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教学反思4篇 长恨歌教学后记

时间:2023-03-22 10:58:20 教学反思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长恨歌教学反思4篇 长恨歌教学后记,以供参考。

长恨歌教学反思4篇 长恨歌教学后记

长恨歌教学反思1

《长恨歌》这首诗内容比较长,但字词较为浅显,学生在认真的预习之后能够理解字面意思,因此,第一课时除了导入及点拨字词之外,我把重点放在了概述诗歌内容并划分结构上,因为长,所以不宜在课堂中全文朗读(可以利用早读让学生朗读全文),于是先设计了自读,在学生理解了内容并划分结构之后,再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这也更能体现出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和爱好。

  鉴赏诗歌的重点是以意逆志,即通过对诗局、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两个课时的安排这是体现了这一思路。第一课时理解文意,第二课时探讨主题。

  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运用引导法,引导学生在合作讨论中把握诗歌主旨。着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坚持以学生为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所能理解的点,进行指导点拨,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

  不足之处:时间安排上有待实践,有可能会出现拖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出现拖堂迹象,一定要及时调整课堂内容,避免拖堂现象发生。

长恨歌教学反思2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把诗歌鉴赏当成一个专题来解读,并且按照诗歌鉴赏地方法把他分成了三个单元,每个单元又有“赏析指导”,就这一章所提出的学习角度,介绍相关知识和鉴赏方法。“赏析示例”,诗歌和散文各举一篇为例,从该章所提出的学习角度进行分析。“自主赏析”,围绕这一章的学习内容,提供阅读鉴赏的作品。其设计用意在于启发引导,指出途径,激起兴趣。

《长恨歌》出自“赏析示例”一章,除课下注释外,课后还有详细的鉴赏说明。怎么教,从哪个角度切入,教到什么程度,都成了问题。最后决定抓住本单元的设计要求“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结合课后对诗歌主旨的分析,运用反证法找出作者这样分析的原因,同时也训练学生对“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的运用。

  首先,“知人论世”了解白居易其人。他的生平、作品及诗歌主张,主要抓住“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来确定诗歌的主题为讽喻,而不仅仅只谈感情。其次,运用“以意逆志”的方法,从字、词、句着手,抓住第一节中描绘李杨之间爱情的词汇,与写一般男女感情的所采取的角度和词汇进行对比,发现有明显的讽刺意味。这都与课后的分析不谋而合,使学生对“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更为信服,对于运用这一方法充满了信心。

  最后,对杨贵妃的形象进行分析,引出“红颜祸水”的话题,就古今中外被称为“红颜祸水”的女人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总体来说,本课围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展开,对诗歌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也有课后的拓展延伸,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让我感到不足的是学生没有从欣赏的角度来学习这首诗,而是用很理性的眼光,以解答数学题放入方法来鉴赏诗歌,比较死板沉闷,缺乏自己的独创性,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得很艰涩、枯燥。针对理科班的这种情况,应该在平时慢慢对他们进行美地熏陶,进课前先播放朗读带,看《唐之韵》等相关资料进行铺垫,创设好情境和氛围。

长恨歌教学反思3

  选择《长恨歌》进行公开教学,是带着尝试的心理。最重要的原因是这篇课文是块硬骨头,这篇课文不仅篇幅长,而且难度系数大,常常让人无从下手,不易把握,令人生畏。

  我的理想是通过《长恨歌》的教学展示一种空灵、诗意、唯美、厚重的.课堂。空灵飘逸,是筑于厚重之上的;唯美与诗意建立在实践创新之上的;浪漫与理想是建立在执着与感动之上的。

  这是一节富有想象力的课堂,我充分调动学生生活经验,进行大量留白,唤醒学生潜意识。一会儿引领学生陷入大家深深的思索,一会儿又通过朗诵让学生动容,深深地沉浸其中,一会儿一个不经心的问题引起学生多少联想啊!

  这是一节让学生感动的课堂。用一片云去推动令一片云,用一棵树去撼动另一棵树。毕竟是1000多年前的诗歌,时过境迁,事过境迁,风流早已被雨打风吹去。还原千年前的悲剧,对千年后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我力图通过知人论世,生命对话,达到对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

  通过“我歌长恨”——“我解长恨”——“我写长恨”几个环节的设置,引领学生逐渐深入对《长恨歌》主题,仅仅扣住一个“恨”字。通过杨贵妃之“恨”、李隆基之恨、“白居易”之恨三个角度进行探究,通过多种手法最大可能地把李杨帝王爱情还原成作为常人的爱情,让学生体会到李杨爱情的坚贞。通过白居易与湘灵的故事让学生对李杨爱情寄寓了深深的同情,充满了悲悯情怀。从中也体会到白居易内心矛盾:他既恨李杨浪漫的爱情夭折留下无尽憾恨,也恨荒淫无度自酿苦果,所以我觉得作者感情是复杂的。诗词教学丰富的情感是通过学生的善感之心表现出来的,所以诗词课堂应该是培养拥有学生善感之心的天地。

  语文课堂永远是遗憾的课堂。这节课也有不少遗憾,比如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师自己的观点很强势,而且也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匆匆板书,有贴标签之嫌。再如,课堂的分析、欣赏有余,吟诵不足。

长恨歌教学反思4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把诗歌鉴赏当成一个专题来解读,并且按照诗歌鉴赏地方法把他分成了三个单元,每个单元又有“赏析指导”,就这一章所提出的学习角度,介绍相关知识和鉴赏方法。“赏析示例”,诗歌和散文各举一篇为例,从该章所提出的学习角度进行分析。“自主赏析”,围绕这一章的学习内容,提供阅读鉴赏的作品。其设计用意在于启发引导,指出途径,激起兴趣。

《长恨歌》出自“赏析示例”一章,除课下注释外,课后还有详细的鉴赏说明。怎么教,从哪个角度切入,教到什么程度,都成了问题。最后决定抓住本单元的设计要求“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结合课后对诗歌主旨的分析,运用反证法找出作者这样分析的原因,同时也训练学生对“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的运用。

  首先,“知人论世”了解白居易其人。他的生平、作品及诗歌主张,主要抓住“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来确定诗歌的主题为讽喻,而不仅仅只谈感情。其次,运用“以意逆志”的方法,从字、词、句着手,抓住第一节中描绘李杨之间爱情的词汇,与写一般男女感情的所采取的角度和词汇进行对比,发现有明显的讽刺意味。这都与课后的分析不谋而合,使学生对“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更为信服,对于运用这一方法充满了信心。

  最后,对杨贵妃的形象进行分析,引出“红颜祸水”的话题,就古今中外被称为“红颜祸水”的女人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总体来说,本课围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展开,对诗歌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也有课后的拓展延伸,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让我感到不足的是学生没有从欣赏的角度来学习这首诗,而是用很理性的眼光,以解答数学题放入方法来鉴赏诗歌,比较死板沉闷,缺乏自己的独创性,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得很艰涩、枯燥。针对理科班的这种情况,应该在平时慢慢对他们进行美地熏陶,进课前先播放朗读带,看《唐之韵》等相关资料进行铺垫,创设好情境和氛围。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