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合集14篇)

时间:2023-07-15 09:01:48 教学反思

  【简介】下面是热心网友“xy9”分享的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共14篇),供大家参阅。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

  第一节课因为没有太多时间去准备,所以备课不充分,导致上台来经常忘记下一步该怎么做。停下来看教案,说话一直停顿。把学生也搞冷场了,被我的阿姨骂死。她说我没有看学生,眼光好像在躲闪,很没自信的样子,我也跟她说实话,对教案真的是不熟悉。我阿姨又说教案不熟悉没关系,上了讲台就是要有一份自信,相信自己可以讲得起来,相信自己能够做得到。你这样经常头低下来看教案好像很紧张的样子给人印象更不好。怪不得有学生下课后来问你老师你是不是很紧张。另外老师的表情很重要,要多笑,学生看见你笑心情也会好点,除了这些以外我也犯了不少错误,比如说刚开始不要默读好,但我却让学生去默读了。稀奇要解释下,我没有解释。我让学生说从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说得不是标准的,我就很牵强得硬要把标准答案说出来,学生还没真正体会到我就说了。应该在学生体会的基础上说出。即使学生一时没有体会也没关系,放到后面再让学生说,让学生对文本了解透彻了再去理解就水到渠成了。我的预设与生成之间还是有差距,说明我备课不够仔细。我问学生哪个是闰土,为什么,阿姨说叫我别问无谓的问题,其实这个我预设是这样的:闰土说得多么津津有味啊,所以这个是闰土,没想到孩子都从外貌上去辨别了。还有这几个事情是一起说出了闰土的品质,不是一个对应一个的。像见多识广要放在无穷无尽的后面,因为是那么多事情一起说明见多识广的。而我却误导孩子好像是一个对应一个。最后推荐叫他们去看故乡,我说是今天的作业其实不好就说相信你们可以领悟到很多。

  这次面对六年级的孩子我真的有点紧张,孩子一年的成长实在太快,5年级和6年级差别很大。6年级的孩子有些个子都已经比我高了,而且懂得也很多,什么都知道了,你老师的一举一动都看在她们眼里,说白了也就是想看看你新老师有多少分量在里面。阿姨也是这么跟我说的。你教过6年级其它年级就不会那么怕了。的确是,教过来才知道现在的孩子难教,一个老师如果不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真的要被比下去了,要快快加把劲提升自己!。不过阿姨说叫我去让学生直接去找动作来体会我觉得可能不大妥当,感觉好像是以前小学老师的做法,现在已经不提倡了,不过先这样去别班试试,不好的话再来修改。

  这节课我忘了带教案,但教案不带反而放得开了,只管自己讲,不跟教案对牢也没关系,所以这节课这个教态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老师说我进步很大。不过这节课最明显的缺点就是与新课程标准背道而驰了,虽然思路比较清晰,过程中也没什么大问题,可是却缺失了语文味。上节课阿姨跟我说叫我先找动作的词语,再让学生去体会。这样其实是错误的。因为这样不符合语文教学的规范。应该是先学了读了再上升到理论,让学生在想象过程中自己去体会,而不是一开始就抓动词,这样感觉很生硬,是老一套的教法,已经被时代所淘汰了。而且中心句也不是让学生开头就找出来,而是在学习的时候反复得再现,让学生自然得去体会中心句的作用。我觉得也的确如此。不然显得太牵强,学生都没怎么体会你就把中心句给拉出来了。第二个表演有点太造作,只要读了讲讲过程就可以了,没必要真的演,不过这个还有待商戳,因为我觉得孩子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很喜欢这样形式的表演。不过感觉这个老师水平很高,她跟我说我刚开始备课就要备得很详细,一字一句都要研究透彻,这样学生的反映你才能反馈得来。如果讲得偏差了你就要把她们引回来,所以教师的过渡语言很重要。语文课堂应该怎么教?就是要让学生在读书中自然得去领会,我们教师只起着点拨和指导的作用,而不是把条条框框给学生,让他们照着去做,照着去领悟。不过老师也跟我说像你刚开始教如果用老的一套的方法可能会对课堂有把握,而用新的方法来教就感觉课堂会很灵活,预设和生成差距很大,你会掌控不了。不过这个和备课很有关系。这次课上了以后我一定要认真备课,现在我上课不求多但求精,争取尽最大努力去研究一堂课。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2

