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12篇(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简短)

时间:2023-02-20 15:52:00 教学反思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12篇(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简短),以供借鉴。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12篇(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简短)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1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流程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当前学习状况。”这堂课前,因为我认为这篇文章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即使他们预习不好,也不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我只简单地布置了预习任务——读五遍课文,疏通文章的字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果,上课时,让学生去选择蟋蟀的住宅在北岸还是南岸时,当我询问可以从哪个自然段寻找到相应的帮助时,积极参与的同学很少。

  当学生选择好后,让学生体会“随遇而安”、“慎重”的含义时,主动回答的学生也不多。若上课前把预习落实到位,这样的局面必然不会出现。

  课上到此,教师似一只折翅的鸟儿,早已无法飞翔。

  学习方式必须多变换,才能激发学生潜力。语文新课标指出“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参与教学,让学生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应用、实践语言的能力。

  这堂课中,我利用flash课件带学生去蟋蟀家做客,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说出蟋蟀住宅各部分的特点时,我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进行汇报。后来,进行“做导游”这一环节时,我又采取了这种探究方式。

  这种探究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加强合作意识,但也会削弱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依赖的“恶习”。若对第一个教学环节采取独立思考的学习方式,可能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正是学习方式的单一,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了束缚,教师的拓展受到了限制。

  朗读形式应多样性,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情。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享受语文,让阅读成为一种对话,让表达成为一种倾诉,让思维成为一种习惯。”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多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我多次采用了全班齐读这种形式,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很少尝试更丰富的阅读形式,如,分组读、个别读、赛读、范读,使得学生的情感体验受到了压制,让他们内心的那种惊叹,那种惊讶无法呈现,可谓一大憾事。如果在朗读这一过程中,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最后,让学生谈参观完蟋蟀住宅后有什么感受时,必然会水到渠成,答案也会精彩纷呈。

  并不是每一节课都很成功,一节成功的课可以总结经验,一节有不足的课,同样留给我的思考也很多,但这些思考也必然激励我不断前进。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2

  《蟋蟀的住宅》是小学六年制第七册第二组中的第三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赞许的。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资料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因此,在这节课上,我尝试“自主探究,点拨启导,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运用,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1、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质疑。

  在学生细读课文,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读懂的文字旁边写上见解和感悟。标记出不理解的句段并提出问题。小组交流并解决问题、老师归纳关键疑问。根据小组交流的状况,老师归纳出具有共性的重点问题。如:法布尔为什么不把蟋蟀居住的地方称作“巢、洞、窝”,而是把它称作“住宅”呢?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是怎样选址的?它的住宅有什么特点?蟋蟀是怎样挖的?他的住宅为什么能够算是“伟大的工程”?

  我循着作者的思路,带着学生好好地去欣赏住宅,对住宅做进一步的了解和新的发现,在不断的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是伟大的工程,情感的升华水到渠成,而不是给学生一个“伟大工程”的结论,要学生去论证这个结论。这样就极大的尊重了学生的主体,真实地做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

  2、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

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这节课我是十分重视读的。除此之外,我还运用了多种读的方法。

  比如在联系上下文读、比较读中抓住关键词品“随遇而安”。蟋蟀不肯随遇而安,这一点和大多的昆虫不一样,那么蟋蟀是怎样做的?其他昆虫又是如何做的呢?谁能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我读课文的体会说一说“随遇而安”的意思?反复读“蟋蟀和它们不一样,不肯随遇而安。”这一句,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在读思议结合中品草“半掩”的高明;在读写迁移中品“巢穴”“住宅”“家”之间的不一样含义及文字背后的不一样情感。教师创设情境,请学生“听话想象”,蟋蟀会唱些什么呢?孩子们浮想联翩,一个会劳动会生活的小蟋蟀深深印在了他们心上。课外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写自我喜欢的小动物。这都是在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正因为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意识,课堂显得和谐并充满生命的活力。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3

