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优秀教学设计【精华5篇】

时间:2023-07-05 09:42:20 教学设计

  【前言】在教学的广阔天空中,风筝优秀教学设计如同一双有力的翅膀,引领着学生飞向知识的辽阔天地。那么,在我们向老师送上毕业赠言的时刻,如何用心书写,以表达我们对优秀教学设计的崇敬之情呢?下面是热心网友“ljom19736”分享的风筝优秀教学设计(共5篇),供大家品鉴。

风筝优秀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复习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方法目标:以读贯穿教学始终,通过创设情境,换位体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教学的难点在于对课文内在人文因素的把握,即: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整体感知

  1、复习词语,全班齐读

  松鼠山顶山脚幸福但是愿意取下折纸船扎风筝抓风筝受不了乐坏了漂啊漂飘啊飘

  二、初读了解课文

  1课文写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观看课文动画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刚才我们读了课文,睡能告诉老师,小松鼠和小熊分别住在哪里?(课件展示家的位置)

  2、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1)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他们却成了好朋友,这是怎么回事?请大家读读第二到第五自然段,到课文中找找答案

  谁能告诉老师,他们两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是什么让他们成为好朋友的?

  (2)生自由读第2—5自然段,要求把课文读流利

  (3)请生个人读,检查生读书情况,再请生评价

  (4)重点学习第三,五自然段,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心情

  1、哪里写了松鼠和小熊的心情?“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教师通过课文插图,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小熊和小松鼠的表情,语气,动作。

  2、请学生上讲台表演,再要求全班学生把乐坏了表情表演出来

  3、用高兴的心情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3、学习第六自然段

  (1)区别“飘”和“漂”

  (2)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的家门口

  你看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表示的意思不同,这个“漂”是三点水,和水有关,表示在水上“漂”,而另一个“飘”是风字旁,和风有关,表示在风中飘。

  4、学习小组学习第7—11自然段,体会情感

  (1)小熊和小松鼠吵架了,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2)他们分别做了什么?

  (3)谁先提出和好的?

  四、总结全文

风筝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感受。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感受。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你们的朋友吗?你们之间有过矛盾吗?认识带给小熊和松鼠友谊的纸船和风筝。

  2、齐读课题。

  二、看图读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出示:课文图一、图二、图三)小朋友们,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松鼠和小熊在干什么?那么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说得好?看图说自己观察到内容。

  2、汇报交流。

  3、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下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找出与图对应的自然段。

  4、自由汇报、朗读、评价。

  5、谁来读读课题(齐读),读得真好,你们都是朗读的小能手。

  过渡:老师有几个句子,你们能快速在文中找出来并画上波浪线吗?

  6、出示我会读。

  (1)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

  (2)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3)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件小事吵了一架。

  (4)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了。

  (a)小组内练读。

  (b)做朗读小能手,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展示朗读才华。

  (c)指名读,跟读。

  三、读书识字:

  1、组织教学:

  好,小朋友,我看谁最精神。老师说三句话,你觉得老师说得对,你就鼓掌,说得不对,你就摇摇头。第一句,我是你们的好朋友!第二句,你们是我的好朋友!第三句,咱们班都是很能干很会学习的好孩子!是不是很能干,我检查一下就知道了。昨天老师让你们把预习的生字做成字卡,带来了吗?好,做得真好。请把生字卡片都放在桌子的左角上。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识字知识。

  3、交流,运用字卡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4、做摘果子游戏。请往这看,做一个有趣的游戏,注意往这看,眼睛不要眨。老师这有一棵神奇的果树,上面长着各种各样的果子。谁来摘果子,摘一个果子,你就读一个字。如果读对了,就把字卡放到我们的纸船上来。(生上来摘果子并领读)

  5、检查巩固认字,送果子回课文中,看看你们还能读准吗?课件出示我会读,师生一起朗读体会。

  6、评价。

  7、出示我会读,分组朗读,把快乐和幸福送给小伙伴。

  8、出示课文1—6自然段,齐读全文,看谁最幸福快乐。

  四、指导写字:

  1、提醒书写姿势。

  2、重点指导,其他字自己练习写。(培养学生自信心)