  《船长》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课文主要讲述了“诺曼底”号在行进中突然遭到“玛丽”号大轮的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的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秩序井然的脱险,自己却和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

  在学完这篇课文时,我问大家对这篇课文是否还有疑问,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船长为什么要与轮船一起沉入深渊,他完全有机会与其他乘客和船员一起安全脱险啊,他的这个牺牲有必要吗?”说实话我在备课时,也想到过这个问题,也有这个疑问。但此时有学生提出,我正担心讲不好这个问题,会影响到学生对哈尔威船长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时,有个学生举手回答说“我认为哈尔威船长与诺曼底号之间有很深的感情,也许诺曼底从一开始就是和船长一起出海,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船长早已把船当作自己的亲人,或是自己的孩子,他怎么舍得抛弃自己的孩子自己独自逃离呢?”另一学生补充道:“船长的与船一起沉入深渊,更能使我们感受到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忠于职守的的高贵品质。

  对于同学们的回答,让我感到有点吃惊,原来我“小看”了我的学生,也让我看到了学生动脑思考、积极向上,他们对文本的认识是我们所想象不到的。同时也让我明白不能再有老眼光审视学生,应该走进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更多的了解他们。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 篇3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一个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学期以来,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已有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学习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认识自己的不足,找出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差距,虚心向经验丰富和具有先进教学方法的教师学习,取长补短,力求使自己在较短的时间里缩短与他人的距离,不断进步,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和点滴的教学进步。

  语文教学工作以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实现素质教育为目标,结合本班实际情况,突出六年级下册教材特点,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课堂成为他们尽情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让他们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自信,找到自己的兴趣,学到自己的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基本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以下是我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如下的回顾与总结:

  一、坚持了课前前认真备课。

  我在本学期以来始终坚持了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注重抓住主线、明确重点难点,搞清要点,掌握知识的逻辑,把握教材的关键,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了解他们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并争对学生实际认真选择教法,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如何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注重每一个教学重点的突出和每一个难点的突破,精心地进行备课,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正常、有序的进行。

  二、坚持认真上课,向课堂要质量。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语文又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这一学期,我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注重学生为主体,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注重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注重讲练结合,使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为学生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注重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在课堂气氛活跃、开放的课堂教学中,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

  (三)坚持以读为主,重视朗读品评感悟。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往往没有可能引导学生去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抓住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三、严格要求学生,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

  本班学生存在着差异,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学期以来我仍然坚持加强学生的培优辅差工作。在学生的辅导工作中,我主要采用“抓两头,扶中间”的方法,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

  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对学困生的学习进行辅导和帮助。教师也在课外加强辅导工作,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注重鼓励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在学习上、品行上也能取得进步,让他们慢慢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课堂中积极为他们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信心。课后布置作业也力求少而精,努力做到既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又能提高学习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效率。

  我班的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读”什么和如何“读”的问题上,并不很明确。他们大多只凭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读了好的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作文上。因此,我的做法主要是结合阅读教学,向他们介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要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篇4

  今天上午,上了这一课。由于只有一节课,我只重点探究了索溪峪山的野。我觉得那个“野”味,在我的课堂上还没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究其原因,我觉得存在如下问题:

  1、 课件资料准备不够丰富,远远没达到欣赏的效果。所以,整堂课显得比较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2、 读的层次不够,没有把索溪峪的“野”读出来。主要是读的形式不够多,学生还没有入情入境。

  3、 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方法上还不够,学生的`领悟较浅显。

  在今后的课堂上,要做好充分准备,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在如何指导学生朗读上,也需要下功夫多钻研,力争发挥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 篇5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蓦然回首,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又告结束。回顾这学期,我主要做了如下的几项工作:

