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学设计3篇 小学语文长城教学设计

时间:2022-11-13 02:07:00 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长城教学设计3篇 小学语文长城教学设计,供大家赏析。

长城教学设计3篇 小学语文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本课生字、生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长城》教学设计。

  2.智能目标:

  ①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②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情感目标: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人,观察插图,了解图意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板书课题)

  2.观察长城彩图,了解图意,学会观察方法(幻灯片打出与课本一样的两幅彩图)。

  (1)师:这两幅图都有长城,我们应该先观察哪一幅?为什么?

  (2)看远景图时应重点观察什么?(抓住观察重点:长城)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何特点?(长、大、弯)再看近景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何特点?(高大、坚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说说刚才两幅彩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第一幅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与第二自然段。)

  2.生讨论:课文三、四自然段为何没有图片与之对应?(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

  后两节分别写了什么?(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3.试给课文四个自然段分别加一个小标题。

  三、图文对照,读懂课文

  1.第三次看远景图。

  (1)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像一条长龙)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长、大、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2)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2、第三次看近景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长城》教学设计》。

  (1)此景是作者在何处(观察点)看到的?

  (2)作者分别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3)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像。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3、披文入情,学第三自然段。

  (1)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讨论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2)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智慧体现在哪里?

  (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4.齐读第三自然段。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第四次看两幅彩图,结合下列提示语复述长城远景、近景。

  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条石城砖垛嘹望射城台

  2.老师总结谈话。

  五、延伸性作业

  长城到底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是苦难?是安宁?是骄傲?是屈辱?还是其他什么呢?请大家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搜集资料,以《长城为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为题写一篇辩论稿,准备参加下一次的语文活动课--辩论会。

  简评

  教学目标体现了认知、智能和情意的多元统一,挖掘了《长城》课文的科学和人文内涵。教学过程的五个环节严谨细密,条贯统序,易于操作,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理念。特别是图文对照,相得益彰,落实了由远到近,由面到点的观察能力训练,对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是个典型的示范。

长城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二、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的字。

  2、学习会写的字。

  3、学生书写。

  三、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CAI出示第一幅图:

  ⑴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⑵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⑶小组讨论,并说说。

  2、CAI出示第二幅图:

  ⑴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⑵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⑴小声朗读课文:

  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⑵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小组学习,思考

  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

  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垛口: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

  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去的部分。

  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五、巩固练习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2、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

  2、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一个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图:

  想想这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变化?

  4、学生发言。

  5、齐读第三段的课文,思考:

  ⑴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

  ⑵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6、全班齐读。

  7、讨论: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个伟大的奇迹”?

  (一是使学生感受到“长”而“高大坚固”又“气魄雄伟”的长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代建筑;二是感受到当年修筑长城时,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能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学习体会

  1、感情去朗读课文。

  2、谈谈你的体会。

  3、下面是几位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誉之词: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

  四、巩固练习

  1、指导朗读。

  2、讲讲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

  五、作业

  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

  【板书设计】

  形态像条长龙

  城墙顶上气魄雄伟

  长城构造高大坚固城墙外沿

  方形城台伟大奇迹

  联想血汗、智慧凝成

长城教学设计3

  教材说明:这篇看图学文由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组成,直观的图画和具体形象的短文紧密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一幅图片是从远处看到的长城,画面展示了长城随着起伏的山势蜿蜒盘旋的雄伟其实,给人的突出印象是长而壮观。第二幅图片是从近处拍摄的长城。图片清楚地显示了长城的结构:城墙外延有垛子,垛子上有瞭望口和射口;城墙顶上有方形的城台。一眼望去,就感觉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课文一、二自然段描写的是两幅彩图的内容,突出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第三自然段抒发作者由看长城而展开的联想。

  教学重点: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0个。正确读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城砖、屯兵、堡垒、陡峭、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4、把看图、学文、想象结合起来,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学生们对长城都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还有不少学生去过,对其有感性认识,还有的学生通过阅读、通过电视,对古代历史、对长城的修建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可以通过谈话的形式导入,使文本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指导看图,直观感知

  出示两幅彩图,让学生形成对长城的直观印象,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同时,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要有序,而且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会观察到不同的景象,从而对学生进行遣词说话的能力的培养,进行有效的训练。

  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1、图文对照,在理解课文一、二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分别对照图,尽量用书中的语言描绘图中景象,这样既可以做到对文本中语言的积累,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

  2、了解了一二段内容,由此引发作者联想。教学三四自然段。围绕写作者联想的语句,让学生多读熟读,交流感受,进行有感情朗读的训练。在此过程,训练学生抓重点字词理解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或课外阅读理解课文等多种学习方法。同时感受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智慧力量的敬佩以及民族自豪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贯穿始终。

  3、其中设计一个小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进行合理联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同时也渗透了写作方法上的训练,通过你观察到的,把你联想到的写出来。

  四、回归整体,总结收获

  让学生浏览全文,把有感受的地方再有感情地读读,使学生从整体上再次把握全文内容、感情、写法。

  五、练习作业,巩固新知

  基础字词;仿写片断,由观察到的所联想到的;设计导游词。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