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期中考试后教学反思11篇

时间:2023-07-26 13:58:46 教学反思

  【前言】在高中物理期中考试后,教师们对教学进行了深入反思,以寻找改进教学方法和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途径。下面是会员“daoqiaoshoumo”分享的高中物理期中考试后教学反思11篇,供大家参阅。

高中物理期中考试后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 篇1

  一、考试组织及考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月7日到9日,在学校统一部署下,由学部具体组织安排进行了高一高二期中考试,这次考试从命题到监考、阅卷都比较规范。高一高二均打乱班级编排考号,在教室考试人数不多,考试成绩比较客观真实。考试过程中两个年级主任尽职尽责,协助学部对学生进行组织管理,对演播厅或阶梯教室考场的布置与考完后的打扫都非常到位;监考老师大部分是一个人一个考场,监考场次多,但大都能各司其职;阅卷老师加班加点,见缝插针,都能按时圆满完成批阅任务。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①现行学生课桌极不适合考试,不用书隔开对面的同学一眼就能看到对方的答案,用书隔开,也挡住了监考老师的视线,各有弊端;

  ②类似通报的姚雷、周佩佩两同学传答案的现象、有些考场学生互传试卷等现象依然存在;

  ③少数考场老师漏收学生的试卷也时有发生,此次考试出现了两次;

  ④学生习惯极差,反复强调的有些事情不能落实,比如不能用脐带和涂改液及计算器,有些同学照用不误,考试用品准备不齐全,考号监考老师多次强调依然不写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反思和改进的。

  二、试题

  所有科目都是科任老师提供,有的纯粹是自行命题,一题一题打出来的,有的是下载后修改的,有的是选取近几年的会考和高考题拼接而成,但总体来说,都比较注重基础,比较适合我校学生实际。实际上试题的命制也是一个基本功,也有很多讲究,比如试题的区分度,梯度、难易度、覆盖面等等都有要求。无锡市过三关就有这一项考核,希望年轻老师多钻研,提高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三、数据统计说明:

  表1数据包括各科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年级均分、离均差、最高和最低分。其中平均分与离均差最有参考作用。平均分反映了该科该班级考试整体情况的优劣,而离均差反映了班级与年级平均状况的差异。表2是各科目分数段人数统计,反映了各分数段人数分布情况,并且能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该科在班级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表3是语数英总分分数段人数统计,主要是为本科、专科达线率提供参考,以确定各班级重点学生。

  值得说明的一点是:由于本学期是高一的第一个学期,高二也进行了分科,各班级在上学期基础上也有微调,所以未能提供上学期相关数据,缺乏纵向比较依据,(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用的是太湖中学的试题,难度较大,所以高二各年级各科这次各项指标都明显高于上次,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没有可比性。)以上几个表主要体现在横向比较上。

  四、数据分析

  主要特点:

  1.从表1可以看出,高二各科平均分均和高二差不多,整体情况还是物理和外语比较薄弱,生物和地理相对较好。从语数外三科总分来看,年级均分,四个班按班级顺序依次为、、、,顺序为1324。

  2.离均差方面,高二(1)物理尤其突出,比平均分高出了分,其次高二(1)班的英语、语文、地理、高二(3)班的物理比年级平均分都高出7分以上。从表上看,高二(4)班的各科和平均分都有较大差异,比年级平均分低出许多。

  3.从优秀率看,会考科目强于语数英,其中高二(1)地理优秀率高达55%,再就是高二(1)和高二(4)的生物都在26%以上。

  4.再专门看看会考科目,去年会考通过率(得C以上):物理80%,化学%,生物93%,政治%,历史%,地理%,这次会考科目的及格率就是会考通过率,分别为物理65%,化学45%,生物%,政治%,历史50%,地理%。均比去年会考通过率低,当然会考题目可能比这次还简单。

  5.语数英三科总分分数段分布情况,常规班300分以上5人,280分以上13人,这13人如果加上附加题30分,本科有望。高二美术本科班180分以上14人,占61%左右,这部分学生都有进美本的希望,和上学期相比有进步,但要达到90%的本科上线率,文化课负担也很沉重。

  五、主要措施:

  认真总结反思期中考试反映出来的问题,在后阶段做到有针对性地教学,老师们对期中考试都进行了中肯的分析,比如张玲、杜文学、段志武、王小兰、胡美玲、彭玉松、刘殿才、南颖等老师写得较细,原因和措施很具体和到位。下面结合老师们分析,我想对后阶段的教学说以下几个方面,这里也说说各位老师的想法,起到相互交流和借鉴的作用。

