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娃娃》教学反思5篇(可爱的瓶娃娃教学反思)

时间:2023-12-11 14:43:00 教学反思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可爱的娃娃》教学反思5篇(可爱的瓶娃娃教学反思),以供参考。

《可爱的娃娃》教学反思5篇(可爱的瓶娃娃教学反思)

《可爱的娃娃》教学反思1

  《长发娃娃》是一节美工课,旨在教幼儿通过剪、贴、画、卷等多种美术技法制作可爱的长发娃娃,让幼儿在操作中感觉美术活动的兴趣。

  一、剪

  首先是让幼儿将长方形彩色纸长边对折,打开,将半边剪也细长的头发,剪至折痕处。

  孩子们刚学使用剪刀,如何较为均匀地剪出娃娃的细长头发是个难点。于是和孩子们玩小剪刀“开火车”的游戏,告诉他们小剪刀要在轨道(线条)上行走,这样才是又安全又舒服,在这样有趣的游戏中,孩子们很自然就仔细地沿着线条剪,虽然有的孩子剪得不太直,但是基本上都能剪完所有的直线。

  二、画

  其次是让孩子在另一半上画上娃娃的眼睛、鼻子、嘴等。

  这里面有两个地方要提醒,一个是不要把表情画倒了,二是画出不一样的表情。孩子们都会画基本的表情,为了丰富作品内容,让“长发娃娃”更生动起来,我展示了各种表情的图片,并和孩子玩起“变脸”的游戏,让幼儿互相观察,感知表情的变化,这一环节不作过高要求,幼儿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创作,表情画得还不错,只是由于纸太宽,一些孩子画的表情不太集中,影响了美观。

  三、卷

  接着让孩子们为娃娃设计发型,为娃娃“烫发”。

  这个环节孩子们非常感兴趣,都能积极主动探索设计不一样的发型。活动中,老师鼓励孩子们交流、创造,提醒他们可以借助其他工具进行卷、折、绕等,孩子们的作品完成的非常好。

  四、贴

  最后是把做好的娃娃两边短边粘贴在一起呈筒状。

  这一环节让孩子们分组操作,提供废旧的羽毛球筒,让孩子们把自己设计的娃娃粘贴在一起,形成“娃娃高楼”,孩子们自由组合、相互合作,极大的.激发了孩子的兴趣,生动可爱的娃娃造型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了成功的乐趣。

  本课把美术活动与游戏结合起来,通过不同技法制作长发娃娃,既丰富了孩子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孩子的操作能力。

《可爱的娃娃》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在朗读中体会诚实的可贵

  3. 学做一个诚实的人。

  4. 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 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体会诚实的可贵。

  教学准备:

  一个布娃娃、课题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觉得这个布娃娃可爱吗?

  师:对,你们也像这个布娃娃一样的可爱,在父母的眼里你们是乖巧可爱的娃娃,在老师的眼里,你们也是聪明活泼的孩子,

  生:可爱的娃娃

  2.齐读题目:可爱的娃娃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我的?

  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一篇课文。

  二、新课

  1.全班初读课文(思考: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分析第二自然段

  师:课文哪里告诉我们娃娃很可爱?

  --"多可爱的娃娃!"参观的人人连连称赞,"瞧,他的衣服多么漂亮!他的微笑多么美丽!"(女同学读一下这个句子)

  师:连连称赞什么意思?

  --一个接一个,不停的赞美

  3..仿写

  ①先讲解主语必须是同一个人。

  ② 老师举例子

  ③学生口头练习

  多么 ! 多么 !

  4.分析第三自然段

  --看了又看,舍不得离开。闭馆的铃声响了。看看周围没人,她拿起娃娃,装到书包里,赶在人群后面,来到大街上。

  5.分析第四自然段

  ① 听了男同学读,你从哪里知道珍珍会不开心?

  为什么珍珍不敢回家?

  为什么珍珍会心惊肉跳?