  这是一篇语言十分风趣的笔记,昆虫学家法布尔在文中大量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它的活动比作人的活动。在教学中,学生找出了文中许多拟人写法的句子,再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概括出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从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蟋蟀真是一个勤劳的工程师!”“蟋蟀真是一个伟大的设计师!”“蟋蟀真是一个出色的设计师和建筑师!”……赞叹的同时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昆虫的特殊感情,极大地引发了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4

  《蟋蟀的住宅》一文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观察笔记。在本文学习前,先让学生认识这位著名的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通过他的小故事引起学生对法布尔文章的好奇感,了解法布尔从小的兴趣为他将来成为“昆虫学家”铺下了根基,一个人的爱好只要坚持,将来终有收获,并摘选《昆虫记》的选段提出学生阅读的兴趣,以此提升学生延伸阅读的能力。

  在本篇课文中,法布尔详细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按照常规的课堂可以分为“起因-经过-结果”,可在观察文里我们却不可以分析,于是我选择了让学生先自我分析:本篇文章与我们之前学的课文有哪些不同?在本篇课文中作者又应用了哪些写作手法?由此引起学生的导读兴趣。

  同样我在本文中也采取了教学四步走:

  一、导入:

  同学们齐读课文:蟋蟀的住宅

  师:住宅指的是什么?

  生:房子、屋子、窝

  师:那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这是蟋蟀的窝呢?

  生:因为蟋蟀与其他昆虫不一样。

  师:回答的非常对,在过去我们学习过一首古诗,知道古人给蟋蟀骑过一个特别好听的名字,谁记得?

  生:促织

  师:谁来背一背?

  由古诗让学生加深对蟋蟀的记忆,紧接着分析第一自然段的作用,介绍蟋蟀,总起全文。

  二、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1)在“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不利用现成的洞穴,靠自己一点点的挖掘”中运用了作比较的方法和拟人的修辞来吸引大家的阅读兴趣;

  (2)随后,课文通过拟人的手法介绍蟋蟀住宅的结构、特点、屋内布置,再过渡到“倾斜的隧道”“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扮演着······”用“柔软的工具”与“伟大的工程”做对比,都在进一步的阐述蟋蟀的个性。

  (3)作者在本文中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详细描述了蟋蟀建筑住宅的过程,说明作者对蟋蟀的劳动成果表示了极大的赞赏。把蟋蟀比做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它的活动比作人的活动,想象力丰富,语文风趣,更能体现作者观察的细心和敬佩之意,同时让我们了解了法布尔是通过长期的观察思考才为人类带来了这一鲜为人知的秘密。

  三、总结感悟:

  1、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会多用脑、勤思考。

  2、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的。

  四、进一步了解“昆虫中的工程师”, 拓展延伸;

  在讲解本文后,我并没有结束课程的引导,而是把身为“建造师”的万博文的妈妈张海燕同志请到了学校,选了一节课,让海燕同志专门跟孩子们分享了“工程师”“设计师”“建造师”的工作重点,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了每一个工种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真正明白工程师的伟大,写一篇自我感悟。不仅把课文掌握的更牢稳,更提高了写作的提高。

  在语文的学习中,我从来不觉得是一成不变,只要我们多去引导,孩子们自会创造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5

  在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时,我认真地看了教案,揣摩了一下本课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我没有像以前一样带领学生朗读、分析课文,而是采用了一种幽默的语言来进行教学,结果学生学得轻松,我自己的心情也十分愉快。下面就将我的一些做法介绍如下:

  1.介绍作者,引起兴趣

  本文的作者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达30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在上课前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有关法布尔观察昆虫入了迷的故事,学生听得哈哈大笑。然后我话锋一转,引到了蟋蟀的住宅上,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

  2.纵横对比,理解课文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抓住重点,纵横对比,以点带面来理解课文: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一个伟大的工程?老师的住宅比蟋蟀的住宅大得多,装修也好得多,为什么反而没有蟋蟀的住宅出名呢?学生从课文中找了大量的例子来证明蟋蟀挖掘住宅的不易,还指出老师的住宅虽然好,但全是别人完成的.学生找得高兴,我也教得轻松,在快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就突破了难点.

