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游戏教案范文精选6篇

时间:2022-04-15 14:34:01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大班幼儿游戏教案,供大家阅读。

大班幼儿游戏教案范文精选6篇

第1篇:大班幼儿游戏教案

  活动目标:

  1、练习用纸球击目标,发展幼儿投掷能力和目测力。

  2、学习遵守游戏规则,体验规则在活动中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用报纸、皱纸做成的只求若干只。

  2、小脸盆若干只,盆内调好颜料,一盆一种颜色。

  活动过程:

  1、启发提问,引起兴趣:

  (1)、教师启发提问:

  ——“如果不用笔,你能怎样在板上画出一幅美丽的画?”

  (2)、幼儿讨论交流。

  (3)、激发游戏兴趣:

  ——“今天我们做小猴投彩球的游戏,用纸团蘸上颜色投到板上看看会不会变成一幅美丽的图案?”

  2、提供材料,自由探索:

  (1)、“小猴”玩纸球:

  幼儿每人拿一只纸球,分散自由的地玩球(抛接,投掷)。

  (2)、“小猴”投纸球:

  按幼儿意愿,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四队。

  提问:

  ——“今天的比赛分成四队进行,可以怎么分?”

  (3)、每队幼儿分别推选出自己的队长,并为自己组取名。

  ——“你们想选谁做队长?为自己的队取个名字?”

  (4)、每队幼儿对准本队的目标进行投掷练习。

  3、难点练习,重点指导:

  (1)、教师讲解并示范“小猴投彩球”的游戏:

  提示:每名幼儿拿一只纸球,蘸上颜色,然后投向白纸板。一对一块板,各队的幼儿应投自己队的那块板。如果投到别队的板上,那就为别队添彩。每人投了数个纸球后,教师发出“停止”信号,幼儿即停止投掷。

  (2)、幼儿进行游戏。各队幼儿对准自己的目标,投出彩球。教师及时指导,提醒幼儿颜料不要蘸得过多,瞄准了再投,不要投空,也不要投到别队的板上。

  4、共同讲评,结束游戏:

  将各队色彩鲜艳的“画”集中在一起,师生共同进行评价。

  小企鹅运冰块教案

  目标:

  1、探索多种运球的方法,练习运球的动作;

  2、体验运球的方法和动作的内在联系;

  3、喜欢参与活动,能遵守游戏的规则。

  准备:

  在场地上表示起始线、终线;每位小朋友一个球;

  过程:

  1、准备活动:《小企鹅做运动》模仿小企鹅的动作做摇手腕、脚腕、身体摇摆等动作;

  2、游戏:《小企鹅运冰块》更多分享请添加学前教育-冯老师:

  ①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小企鹅是住在南极的动物,在南极有许多的大冰块,小兔子开的冷饮店里要用大冰块,它打电话给小企鹅:“叮铃铃——小企鹅在家吗?我想要一些大冰块你能帮我运过来吗?”

  ②引发幼儿探索运球的方法:小兔的商店离着小企鹅的家很远,小企鹅们我们怎样把大冰块(皮球)运到小兔的商店?小企鹅要自己开动脑筋了!自己来试一试吧!

  ③请个别幼儿示范他们运球的方法,并请其他的小朋友跟着一起学一学;“我们来看一看ⅩⅩ这只小企鹅想了什么办法?”“他是怎样来运球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④放松活动:模仿打气的动作。

  我和响瓶一起玩教案

  活动目标

  1.探索响瓶的不同玩法,锻炼上下肢和手指肌肉的力量。

  2.在学习用眼追踪、观察物体运动方向的同时.提高躲闪能力。

  3.感受大家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收集和制作两个大小不一的响瓶(饮料瓶的瓶盖上戳三个小洞,内放小石子、铃铛等沉底的物品,使其摇晃能发出声响),盛满水的盆(盆的数量根据幼儿人数和盆的大小决定.避免幼儿在装水时拥挤)。

  2.幼儿能自己拧下瓶盖,装水后拧紧瓶盖;能用响瓶做早操;能看教师手势站成左右两列。

  活动过程

  1.幼儿手持两个响瓶,平时做操的队形站立.教师晃动手中的响瓶提问:你们手中拿的是什么?响瓶邀请小朋友和它一起玩。我们一起带着响瓶做早操吧

  2.幼儿自由探索响瓶的玩法。

  教师:响瓶要伽朋友带它玩,想一想,可以怎么玩?引导幼儿尝试用手、躯干、腿、脚等多种部位与响瓶进行游戏。活动中教师注意观察发现新颖的、安全的、有利于促进幼儿身体发展的动作。

  幼儿站成两列,师生共同小结:表扬积极参加活动的幼儿;请有创意的幼儿展示自己的创意.教师及时用语言总结。

  鼓励幼儿再次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位与响瓶进行活动探索。

  3.游戏“响瓶飞上天”,锻炼幼儿的上肢肌肉.学习眼睛跟踪物体运动躲闪。

  教师:响瓶玩得真高兴,现在它想飞到天上去.怎么办?

