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3篇(小学数学一年级比一比教案)

时间:2022-09-21 08:34: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3篇(小学数学一年级比一比教案),供大家参阅。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3篇(小学数学一年级比一比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

  2.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认字、写字和正确使用量词。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复习生字。

  2.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整体把握

  1.说一说、比一比。

  师:同学们都读了课文,请告诉老师,他们在比什么?

  生:比大──小。

  生:比多──少。

  师:谁和谁在比大小,谁和谁在比多少?

  生:黄牛和花猫、苹果和枣在比大小。

  生:鸭子和鸟、杏子和桃在比多少。

  师:黄牛和花猫、鸭子和鸟都是动物这是一类的,它们可以放在一起来比较。苹果和枣、杏子和桃都是水果,可以放在一起比较。

  2.认识量词。

  课件出示课文:

  一(头)黄牛  一(只)猫

  一(个)苹果  一(颗)枣

  一(群)鸭子  一(只)鸟

  一(堆)杏子  一(个)桃

  师:括号内的字表示量词。在说一些物体时要用上这类的表示数量的词。

  师:在上面的这些图片中(课件出示一些动物图片)你能说一说吗?

  生:一头猪。

  生:一只兔。

  生:一只鸡,一群鸟。

  师:对了,多的时候用一(群),还能说一群羊、一群蚂蚁、一群大雁……

  师:我们再来看这些可以用什么量词,你能说吗?

  生:一个西瓜,一堆西瓜。

  生:一棵树,一颗星。

  师:这两个字不一样,表示的物体也不一样,“棵”一般用在植物类,“颗”一般用在圆圆的、小小的、粒状的东西。

  生:一棵白菜,一颗石头。

  生:一颗心,一颗种子。

  3.我会说。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练习课后“我会说”。

  一(朵)花 一(把)扇子 一(本)书 一(件)衣服 一(双)鞋 一(块)西瓜 一(辆)车

(3)续编儿歌。

  学生先说一说生活中的量词,思考后续编儿歌。

  例:

  一个大,一个小,

  一头大象一只兔。

  一个皮球一颗扣。

  一边多,一边少,

  一群山羊一只鸡。

  一堆萝卜一根葱。

(三)指导生字,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观察生字。

  课件展示书写过程,书写顺序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重点看笔顺:先中间后两边。

  引导学习新笔画“竖钩”,注意“少”上边的“小”没钩。

  2.教师指导、示范,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

  4.展示学生作业。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践,按照指定标准对物品进行比较。并且能熟练的掌握数数的方法,会比较物体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复习策略):在数一数、分一分、比一比的游戏活动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能按照指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比较,并且能熟练的掌握数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发现并提出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动手游戏《数一数、比一比》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下面我们一起玩一个《老师说你们做》的游戏。老师说学生边说边做(大小)

(二)说一说

  1、小朋友,你们在家愿不愿意帮助妈妈收拾家务?我们的好朋友小明他帮助妈妈把家务收拾好后,把妈妈、爸爸、自己的衣服分类放好,说“妈妈的衣服真多啊”,你能告诉老师,小明是怎么知道妈妈的衣服多?数一数有多少?(出示课件图片)

  2、学生自由发言(因为我看到妈妈的衣服叠的最厚了。)

  3、看到老师的图片,你还能比较什么?(妈妈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短,比小明的衣服长,所以小明的衣服最短;还能比较花瓶,观赏的装饰品,古董马,妈妈小明的身高)

  4、同学们观察的真细致。闭上眼睛,跟老师旅游轻松一下!看!出示课件,我们到哪儿了啊?(花果山)你能在这儿比较什么?(学生尽情发挥数,猴子,比较多少)接着去旅游出示课件我们又来到哪儿了啊?(海边我们能比较什么啊?(学生自由说)

  5、我们旅游到了这么多的地方,能不能从我们生活中进行比较呢?把你们课前收集的资料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告诉大家你比较的是什么。(矿泉水瓶,汽车,球,铅笔,纸)看看我们教室里能比较什么?生活中我们还能比较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老师随机鼓励肯定其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6、游戏《小组找家》出示课件让学生比较完书的厚和书的多少之后,分组,听老师口令找家。

  7、游戏〈男女找家〉出示课件,轻重的比较,然后男生女生分组找家。

  8、小猫看到我们玩的这么开心,也来参加我们的游戏,但是它带来一只小猫和两团线球,它要问问我们小朋友哪团线球长?学生自由发挥,肯定起想象的答案。你还能比较什么?

