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音乐教学反思3篇(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10 13:19:00 教学反思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诗与音乐教学反思3篇(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学反思),供大家赏析。

诗与音乐教学反思3篇(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学反思)

诗与音乐教学反思1

  1、成了游戏教学,融音乐与游戏为一体,来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及创造能力。教学一开始,我就和学生们一起做拍手游戏,学生们从小就会玩拍手游戏,从一拍到十,一边拍一边数,和打花巴掌游戏很像。学生的兴趣自然很高,也为后面的创编歌词做了铺垫。然后再引导学生把自己做的'游戏和北京小朋友做的游戏作对比,北京小朋友做的游戏有什么特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自己通过听、说、唱、想等多项活动来学习歌曲,学习中遇到的难点我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提出、解决,我尽量要求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和鼓励者;学生不是被动的学唱一首歌,而是在这一堂课中成为创造表现的主人,让学生们能够体会到音乐的美,不仅要用眼睛、用耳朵、用身体动作,更要用心灵去体会。

  2、

  在歌曲《小红帽》教学时,我设计了给歌曲作情境表演的教学环节。但在表演时,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班里音乐成绩好的同学总是抢着做“主角”,而一些表演能力一般的同学却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可他们的小眼睛里分明流露出无限的向往……这样就使得活动失去了平衡。我灵机一动,出示了两幅画,请小朋友比较一下哪一幅画更形象?学生们说:“第一幅好画得好。”我故意问为什么,学生说:“第一幅画有房子、花、草、树、小鸟等等,看上去更漂亮;而第二幅画只有小红帽、大灰狼和外婆,很单调。”我说:“对了,加上花、树、草、小鸟等这些‘配角’,我们的表演就显得更加生动了。我们班不是还有一些小朋友没加入我们的‘森林王国’里来吗,你们愿意让森林变得更生动、有趣吗?”小朋友们乐了,情绪很激动,都说愿意!这下,许多表演能力强的小朋友主动去帮助那些不善言表的小朋友,帮他们设计树、房子、小草的造型。随着音乐的流动,小朋友们都沉浸在各自的角色之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所以我想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和灵活的应变能力非常重要的,它能让我们成功地扭转教学被动的局面,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3、

  教育,需要我们爱学生,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赏识,需要老师走进他们的心灵,理解他、关心他、爱护他。有这样一件事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一个学生只要受到老师的重视,受到老师的关心,他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一年级孩子跳舞是本学期才开始的,由于时间和能力的关系,和二、三年级的学生比较起来肯定是要稍微差一些。还有些孩子忍受不了老师的批评而提前退出训练场。而其中有一位学生长得特别可爱,原本也是个要放弃的孩子,因为她觉得训练实在太苦,于是老师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她动作,一次又一次地鼓励她,让她当小老师,把动作在全班同学面前演示,还让她跳主角。可以看出,孩子的兴趣正一点一点地攀升,现在每次训练她都很积极地参加,因为我想她可以从舞蹈训练场上得到更多的关注,得到更多的赞扬。那么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也应该把这种关注放进去,关注每一位孩子,即使这节课他没什么突出的地方

...

