乐小猪》

  4、冬天来了,吹起了北风,下起了大雪。小蜗牛来到一座森林里,小老虎和小狮子们肚子饿的咕咕叫,正在寻找食物。《狮王进行曲》。

  小蜗牛把自己的食物送给了他们,小老虎和小狮子们高兴极了,都谢谢小蜗牛。

  小蜗牛钻进小房子里,关紧房门,呼呼地睡觉了。

  5、第二年春天,小蜗牛醒来了,从小房子里钻出来,呀!小动物们都来了,他们说:“小蜗牛我们一起去旅行吧!”

  小动物们一起快乐地踏上了旅途!《欢乐颂》

  《小蜗牛旅行记》活动反思在本次活动中,以小班幼儿的实际认知为基点,灵活的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积极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情绪,通过生动的图片,欢快的音乐和较为形象的乐曲,来帮助幼儿认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征,让幼儿体验到活动的快乐,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小蜗牛》教学设计 篇7

一、作品赏析

   这是一篇轻松幽默的小故事。读这篇故事,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放慢了速度,因为故事中弥漫着一股平静、悠闲的气氛。而故事中对四季不同景色的描述,更为故事增添了美丽的色彩。这样精致的小故事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们欣赏。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欣赏故事,感受故事中善意夸张的手法和含蓄幽默的风格。

  2.学习故事中描述四季特征的语言,并能模仿迁移。

  三、活动准备

  1.学生作画用的纸和笔。

  2.教材

  四、活动过程

  1.教师与学生一同讨论蜗牛的特点,增进学生对蜗牛动作慢这一特征的了解,然后引出故事。

  2.教师讲述故事,注意语调平缓,不宜太快。然后提问:

  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和感受故事的风格。

  3.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学生边看书边听。

  讲述之前提出问题:故事里的小蜗牛去树林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出发的?又是什么时候回来的?这时候树林里的景色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

  4.教师引导学生复述故事中描述各个不同季节景色的语言。

  5.进一步迁移语言经验。

  我们这儿四季的景色和故事中小树林的景色一样吗?我们这儿的四季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讨论发言,肯定那些语言运用富有新意而又描述准确的句子。

  6.学生作画。

  鼓励学生将自己认为最美的景色画下来,用美好的语言描述它。

《小蜗牛》教学设计 篇8

  活动目标

  1.会用搓条法和盘粘法有创意的制作小蜗牛。

  2.制作时态度认真、做工精细、有自己的特色,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教学重点:

  会用搓条法和盘粘法制作小蜗牛。

  教学难点:

  制作时态度认真、做工精细、有自己的特色,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准备材料:

  陶泥、泥工刀、牙签、树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条谜语看谁最先猜出来?

  (说它是头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屋子走。)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泥条盘筑“小蜗牛”。

  (二)观察讨论

  1.展示作品,你们认真观察一下,蜗牛的身体包括哪几部分呢?

  幼儿回答:壳、身体、触角、眼睛。

  2.每个组桌面上的盒子里都有一只小蜗牛,快拿出来仔细看看,想想这些蜗牛的壳、身体、触角、眼睛分别是怎么做的?又是如何组装在一起的?想好后在组内讨论并试做一下。

  壳:搓好泥条,把泥条盘卷起来,粘接牢。

  身体:与蜗牛壳相等粗细的泥条,粘接在壳下。

  触角:做两根等长的细一些的泥条,泥条的一头盘卷一圈半至两圈成触角状,分别粘在头的两侧。

  眼睛:揉成相等大的泥球,粘在刚才粘触角的位置。

  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盘粘法,这就是盘粘法。

  想好后与组内的其他同学交流并试做。

  学生观察、讨论、制做,教师组织。

  (三)自由创造

  1.刚才小朋友们自己研究了小蜗牛的制做方法,生活中其实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小蜗牛,你们想不想看看?

  2.看到这么多的小蜗牛,它们的形状不同、姿态各异,那么我们能不能也制做出有自己创意的小蜗牛呢?

  3.提出制作要求:

  (1)边听音乐边制作,音乐结束后,面向老师坐好。

  (2)正确使用搓条法和盘粘法进行小蜗牛的制作。搓条均匀、盘粘牢固。

  (3)要有自己的创意。

  (四)激励评价

  1.同学们的小蜗牛也已经做好了,各小组的同学互相看看你们的小蜗牛,把你们组做工精细又有创意的小蜗牛介绍给大家。

  2.看到你们经过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制作出这么棒的小蜗牛,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些小蜗牛多么可爱呀!生活中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是人类的朋友,我们不要伤害它们。

《小蜗牛》教学设计 篇9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能用自然的声音唱出3/4拍“强弱弱”的特点。

  2、能用跳跃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能创造性地用动作、表情等表现歌曲的内容。

  3、体验小蜗牛旅行的快乐,学习小蜗牛不怕困难、开朗乐观的精神。

  活动重点:

  学唱歌曲,能用自然的声音唱出3/4拍“强弱弱”的特点。活动难点:能用跳跃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能创造性地用动作、表情等表现歌曲的内容。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活动前,在自然饲养角养小蜗牛,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特征和习性,增进对小蜗牛的了解和喜爱

  物质准备

  1、与歌曲内容匹配的课件、小蜗牛的头饰、蜗牛妈妈的头饰

  2、幼儿呈半圆形围坐在大屏幕前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进入活动室,观看草地图片,发音练习,学习跳跃和连贯的不同唱法。

  1、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草地上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上的小狗、小鸡、青蛙是怎样唱歌的,并用跳跃的音声模仿这些小动物唱歌。

  二、出示课件,观察蜗牛的外形特点,熟悉歌曲的内容教师:“这是谁?你们知道小蜗牛为什么这么开心?”幼儿自由猜想小蜗牛开心的原因。 “因为他要去旅行”“小蜗牛身上有什么?”“有壳”“这是他的房子”“小蜗牛头上有触角,我们给她起名叫犄角”“小蜗牛去旅行可开心了,它还会唱歌呢,你们听:咿呀儿呦,呀咿儿呦”小蜗牛从来不回头三、教师范唱歌曲,幼儿熟悉歌词1、教师完整演唱歌曲,启发幼儿感受歌曲的.欢快、优美。教师:“小朋友,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蜗牛?