  一、夯实基础知识,抓实基本技能。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夯实基础,学生的语文成绩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虽然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依旧不能忽视。这个学期,我要求学生从把字写认真、清楚开始做起,明确了学生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平时加强了生字和新词的默写,从源头上堵住了出错的概率。其次,分阶段、分内容注重了对语文基础的回顾和复习,如:结构相同找词语,修辞手法、改病句、缩句的操练,名言警句的积累、重点句的理解、把握课内外阅读、加强了写日记和听记作文等。此外,对于语文的作业,要求上课专心,不懂多问,力求掌握于课内。在充分了解、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精讲精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探索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提高40分钟教学效果。

  新课程要求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我在教学中尝试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如果能通过“画一画,演一演,赛一赛”的课,尽量让学生动起来,以求学生始终保持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时而以读代讲,读文自悟;时而鼓励学生各抒已见,滔滔不绝;时而以欣赏、倾听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把握好课堂调控,努力克服课堂纪律涣散的局面,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抓两头,顾中间”,强化过关。

  为了继续巩固语文成绩,本学期仍然在做好优生的培养,提高优秀率和抓好学困生,努力提高合格率的同时兼顾中间生。让优生“吃好、吃饱”,让差生学习有兴趣,能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每个单元都进行了考试,抓好各单元的过关,从字词、段落到篇章,要求学生逐个过关。

  四、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优生为什么经常有玩的时间,可成绩却不错,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学习最重要的莫过于是学习方法的革命。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老师重视了学法指导,学习效率将会大面积提高。首先,我要求优生小结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在班队课中介绍给大家,其次,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专心听课,及时作业,认真复习,平时要学会思考找规律学习。最后临睡前好好回顾当天所学,到礼拜天再重新温固知识。老师只有经常督促,学生才能坚持,一旦学生养成了好的学习方法,这将终身受益。

  五、多渠道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语文学习必须重视积累和运用,只有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语文学习才能更上一层楼。本学期,我要求学生每周看一本书,努力做好读书笔记,可以是摘抄佳词妙语,精彩语段,也可以是心得体会等,此外,通过多听新闻,积累广告语,看报刊杂志,向村民学习俚语、俗语,开展百科知识竞赛等多渠道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六、成绩和不足。

  在本学期中心校举行的美文诵读活动中严月圆同学取得了第六名;翁启尧和林丹阳同学在学科竞赛中获得三等奖。但也看到了自己的成绩和兄弟学校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努力和创新,争取更好的成绩。

  总之,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将继续求索,不断创新,争取更大的成绩。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盼》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独立识字,认识六个生字:皖、歼、郝、钮、堡、钧;

  2、写摘录笔记,积累好词: 豫皖苏平原 围歼战 郝副营长

  电钮 地堡 千钧一发 憧憬 璀璨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梳理文章脉络和线索,知道倒叙、首尾呼应写法,学习使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读题质疑:

  1、师:同学们,灯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你们平常都在哪里见过它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灯光》。(齐读课题。)

  3、释题质疑:当你读着课题,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

  师小结: 是啊,每当晚霞带走最后一抹阳光时,夜幕就悄然降临了。每逢此时,人们有的在灯光下叙说亲情;有的在灯光下愉快读书;还有的则徜徉于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下,尽情地享受着休闲时光……灯光是人们夜色中的明珠,更是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

  4、那么,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师过渡:学贵有疑。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能提出这样有价值的问题。可是要想解决同学们的这些疑问,就要好好地读课文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2、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词语: 豫皖苏平原 围歼战 郝副营长

  电钮 地堡 千钧一发 憧憬 璀璨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的事,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介绍倒叙)

  师: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中间写的都是往事。先说现在再回到过去,这样的叙述顺序就叫倒叙。 这样写,文章条理清晰,还能吸引读者去阅读过去的事。

  2、同学们,请你们读读课文开头两段和最后一段,看看作者在这两部分都写了什么? (灯光)

  3、首尾都写灯光,这样的写法叫什么? (首尾呼应)

  4、课文除了首尾写“灯光”外,还有哪些句子也与“灯光”有关?

  这些句子中写到了什么光?

