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荐10篇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不足之处

时间:2023-12-22 14:28:00 教学反思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荐10篇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不足之处,欢迎参阅。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荐10篇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不足之处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荐1

  教了20多年的语文,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耗时低效的课堂一直心有不甘。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怎样用好这个例子,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有实效,这是我一直探索的课题。

  在教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时,我准备好好设计一下教学。这个单元的专题是“中外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童话。学生对童话并不陌生。童话那动人的故事情节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读者带入美好的情境,使孩子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这种题材的文章,很容易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

  以往的精读课上,唯恐遗漏知识点,我总是愿意把课文讲细,讲透,然后让同学们记忆。在进行本单元第一课《巨人的花园》一课教学时,我准备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同学们自读、自悟。阅读之前,我提出了自读的要求: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画出来自己认为新奇的词,结合语境理解这些词的意思,进而读懂一段话的意思,然后与别人分享读书感悟,最后,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融入在自己的朗读中,用感情朗读表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听说让自己读,同学们兴趣高涨,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在交流读书感受的环节,同学们对课文的第七自然段特别感兴趣。有几个学生都交流了这句话: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孩子们听到可怕的训斥,纷纷逃窜。

  第一个学生读后,其他学生质疑,这种读法不是“训斥”,然后,大家饶有兴趣地研究“训斥”应该是怎样的语气。当最后一个学生用冷冰冰的语气读出这句话的时候,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训斥”的`意思也迎刃而解。在此情景下,我追问学生:“从这句话中,你觉得此时的巨人是个怎样的人?”“冷酷”“脾气暴躁”学生对巨人给出了准确的评价。

  “同学们说得真好,作者通过语言描写,准确地描写了一个人物形象。看起来,抓住语言描写对塑造人物性格特点是多么重要,我们可以将这种写法运用在习作中啊。”看到同学们用感情朗读准确表达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我很欣慰。赶紧因势利导,将读书和习作结合起来。

  接下来在第八段教学中,孩子们学习渐入佳境。读到“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孩子们读得兴趣盎然,绘声绘色。我趁势让学生体会“叱责”的意思。一个孩子不假思索地说:“斥责就是kou,是很厉害的kou。”其他学生哄堂大笑。

  是的,“kou”是地方方言,有批评的意思,和“训斥、叱责”意思相近。“训斥、叱责”是书面语,以后在作文中就可以使用书面语表达了。批评的时候语气轻,就用“训斥”,如果语气再重一些我们可以用“叱责。”书面语可以帮助我们更规范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以后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不要只读热闹,要注意积累语言,并在实践中应用,这就是学习。

  一次小小的尝试,让我受益匪浅。这节课上,学生们情绪高涨,学习效率高,尽管生成和预设有距离,但学生收获是比较大的。看起来,以后教学中,要相信学生,教师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巧妙引导,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荐2

  《巨人的花园》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便赶走孩子,在花园周围筑起了围墙,不让孩子进入花园。但是,从此花园里都是寒冷的冬天。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去,园里立刻有了春意。但巨人再次将孩子们赶出了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一位小男孩的启示下,巨人醒悟了,他立刻拆除了围墙,花园又成了孩子们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课后做了深刻的反思,觉得有以下几点做的较好:

  1、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提示道理。结合课文内容上对比的特点,在教学时,我以“对比”为主线,采用一系列的对比来进行教学:花园里墙里墙外的景象对比,巨人前后的态度对比,拆墙前后的对比,循序渐进,步步进入,最后理解重点句,提示道理,水到渠成,迎刃而解。

  2、紧紧抓住巨人指责孩子的那三句话,让孩子反复地读来体会巨人当时的心情,让孩子通过读,自己领悟到巨人的自私、冷酷,给自己带来的后果,同时感受到巨人开始时的态度。

  3、重点段落的教学,我本着让学生多接触文本的原则,在具体的语境中,以情导读,以读促悟。如在教学墙里墙外的变化时,让学生通过读,感受到花园的变化,同时对“对比”的.写作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后面以“对比”为主线展开教学打下良好的铺垫。