  为什么珍珍拿到了可爱的娃娃,反而不快乐?(板书:偷布娃娃)

  最后,珍珍为什么又大哭起来了,她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板书:不快乐)

  ② 带着珍珍悔恨,羞愧的心情美美地读第四自然段(请喜欢读的同学站起来读)

  ③ 小结:对,她用不诚实的手段"得到"的同时,也失去了更加宝贵的东西----快乐的心情

  6.分析第五自然段

  师:珍珍承认错误后,快乐吗?(板书:快乐)

  小结:原来,勇于承认错误也是诚实的一种表现,而唯有诚实,生活才会快乐。

  三、 可爱的娃娃的含义

  1. 师:你觉得珍珍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可爱、用于承认错误、知错能改

  2. 含义

  师:正应为珍珍知错就改,勇于承认错误,所以她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师:这里可爱的娃娃除了指珍珍外,还指什么?--布娃娃

  四、 全文总结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诚实会给我们带来快乐、高兴,愿我们都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五、 拓展(语文天地)

  1. 踢球时,我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没人看见,

  我 。

  2.有一道难题我不会做,小刚让我抄他的,

  我 。

  《可爱的娃娃》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以"诚实"为主题,讲述了一位名叫珍妮的小姑娘在工艺馆参观时,由于被布娃娃的美丽所吸引而悄悄拿走了布娃娃。她身心饱受痛苦,最终,在还回了布娃娃之后,又找回了从前的快乐。告诉我们: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一种诚实的行为,诚实的人才能生活的快乐。文章虽短,但却是一篇情文并貌、引人深思的好文章。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训练;教学中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读中感悟。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儿童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 知识与能力:认字13个,能选择不同的方法识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以读代讲,学习在阅读中想象,结合自身体验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活动反思:

  《小娃娃》是托班宝宝第一次接触听旋律进行的律动活动,此活动如果一下子就请宝宝听音乐或模仿老师抱着娃娃做动作,宝宝的积极性不会很高,因此在一开始教师富有童趣的讲述律动所表现的内容相关的故事就是激发幼儿兴趣拓展的好办法,当宝宝被故事的小娃娃吸引后,请宝宝们以小娃娃的.角色来和老师一起进行表演,宝宝们就会自然的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抱着小娃娃做抱着娃娃转个圈、双手送给别人的动作,等宝宝都愉悦地进入表演的状态后再加入小娃娃的旋律带领宝宝们表演,宝宝们自然会体验音乐的快乐和旋律的美,宝宝们随着音乐在涌动成了一个个活泼的小精灵,在反复的表演中宝宝似乎听懂了音乐,随后的活动就开展的很顺利,虽然有些宝宝还不能做到手口一致,做了动作就忘了唱歌,唱了歌就不做动作,这可能是有些宝宝的年龄偏小,动手能力弱的缘故吧,相信以后会改变的。

《可爱的娃娃》教学反思3

  《可爱的娃娃》这篇课文是语文北师大版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诚实”中的一篇主题课文。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注重体现老师的主导性,从而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我进行了如下总结:

  1.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观察能力和语言能力的训练。在上课初,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观察这个可爱娃娃的图片,学生看图说出这个娃娃的可爱之处,再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说一说。在教学中,让学生夸夸这个娃娃等等。

  2.教学中进行教材的延伸。如:想象并说说珍珍的妈妈是怎样帮助她的,珍珍是怎样向工艺馆的伯伯承认错误的,工艺馆的伯伯又是怎样说的等等。

  3.在朗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对于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如果直接给学生讲意思,学生的记忆并不深刻,也许有些学生根本不能真正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因此,对“连连称赞”这个词语的理解,我让学生先夸这个娃娃,再告诉学生,象这样,这么多人连续的夸奖就叫“连连称赞”,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词语。还有“心惊肉跳”也是这样,让学生想象珍珍的心情,很害怕,那“心惊肉跳”就是心里很害怕的意思,学生也理解的更透彻了。