  1、狠抓基础,要体现落实二字。这一点大部分老师都提到了,比如刘宏波老师谈到,在教学中要改变重整体轻个体、重进度轻落实的现象,会考要搞人人过关;段志武老师说,基础知识落实不够到位,要反复抓、抓反复,教学中要有适度的教育惩罚措施;芳说,要经常抽查学生知识点的记忆情况;卢凡说多严格检查学生练习完成情况;王小兰说公式的记忆和运用训练要常抓不懈,力争天天查、天天练,既要保证重点,又要不留盲点;应磊说高二对知识点的背记检查力度要加强;董超提到对于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要加强监督,尽量减少抄袭的现象;耿书华、南颖、彭玉松、洪亮、徐先琼、胡美玲老师都提到了夯实基础,加强督查,要实现基础过关的常态化落实。实际上正如老师所讲的,平时谈到基础,说得多,落实在实处的少,这方面还是要在以后教学活动中扎扎实实行动起来。

  2、加强课堂管理,多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知老师们注意到一个现象没有,就是凡是班主任带的课在本班级中都比其它学科要好,比如,高一(1)班物理,均分全年级第一,比年级均分高出12分,虽然班级其它学科排名并不靠前。类似的还有高二(2)班历史、高一(2)班语文、高一(4)班物理等等。毕竟班主任跟班紧,上课秩序好,说明课堂管理对学生成绩的提升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着相当的影响。这次分析有些老师也谈到这一点,比如:方向丽老师提到上课要加强管理,张寿禄老师提出教学方式要转变,实行情境教学,谢新爱老师提到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李玉兰老师谈到教学中完善和丰富课件内容,使课件更加形象生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

  3、注重分层分类教学,加强个别辅导。关于这一点老师在分析中也提到,比如:杜文学把学生分成四大类,理解记忆结合型、只理解少记忆型、不理解只记忆型和不理解不记忆型,提倡习题布置分类化;方向丽也提到给学生分层布置作业。顾力群老师提到,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偏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准备默写本,力求将每节课的基础知识进行默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准备一些选做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从这次考试来看,班级之间有一定析分化,高一(5)与高一(2)语数外班级总平均分相差分,高二(4)与高二(1)相差分,同一个班级学生两级分化也比较严重,从各班各学科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可以看出,这样无疑增加了教学的难度。所以希望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环节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比如作业的布置,课外的辅导等。作业的布置对基础相当差的学生可只要求做课本上习题,把它们弄懂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好一点的同学除此之外可选做配套练习。个别辅导是最好的分层教学,在这方面高一(1)的高一(4)做得很好,好的学习习惯与风气正在不断形成。下午电影课或晚自习或课间的时候,总是常有学生围在胡美玲、顾力群、芳等老师身边。

  4、抓重点学生。各班级科任老师联席会已经召开,确定了重点共同目标。重点学生一是在班上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再就是成绩和习惯都不好的学生。也就是抓两头带中间。虽然我们的学生整体较差,但每个班还是有较突出的学生的。以高一年级为例,300分以上的有8个,260以上的有24人,这部分学生应该是高一年级的希望所在。另一方面,成绩相当差的学生,比如高一150分以下的学生也有15人,对于这部分学生,主要是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走进他们的心里,多和家长沟通,让家长知道孩子的实际情况。说实在的,这部分学生要想在学习上有较大起色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对这部分学生也不能放弃,关于这部分学生,曹伟说,要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刘海清说对语文基础能力十分薄弱的学生从写字和抄读文本做。刘殿才老师说得更具体,他提到:坚持抓好学生对复习过知识点的过关检查,尤其这次考试不及格的几名学生,争取让他们在考试时必保基础分能拿到手,进一抓好课堂和课后的辅导,充分关注几名好一点的学生(如苏涛、翁祖贤等)给予点拨、指导,争取在学测时拿A;重点辅导、督促几名差生,力争在学测时能拿到C以上的成绩。彭杰提出对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重点督查,检查笔记作业严格。高二情况大致相同,现阶段主要是抓会考,确保大部分学生会考能通过。

  5、强调习惯教育,特别对高一学生尤为重要。我们的学生只所以成绩不理想,很大程度上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缺乏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们的教学还有一个很艰巨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特别对高一学生来说更是重要。所有科任老师都要目标一致,严格要求学生。可以从小的方面做起,就拿物理课来说,上课的时候学生桌面上一定要求学生要有一支笔和一个草稿本,其它什么都可以没有,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动手的习惯,但我们的学生什么都有,什么杂志、计算器、胶带、纸巾等等都放在桌面上,甚至还有吃的喝的,就是草稿本没有,所有这些都要老师反复强调。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篇2

  新教材的更加贴近实际,让物理走出课堂,在习题中加入了对天体运动、时针转动、皮带传动、自行车、磁盘转动等相关的描述、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内容上加入了极限思想等。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机智,也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和感染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新课程强调,师生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都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灵活引导,使教学成为动态的生长性的过程。以前说,要给每个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现在是要给每个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成源源不断的清澈的小溪。

  1、以趣引入新课,由于本节课的重点是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及引入的过程,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难点是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及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充分应用多媒体和水流星节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大胆对常见现象及熟知事物提出个人意见。