  《蟋蟀的住宅》是小学六年制第九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课文,是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说老实话,我抽到这篇课文还有些抵触情绪,初读这篇课文时兴趣也不大,可能有些老师和我有同感,觉得文章有点散,线索似乎不太清晰。但是当我们沉到文本中,仔细研读时,就会发现,这篇课文不是按照蟋蟀修建住宅的顺序写的:先选址再修建接着写修建好的样子;而是根据法布尔的观察顺序写的,先发现住宅再观察特点继而想了解它的修建过程。而且法布尔在富有情趣的语言中,表达出了他对蟋蟀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努力改造自己生活的那种欣赏和赞叹。叶老曾经说道“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抓住了文章的思路,就打开了窥视作品奥妙的门户。

  基于这样的解读,根据文本特点,为了简化教学,我们作了一些尝试。

  时间有限,简单说三点。

  1、我们抓住了题眼“住宅”,循着作者的思路,带着学生好好地去欣赏住宅,对住宅做进一步的了解和新的发现,在不断的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是伟大的工程,情感的升华水到渠成。而不是给学生一个“伟大工程”的结论,要学生去论证这个结论。这样就极大的尊重了学生的主体,真实地做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

  2、突出重点,注重文章内在的联系。从文本来说,主要写了住宅特点和修建两个方面。在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感悟时,根据学生普遍对住宅特点感兴趣的情况,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对课文内容作了大胆的取舍,重点研读住宅特点,概括学习修建过程。在学习住宅特点时,学生发现蟋蟀的住宅具有朝阳、倾斜、干得快的特点,我就顺势引导学生将上下文联系起来学,发现段落之间的联系,感悟小蟋蟀舒适的住宅和他的不肯随遇而安、慎重选址密不可分。通过今天的教学实践说明,这种“舍而不弃、上挂下联”突出了重点,揭示了文章的内在联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适应孩子的需求。

  3、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这节课我是非常重视读的。除此之外,我还运用了多种方法。比如在联系上下文读、对比读中抓住关键词品排水优良、阳光温和;在读思议结合中品草“半掩”的高明;在读写迁移中品“巢穴”“住宅”“家”之间的不同含义及文字背后的不同情感。学生在品味语言魅力后,“体验写话”,在我的眼中,这里是蟋蟀的……孩子们妙语连珠,令我惊喜。就这样让学生在“字字珠玑”中品味语言精妙,感受这了不起的小生命以及作者、我们对这小生命的敬佩。还有教师创设情境,请学生“听话想象”,蟋蟀会唱些什么呢?孩子们浮想联翩,一个会劳动会生活的小蟋蟀深深印在了他们心上。还有课中及时捕捉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质疑、批注、边读边听边思考。及最后的“吟诵昆虫记中的一段话”。课外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这都是在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正因为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意识,课堂显得和谐并充满生命的活力。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6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经典的科学小品文。

  今天用了两个课时跟孩子们一起把课文学完了。从教学策略的选择上,仍坚持“读议结合,以读为主”的原则,把大量时间放在了引导学生读课文上面。

  根据课文的层次,或以自然段为单位,或者按照意义段来读,考虑到教学时间不宽裕,在朗读要求上没有提出过高的标准,只是强调要读准确、读整齐。读完之后,让孩子们议一议段落的基本大意,这样做是为了训练孩子概括段意的能力,是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的。议了段意,通常会由我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

  如读完本课前第二自然段,我设计的问题是“蟋蟀选择住址的标准是什么?跟其他动物相比,蟋蟀的做法体现了什么?”,孩子们很快就找到了“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不肯随遇而安”、“慎重”等关键词,在集体探究了随遇而安、慎重两个词语的意思之后,孩子们对蟋蟀选择住址的标准和讲究程度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而后再读课文,感觉就明显不一样了。讲到蟋蟀住宅的特点时,根据课文的表述,我跟孩子们一起在黑板上画出了蟋蟀住宅剖面图,洞口的位置在哪里,平坦的平台以及九寸深、一指宽的隧道,都被直观呈现了出来。我感觉这样做效果不错。