  4、文中多处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想象巨人的花园、春、夏、秋、冬分别会是什么样的?巨人赶走孩子时,可能会怎样想,小男孩儿凝视着巨人可能会对巨人说些什么等。既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又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提出要让学生“积累语言,向课外延伸”。因此,在本课教学我设计了“让学生背诵描写花园变化的句子”这一环节,让学生多积累语言。课外拓展练习,我又让学生想象,后来巨人的花园会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小组互说,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课下又布置了写话练笔,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达到了积累语言来应用的目标。

  除了上述几点做的较好,还有以下几方面需要改进:

  1、在朗读感悟巨人赶走孩子的句子时,除了让学生想象巨人的想法,还可以让学生想象巨人当时的表情会是什么样的,还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巨人的言行对他所斥责的对象——纯洁、可爱的孩子们所千万的伤害来理解、体会。紧紧抓住“四处逃散”、“纷纷逃窜”等词,从多方面来感受巨人的冷酷,为后面的提示中心打下基础。

  2、本课教学我只注意引导学生明白“快乐要与大家分享”的道理,忽视了一处对学生的启示:巨人在文中基本上是充当反面角色,但在文章的结尾都给了他改过自新的机会,课文让孩子明白分享的快乐外,还给了孩子另一个道理,那就是“知错就改,善莫大焉”。让孩子在今后自己的生活中注意这些东西,成为真正的人。

  3、本课教学我以对比为主线,让学生了解了对比这种表达手法,最后一处对比讲完,应该总结一下,告诉学生这种写作方法可以应用到我们的写作之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以上是我对这节教学的课后反思。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并在实践中反思,进行再创造,才能有所得,有所为。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荐3

  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的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典范。阅读教学必须融语言训练于课文学习之中,引导学生把口语交际课中学会的方法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去,使说话促进阅读理解,又在阅读中巩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课文插图、文章标题、典型句段以及课文的空白处、矛盾处、疑难处,都可以作为口语训练的凭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适当开发文本资源,使语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让以探究未知的心态对待每一节课。本课教学设计是是一种崭新的尝试,意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通过读童话──说童话,在兴趣盎然中超越封闭的语文课堂。 本篇课文是选自王尔德童话集的一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自古以来,童话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章体裁,尤其受孩子们的青睐。这篇童话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巨人拥有一个美丽的花园,但当他看见孩子们在里面玩时很生气,把孩子们都赶了出去,后来他的自私换来了花园的寒冬,后来经一个男孩的提醒,巨人明白了自己的自私和冷酷,他把花园送给了孩子们,自己也获得了快乐和幸福。这篇童话要让学生明白是巨人的冷酷剥夺了孩子的快乐,气跑了美好的春光和快乐的花草树鸟,教学生懂得待人要宽容,要学会给予、奉献。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接触了不少童话,童话本身以其生动有趣深深吸引了这些爱幻想的孩子。孩子对童话的浓厚兴趣使本篇教材具有莫大的磁性,但磁性到底能吸引住多少孩子,得靠教师的精心引导,因为孩子们毕竟没真正掌握阅读童话的技巧。

  在教学时,我使交际成为学生学习的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更深地理解这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为之一颤,为他们点燃心中的一盏明灯,让他们学有所获。因此,本课将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开始,以生动形象的童话情境作为教学过程的启动契机,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并在交际过程中适时指导学生,从而带动语言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利用文本,挖掘教材的空白处,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学生从说到写做好铺垫。

  在交际的过程中我觉得这几点已落实:

  一、建构了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本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学生能感受四季的优美景色,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为了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她引导学生在课前用不同的方式寻找四季美景图,收集描写四季的好词佳句,目的是把课堂语文延伸到生活语文,学习资源完全开放,同时结合语文的实践性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又设计了介绍美景图,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在活动中真切地感受四季的美景,培养多种语文能力,使得课堂显得很有活力。

  二、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其本质就是交往。在课堂中,她努力创设积极、和谐、平等的交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有自己的见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实现真正的对话。例如:找文中的小男孩做传话人,拉近了学生间的距离,使他们敢说、乐说。

  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问学生:你喜欢花园里的什么?将学生的思维、情绪、想象和表达能力开拓起来。在学生感受四季美景时,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喜欢用什么景物,就说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畅所欲言,说话内容具体生动,富有真情实感,达到较佳的效果。