  过渡:学到这儿,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如果说课文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颗珍珠,那么串联这些珍珠的线索是什么呢?(灯光)

  师总结:这条线索就是灯光,课文围绕着灯光写了“广场上的灯光——火柴微弱的光——给孩子照明的电灯——燃烧书本的光——广场上的灯光”。这电灯、这火柴光、燃烧书本的光,组成了一组激动人心的悲壮而光辉的意象,照耀着故事中的人物,也照耀着每一个读者的心,使全文始终像诗一样熠熠生辉。

  四、作业:

  1、再读课文,找出三个带有“多好啊!”的句子,在句子的旁边把自己的体会、感受或者疑问记下来。

  2、积累好词,抄写关于描写灯光、火光的句子。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千钧一发”在课文中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语句揣摩人物内心世界,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崇高的理想而勇于献身的奉献精神,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3、练习在理解人物时追问他是为了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灯光》这篇课文,谁来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灯光》,让我们循着灯光走近郝副营长,认识郝副营长。

  二、深入课文,感受郝副营长的崇高品质

  (一)出示自学提示:首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8~11段,思考:

  1、郝副营长的愿望是什么?他的愿望实现没有?

  2、为了实现心中的愿望,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

  (二)汇报交流:

  ●郝副营长的愿望是什么? (能让孩子们在灯光底下学习)

  1、你是哪儿知道的?

  2、什么原因让他有这种想法? 什么样的图画?

  3、看完图画郝副营长说了什么? 什么“多好啊”?

  4、从这一声“多好啊”你体会到什么? (郝副营长对灯光的羡慕、渴望)

  5指导朗读:你能读出郝副营长对灯光的羡慕、渴望吗?

  (师过渡:正是因为对书中孩子的羡慕,所以郝副营长才有了这个美好的愿望,谁再来读读写郝副营长愿望的句子。)

  6、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板书:美好憧憬)

  7、指导朗读。

  ●为了实现心中的愿望,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

  (师过渡:郝副营长的愿望实现了吗?为了实现心中的愿望,他是怎么做的呢?)

  PPT出示: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

  1、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板书:英勇献身)

  2、师:“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

  3、文中的“千钧一发”指的是什么时刻?

  4、为什么说这是“千钧一发”的时刻?

  PPT出示: 在突击连与后续部队失去联系的时刻—————如果找不到突破口,突击连的战友就会( ),如果找不到突破口,我们所精心部署的计划就会( );如果找不到突破口,这场战役就会( )。

  5、说说郝副营长这样做意味着什么?

  (师过渡:这真是千钧一发的时刻啊!可是,郝副营长,您知道这样做意味着什么吗?大家说这意味着什么? 郝副营长知道吗?)

  6、探讨郝副营长为什么要这样做。

  (师过渡:明知道这样做会暴露自己,明知道这样做会被敌人打中,明知道这样做会有生命危险,但郝副营长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此时此刻,他可能会怎么想?)

  PPT出示:为了( ),我必须这么做!

  7、指导朗读。

  (师过渡:多么崇高的理想啊!这位年轻的战友,这位伟大的战士,他带着美好的愿望走了。他用壮烈地牺牲换来了围歼战的胜利,换来了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此时此刻,面对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战士,你会产生怎样的感情呢?)

  PPT出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您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您自己,您被敌人打中了。

  8、大家将大屏幕上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原句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这样改动有什么不一样?

  (好像和郝副营长在面对面说话;更能表达对郝副营长的崇敬之情;表达的语气更强烈一些……)

  9、再次指导朗读。

  三、拓展升华:

  1、读完此文,我和同学们一样被郝副营长英勇的献身精神深深感动了,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说点什么呢?赶快拿起笔写一写吧。

  2、在泱泱历史长河中,像郝副营长这样为了崇高理想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不计其数。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英雄人物,他们也像郝副营长一样值得我们崇敬,值得我们怀念呢?

  3、探讨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

  (师过渡: 同学们,在下课铃即将敲响之前,老师还想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那就是课文为什么要以“灯光”为题?)最后,让我们再次带着无限感激和怀念之情齐读课题:灯光再深情一些:灯光孩子们,让我们将这美好的灯光永远留在心中吧!