诗与音乐教学反思2

  这堂课我以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动画片《海底总动员》片段,作为课堂的导入,提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一般我们会说,导课导好了你的课就成功了一半,所以说我很注重每堂课的导入部分。其次,我请学生朗读舒巴尔特的小诗《鳟鱼》从而引出舒伯特根据小诗创作的艺术歌曲《鳟鱼》让学生体验歌曲对乐曲主题有大致的了解。这节课的重点是欣赏《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感受并体验乐曲中各种音乐要素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及其生动深刻的艺术表现力。在上这堂课之前,我反复聆听了很多遍为了能让学生更加清楚的欣赏7分多钟的歌曲,怎么样能让学生听懂还不枯燥是上好一节课欣赏课关键,所以我仔细分析了一下歌曲,我发现从主题到变奏三基本上旋律变化不大,只是乐曲的力度和速度发生了变化。所以我采用对比的形式分析前三段变奏,这样学生不会觉得太过单调,并且让学生运用肢体语言表现他们所听到的乐曲增加学生的兴趣。之后的第四变奏和第五变奏整体的音乐情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块聆听的过程中我采用了与美术学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让学生用色彩来描绘听完这段音乐后的感受,他们的回答真是让我感到很吃惊。一般情况下,我们听到较为哀伤的音乐是无非喜欢用灰色、黑的来形容,但这个班的学生却打破了大家一贯的'思维模式,有几个同学说的给我留上了很深的印象,如:金色,他说当小鳟鱼被渔夫带走后,它回头看到了海面夕阳西下的景色,觉得自己已经失去了自由。蓝色。他说小鳟鱼失去了自由,因为他生活在大海里,因为大海的颜色是蓝色,所以这是他向往生活的颜色。红色,小鳟鱼被渔夫钓上了岸,一定是受伤了。所以他想用红色来表示···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真的很感动,其实一堂好课不仅在于你准备的有多充实,还取决于学生在课堂上所带给你的灵感,这种灵感不是说在备课过程中能想到的。最后,为了能让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什么是变奏,我先通过一组蜡笔小新的形态变化勾起学生的兴趣,在给他们提供一段简单的节奏进行创编,在此基本上再进行旋律的创编。

  但整堂课还是存在这一些不足,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也给我提出了一些非常宝贵的经验:

  1、在音乐作品的挖掘中,可以深入挖掘情感,从舒伯特个人的对作品的诠释上升到人文思想,人文情怀。

  2、在变奏一中我只是单纯的让学生听到了主题旋律是用钢琴演奏的,可以深挖为什么这时候会用到钢琴。

  3、在变奏三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多去关注钢琴伴奏,会给学生很多的启发。

  4、在最后一部分拓展的地方,可以在选择一段比较典型的旋律段,并且从情绪上进行进行变奏可以让他们表现出欢快的、安静的、忧伤的小星星。

  5、上次教研张梦婷老师讲到了快乐课堂奥尔夫,之后我们可以探讨能否在这个作品中加入奥尔夫教学。

  整堂课的设计与最后的上课效果自己较为满意,也得到了前来听课老师的肯定,这对我今后的教学有了十足的信心,这堂课的顺利完成离不开我们五中这个团队对我的帮助,老师们带着病给我一次次交流一次次磨课。在这里非常感谢他们对我的帮助,我会不骄不躁继续努力。

诗与音乐教学反思3

  课后很多时候颇有感触,今天师生互动的不错,今天的课堂效果很好,而更多时候是课后的困惑“今天的课堂纪律有点乱,今天的结尾有点拖泥带水,今天启发性的语言还少了一点”等等,我都会将这些记录在课堂反思录中。

  如镜头一,在去年新授完《小红帽》之后的课堂小节中,我写道:我感到二班三班如此不同,我是否换一种方式进行呢?对于平常不太活泼的一班,我先让他们听一段故事,并且配合画面,让他们沉浸在音乐视听的氛围中,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而不仅仅认为狼的凶神恶煞而无人演,告诉学生你是最棒的。

  如镜头二,我写道:二(3)班的泽宇上课创编了:小花狗,拉大便”的歌词,我生气的训斥他坐下,他在下面反嘀咕、被我叫到办公室。我问他,为什么写了这么不文明的句子?他回答说:上星期我回家看到我家的小花狗是拉大便了,为什么不能写呢?我被问住了,对呀,没人规定歌词中不能提小花狗拉大便,我这么做,不是抹杀了一个孩子的创作欲望吗?如果当时换个角度考虑,讨论一下“小花狗,拉大便”在创编歌词中的可行性,不是可以让学生探讨一下文明与不文明,美与丑,善于恶的问题吗?就因为一句话的改变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