  四、创设学习情景,激活学习所必需的先前经验

  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课堂中教师不断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开展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是呀!我竟然把一群可爱的孩子赶出花园,赶走了孩子也就赶走了春天啊!多亏了那个小男孩多多,使我的花园不再(狂风大作??冰雪覆盖。)我真得好好感谢他。多多,

  你在哪儿呢?用春、夏、秋、冬诗意般的过渡,勾起他们对四季的回忆,从而更有效的交际。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生成语言,同时为后面整段地说作好铺垫。通过这样的方式,激活原有积累,生成新的语言。

  五、创设合作的学习氛围,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我设计了合作学习的环节。比如,四人小组合作、交流选出最佳的形象大使。

  六、开展竞赛,体验成功

  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渴望成功的心里特征,组织竞赛活动能满足学生的这一心理,我安排了竞选形象大使的活动。使他们乐说、爱说、会说、善说。同时也练了胆量,长了见识,发展了智力,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回顾整堂课,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学生的多种能力也在这一堂学习过程中得到了提高。

  不足之处: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如果课中有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尽情地说,那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将会有更大的提高。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荐4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想象画面,在想象的过程中达到文本与心灵的沟通。只要用心灵去解读文本,通过想象去领悟文本,便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巨人的童话》被喻为是童话中的“完美之作”,语言优美,内容丰富。课堂上我们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入到童话优美的意境中,使之感同身受。学生的.思维、情感在老师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富有启发性的过渡语、适时的教学点拨和自己反复的朗读、品味中逐渐清晰、丰富,内心的体验与文本的情感更靠近,内心的体验与文本的内涵更吻合。通过对花园变化前后的想象研读,拾级而上、步步深入,由文悟情,使学生在读、思、想、说、写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有孩子就有春天”这一点。

  整堂课我们都在一种自然、舒畅的情境中无痕地进行着语言训练。课始引导学生感受故事的神奇之处,教师顺势而导;课中感受花园的美丽与荒凉,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想象画面,读中感悟,以读见悟,直至熟读成诵;抓住花园“变化”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文眼,让学生在静静的默读思考中,在细细的语言品味中,在对比朗读、想象说话中,理解童话的内涵。课末的写话训练,更是把对寓意的心领神会通过丰富的想象见诸笔端。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荐5

  一、设计思路

  学习花园和巨人的变化,抓住重点段落,感知人物的真善美,体会童话的奇妙,并能发挥想象进行小练笔。

  二、成功之处

  1、以读促学,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进行人物品质的学习理解,把握巨人品质的变化。

  2、读写结合,在学习了童话中花园和巨人的变化以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三、不足之处

  1、取舍不到位,没有做到“一课一得”,把所有的变化、对比的写作方法都放在了一课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人物品质变化的时间。

  2、时间分配不合理,如果能够把花园的变化在第一课时完成,那么在第二课时体会巨人品质变化地过程,就会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读和悟,进而把童话中人物的真善美,真正体会出来。

  3、小练笔训练没有时间展示,由于前面既感受了花园的变化,又走进了人物的品质转变,导致后面的时间所剩不多,仅有写话的时间,还不是很充分。

  4、为了完成流程而授课,一节课下来,感觉自己就是为了把自己所设计地问题都呈现给学生,没有考虑学生接受的好坏,也没有考虑孩子有没有真正的消化了,我所讲得所有的知识点。

  教研员点评

  下课的铃声刚刚响过,xx老师就面带喜忧参半的神情向我扑面而来,在与xx老师亲切交流过程中,被xx老师这种反思课堂教学的精神所感动。同时也被毛宝力格语文备课组的教研氛围所感染。

  正如xx老师所反思的这样,我们要界定好一二课时的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整体感知《巨人的花园》这则童话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朗读感受花园的变化带来的奇妙。第二课时围绕花园的变化这条线索,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体会巨人的变化,从而感受人物真善美的品质,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设计成读写联动课型加强片段的想象写作练习。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要有文体意识,这也是我们统编教材编审,小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主任xx先生在多次教材培训会上提到“六个意识”之一,抓住文体,备课就有了抓手,有了方向,童话阅读就可以抓住童话的奇妙,人物的真善美品质和道理进行教学设计。

  值得肯定的一点就是训练学生的朗读,有点到面的训练,在朗读中体会和感受童话的魅力。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荐6