  3、展示、互评(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取长补短。)

  五、总结:

  小朋友,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体会或收获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书后)(指名读、自由读)。

  2、读句子,(自由读,想读哪句读哪句,把幸福和快乐送给小伙伴;齐读,师生共同享受这份幸福和快乐。)

  是呀,纸船和风筝让小熊和松鼠成了好朋友,给他们俩带来多少快乐呀!正当他们沉浸在这幸福和快乐的时候,这快乐却不没有了。

  二、新授:

  1、精读、感悟:

  (1)过渡:听说松鼠和小熊住在一座山上。那你们知道松鼠住在哪?小熊又住在哪吗?(赶快打开书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找答案吧!)

  指名说,我们读读好吗?板书:松鼠(山顶)、小熊(山脚)

  (2)过渡:松鼠住在高高的山顶上,而小熊呀却住在山脚下,他们的家离得非常远,刚开始它们俩还不认识呢!请大家读读2—6段,看看他们最后是怎么由不认识到成为好朋友的?(生自读)

  a、指名说:读原文,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故事细节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吗?)师总结:是的,就是纸船和风筝使它们成了好朋友。

  b、导读第三段:是啊,松鼠亲手折的纸船顺着这清清的小溪,漂呀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小熊看到这纸船,怎么样了?──生:乐坏了!

  咱们看看图上,小熊都乐成什么样了?这呀叫手舞足蹈。看他多高兴啊!那小熊为什么乐成这样啊?(生答)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师:是啊!小熊意外的收到了这份很不一般的礼物。因为这纸船是松鼠自己折的;松果是他自己摘的,还是他最爱吃的;祝福话是他自己想的。难怪会让小熊乐坏呢!你能把小熊乐坏的样子读出来吗?(生读——评价——再读)

  c、那接下来又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请女生来为我们读读4、5两个自然段,其它同学手指着字思考。(女生齐读,生汇报)哦,小熊很感动作为回礼就扎了只风筝送给松鼠,那松鼠收到风筝又怎么样了?(生答)

  是的,松鼠一把抓住了风筝的线,从“一把”这个词你能体会到什么?是啊,你看图上的它,嘴都乐的合不拢了,谁来读读这一句(指读,)

  师总结:从这以后,天空中经常看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经常看见漂流的纸船,纸船和和风筝就这样传递着它们俩之间的友谊。所以是纸船和风筝使他们俩成为了好朋友。

  (3)同时也给小熊和松鼠带来许多幸福和快乐呢!可是有一天,事情却发生了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快速的读读课文的7—9自然段吧!

  a、谁来读读这句话(指生读)师:试想一下,此时松鼠和小熊的心情怎么样?(很难过、伤心、孤独)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b、原来它们吵架了,谁也不理谁了,那你能带着这种感情读读吗?(指名读——学生评价——指一名领读,其他小声跟读。)

  c、除了难过,他们还感到什么?(不好意思)虽然心里难过,它们还是每天扎一只风筝、折一只纸船呢?这又说明了什么?(虽然它们吵架了,但心里都还是想着对方,都还想成为好朋友)那你觉得小熊会在风筝翅膀上写什么话?松鼠会在纸条上写什么话?(生说)

  总结:是呀,他们心里虽然很难过,但还是每天彼此牵挂着对方,想着以前美好的日子。

  4、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过了几天,又怎么样了呢?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要读出自己的感悟(生自由读)

  a、松鼠再也受不了,那他为什么受不了呢?同桌讨论一下。谁来为大家读一读?(指生读——评价)

  b、那松鼠看见风筝了吗?你从哪里得知的?那我们请男生为我们读读(男生读)

  松鼠为什么哭呢?他心里是怎么想的?(激动,友谊又回来了)

  就这样,一场误会消失了,纸船重新回到了小溪里,风筝又重新回到了天空中,他们的友情又回来了。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再读读最后一段。

  小结:小熊和松鼠真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不但主动交往成了好朋友,而且有了矛盾还能主动道歉言归于好!小熊和松鼠把纸船和风筝作为友谊的桥梁,传递他们的友情,他们可真聪明!板书:友谊的桥梁

  三、讨论探究:

  那聪明的你们想一想如果以后松鼠和小熊再闹别扭时,他们会怎么做?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它们都学会了珍惜友谊)

  四、角色体验:

  此时你们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的?