  3、由于学生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兴趣、爱好的差异,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应尽量避免统一的要求,采取分层次、多方位的教育理念。

  4、根据新课标准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本节课我突破难点是以自行车为模型而展开探究难点,教学方法采用探究、讲授、讨论、练习相结合的形式。

  5、通过课堂小结,给出必须记忆的核心知识并加以巩固,为以后天体运动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篇3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本章的重点,学生对定律的得出、含义、适用条件应该有明确的认识。这是能够用这个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这些内容,因此,我分三步完成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一课时的教学:第一步要使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通过力做功实现相互转化,第二步从理论上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三步要使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

  1、动能与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这部分内容教材的编写特点是很注意从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入手导入课题。为此,我选择设计了几个的演示实验:烧杯倒水冲刷叶轮转动和竖直上抛小球,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了解到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以通过重力做功实现相互转化,并作了适当的拓展:由以上演示实验联想到东汉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发明的水车磨坊和现代大型的水力发电站;得出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也可以通过弹力做功来实现相互转化的结论。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体现了物理教学提倡实验、观察、思考的特点,又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发掘了教材资源,又不拘泥于教材,演示实验新颖,操作顺利流畅,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通过实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的定性关系,知道一种能量减少,必然导致另一种能量的增加;然后提出动能和势能转化有什么定量关系,让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并提出猜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交流能力,加强师生的互动性。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担心时间进度,处理不是很细致,提出的问题层次性不强。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论推导

  教材以小球的自由落体为例的教学设计,利用动能定理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要求学生自行独立分析并推导出在只有重力做功情况下的.机械能守恒定律。备课时,我参考了人教版物理必修2的相关章节的内容,从而决定在课堂教学中,引用当年伽利略摆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能量的观点其实早在牛顿之前就已经体现出来了,从而将物理学史的教学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并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表面上看来没有关联的概念之间其实存在着很多联系。这样让整个推导过程上升到一个追寻守恒量的探究高度,而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数学演算推导。

  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理论推导过程用时应该较长,教师应该细致观察学生的推导进度,掌握好时间。这过程的处理还是稍显仓促,学生在黑板上的演算推导略显粗糙,有部分同学没有事先选取零势能参考面,所以应当提前强调这一点。我觉得必须要给课堂适当的留白,给学生自己思考和理清思路的时间,给学生充分分析和推理的机会。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以学生通过自学和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和规律为主。课堂不是长篇累牍的讲解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起的是引导的角色,所以必须要做到内容上有所取舍并千方百计地精益求精,教学设计重质而轻量,这样才能够高效率的完成既定的课堂教学安排。

  学生通过自行推导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要引导学生做好讨论和交流,展示自己的推导结果。这一阶段是前面理论推导的点睛之笔,对于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涵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千万不能够粗略带过,必须加以详细的分析和解读,这部分我选择以讲授为主。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篇4

  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本文立足于新课程形势下对教师教学的新要求,就高中物理新教材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反思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物理 教学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Posner)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那么,物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什么帮助?我们物理教师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做些初步探讨。

一、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的内涵

  早在1910年,杜威在他的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就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杜威看来,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似乎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当代标准。何谓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而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二、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那么,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第一、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

  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高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第二、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

  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三、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的途径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

  思,至关重要。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

  首先,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可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其次多关注每年的物理高考题以及科学前沿关于物理学的知识。另外,如果能有机会到高校继续深造学习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途径。

  第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尤其是公开课,因为有很多比较有经验的教师,从他们的诸多建议中可以得到很多启示;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我在设计《人造卫星宇宙速度》课堂教学时,一开始就可以提出问题:能否让抛出的物体不落地?这时学生十分活跃,议论纷纷:有的会说,将物体上抛,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体飞到外太空,就不再回来了;有的会说,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物体从越高的地方、抛出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平距离越长,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体就落不回地面了;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进行反驳:落地的跨度长了,可地表就不是一个水平面了;也有的同学说,由匀速圆周运动可知,当重力正好提供它作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绕地球在圆形轨道上运动就不回地面了。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比如,有一次在听课“摩擦力”中,我记录了老师与学生的一小段对话:

  师:人为什么会走路?

  生:因为人有脚。

  师:不对,是因为有摩擦力。

  生:(无言、一头雾水)

  课后我经过反思,教师提问题要有一定深度,同时也要与生活相联系,要有相关的引领。

  能否做这样的改进:

“假如你走路时,踩到香蕉皮,会怎样?”(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

  接着再追问,“为什么?”