  四、课外拓展

  1、好书推荐:课下可阅读王愿坚短篇小说《金色的鱼钩》或《三人行》。

  2、写写自己的感想。

  板书

  灯 光

  美好憧憬 英勇献身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篇7

  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精神,我适时地补充了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为学生理解最了较好的补白,下面就把本次案例分析如下:

  1.引入:从某种意义上说,铁路修筑权的争夺,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命运的抗争!面对帝国主义者的阻挠、要挟、和嘲笑,面对十分恶劣的自然环境,我们的伟人——詹天佑——(学生接读:詹天佑不怕嘲笑,也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任务),这份挺身而出的无畏,怎能不让今天的我们深深感动,怎能不让当时的中国深深感动!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读“詹天佑不怕——(学生接读:不怕嘲笑也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任务)。

  2.詹天佑受命于国家危难之时,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之情。然而,他凭着超群的智慧和大胆的`创造,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克服那一个个难关的实际行动,更加体现了他那深深的爱国之情。那么是什么力量和信念在支撑和鼓舞着他克服这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呢?

  3.什么力量?(爱国的力量)什么信念呢?(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4.出示句子,进行朗读

  5.补充资料,朗读练习。

  1、其实,在詹天佑修筑铁路的过程当中,还遇到了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困难,请看资料:

  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出钱。京张铁路经费被控制在英国汇丰银行手中。正当进入第二段工程时,汇丰银行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

  帝国主义乘机欺凌,他们派人打扮成猎人的模样,在詹天佑修筑铁路的地段巡视,以便随时看中国人出洋相。

  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詹天佑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

  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入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被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

  2、读着屏幕上的文字,你对詹天佑遇到的困难有了更深的感受吗?

  3、朗读练习。

  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理解是什么力量和信念在支撑和鼓舞着詹天佑克服这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呢?让学生在深入人物内心的体验中,进一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品质。当学生说着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时,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文字资料进一步让他们震惊,他们从资料中看到了当时政府的腐败、帝国主义的猖狂、皇室亲戚的率众闹事、好友不幸牺牲、女儿不幸身亡……读着这些文字,学生们的心中不仅仅有着“愤怒”,更在进行着反思,在他们的心中,詹天佑是伟大的,是一位爱国的民族英雄,学生进入了“思索”的状态。这里,资料性课程资源的运用,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领悟,催生了学生的深层思考,引导学生进入了“思索”的状态,并走上了文化积累和精神成长的快车道。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篇8

  《山中访友》一篇构思很美的文章。本文的叙述方式独具匠心,采用想象的手法与自然界的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等朋友们互诉心声,动情的叙述营造了一个活泼、跳跃的童话世界。文章灵气飞扬、新奇丰富而符合现代孩子的审美眼光,相信学生比我们更容易接受、吸收这种构思方式。

  果真课堂上孩子异常活跃,抓住孩子的灵性,释放在语文课堂将是一堂语文课最成功之处,所以我努力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展示美。

  一、发现美

  1、导课时从孩子的朋友入手,然后我把学生的思维从自己的朋友引到人类的朋友引到地球的朋友,又总结出,要学会发现另类的朋友,再具体的问同学“如果你们去山上游玩,你会发现哪些另类的朋友呢?”

  2、这就是我情景模式导入的尝试,我觉得散文是轻松,活泼的文学,那么上散文课也应该是轻松活泼的。而且孩子们对于山是那么的熟悉,轻轻一点,便引来同学们多少的`共鸣啊!

  3、然后我让学生上来把自己读中想象到的景物画出来,一时间教室就沸腾了。我于是就有选择的抽了一些同学上来,画老桥、树林、白云、流水、小鸟、悬崖、雷阵雨、小花、树叶等。没抽上来的同学参照书。在本上画。一堂课需要兴奋点,就像一盘菜需要味精,而有创新的那点内容就是兴奋点。学生找到了美。

  二、感受美

  散文当然少不了读,一篇优美的散文更是能在读中吸引学生,于是我引导同学们,倾诉性的,深情的读,轻快活泼的读,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读。看着同学们投入的读,我非常明显的体会到了,让学生好读不如乐读的教学理念。读是感情最好的流露,是内心和课文最有效的交流。

  三、展示美

  1、仿写是本节课学生展示的第二个展示,孩子们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近。在作者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试着猜想一下它们的内心世界,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吧。这里的设计开拓了学生思维,展示了他们的天性与灵性。