  《巨人的花园》是一篇学生较为喜欢的童话故事,主要是通过巨人建、拆围墙的故事,启示学生克服自私的缺点,提倡知过即改的精神,体会与人共享的幸福和欢乐才是真正的幸福和欢乐的道理。我在教学设计中,主要是让学生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探究幸福的真正含义。因此本文的.重点是让学生能深刻地感悟:与人共享的幸福和快乐才是真正的幸福与快乐。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充分理解和对幸福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我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或是家庭生活,或是收集名人谈幸福的基础上来认识自身的幸福观点。通过主题论谈,不仅训练了学生思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幸福观的优劣,使学生对幸福的认识再上一个台阶。通过学生们的各抒己见,他们达成了共识:“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在学习中,大家共同探讨,交流想法。不仅把自己的快乐表达出来,还把自己成功的快乐传递给他人。我也享受到因为为学生创造快乐而带给自己的快乐。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荐7

  说来惭愧,对王尔德的认识在上课前并不多,只是以前在翻阅童话书时偶尔读到他的几篇童话。作文本细读时,浏览了他的一些介绍,细读了他的一些作品,才感受到他是一位极有个性而情感细腻丰富的人!《巨人的花园》改编自王尔德最经典的童话之一《自私的巨人》,编入教材时,编者为了单元组文本的教学意义指向及言语的学习,文句上做了较多的删减变动,改编后的《巨人的花园》已经跟原文有很大的出入。课毕,结合几位听课老师的建议,思考如下:

  从第一教时的教学意义出发,我以“挖掘巨人的任性和冷酷”为切入点,在体悟巨人的.任性和冷酷中来折回感悟“快乐应该与别人一起分享”的文理,透过文本的反面语言现象去抵达正面的教学意义。虽然整个设计看来完满,但是实际的操作却显得很吃力,特别是指导学生对巨人的生气、发脾气和大声斥责等几处语言的朗读,显得更为茫然无力。因为巨人的任性和冷酷,是孩子们一下子所体验不到的,更不用说处在他的角色上去揣度,所以,几番的引领指导,孩子们的朗读在分贝上是不断的提高,在“生气”、“发脾气”、“叱责”的词性认识中越显明晰,但是在朗读情感的表现上却并无改进。看来,让孩子们站在巨人的角色上去体悟、去感受是绕了远路了。那么,换一种思路,从孩子们的角度上去解读会不会有更简单有效些呢?——后续思考:抓住“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从感悟巨人三次训斥孩子以及三次巨人花园周遭环境的变化的语句对比中,去一次一次的接受“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的洗礼!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荐8

  本文采用分块式教学,追求创建诗化课堂。以花园景象及巨人态度的前后变化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品析词句、探究变化的原因,通过感情朗读、想象画面来理解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开课,我以巨人花园从春天到冬天,从巨人砌墙前后的景色变化,以精美的FLASH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走进童话的世界,大大的激发了学习兴趣,为下文学习铺下了坚定的情感基石。

  二、品出童话语言的魅力

  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读”。通过多种形式、循序渐进的零距离读,体验语言文字所渗透的情感,从而使感悟更深刻、更高效、更有价值。使学生进入童话的意境,引领孩子欣赏童话语言的魅力。特别是“设疑导思,理解课文”部分,我抓住文本的重点句,以点带面,辐射全篇,引导学生在默读思考中品味语言,在想象画面中感受形象,这样,领悟寓意也就显得水到渠成。

  如,在教学巨人的三次斥责时态度的凶恶时,我让学生自由读,接着指名读,想象读,同桌互相演读,再个别读,最后全班站起来演读,读出巨人斥责孩子的`语气,我让学生明春来冬去的缘由。

  三、放飞想象,感悟童话的内涵

  这节课,我注重挖掘文本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想象进入到童话优美的意境中,使之感同身受。学生的思维、情感在教师的启发、点拨和自己反复的朗读、品味中逐渐清晰、丰富,内心的体验与文本的情感更靠近,内心的感悟与文本的内涵更吻合。这样,领悟寓意也就显得水到渠成了。我是从以下三地方引导学生想象:

  1、让学生想象巨人在砌墙时会说些什么话?从而深入体会巨人的冷酷和任性。

  2、从小男孩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想对巨人说些什么呢?让学生明白巨人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3、墙倒之后小孩子与巨人的幸福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让学生领悟童话的内涵。