“假如大扫除后,走在刚冲完水的地面上,又会怎样?”(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

  这时再讲摩擦力、或者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印象也会更加深刻,同时也不至于只停留在“人有脚”的表面问题上。通过反思会促进和提高我们今后的教学效率。

  3.坚持写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如一个实验,该以什么形式展示给学生,是以探究的形式,还是以验证的形式,是以分组,还是以个人演示的形式,这些都是要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反思的。

  例如我在讲摩擦力的方向时,学生总认为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虽然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很清楚,还用动画展示讲解过,也再三强调了,但学生总是难以理解。经过课后的教学反思,我认为,直接原因有二,一是缺乏直观实物实验的展示;二是学生没有经历一个从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到找出规律的过程。于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采用以下的方法,尽量用实物实验,它既直观又令人信服,并让学生经历一个从物理现象到物理规律的思维过程。

  大多数学生认为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为此,我要学生举例说明,学生也举了很多例子,比如用黑板擦在黑板上擦字(滑动),木箱在地面上滑动等。我不但没有加以否认,而是帮他们再举一些实例支持他们的观点。

  接着,我托着一块木板在讲台上走动,另一只手拿着毛扫在板上扫动。

  实物演示1、我托着一块木板在讲台上向右走动,另一只手拿着毛扫在板上相对板向右扫动,毛扫相对地面也向右运动,

-----毛扫的毛向左倒,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左”: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实物演示2、我托着一块木板在讲台上向右走动,另一只手拿着毛扫在板上相对板向左扫动,但毛扫相对地面也向右运动,

-----毛扫的毛向右倒,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右”

: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矛盾!

  进一步分析:

  毛扫在板上相对板向右扫动,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左”;

  毛扫在板上相对板向左扫动,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右”。

  从而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方向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而不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在后来的教学中,学生对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但能很好地记忆,也能很好地理解,如对“静止的物体也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他们也可以举出例子,用实物演示出来。

  无论是课后小结,还是反思随笔,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够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教育教学心得,就可以对今后的教育教学产生很大的帮助,就可以提升其作为教师的专业生活品质。对于教师来说,无论是教学得失、教学机智、教育偶得还是学习所悟,只要能够记录自己的教学事实,梳理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或特别有感悟的事件,就是一个重新认识并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就可以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教育教学中的不足。有教师真诚的投入与深刻的反省与思考,就是成功的研究,我们的教学效果与质量就会不断得以提升。

  总之,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反思型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刘汝明《“美国对人类历史的贡献”探究学习──兼论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问题》

  2.方修培《高中物理教学应凸现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3.蔡守龙《走向教育案例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年第7期

  4.续佩君、薛永红《文化视角下的高中物理新课程》

  5.陈欧《中国科技信息》20xx年第12期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篇5

一、成功方面

  1、结构上符合前期我科组总结的物理高效课堂模式。即激趣→问题→实验(或理论)探究→应用举例。

  第一步,通过掷飞镖游戏,活跃气氛,同时引出问题。要想提高掷飞镖的成绩,需对此类运动的物理规律进行定量的研究,从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板书课题】第四节 平抛运动。类比日常生活中相类似的运动,如飞机投弹、打排球等,把这一类运动叫做平抛运动。请预习课本,给平抛运动下一个定义。第二步,学生自学课本,定义平抛运动的定义。第三步,学生分组,分别理论推导或实验验证平抛运动的规律: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第四步,归纳总结平抛运动的公式。第五步,平抛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匀变速曲线运动”的概念,很难理解。在教学中,类比上学期物理课本必修1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得出匀变速曲线运动的概念,水到聚成,让学生成为主动发现者。

  3、突出了物理学科的特点。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

  结合飞镖、排球运动和飞机投弹,引入物理知识。学完物理规律后,再定量处理飞镖、排球运动和飞机投弹等问题,让学生感到物理知识有趣、有用,能解决实际问题。

  4、注重了方法和情感教育

  曲线运动的核心方法,是“化曲为直”的思想,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复杂问题的有用方法。即将复杂的运动,等效几个简单的直线运动来处理。

二、不足方面

  结合科组教师的评课,现总结如下。

  1、板书太少

  由于脚受骨折后,还未痊愈,拄着拐杖在上课,只是板书提纲和平抛运动的定义。

  2、照搬课本演示实验,效果不是很明显

  演示实验是一节物理课的亮点,很大程度上决定一节课的成败。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清晰化和可视化。如果本节课先通过照相机拍摄演示实验过程,再通过慢放、定格等辅助手段进行全班展示后分析,可能效果会更好。

  3、教学任务没有完成

  前面铺垫较多,导致后面内容,没有当堂完成。

三、今后加强方面

  1、加强粉笔字练习。争取让今后黑板板书,能让人耳目一新。

  2、加强普通话训练。普通话多说,注重字的发音,争取有所改变。

  3、课前多准备。不管是新教师,还老教师,教学内容没有变,但时代变了,学生变了,教学环境变了,都需要课前精心准备,多思考,才能上出一堂较好的课。

  精益求精,才能有所提高和发展。名师也是靠上课上出来的,今后道路还任重道远,我会继续努力。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篇6