  2、批注是教学在本节可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我教孩子批注,并在本课作了很细致的讲解。感觉收获较大。

  四、不足

  1、六年级了有一部分孩子调动不起来了,发言面在缩小心情不好。

  2、批注时有个别学生做得不好、

  3、读时还有不到位的地方。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9

《咏雪》是一篇小短文,内容极为简单,学生通过“读——再读——诵读”掌握了课文内容。于是我便讲古诗写作方法,然后让学生练习补诗,将文中“白雪纷飞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三句看做是七绝的前三句,启发学生补出第四句,列在黑板上,学生开动脑筋写出了许多语句,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自然美景各相异”一句与前三句联在一起很顺口,而且还起到了总结全诗的作用,因而便选了这句构成了一首诗。

  通过练习,学生学会了仿写古诗。迁移练习找出古诗中“咏雪”的名句,更让学生在比较中了解了观察的好处。学生们还将这些咏雪的名句加以整理,摘抄到了本子上,做为一种积累。

  不足之处:

  未找出咏雪方面其他体裁的文章,使学生失去了一次比较阅读的机会。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10

《江姐》这篇课文较长,但人物形象塑造的鲜明生动,其中江姐的言行尤为感人。体会江姐品质的感悟点很多,有丈夫牺牲后江姐的心理描写处,有江姐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的一段等等,备课中。,我重点抓住江姐面对面对敌人的毒刑拷打的坚贞不屈这一段开展教学。同时,考虑到这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体现着第一课时教学的特点。因此,整个教学分为三大板块,分别为字词教学,理清脉络;严刑拷打,感受精神;读悟信件,提升认识。重点在教学严刑拷打这一段,在教学这一段中,又将这一段的描写块化为:敌人的行为,战友的行为,江姐的行为,环境描写,重点在教学敌人与江姐的表现,通过这两种表现进行对比,突出了江姐的精神。

  整个教学意在体现三点:

  一、关注孩子,引导孩子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如对文章脉络的明白等。

  二、关注高段阅读教学的特点。

  1、精讲字词,重点抓住在形,音,义处有特别的字词进行讲解,这样就解决了在字词量较多的生字教学问题。

  2、基本遵循高段的阅读教学过程:采用初读,深读,再读提升的阅读教学过程。在严刑拷打一段的教学中,采用了:跳出教材,抓提纲;深入教材,抓文眼;感悟教材,练重点。如在理解信的含义中,就采用了读的方法,用读促使学生感悟。

  3、关注字词句背后的东西。如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如环境描写,侧面描写。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深入理解,如“帮助,吼叫,嘶叫等”

一 、优点

  1、这堂课同以往的课相比,教师更有激情。课外资料的引入,教师读得感人,课上教师的语言也有语气,并有逐步加强之感。

  2、长文短教、直奔重点、有层次、有重点、层层深入。

  3、教学机智更加灵活,而不是像原来那样根据预设的教案按部就班地死教,忽略学生的理解感悟。

  4、教学中能抓住学生发言的亮点加以引导,并能上钩下联。

二、不足

  1、教学中能抓住学生的发言的亮点进行评价,但有些评价语言略显苍白,针对性不强。

  2、教学中的上钩下联有时欠到位,如:教学江姐面对敌人毒刑拷打不屈服时,学生说体会到了江姐对敌人的毒刑拷打不惧怕,我立刻问:联系上文说说江姐不惧怕什么酷刑?(钉竹签子)如果在此之后再引导学生联系下文体会江姐钢铁般的意志就更好了。

  3、时间的安排和把握还有待改进,由于时间的关系,这堂课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应有的课堂高潮没有让大家感受到,这对于情绪饱满的学生和我来说,未尝不是一种遗憾。

  总结这节课的优点后,我发现这些与我之前的钻研教材、搜集资料是密不可分的。教案前后共修改过四次,可以说一次比一次完善。 “教材透,则教法秀”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今后我会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争取更大的进步。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11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研究《荷塘旧事》一课时,就让我有了更深的体会。在教学设计上,我把握住“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谐统一,本节课的学习主要通过三件事的学习感受体会文章的“人性之美”。课文既有美景描绘,又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叙述,因此朗读是本课的重点,要求学生能读出合适的语气,表现出小伙伴的性格是本课的难点。因此,上课中力求通过“品词析句”的方式,有效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课文,并贯穿教学始终。