  请个别幼儿示范将响瓶用力向上抛,用“看响瓶飞得高不高”,提醒幼儿眼睛看着响瓶的运动方向。

  教师:响瓶落下来会砸到我们的,怎么办呢?引导幼儿眼睛看着响瓶的运动方向,学习躲避响瓶。

  幼儿将大响瓶放置在场地周边后,自选空地练习向上抛小响瓶.并学习躲避物体。

  小结:表扬能够向上抛响瓶并能躲避的幼儿。引导幼儿总结出“眼睛看着响瓶的运动方向学习躲闪”。

  4.游戏“响瓶滚得远”,锻炼幼儿的下肢肌肉.继续学习眼睛跟踪物体。

  教师:现在响瓶想滚起来,要滚得远远的。怎么办?

  请个别幼儿示范将响瓶用力向前踢或向前推,通过比较,总结出用脚踢可使响瓶滚得更远。

  幼儿站在场地的两边,用力向前踢响瓶,响瓶踢出后,要看清楚响瓶滚到哪里,将响瓶捡回来站在线上再踢。提醒幼儿在奔跑中要眼睛看着前面,学习躲避他人。

  进行看谁踢得远的比赛,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幼儿站成两列,师生共同小结:表扬能躲避他人的幼儿。

  5.游戏“打水仗”,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巩固躲闪的技能。

  教师:我们能不能用响瓶来打水仗呢?

  幼儿自由表述后,教师总结,并完整地讲解示范游戏的玩法:男女幼儿各分一边,每人选一个盆,将自己的两个瓶子装满水,将响瓶当水枪.当老师发出指令后,对面双方互相“开火”。要求幼儿学习看对方的行动躲闪,尽量不要让自己被打中。

  幼儿游戏,教师提醒幼儿躲闪。

  小结:请躲闪成功的幼儿示范讲述自己的动作,幼儿说不清的教师帮助讲解。 幼儿尝试运用他人的经验再次游戏。

  6.总结活动,帮助幼儿感受大家共同游戏的快乐.提升活动中获得的经验。

  教师:今天,我们和响瓶一起玩,响瓶可开心了!你们呢?

  幼儿自由表述。

  教师:今天不仅响瓶开心,我们也很高兴。游戏中我们学会了一样本领,想想看是什么? 幼儿自由表述,教师在此基础上启发:在游戏中要学会躲闪,就要学会用眼睛看运动的物体。

  在轻柔的音乐背景里,师生共同做放松动作:用响瓶轻轻敲击手臂、腿部,相互间敲击背部,时间不少于1分钟

  丢沙包

  [活动目标]

  1、练习幼儿双腿夹物跳的动作及准确投掷的能力。

第2篇:大班幼儿游戏教案

  听口令拍球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慢、快拍球的动作要点。

  2.初步掌握原地慢、快拍球的动作;能够随节奏拍球。

  3.能积极尝试慢、快拍球;善于动脑筋,并能仔细观察教师和其他小朋友的动作。

  【教学准备】

  1.原地单手拍球比较熟练。

  2.会玩“慢、快跑游戏”。

  3.皮球若干,《兔子舞》音乐。

  【教学过程】

  一、热身运动,熟悉球性游戏。

  1.教师带领幼儿玩游戏:听哨音,抱球“慢、快跑”游戏。

  2.熟悉球性练习。

  教师带领幼儿做关于球的基本动作,引导幼儿学习抓球、压球、托球、抛球、转球的动作。

  复习原地单手拍球

  3.复习原地单手拍球的动作要求。

  师:小朋友都能和皮球很好的玩游戏,那么我们一起来单手拍球10下,看谁能够连续不断。准备好,一起数。

  二、尝试并探究慢、快拍球。

  1.观察、比较两种不同的拍球方法。

  (1)教师示范两种拍球方法,请小朋友说一说两者的区别。

  (2)师:怎样能够把球拍的快,怎样能够拍的慢呢?请小朋友自己试一试。

  2.幼儿自由分组,初步尝试练习。

  3.教师和幼儿一起分析动作,引导幼儿说出慢、快拍球的要点。

  教师总结:慢拍球的时候拍的时候用力,等它弹的很高再拍下去,拍快球就要重心低拍的越低就越快。

  三、学习快、慢拍球。

  1.幼儿根据教师口令慢、快拍球。

  师:听好口令,我说慢你们就要拍的慢,我说快,马上加快速度拍,准备开始!