  传统物理教学实践中,由于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偏差,往往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重教师而不重学生,如讲细讲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教学表演,往往就被认为是一节好课;(2)重管教而不重自觉,如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的自我调控、独立判断;(3)重统一而不重多样,如学生几乎没有可能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或自行规划、安排学习进程,教学要求强求一律,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得不到承认;(4)重传授而不重探索,如将学生视为承受知识的容器,教学中一味填鸭灌输、包办代替;(5)重继承而不重创新;(6)重结果而不重过程;(7)重考试成绩而不重全面发展这一切不仅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业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主体性发展,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也必将影响到社会发展。 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物理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接受”、“适应”已有的和既定的一切,也要使他们具有改造和发展现存社会及现存自我的能力。弘扬和培植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民主,强调自我激励,强调学会学习,将使学生获益终身。

  二、物理学习中的“思”与“问”

  很多学生认为物理抽象,难学,但又一时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有的同学认为,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课下仔细看书,平时多做些题就能把物理学好,他们也试着这样去做了,可是效果并不理想,那是为什么呢?我想大家都忽视了“思”与“问”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充分指出了学与思的密切辨证关系。告诫大家在学习中要重视积极思考,才会有收获。物理课程并不像有的课程那样,记住几个概念,几条结论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仅仅靠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物理不是看懂的,也不是听懂的,是想懂的。物理学内容来源于自然现象及生活实践,是研究自然规律的;物理题型灵活多变,光靠死记硬背没有多大用处的,必须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这需要有较好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等。 物理学习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正确的处理好“思”与“问”的关系。可以说没有思考就没有进步,没有问题就没有提高。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地思考,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思”中进步,在“问”中升华。

  三、培养差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差生转化工作,首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我以为不仅要教好物理,还要关心、热爱差生,使师生间形成“情感共振”,从而使这部分学生喜爱学习物理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特点,物理学科与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从而使他们形成较浓的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反思 篇7

  高一许多学生在学习物理时都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中我注意研究高中物理的知识特点和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学习习惯与思维方法的培养。其中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高一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首先,要把握好进度。勿图快。尤其在难点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进度。第二,重在理解。切勿死记硬背。在高中物理学习中,需要记忆的东西不是很多。必要的物理概念和常数需记忆。而大多数物理知识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勿死记硬背。第三,在教学中,加强观察与实验。教师一定要把物理现象总结、归纳的过程讲清楚。不要草率地给出结论。要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是注重讲道理的科学。最后,在教学中不要随意增加难度。如例题和习题的选择要慎重,应符合学生的实际。对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可选择一些超前性的习题。而对大多数学生来讲。在高一阶段的习题仍然是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切忌总是将综合性题目拿给学生。更不要把高考的*拿给学生。那样结果只会适得其反。物理教学。原本就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所以我们不仅应重视对教师教法的研究。更应重视对改善学生学法的探讨。那种把教学方法只理解为教师的教法和只重视教法研究。而忽视对指导学生学法的探索的现象。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是极为不利的。物理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而且也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物理的过程。学生学习物理效率的高低。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学习方法的是否科学。

  物理教师教学的最终落脚点。也只能是学生的"学会"和"会学"上面。所以我我们在研究教师教法的同时。要认真探索学生的学法。一、在设计教法的同时设计学法备课的实质。就是一种教法设计。所以从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其特点。在备知识、备教法的同时。也备学生的学法。在设计教法的同时也设计学法。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章节、不同的教材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在教法上往往采取不同的形式。同时也要考虑在这种教法下。学生应当怎样学习。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就得设计具体的学法。二、在实施教法之中教授学法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一个重要的渠道是教师的影响。教师的教法往往是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模式。而教师熏陶学生的重要途径就是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另方面就要考虑如何教给学习的方法。(1)教学生学会听课。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听课是他学习的中心环节。学生获取各门知识。主要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这一形式。所以会不会听课。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至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哪些特点、某个物理教师的讲课又有什么特点、学生应如何抓住其特点适应他的教学。听好他的讲课。就更少有人研究了。通常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堂上要专心听讲。遵守纪律。但我们却常12常发现。有这样一些学生。脑子正常、智力不错。遵守纪律、专心听讲。但就是学习成绩上不去。每每提问。则一问三不知。仔细推敲。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篇8

  20xx年5月19日,根据学校的安排,我在全校上了一次高效课堂的示范课,课题为《动能和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最重要的定理之一,本节课是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的第一课时,是整个动能定理教学中基础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这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动能的表达式,掌握动能定理的内容,学会简单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物理问题,体会到应用动能定理研究问题的优越性。动能定理主要从功和动能的变化的两个方面来入手。里面包含了:功、能、质量、速度、力、位移等物理量,综合性很高。并且动能定理几乎贯穿了高中物理的所有章节、是物理课程的重头戏。本节课我采用新泰一中“七步教学”模式,按照以下的思路进行:导入新课─探究动能的相关因素(定性)─探究功与动能的关系(推理、演绎)─问题引领、总结知识─知识应用─方法总结─巩固训练,课堂效果较好,受到了听课领导、教师的好评。不过通过反思,我认为在这次示范课教学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应加强实验探究