  教师小结:“这是一只不怕困难、勇敢乐观的小蜗牛。有一首歌唱的就是这只勇敢的小蜗牛,名字叫做《快乐的小蜗牛》。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教师:你觉得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

  教师小结:这是一首欢快、优美的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幼儿再次听赏,教师: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歌里都唱了些什么?提问:你都听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

  四、幼儿学唱歌曲,在和小蜗牛一同旅行的游戏情境中演唱歌曲1、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图片,完整的跟随教师朗诵歌词两遍。第一遍朗诵重点指导幼儿说准歌词第二遍朗诵重点指导幼儿加动作进行朗诵。

  2、幼儿完整演唱歌曲第一遍,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唱准歌词。教师:咱们把小蜗牛旅行的故事唱一唱,要把歌词唱清楚。

  3、幼儿完整演唱歌曲第二遍,教师重点指导幼儿用跳跃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师:小朋友,小蜗牛旅行心情是怎样的?怎么表现?

  4、幼儿完整演唱歌曲第三遍,重点引导幼儿加动作进行表演。教师:“这一次,我们加上好看的动作来表现小蜗牛快乐的心情吧”

  四、幼儿分角色表演《快乐的小蜗牛》教师:“小朋友,你们想变成小蜗牛去旅行吗?”教师扮演蜗牛妈妈,幼儿扮演小蜗牛,进行表演1—2遍,引导幼儿欣赏旅途中的美景,遇到雨天如何避雨。

  五、教师带幼儿二随音乐离开活动室。

《小蜗牛》教学设计 篇10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学生看图复述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

  3.小蜗牛又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呢?让我们快到课文中去找找吧!

  设计意图:通过认读卡片、说出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并利用图画复述课文,帮助学生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接着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感受四季特点

  1.自然过渡,学习第二次对话。

  谁知道小蜗牛接着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请同学们读一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二次对话。你是从哪句话知道是夏天的,用横线画出来。

  出示第二次对话内容: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1)这部分是谁说的?请你读一读。你能用妈妈对孩子说话的语气来读一读这部分吗?

  (2)理解“已经”一词,用“已经”说一句话。

  预设: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我已经吃完早饭了。

  (指导朗读蜗牛妈妈的话,注意重读“已经”这个词。)

  (3)从蜗牛妈妈的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预设: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几颗草莓。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快去摘几颗草莓。

  (4)小组交流:小蜗牛摘到草莓了吗?为什么?它又看到了什么?

  预设:小蜗牛没摘到草莓,因为草莓没有了,它看到了树叶黄了,地上长着蘑菇。

  (5)指名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注意读出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不同语气。

  ①自由练读。

  ②指名朗读。

  ③分角色朗读。

  2.自主学习第三次对话。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草莓,可它没摘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学第三次对话。

  (1)出示自学提示:

  ①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这次对话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②用横线画出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干什么的句子。

  ③用浪线画出小蜗牛说的话,多读几遍,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④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之间交流,教师巡视。

  (3)指名交流。

  三、作业

  读熟课文,讲给家长听吧。

《小蜗牛》教学设计 篇11

  《小蜗牛》是一篇童话故事,语言富有童趣。课文以对话的形式讲述了一年四季的变化与特点,小蜗牛在四季中什么也没有得到。本课的导学案设计意在创设情景,领进了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本课教学设计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读带讲,在丰富的对话练习和分角色朗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学前准备

  1、读通课文,利用工具书,预习本课生字。(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会写“对、全”等4个字。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教师)

  2、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头饰。(学生)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巧用谜语,导入新课。

  (用时:5分钟)

  1、教师利用谜语引入新课。

  2、出示小蜗牛的图片,谁来看图说说它的模样?

  3、板书课文题目。

  4、学生认真倾听,猜一猜。

  5、学生自由回答。

  6、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7、说说小蜗牛是怎么样爬行的。

  二、教师指导,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用时:23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讲清要求。

  2、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读正确,自主识字。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1、读一读,连一连。

  wō niú yǐ jīnɡ xiǎo cǎo小草蜗牛已经

  2、指导分自然段读文,读后说一说每个季节有什么特点?

  3、分角色朗读,读后评议。

  (2)小组内交流:向小组其他成员介绍自己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

  1、学生认真听,用笔圈出每个季节的特点的词语。

  2、学生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蜗牛和蜗牛妈妈说话的不同的语气,读后评议。

  3、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对、妈、全、回”。

  4、按课文内容填空。

  一年有季,分别是、、、,每个季节的景色都很美。

  三、指导写字。

  (用时:8分钟)

  1、教会学生观察“对、妈、全、回”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出示课件)

  2、利用课件演示字和笔顺,学生书写。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5、在田字格里工整地写“对、妈、全、回”。

  四、课外延伸,激发想象。

  (用时:4分钟)

  鼓励学生说一说,你看到的冬天是什么样的?并用相机拍下来。学生说一说并拍摄照片。教学反思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把重点放在识字和朗读课文上。识字,先由学生自主认字,自己想办法识字到指导写字,让学生有学习主人的意识,通过多种方法练习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领悟。并且分角色的朗读,让学生模仿课文进行语言迁移运用,从而完成了由书本语言到自我语言的读书内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