  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也是解读课文的一个重点。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这部分内容讲得有些局促,对教材的挖掘不太够,只重点帮助孩子们理解了前足扒土、后足踏地、两排锯推土等内容,缺少了对蟋蟀弱小与建造住宅工程量巨大的分析对比,也没能对作者细致入微、极富耐心的观察加以提示,更不要说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了。而这个是本单元教学的重中之中。因此,我对这两个课时总的自我评价是:教学目标达成度低,教学效果不理想。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7

  首先目标引路,让学生自学课文,重点让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特点和住宅修建过程,同时领悟作者在介绍时的运用说明方法;

  之后让学生提出问题后进行协作学习,比较学习,学生把生活中人们的住宅和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悟到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然后采用变换主角的教法,让学生扮演蟋蟀工程师来介绍自我如何建筑住宅,住宅有什么的特点等,透过学生当主角,老师充当一位听者,师生的主角互换,这样反馈练习,解决了难点;

  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蟋蟀的资料,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长了见识,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安排学生小练笔,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写一种小动物。

  首先目标引路,让学生自学课文,重点让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特点和住宅修建过程,同时领悟作者在介绍时的运用说明方法;

  之后让学生提出问题后进行协作学习,比较学习,学生把生活中人们的住宅和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悟到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然后采用变换主角的教法,让学生扮演蟋蟀工程师来介绍自我如何建筑住宅,住宅有什么的特点等,透过学生当主角,老师充当一位听者,师生的主角互换,这样反馈练习,解决了难点;

  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蟋蟀的资料,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长了见识,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安排学生小练笔,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写一种小动物。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8

  蟋蟀的住宅改编自十九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通过细致而持续的观察,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修建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坚持不懈、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一.激趣导入

  首先,出示课题,让学生齐读。然后提问,人类居住的地方叫“住宅”,动物居住的地方叫什么?学生明确——洞穴。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蟋蟀的住宅,你有什么问题?使学生初步感知蟋蟀的住宅与其他动物的洞穴是不一样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检查了学生的自主预习情况,使学生能够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采取了多种朗读形式,点名读、分组读、齐读等,在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做到了能读通读顺课文。接着,让学生思考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讲了哪两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理清层次。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很沉默、只有极个别学生能找出正确的答案。我认为,一方面是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太少,一方面是应该教师先带领着学生议一议每一段的基本段落大意,再让学生去划分层次,这样效果会更好,这样做可以训练孩子概括段落的能力,是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的。

  三.深入研读

  让学生默读指定段落,并且勾画出关键词句,从关键词句中品会蟋蟀住宅的特点,并且带领学生反复朗读关键词句。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参与度很高,调动起来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也很高,都能准确的概括蟋蟀住宅的特点。我带领学生品味作者对于蟋蟀住宅特点的描写,引导学生从准确的表达中体会作者对于蟋蟀住宅的细致观察,再让学生找表达准确的句子,通过品读感受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在课上我还注意了及时捕捉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其他学生纷纷效仿。此时我适时引导学生去思考,蟋蟀用来建造住宅的工具是什么?学生在品读关键词句中能够明确工具十分柔弱。教师点拨,正是这样柔弱的工具,却建造出如此精巧的住宅,让学生将赞叹之情融入朗读之中。让学生体会蟋蟀修建住宅的一系列动作以及工具的柔弱,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蟋蟀的住宅可以说是伟大动物工程,从而领悟蟋蟀吃苦耐劳、坚持不懈、不肯随遇而安的品质。让学生展开想象朗读课文中把蟋蟀比作人的语句,体会拟人的修辞手法。

  当然,在教学当中我也有两处不足之处,一是只带领学生重点体会到了作者细致的观察,而对于“作者长时间的观察”没有重点强调。应该让学生抓住描写时间的关键词语,从而体会到作者长时间的观察。二是没有充分带领学生体会到法布尔对于蟋蟀的喜爱和赞叹之情,应该通过拟人修辞手法的关键语句让学生体会作者笔下的蟋蟀是个讲究卫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富有情趣的形象,感受作者对蟋蟀的情感。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9