  在探究动能的相关因素(定性)时,本节课只是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思考及想象,但没有通过实验实际操作,如果事先准备好实验器材,让学生当堂实验,效果会更好。

  2、加强锻炼,提高自身的素质,驾驭课堂的能力

  如何引导学生按照我的思路进行思考、探讨、交流并得出结论,这是一个突出问题,在教学中问题的创设上还是要多用心,多研究。要不会出现研究问题的盲目性,和无法正确的研究问题。

  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强对教材和教法的研究,并且充分研究学情,在学案的问题和情景的创设上更加细化,并加强其针对性,打造更高效的课堂。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篇9

一、教学反思及其必要性

  早在1910年,杜威在他的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就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杜威看来,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似乎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当代标准。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什么是物理教学反思?物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什么帮助?我们物理教师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笔者在两年的新课程教学中做了些初步的探讨。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而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二、物理新课程的特点

  新课程内容改变了过去的‘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主要特点有:

  1、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

  例如,每章都有精彩的导入,旨在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导入有的浅显易懂、幽默风趣,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物理学习;有的高度概括,从科学技术的现代应用开始,启发学生思考;有的则从身边的生活现象出发,指导学生从不起眼的小事思考物理学的问题;有的导入展示了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产生学习兴趣;有的则从物理学史的角度将学生引入课堂。教材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加强物理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这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就在身边,物理学融进了我们的生活,物理学对社会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探究,注意从身边现象探索物理规律,注重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兴趣与能力。

  2、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

  教材继承了我国物理教材的优势,强调教材的科学性,严谨性,注重教材知识结构的逻辑性,循序渐进,注重内容表述言简意赅、条理分明、深入浅出。充分体现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目标。

  3、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

  教材体现于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从整体结构上为学生的自主发展留下了空间,非常注重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有趣的小实验和低成本实验的引入,这不仅让学生们学到物理知识,而且还让他们经历一些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由此看出,物理新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现代科学知识发展的日新月异,教师不可能在学校教育时间里,把物理学的事实和原理都传授给学生.但是让学生理解了科学的过程,就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依靠自己主动获取科学知识。

三、新课改物理教学中的反思案例

  新课改前,我校积极地提倡“启发式”教学,坚决地废除“满堂灌”,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学习成绩的提高只能代表学生“获得到了更多的知识”,意味着这批学生将来会比较顺利地步入重点大学的殿堂。但是这些学生离开学校、离开了老师的怀抱,究竟有多大的能耐?他们能否在人类高科技的激烈

  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的教育真的成功了吗?真的无可挑剔了吗?笔者经过反复的学习和论证,深深地体会到,教学成绩只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这一维目标。让学生动起来,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人,这才是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如何由一维目标向三维目标进发呢?笔者作了大量的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下面就以“原子物理”的教学为例,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在“原子核式结构”的教学中,过去是教师引入新课,如电子的发现使科学家想到原子的结构问题,因为电子带负电,而原子是中性的,正负电将如何分布呢?著名科学家汤姆生提出了诱人的“葡萄干布丁”模型,这个模型是否正确呢?接着教师呈现出几个重点问题:什么国家的哪位科学家做了一个什么实验,得出了何结论?这个结论与“葡萄干布丁”模型是否相符?为了解释这个现象,科学家提出了原子的模型是怎样的?用这个模型又如何成功地解释了实验现象?……诚言这种授课方式,比起传统的“满堂灌”优越了许多。但同新课标要求的教会学生用科学家的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相差甚远。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作了如下尝试:教师先将学生分成了八个学习小组,教师提出问题:汤姆生的“葡萄干布丁”模型是否正确呢?假如你是科学家,你如何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然后各小组选出代表发言。大家各抒已见,热闹空前,有的小组提出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但立即受到这样的反对,当时有电子显微镜吗?有的小组提出做实验,但不能拿出具体可行的实验方案,大家激烈地讨论了许多分钟后,终于有同学提出用极细的子弹打击物体中的原子,从而探讨原子内部的结构。教师欣喜地表示,这是个了不起的主意。同时启发学生,探索物质的内部结构通常采用黑箱原理,就是先向黑箱输入某些信息,看它的反馈信息,从而对黑箱的内部结构作出推理。教师进一步引导:极细的“子弹”如何获得呢?“子弹”如果能“带电”,我们就能根据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规律,进行更加准确的分析。如何获得“极细的、带电的”子弹呢?让我们来看科学家是如何探究的吧。同学们兴趣十足,这时再引导学生看课本及动画“α粒子散射实验”。最后教师同学生一起得出在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究中,科学家的思维是:提出问题(电子的发现导出了原子正负电荷如何分布的问题)、作出猜想(汤姆生的原子模型)、设计实验并做实验(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获取数据(大多数α粒子沿原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作大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分析论证(汤姆和的原子模型站不住脚,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交流评估等。最后教师因势利导地鼓励同学们,有些同学很有创意,他们对生活的用品稍作改动就成了方便实用的新型工具,这些同学就是善于用科学家的思维来探究问题。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科学界仍有很多问题未得到解决,同学们要奇思异想,敢于质疑,大胆猜想,大胆实验,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为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做出自己的贡献。