一、比较朗读,感受比喻的好处。

  景物描写中多处运用比喻手法使句子更为形象生动,单靠读学生可能未直观感受到比喻的好处,在这个重点的突破中,我引导学生把比喻的句子删去后再读,比较前后的感觉,通过直观的比较,教会了学生一种逆向思维,也真正感受到比喻的魅力。

二、小组交流,品词品句,读中感悟。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学习语文,感悟语言的有效策略。教师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品味,帮助孩子理解课文的主题。通过品词析句,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如:作者向我们介绍起了荷塘之往事——狗刨比赛和击水游戏。“扑通通”“像哪个鼓队敲乱了套似的一阵乱响”形象地写出了比赛时的忙乱和紧张。“大菊花似的浪”又一个比喻,浪花的形状跃然眼前。另外,从比赛后的“气喘吁吁”和“昏昏欲睡”可见当时比赛的激烈,反映出小伙伴们的快乐生活和无拘无束的性格。击水比赛是激烈的,作者精选了一些词语:“击、闹、急速、射、撞击、混”等再现了比赛的激烈。而“当我们互相扭在一起时,便停止了击水,哈哈大笑起来”,则表现了小伙伴们的亲密无间。文章的高潮之处是“我”溺水时。作者写出了自己遇险时的狼狈与危险,隐藏了小伙伴们的着急。最后,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地将我拖到岸上。”既写出了小伙伴们的机智,又写出了他们的善良与淳朴。

  教学中我注意了紧扣文本,创造一个开放的平台,引领学生积极的和文本对话,让学生各抒已见,各有所悟,各有所得。

三、创设情境,以“访”促“悟”。

  我创设了“遇溺获救”的情境,有助学生直观理解“手拉手铁链般”把作者拉上岸的情景,通过学生、师对表演同学的采访,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小伙伴们的勇敢、机智和对“我”淳朴的爱,从而突破难点。

六年级语文课后教学反思 篇12

  自己初读课文《草虫的村落》就觉得有趣,草丛是村落,甲虫是村民,还有游侠,远方亲戚,音乐家,工程师……多么奇妙的想象,多么有意思的故事啊。我想这篇文章学生也一定会喜欢。果然,大概学生天生对小虫感兴趣,阅读课文的时候,学生充满了热情,也追随着作者的目光进行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感受草虫的生活以及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一、抓住关键词,享受乐趣

  在解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有的学生抓住“又”字说作者肯定经常这样来观察草虫;有的学生抓住“躺”说作者看似悠闲,其实在动脑筋;有的说在静谧中观察作者也不害怕,反而很惬意。于是我让学生想象作者可能怎样地躺着,姿势会有哪些。学生就展开了想象,有的说躺成一个“大”字;有的说手托着头,翘着二郎腿;有的说嘴里叼着一根狗尾巴草;有的说趴在地上,托着下巴,翘着小腿……在学生的说中,发现他们真的仿佛就是作者,仿佛也就在草丛中,看喜欢的小草虫。

二、抓住标点,展开想象

  文章末尾,作者写到:“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于是问学生,作者在这村落里还可能看到哪些村民呢?他们有什么职业,都在干什么呢?可以仿照课文的写法,像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写你可能看到的一种或两种小虫。

  由于前面感悟的到位,学生兴趣也比较浓厚,他们纷纷拿出笔和纸开始写,后来的小练笔都还不错。

  这课堂小练笔,在学生感悟文字,体悟写法的基础上进行,对学生没有一点负担,反而是轻松上阵,一蹴而就。

  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加上自己练笔,知道了动物、小虫也有家庭,也有父母,也有兄弟姐妹,也有爱人,也有可爱的一面,也有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从而增强了阅读的兴趣,感受到语言的美丽,对学习文章的表达也更感兴趣。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篇13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的变换,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老师不再是“教”,而是“导”,学生不再是一味地“听”,而是自主地“学”,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了语言文字;通过展开丰富的想像,感受到了《月光曲》的优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抒发了自己的情感。总的来说,这段的教学有两个特点:

  一、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讨论。

  这一段是通过皮鞋匠的联想来表现《月光曲》的内容的,那《月光曲》的旋律、曲调、节奏到底是什么呢?这是需要学生自己感悟的,任何分析和讲解都会显得空洞。所以,我安排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反复地读,读完以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和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互相启发,提高了认识。这一“读”一“说”,使学生的情、作者的情、教师的情不断地产生碰撞,产生灵感,从而很好地理解了课文,也学会了合作。最后,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用分层读、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二、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去说,去想像。

  《月光曲》是一首优美的钢琴曲,它所蕴涵的内容很丰富、很深刻的,这就给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创造了空间。教师及时抓住了这个契机,在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播放音乐让学生闭目欣赏《月光曲》,用心去感受。伴随着和谐优美的曲子,学生很快进入了愉悦其耳目、激动其心灵、开发其智力的境界。这时,教师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说说听了乐曲后仿佛看到了什么,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情趣高涨,各抒己见。有的说,看到了调皮的孩子;有的说,看到了跳舞的小鱼;有的说,看到了涨潮;有的说,看到了出海的探险家……在这一“想”一“说”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

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篇14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以“我”与少年闰土相识、相知、分别为序,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把握写人叙事类文章的解读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理解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在课堂上,我从转变自身角色做起,对学生采用“导”而不是“给”。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我不给学生讲闰土的身世和名字的来历,也不讲闰土的外貌特征,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品味,去想象,最后让学生动笔学着写,来实现以读学写,学以致用的目的。

  2、我一改往日由老师津津乐道地讲解如何“捕鸟”,如何“看瓜刺猹”“拾贝”“看跳鱼儿”等故事情节的传统教法,而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尽量让精彩的语言出自学生之口,并且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口吻说:“我知道,有些同学喜欢捕鸟,有些同学对‘看瓜刺猹’感兴趣……那么,你喜欢什么内容,就仔细阅读这一部分,然后把怎样捕鸟,怎样看瓜刺猹的乐趣和拣贝壳,看跳鱼儿的情景说给大家听听。也可以采用‘我’和闰土对话的形式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好吗?”这样一引导,学生立刻活跃起来。有的模仿文中的“我”和闰土个性化的语言分角色朗读起来;有的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跳鱼儿”的画片资料与大家分享;有的津津乐道捕鸟的方法和保护鸟类的意义……谁能没有自己的喜爱?谁能没有自己的感受不同的情节?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同一情节也是如此。学生的这种感受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是令人发笑的,但它却是最真实的,是学生自己的。实践又一次告诉我:这样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对话比老师唱“独角戏”“孤芳自赏”要好得多。

  3、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发展而服务。在课堂上学生出现自读不领悟、讨论无结果、探究无法深入下去的时候,教师不能观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从而推动合作学习的深入,使学生受到积极情感,审美观念的教育。如在对课文第十六自然段“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时,我引导学生先理解第十四自然段“我素不知道天下有着许多新鲜事……”有了对这一个过渡句的理解,学生再理解“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容易多了。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的成功之处是:在本课的教学中,放手于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领会人物特点。在学习课文第一段时,结合图画,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美妙,感受当时宁静的环境。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学生各抒己见,想象丰富,闰土的形象赫然浮现于我们眼前。学生对闰土形象的理解是潜移默化的。我能注重让学生自读,对语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整节课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要进行平等对话。

  三、不足之处

  教师角色转换时有时做得不够好,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学习,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出示课件——闰月出生,五行缺土。简介“五行”,根据五行起名也是一种文化。接着自读课文,概括从闰土讲的四件事中提炼出四组词,整体感知。然后合作探究,聊聊闰土。概括闰土所讲的四件事,扎实训练概括能力。出示“()的闰土”,找一些关键词填上,并根据课文内容说明理由。谈话:假如你是闰土,你眼中的作者是什么样子?最后疑点争鸣,精读点拨:

  (1)以“在当时社会,如果让你选择,你想做闰土还是文中的‘我’”为话题,让学生分正反方来辩论;

  (2)对“四角的天空”的理解;

  (3)写人叙事的方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