  四、扩展课文,共享智慧

  在课的结束部分,让学生用最简单的语言向全班同学推荐自己读过的一篇童话故事,并说出自己从中学到了的道理。这不但使学习清晰的体会到一个好的童话给人们传达的深刻寓意,也大大的扩充了学生对童话的认识领域。在学生兴致勃勃的情感基础上,我为他们献上我校的“走进童话世界”专题网站,为他们提供大量的童话资源,使学生的迫切需求变成了现实。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荐9

  今天,县教研室一行到我校进行高效课堂的教学视导,我承担了四年级的语文教学,教学的内容是《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完毕后,我们聆听了权威专家的听课评课指导,收获极大。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感觉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一、注重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在想象中陶冶情操。

  我抓住花园情景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和人物态度的变化,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孩子们见到美丽花园时的反应,巨人训斥孩子时的凶恶态度,训斥孩子后花园的荒凉,拆除围墙后花园的和谐,我都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入到童话优美的意境中,使之感同身受。学生的思维、情感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富有启发性的过渡语、适时的教学点拨和反复的'朗读、品味、互相启发中逐渐清晰、丰富,内心的体验与文本的情感更靠近,内心的感悟与文本的内涵更吻合。整个过程,把情感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中。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想象研读,拾级而上,步步深入,由文悟情,使学生在读、思、想、说、写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做人要宽容,不要太自私的熏陶与感染。

  二、关注学生的言语实践,在训练中增强学力。

  我有强烈的语言训练意识,整堂课都在一种自然,舒畅的情境中无痕地进行着语言训练。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荐10

  《巨人的花园》是一篇朴实的童话故事,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作者把花园前后景色进行对比、巨人前后态度进行对比、巨人前后感觉进行对比。正是这些对比使故事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快乐只有和大家分享才是真正的快乐这一道理显现出来。

  我在课堂上展示的是本课的第二课时。在上第二课时时,我的教学环节是这样的:导入――检查前置学习――授新――总结――练习。在导入环节,就同学们收集的有关童话的资料进行了交流,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了童话的特点,童话的种类,让学生知道《巨人的花园》是超人体的童话故事。在导入环节,同学们知道了童话的特点就是把自然物拟人化,这为后期的编写童话故事作好了准备。在第二环节,检查前置学习,我利用学乐云平台的随堂同步功能,把学生的学案拍投到白板上,学生学案完成的情况一目了然,既省时又高效,电教媒体有肋于提高教学效率也得到了充分的显示。在授新环节,我设计了巨人的花园是一座什么样的花园;感受巨人的言行;体会巨人的自私;感受巨人的醒悟;总结全文(从课文所提示的道理和写作方法两方面进行总结)。在感受巨人的言行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模仿巨人生气的语气来读巨人的语言,在体会巨人自私的环节中,我让学生练习写“花园里没有――――没有―――――没有――――――,巨人感受――――――”,学生通过写,我们感受到了巨人的痛苦,学生也明白了巨人是一个自私、冷酷、无情的家伙。在感受巨人醒悟这一环节中,我再次设计了让学生反复读第十自然段,通过读,文章提示的主题:快乐只有和大家分享才是真正的快乐这一道理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同时学生也明明白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在总结环节,我设计了三个问题:一是《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的结尾部分朗读给学生听;二是对本文写法的总结;三是写法在习作中的运用举例。鼓励学生多读童话,多创编话,在童话中感受快乐,增长知识,明白道理。整个学习过程,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其中,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我能较熟练地使用电教媒体上课,使课堂效率最大化。但学乐云的功能我还有部分没有使用,甚至是不会,这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还要摸索学乐云在教学中的广泛使用,使学乐云在课堂教学、学生作业、家校联系方面发挥最大效益。

  我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及时的评价,但有时评价语言过于随意,如:当我点一个女生读巨人生气的语句后,我给她的评价是:“我们的学习委员生气也是这样的温柔。”显然,用温柔是不恰当的,正确的用词应该是温和。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出现这样的失误是不应该的。所以,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严谨再严谨。

  在这次展示课中,我按本校的生命教育课堂模式:前置学习――合作探究――当堂练习模式展开。我班的学生也很习惯这样的学习方式。现在,我班学生在生命课堂模式中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在逐渐提高,学习的效率也在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