  笔者在整个原子物理学的教学过程中,都一直在灌输科学探究的思想,从汤姆生电子的发现,到卢瑟福核式结构的提出;从核式结构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到玻尔的原子模型,到量子论的“电子云”……,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手段,体现当时科学发展的历程。让学生生动体会到粒子世界的奇妙和微小,体现攀登科学高峰的艰辛与喜悦。枯燥抽象的原子物理学,变成了一个生动活泼、曲折动人的原子结构发现的故事,变成了提高科学探究素养的乐园。这样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不但学到了新的知识,更重要的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

  物理学是一门丰富多彩的自然科学,物理定律的发现过程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如果教师能够精心策划好每节课,适时地渗透科学探究的理念,就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变被动为主动,积极热情地投入到这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这正是新课教的初衷和目标。

  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的反思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反思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

四、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要丰富物理专业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要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第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

  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2、做好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

  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篇10

  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新一轮课程改革,既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基础教育得到更快发展的一次机遇。教育改革事业是一次没有终点的长跑,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得到更新和发展,保持新鲜和生命力。为了脚踏实地改革我们的中学物理教学,少走弯路,我认为,重要的是总结中学物理教学的优秀传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教学改革才能健康地发展。所以我想初步谈谈以下几点关于物理课堂教学的反思和几点建议:

一、采取对话式互动教学,反对师对生单向传输

  以前,有些学生习惯于指望老师”满堂灌”,对老师产生依赖心理,不主动积极思考问题;还有些同学表面上静坐在那儿,倒底有没有听讲,听了多少,理解了多少,对其听课效果老师并不知道。这都是传统教学老师对学生单向传输知识带来的弊端。

  其实,课堂是提供给师与生研究探讨问题的场所,可以采取对话式互动教学。以对话、聊天、讨论的形式取代传统的空洞枯燥的理论学说的说教形式,可以避免传统教学师对生单向传输知识带来的弊端。这种教学活动面向最广泛的学生群体,注重每个人的参与,尽可能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接受和理解知识,自学能力可以得到加强,同时注意利用个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从而使他们集体提高、共同进步。采取对话式互动教学,既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体现了老师的民主、师与生的平等。在课堂实践时,运用下面两种手段,双管齐下:

(一)不断对学生进行智力激励

  课堂上,不断鼓励学生,每位同学都能学好;不断地激励他们,哪怕点滴的进步。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后,就会更加自信,从而争取得更好的成绩,超越自己。

(二)从自身错误中学习来得最快

  从平时作业和考试反映出的问题来看,有许多同学概念模糊不清。因此,课堂上有必要把此作为重点,师生通过讨论进行”打假”、”排雷”。这些误区的来源一般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客观的错误观念,老师根据经验提出来让学生分析;另一方面是学生头脑中的主观误解。老师可以随机提问,找出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观念,取出来剖析、讨论,既可以警醒学生本人,又可引起一些思想不集中者的无意注意,最大面积地澄清并扫除学生脑中的错误观念。

二、有针对性有重点教学,反对眉毛胡须一把抓

  过去,我在上课时贪多求全,面面俱到,生怕遗漏一点点知识,以致眉毛胡须一把抓,教学就显得比较盲目,教学效果一定程度上变得不可控制和难以估测,其实有针对性有重点教学才符合新一轮课改的精神。

  要有重点教学首先要精选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确定中学物理教学内容,应该根据普通教育的任务和物理学科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来考虑。不能随意增删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要防止知识点讲得太多太深,又要避免讲得太少太浅。

  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要抓住最基本的主干知识,抓住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应用最广泛、最活跃的知识,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误区具体详细讲解。一节课时间有限,老师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使学生较为深入地理解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把这些东西弄清弄透,进一步提高和运用才有牢靠的基础。

三、反对理论知识脱离实践

  物理学的原理、规律深深地植根于浩瀚的实践之中。同学们在学习物理规律之前,由于经常和物理现象打交道,已经有了许多感性认识,这给我们学习物理带来方便。但是,我以前没有把握住这一点,使学生觉得物理非常难,从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懂得所学知识的用处,最重要的在于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要求同学们一方面要善于应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另一方面要善于”动手”,通过实践去检验物理学规律。讲过理论知识后,讨论一些应用所学知识的典型事例。例如:在讲《功》这一节课介绍日常生活中,科学实验中、社会生活中做功的实例,如直升飞机吊器架电线的铁塔、燃烧的气体使火箭起飞等。在教学方法上,不必讲那些技术细节,而要突出物理知识是怎样被用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不要去追求老师自己讲得清楚明白,而是要启发和引导学生来一起分析讨论,最后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步,可以说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半独立地学习如何运用知识,有点象大人扶着儿童学走路一样。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反对片面强调知识讲授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自身发展和个性化需要,要训练学生一生中不断创新,建立自我发展的机制,而非单纯掌握眼前的信息和技术。