  9、动手涂一涂。出示课件,看到大数受不了了,为什么?(我们小朋友可不要象他这样,要爱护树木)下面把你认为是大树的涂上深绿色,小树涂上浅绿色,动手涂一涂,比一比谁涂的又快又好,老师就奖励他一个大拇哥。学生动手老师巡视。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3

  一、说教材

  分类和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本课教学以“帮妈妈放衣服”为主情境,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引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比较“厚薄”,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通过“在情境图中找一找,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可比的对象,选择比较的标准来“比”,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目标。

  二、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2)、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三、 说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难点: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

  四、 说教学策略

  1、说学情

  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学生对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比较的多种方法。

  2、设计理念

  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设计了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气球、弹力球

  五、课前游戏:对口令。

  师说上句,生对下句。

  我说大,我对小;我说高,我对矮;我说低,我对高;我说长,我对短;我说薄,我对厚;我说轻,我对重;我说宽,我对窄;我说远,我对近……

  热闹的师生互动的对口令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口令的内容紧扣本课知识点,便于学生感知、理解,为“比一比”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请班里一名比较高的同学与自己合作比一比个子。得出老师比同学矮的结论。

  2、再请两个同学与第一个同学比个子,分别得出结论。

  3、引出课题。这些结论都是通过“比一比”得到的(板书:比一比),今天我就来研究“比一比”,看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还能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小事引出“比一比”的学习,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民主地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以一名合作者的身份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驳,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研究“比一比”问题的积极性。】

  二、引导探究。

  1、整体感知情境图。(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说说图上都有什么?

  学生们通过观察说出画面中左边有挂衣橱和存衣柜,放有爸爸、妈妈和小明衣服;右边是博古架,摆放着瓷马、花瓶、琉璃球等。

  2、比多少、厚薄。

(课件播放)小明说:妈妈的衣服真多呀!

  师:你和小明的看法一样吗?你怎么知道的?

(多媒体突出放大存衣柜,便于学生观察。)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数一数妈妈的衣服有11件、小明的衣服有4件,所以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多。

(2)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厚,所以妈妈的衣服多。

(多媒体演示比厚薄的过程)……

  小结:同学们用了不少好方法比较出妈妈的衣服最多,通过“比一比”,我们还可以发现许多问题呢。

  3、比长短。

  师: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妈妈准备了三件外衣挂在衣橱里,(多媒体突出放大挂衣柜),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并在全班汇报。

  学生们会出现许多不同的结论,如: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小明的衣服比妈妈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小明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短;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比爸爸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最长,小明的衣服最短……对于能用多种标准进行比较的小组进行表扬。

  小结:比较的时候一定要确定谁跟谁比,比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3、你还能比什么?

  仔细观察情境图,小组确定研究内容,选择一样主题图中的一件物品,合作进行比较研究。

  小组汇报,其它组补充、评价。

  小组可以选择琉璃球比较大小、轻重等;可以选择瓷马比较高、矮、多少等;也可以选择花瓶比较胖瘦、高矮等。

  小结:(根据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先带领学生充分感知情境图,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由“妈妈的衣服真多呀,你也这样认为吗”这个问题,激起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进行自主探索的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先是领着学生比较衣服厚薄,再半放给小组交流比较衣服长短,最后通过“还可以把什么东西比一比”,让小组自选研究题目,进行比较,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使他们对新知识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

  三、“闯关”巩固。

  第一关比多少、厚薄(多媒体出示第23页第1题)

  师问:哪边的书最多,哪本书最厚?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第二关比轻重(第24页第2题)。

  用多媒体模拟天平称量水果的过程,

  学生独立思考后判断轻重。

  说说理由。(学生可以结合压翘翘板的生活经验直观感受天平杠杆重的一端下沉,轻的一端上翘的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演示,变教材的静态呈现为动态呈现,引起学生对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从而更直观形象的感知天平称重的有关原理。】

  第三关比手的长短(第24页第4题)。

  演示活动:教师演妈妈,大同学扮演“我”,小同学扮演“弟弟”,比手。谁的手最长?

【设计意图:结合自主练习中的的插图在课堂上组织分角色表演演示活动,紧紧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符合儿童欣赏、认知特点,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第四关:实践应用活动:谁哪合适?

  1、出示一个气球和一个弹力球。

  师:请你猜一猜哪个球重?哪个球轻?

  2、学生们掂一掂、试一试后,说说实际比较的结果。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猜测一下哪个球重,哪个球轻?熟悉这两种球的孩子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判断出弹力球比气球重,对与没有这种生活经验的孩子教师要组织他们亲身试一试,体会大得物体不一定重,小的物体不一定轻的辨证思想。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开放题,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在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

  第五关:实践拓展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教室里还有什么可以比的东西,小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