  五、小结质疑: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六、作业:

  1、将你们折的小纸船送给你发生过争吵的小伙伴表达一下你的心意吧!

  2、把这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小伙伴听听。

《风筝》教学设计 篇3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词语

  山顶 山脚 小溪 风筝 纸船 松果

  草莓 纸条 幸福 快乐 漂流 飘荡

  2、选择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3、指名读读课文。

  二、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提醒写好字注意什么?

  抓:关键是“爪”的书写-第一个平撇要短,第二个竖撇一定要竖起来,第二笔竖要直。右边不要写成“瓜”。

  祝、福:示字旁的书写-横撇的撇不要弯,竖要写直。

  3、教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

  4、学生先书空,后描红、临写。

  5、展示,评议。

  三、赠送“幸福”,感情升华

  1、纸船和风筝让小熊和松鼠成为了好朋友,并相互得到了对方的祝福,使他们拥有了幸福!今天,老师发现同学们不仅上课听讲认真,积极发言,而且书写也很漂亮,老师也想把祝福送给你们,祝你们越来越优秀。同学们你想把祝福送给谁,想对他说些什么?把你的祝福写在祝福卡上吧。(播放《友谊天长地久》)

  2、出示句式:我想把祝福送给 ,祝他(她) 。

  我想问一下,你收到了他的祝福后,你的心情怎么样?

  有了朋友的祝福,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幸福。课下,把你的祝福卡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四、作业

  1、写生字词。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风筝》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A案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

  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带着情感朗读课文第一段。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

  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引导发现、生疑: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

  (交流要点: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是挺高兴的,放风筝的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二是读中生疑:我们的心情为什么会起这样大的变化?)

  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学习第2自然段。

  a、读一读:激励学生多人次地读这一段。

  b、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c、想一想: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d、找一找: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代替。

  e、结一结:(师)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

  f、赏一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全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a、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b、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放风筝画面。

  c、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d、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e、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f、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课堂练习。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a、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b、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c、练习书写生字、抄写词语。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课外延伸

  上网搜集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制作资料袋,放到班级园地里展示。

  第二课时

  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表达出感情。

  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第5.6.7.8自然段

  a、师问: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b、师引: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c、生读:在读中让学生逐渐表现出孩子们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心情来。

  d、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来的?

  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学生交流。

  实践活动,亲身体验

  亲自动手做一做自己喜欢的风筝,到田野、到操场、到广场去放一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风筝》教学设计 篇5

【课文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先生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2、难点:

  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设计意图】

  这是一篇和学生生活非常相近的文章,童心童趣是这篇课文的鲜明特色,也是需要重点引导学生细心感受的内容。风筝所带来的乐趣是从文中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看出来,这些心情变化是通过具体事例及一些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的。如,做风筝时是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快活;放风筝的时候,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线断以后,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找风筝时,我们都哭了,垂头丧气。教学时,让学生找出描写孩子们心情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引导学生体会那些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及蕴含在其中的感情,以对读品读赛读等多种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充分体会我们的快乐和伤心,感受童真童趣。其次,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注重在学生有所体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因此,教学中较多地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换:如果是你,此时你会怎么想?第三,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理解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本课教学中也比较注重对字词的理解和积累。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

3、课前上学生去放一次风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什么。

2、认识文中生字,读准字音。

3、精读课文1、2自然段,体会做风筝时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打开话题:

  放风筝是一项传统的娱乐活动,有很多人都喜爱。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愿不愿意来介绍一下是怎么放的,放上去了没有,玩得开心吗?

2、读题引入:

  有一群孩子也十分喜爱做风筝,放风筝,在他们看来这是最大的快乐,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好吗?(出示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四、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学习第2自然段:

1、读一读:

  激励学生多人次地读这一段。

2、说一说: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3、想一想:

  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4、找一找:

  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代替(憧憬和希望)。

  师小结: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全段。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