  4.抓住课文中句式的训练点进行练习。我抓住课文中第二自然段中出现的“……多么……!……多么……!”让学生先观察原句在仿照例子说一说。

  5.通过想象进入情境体会人物心理,进行朗读指导。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体会课文中人物的心理是比较困难的,而只有深刻体会了人物的心理才能读好课文。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进入情境,根据珍珍当时的动作,想象珍珍当时的心理,并把这种心理读出来。在教学第三自然段中,有学生读“看看周围没人,珍珍拿起娃娃,装到书包里,跟在人们的后面,来到大街上。”这句话,读的很快时,我抓住时机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学生回答说:“珍珍拿娃娃怕被别人发现了,所以她的动作很快。”从这里就知道,学生是真正进入了情境了。

  6.激发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教师要充分运用教学基本功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堂课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状态,有一种意未尽,兴未了的感觉。我以这节课教学板书为例。当讲到珍珍是个活泼快乐的小姑娘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张笑脸,学习到第4自然段,珍珍不快乐时,我又在黑板上画了一张愁眉苦脸的脸,读到珍珍“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张哭脸,最后,珍珍承认的错误,还回了娃娃,珍珍又恢复了活泼快乐时,我又画了一张微笑的脸,简单的几笔反映出珍珍的情感变化,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心理。

  整堂课,虽然学生学得快乐,老师教得轻松,但是,也有让我遗憾的`地方。

  1.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还需要再整理,特别是第3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之间,我是这样过渡的:珍珍得到了自己心爱的娃娃是不是更快乐了?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引入了第4自然段的教学。其实,后来反思,觉得如果这样问:你得到了自己喜爱的娃娃,心情怎样?我们一起去看看珍珍得到自己心爱的娃娃后她的心情吧!这样问,设置悬念,学生应该更有兴趣进行下面的学习。

  2.教学结束的有些突然,如果能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总结,对工艺馆的布娃娃和珍珍的可爱进行比较升华后再让学生回答“学习这篇课文的收获。”学生应该会收获更大才对。

《可爱的娃娃》教学反思4

  上完《可爱的娃娃》一课时,我感到很轻松也很愉快。虽然这堂课上有令我尴尬的一刻,但正因如此才会让我深刻地反省自己的教学。

  1、关于课前

  课前预习是我每天都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但是学生对于这篇课文的预习仍让我吃了一惊,他们的预习是那样的深入,这从学生的预习汇报中就可以看出来,例如在让学生汇报自己的预习时,有的'学生就说:“通过预习我知道珍妮偷拿了艺术馆的布娃娃。”有的说:“珍妮有错,也有对,她偷拿布娃娃是不对的,但是她还回布娃娃是对的。”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本节课是相当重视的,并且在预习中深入地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预习习惯。

  2、关于课堂

  学生个性的张扬一直是我关注与鼓励的起点。“我相信你。”“我期待着你与众不同的回答。”“你的回答让我看到了你进步很大。”“将掌声送给他……”在教学中我始终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所以当学生在怎么样读“你书包里到底放着什么?”一句时,便有了大胆的争议,有的学生认为读这一句时要凶一点,有的学生则认为要温柔一点,理由是这样珍妮才不会害怕,如果让珍妮觉得害怕,那她就更不敢把布娃娃交出来了。这与众不同的想法源自于学生对自己生活的体验,也是源自于老师对学生的鼓励、肯定与信任。

  此外,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生字时,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自学,首先让学生自学生字,然后指名拿自己喜欢的或懂的生字读一读并领读。接着让小老师以考大家的方式来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最后从生字中挑出“四会字”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一记(组词、造句、换偏旁……),如此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了起来,参与面就广了。但是唯一不足的是小老师的作用发挥得不够理想。

  当然在这一节课中,做为引导者的我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例如评价语言少,给学生读的时间少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改进。