  在讲解蟋蟀的住宅特点的时候,我先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5、6、7自然段,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然后通过“寻找蟋蟀真正的家”评画活动调动学生的探究欲。通过四幅画的观察和比较,让学生或多或少的加强了对蟋蟀住宅特点的了解,最后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对这些特点进行概括和归纳。这种活动表面上是评画,实际上是学文。学生全身心的投入,饶有兴趣的评讲,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另外,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伟大的工程”这句话的含义时,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古今中外人类所创造的一些伟大的工程图片。在轻松的乐曲中,学生不仅欣赏到了优美的画面,赞叹人类的智慧和劳动,更多的是从中深刻的领悟到了“蟋蟀的住宅也是靠它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创造的,同样也是一座伟大的工程”的深刻内涵,从而对蟋蟀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产生敬佩之情。

  在为了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思维拓展,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假如你就是蟋蟀工程师,要参加昆虫王国的住宅设计大赛,你能为自己的住宅设计广告词吗?广告词要简洁明了,琅琅上口,最好能抓住蟋蟀住宅的特点。”听了我的引导,学生们跃跃欲试,思考交流一会儿后,争先恐后的站起来,绘声绘色的介绍、讲解。他们抓住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构造,通过自己编写广告词形象、生动的描述出来,那一举手一投足的动作神情仿佛自己真的就是一个蟋蟀工程师,完全进入了角色。听得同学也是津津有味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由于形式新颖,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说、大胆说、创造说的兴趣,又容易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任何一节课都是一节遗憾的艺术,它不同于普通的艺术,可以预先一遍又一遍的排演,它潜伏了更多的随机性和多变性,既要有专家般深邃的眼光,又要有逢“场”作戏的应变能力。在我的课中也存在一些美中不足之处。如:在教学“随遇而安”一词时,虽然我在教学设计中安排了通过引导学生对本段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分析或者结合生活实际来帮助理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忽视了学生感情朗读的训练和对蟋蟀不辞劳苦、不肯随遇而安精神的感悟。另外从整体上看,教师让学生充分研读课文的时间安排较少,学生获得的知识比较零碎。在课堂教学快结束时,教师也没有对整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概括。

  最后,非常感谢迎江区语文教研室给我这次锻炼和施展的机会,感谢各位领导、老师对我的关心和培养。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争取不辜负领导、老师们对我的鼓励和期望。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10

  《蟋蟀的住宅》是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初读这篇课文时兴趣不大,觉得文章有点散,线索似乎不太清晰。但是当我们沉到文本中,仔细研读时,就会发现,这篇课文不是按照蟋蟀修建住宅的顺序写的:先选址再修建接着写修建好的样子;而是根据法布尔的观察顺序写的,先发现住宅再观察特点继而想了解它的修建过程。

  而且法布尔在富有情趣的语言中,表达出了他对蟋蟀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努力改造自己生活的那种欣赏和赞叹。叶老曾经说道“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抓住了文章的思路,就打开了窥视作品奥妙的门户。

  基于这样的解读,根据文本特点,为了简化教学,我在设计的时候作了一些尝试。

  1、抓住题眼:

  我抓住了题眼“住宅”,循着作者的思路,带着学生好好地去欣赏住宅,对住宅做进一步的了解和新的发现,在不断的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是伟大的工程,情感的升华水到渠成。而不是给学生一个“伟大工程”的结论,要学生去论证这个结论。

  这样就极大的尊重了学生的主体,真实地做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

  2、突出重点,注重文章内在的联系:

  从文本来说,主要写了住宅特点和修建两个方面。在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感悟时,根据学生普遍对住宅特点感兴趣的情况,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对课文内容作了大胆的取舍,重点研读住宅特点,概括学习修建过程。在学习住宅特点时,学生发现蟋蟀的住宅具有朝阳、倾斜、干得快的特点,我就顺势引导学生将上下文联系起来学,发现段落之间的联系,感悟小蟋蟀舒适的住宅和他的不肯随遇而安、慎重选址密不可分。