  当然,学生的知识和教育背景、兴趣爱好不同,培养目标也必须有弹性。对于能力的培养,我们提出同一的比较高的要求和规格,并不意味着人人要达到同一思维水平。我们不能挑选学生,却可以选择因材施教。在统一要求的同时,也能体现个体发展的目标,体现不同水平层次的差异性。

  要培养学生的能力,首先必须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起来,积极起来,手脑并用。教师当然还是要讲解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启发和指导学生去动手动脑,引导学生去正确地分析考虑问题、探索知识。最容易出现的偏向往往是只考虑物理学科的特点,而忽视社会的需要,只考虑少数学生升学的要求,而忽视大多数学生就业的需要。学以致用,通过运用把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是素质教育的精髓之一。

  现代教学观认为:我们不能把物理教学搞得那么死,不要什么问题都要书上写了、老师讲过,才能要求学生去解决,可以进一步考虑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联系实际的范围不要只限于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生产实际当然是先要联系最重要的方面,但除此以外,在日常生活中,科学实验中、社会生活中也有许多有关物理的问题,也是可以而且应该联系的。联系的面宽广了,学生的视野就开拓些,思想也活泼些,对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以及如何应用就知道得更多些。

五、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反对考试前夕搞突击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特点之一就是实验比较多。物理学的特点决定了只有让学生参与实验的探究过程,学生才会感到物理真实有用。可是有些中学,尤其是在农村,平时课堂上学生很难见到应该见到的实验,学生实验也不做,只是临考试前老师在黑板上讲一下。

  教材中提到的验证性实验,老师应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甚至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途径感知事物,这样掌握的知识更牢靠,难学的东西转化为易学的东西,从而增加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我们建议创设开放式的课堂和实验室,逐步增加探索性的实验。学生可以随时到实验室做实验,甚至作自己设计的一些简单的实验。利用平常生活中易于寻找、易于实验的物品,开展课后小实验、小制作、小科研的活动。例如,在演示失重问题时,利用一个下端开有小孔的易拉罐、塑料瓶,在装满水后的自由下落来呈现水在下落过程中的失重现象,不仅学生易于实验,而且效果明显。创造性劳动是人类的一种属性,只要我们创设条件、加以引导,那么在我们的物理实践教学活动中就会有更多的爱迪生出现。教师应做好每一节课的组织、引导、指导工作,在学生出现困惑时给予必要的指点,在学生得出结论时给予引申、小结。和传统课相比,这样的课堂需要倾注更大的热情,也需要有更高超的教学艺术。可以肯定地说,我们在实验的性质和方式上越灵活越多样化,实验的内容越丰富,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上会得到更多益处。

  总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取决于教师转变观念,教师观念转变取决于教师本人的努力,同时也与学校和社会的大环境有关。另外,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也需要一个过程,只要在课堂教学的某一方面有所创新,就应该算是一节好课。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篇11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也是教师应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过程。教学反思对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下面谈谈我对教学反思的几点看法:

一、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新课改之前,教师的教育观念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的实践反思,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照抄,效果很不理想。所以,教师非常有必要进行新课程理念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用它来指导教学实践。物理新课程标准不仅对物理知识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性强的目标。“培养学生必备的物理素养”是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物理观。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发觉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师预期的效果有很大差异,课后认真想想,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冲量”的学习,既抽象又难学,如何将这些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这对物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做精心准备,精心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来突破难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边动手边动脑,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将抽象的冲量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有形的东西。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究找出答案,既掌握了知识,同时又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事实证明,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很感兴趣,而且能将抽象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在一堂课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师生互动交流并非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通过对一堂课的课后反思,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疏漏和失误,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所以要根据课堂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内容的详略和时间的统筹。例如功的概念理解一直是初中力学的难点,但教材编排时将该内容放在了这一章的第一节,先认识功,再学习机械能,让学生的学习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在借鉴了以往授课的经验中,将机械能的学习置于本章的开始,先认识了能量,然后引出物体具有了机械能,我们就说物体做了功,使概念的出现有章可循。

四、对教学课后的反思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还要通过课后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做不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知识的获得不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是老师教会的,所以我们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课后反思不仅使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对教师自身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下的物理教师,应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认真学习课新改理论,积极探讨物理教学,并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心得,然后将所得经验应用于具体的物理教学中,促使自己早日成长为一名新时期的研究型、复合型、学者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