《可爱的娃娃》教学反思5

  这学期组内开课,我上了一堂《可爱的娃娃》。《可爱的娃娃》一课是北师大实验教材语文第三册第十三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该单元的主题为"诚实",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可以使学生懂得,诚实是一种美德,愿意做一个诚实的孩子;通过语文活动的开展,如听故事、讲故事、识字、写字、朗读等,可进一步明确怎样的行为是诚实的行为。我执教的是《可爱的娃娃》第二课时。

  上课伊始,我信心十足,因为课前的教材钻研、课件制作、教学设计我都认为是较为有把握的一次。不料,上课一开始,我就因为紧张而忘记了"教师范写生字"这一环节,结果导致时间延长。在上到"比较段落不同,指导朗读"时,学生面面相觑,我是"启而不发,愤而不悱",在老师期待的目光中,竟然没有几个学生举手发言,平时那些能言善辩的孩子今天怎么了?尴尬的场面,令我万分火急,下课铃声即将敲响,可我原来自以为漂亮的设计却还有好几块未完成,这可怎么是好?无奈,在剩下的几乎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我只好舍弃部分"精华",包打包唱,草草收场。

  细细回味这堂课,心中的滋味当然不用说,可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精心的设计却收到如此的效果呢?在区教研室陈老师的评课和自我的反思中,我找到了这节课的"症结"之所在。

  一、教师备课不仅要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更应"以学生为本",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备课中,尽管我抓住了教材中的重难点,也明确了阅读教学应抓住关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去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心情。但我却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备了教材,备了自己,却忽视去"备"我们的学生了。二年级的学生在语文知识水平的积累方面,他们能够比较出两个句子的不同,体会出句子中某一、两个词语的含义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了,段与段之间的比较是在三、四年级的知识范畴。而我在备课中却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没有遵循二年级学生语文认知的规律和目前他们的认知水平,直接将文中的段落和去掉一些关键性词语的段落进行比较。当这两段话同时出现,老师问:"这两段有什么不同?" 时,学生们就傻眼了,十几个不同的地方在短时间内是无法马上找出来的,因为思维的过程需要时间,而我却无法等待,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老师说,学生听,又回到了以往的课堂。实践证明: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自己,更应该去"备"我们学习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体--我们的学生,只有作到真正的"以人为本",才能焕发出语文课堂的生命力。

  二、教师应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并对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纠正。

  在让孩子运用第一课时学过的"多么、、、、、、多么、、、、、、"这组词形容课件中出现的一群娃娃时,有个孩子说:"这群娃娃多么美丽、多么漂亮。""美丽" 和"漂亮"是一组近义词,在同一个句子中出现是错误的,而我当时可能是紧张,也可能是一心想着自己教案的下一个环节,眼睛好象在看着他讲,耳朵似乎也在竖着听,但却没有及时指出、纠正他的这一错误。另一个孩子说:"他们的样子多么可爱,他们的精神多么饱满!"其实这句话说得非常精辟,但同样为了赶进度,怕影响整个教学,我也没有肯定他的优美、精彩。在后面的朗读比较、想象主人公珍妮和她**的对话等环节,为了让听课的老师感到整节课的完整性,我更是唱独角戏,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没有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更没有用心去倾听他们的发言,导致一节课下来:老师上得累,学生学得累,听课的老师也觉得乏味无穷。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教师要学会倾听。当初听到这种提法,心里很是不以为然,这不是很容易吗?上课时学生的哪一次回答,我不都是竖着耳朵仔细倾听吗?其实这是对"倾听"太过肤浅的理解,倾听的内涵意味着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注学生,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只有心里有学生,才能作到真正的倾听。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为完成教课任务的需要,或是维护教师面子的需要,打断学生的发言。从这节课中,我也悟出:只有在平等合作的课堂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学习伙伴,在学生伙伴有疑难,需帮助时,我们才需伸出援助之手,稍作点拨、引导,决不能越俎代庖,剥夺学生学习的权利,而只有作到这样,学生的灵气,学生的创造性才能真正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