  通过今天的教学实践说明,这种“舍而不弃、上挂下联”突出了重点,揭示了文章的内在联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适应孩子的需求。

  3、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

  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这节课我是非常重视读的。除此之外,我还运用了多种方法。比如在联系上下文读、对比读中抓住关键词品排水优良、阳光温和;在读思议结合中品草“半掩”的高明;在读写迁移中品“巢穴”“住宅”“家”之间的不同含义及文字背后的不同情感。学生在品味语言魅力后,“体验写话”,在我的眼中,这里是蟋蟀的……孩子们妙语连珠,令我惊喜。

  就这样让学生在“字字珠玑”中品味语言精妙,感受这了不起的小生命以及作者、我们对这小生命的敬佩。还有教师创设情境,请学生“听话想象”,蟋蟀会唱些什么呢?孩子们浮想联翩,一个会劳动会生活的小蟋蟀深深印在了他们心上。还有课中及时捕捉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质疑、批注、边读边听边思考。及最后的“吟诵昆虫记中的一段话”。

  课外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这都是在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正因为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意识,课堂显得和谐并充满生命的活力。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11

  课堂教学中的许多情况往往有着很大程度上的随机性。课标中指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阅读教学是个性化的行为。”

  今天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学完后,我总结到:蟋蟀只是一个小小的昆虫,可是却凭着它柔弱的工具建造了伟大的住宅,那么,你从它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呢?学生一个个都很踊跃。

  生:我以后要学习它坚持不懈的精神。

  生:我要向它学习,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

  生:我要学习它吃苦耐劳的精神。

  生:蟋蟀用柔弱的工具去挖掘泥土,住宅建好后还不断修整,力求最好,我以后也要像它一样,精益求精。

  通过学生的回答,我看到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本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些回答都在我的意料之中。这时,我班的小调皮张文宇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向它学习,蟋蟀是害虫,它们每年都要毁害好多庄稼,农民都想消灭它们。”听了他的话,我没有立刻急着去辩解,只是笑着说,张文宇同学考虑得很周到,你们认为他说得对吗?同意他的观点吗?

  同学们议论纷纷:

  生:老师,我觉得他说的有点对,庄稼对农民伯伯来说太重要了。

  生:我觉得他太片面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蟋蟀是害虫,但是它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去学习呀。

  这时,更多的同学举起了手,课堂气氛更活跃了。

  生:老师,我认为刚才那个同学说得很对,人也是这样,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不能因为他的一些缺点就说这个人不好。就像张文宇一样,虽然他平时很调皮,但是他在学习上特爱动脑筋,爱思考问题,这点非常值得我学习。

  生: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是这个道理。

  还要我说什么哪,同学们一个个精彩的回答不就是最好的答案吗?这节课比我预想的要生动得多,价值更大。

  反思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解。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疑问入手,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教师应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让自己的设计意图融进学生的思维。

  上面的案例中,学生对蟋蟀产生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是教师没有想到的,如果这时老师只是遵循备考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驳,我觉得这不是“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不是以学生为本的体现。教师充分利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让学生去想,去发表自己的见解,才得出一个个精彩的回答:看事物要一分为二;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要学习别人的优点

  《蟋蟀的住宅》的教学让我感悟到,教师要与课堂一起成长。对学生的意外之举要给予关注,这样,课堂中才会出现更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12

  1、通过蟋蟀和人类比住宅环节,促使学生去探究蟋蟀的住宅,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从“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并适时地进行拟人句的学习,这也是本篇文章很大的亮点,此文不仅是科学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课文中的语言乍看平实,其实文章涵盖着作者浓浓的情怀。我让学生多次找出拟人句并重点地指导朗读,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作者喜爱昆虫、热爱自然的教育。

  3、通过重点词句学习语言。文中许多词语和句子都写得别有特色。比如,“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句话我要求学生们反复阅读,运用上下文的互相比照的方法加深理解。

  改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用“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那只可爱的小蟋蟀,请你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住宅”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检验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特点的情况。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