  2.教师再次小结要点,引入哨音节奏概念。

  师:拍的慢一定要记住让球弹的很高以后再拍下去,拍快球就要拍的低,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个哨子,听好哨子声音,吹的短拍的快,吹的长拍的慢。

  3.幼儿根据教师哨音慢、快拍球。

  四、听音乐拍球游戏,感受拍球的节奏感。

  1.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听音乐,感受节奏。

  2.初步尝试跟随音乐节奏拍球。

  师:你可以试一试听好音乐节奏,跟着节奏拍球,就像我们打节拍一样,一定要仔细听音乐哦!

  3.教师请小朋友休息说一说怎么跟着节奏拍球。

  4.分析好以后再次尝试跟随音乐节奏拍球。(教师可以帮着幼儿打节奏)

  五、放松运动。

  1.放松手臂和手指,体前屈和蹲起跳练习。

  2.指导幼儿甩甩手,拍拍腰,捶捶背等动作。

第3篇:大班幼儿游戏教案

  【活动目标】

  1、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促使幼儿身体两侧肌肉力量的协调发展。

  2、培养幼儿互助、友爱、勇敢、合作的品质及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分两组,每组一辆小三轮自行车,用彩色纸装扮一下,看哪组的自行车漂亮。

  2、绕障碍骑车:在活动场地上有间隔地放置一些皮球或画一些标志(动物图案等),幼儿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地骑车绕过障碍。在每个幼儿掌握了要求、骑车基本熟练后,可开展小组比赛,看哪组骑得好又快。

  3、合作推车比赛:每组两个幼儿,一个坐车握把、脚放在踏板上但不准驱动;另一个在后面推动小车,二人合作,比赛哪组骑得好且快。根据情况交换角色。

  【活动建议】

  1、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同时要勇敢。

  2、可以骑、推相结合,也可以三人一组(一人骑、两人在后推)展开比赛。

第4篇:大班幼儿游戏教案

  游戏目标

  1.通过游戏,训练幼儿联想能力和表达的流畅性。

  2.引导幼儿学习仿编诗歌,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知识。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游戏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学会一些物体、动物的手影方法,同时已熟悉诗歌《手影游戏》。

  物质准备投影仪。

  游戏方法

  1.提出游戏主题,幼儿自由分组。

  2.幼儿在投影仪前表演手影,并仿编句子。例如:变蝴蝶穿花衣,变松鼠大尾巴,变小熊真可爱……幼儿轮流往下接,所接的句子不能重复,小组成员如果有人1分钟接不上就结束。手影句子最多的一组为优胜组并奖励大红花。

  3.按程序开展游戏。

  4.从中选出恰当的句子,并整理成诗歌,如:

  变灰狼,诡计多。变鸭子,呷呷呷。

  变蜗牛,到处走。变青蛙,呱呱呱。

  变剪刀,本领大。变小人,哈哈哈。

  变太阳,红彤彤。变小狗,汪汪汪。

  ......

第5篇:大班幼儿游戏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时通过故事是让孩子了解小狐狸的“空中小屋”是从哪里来的。能仔细地观察画面,对故事情节发展和任务对象做出大胆的推想。并清除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体验同伴间相互帮助的情感。

  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通过封面导入,引导幼儿观察封面,引发对图画书的兴趣;第二环节,尝试前后关联地阅读画面理解故事,第三环节,幼儿的经验迁移。

  活动目标:

  1、尝试在自主阅读图画书的过程中,理解故事内容,理解小狐狸住空中小屋的故事情节。

  2、关注竹子的生长,感受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的内容。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

  图书

  活动过程:

  一、封面导入(通过封面导入,引导幼儿观察封面,引发对图画书的兴趣。)

  竹笋、竹子生长过程视频播放,我们看看,春天这种植物叫什么?我们餐桌上也有,它的名字叫什么?

  今天讲的这个故事和竹笋有关。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图画书,我们一起来看看封面,封面上有什么?

  2、可能说的是什么?

  小结:通常封面会告诉我们一些关于这本书的很多信息。比如:故事的名字、大概内容。那空中小屋到底是什么样的房子呢?

  二、自主阅读图画书(尝试前后关联地阅读画面理解故事。)

  1、小鸟的家

  1)小鸟的家在哪里?

  小狐狸可以和小鸟一样做这样的空中小屋吗?

  小结:因为小鸟有飞的本领,它喜欢在树上飞来飞去,所以它把家安在了树枝上。可惜小狐狸不会飞。

  2、小松鼠的家

  1)小松鼠的家在哪里?

  小狐狸和小松鼠一样造一个一样的空中小屋吧?

  小结:原来,小松鼠有爬树的本领,喜欢在树上窜来窜去,所以它把家安在树洞里。可惜小狐狸不会。

  3、小狐狸的空中小屋

  小狐狸把家造在哪里?

  小结:小狐狸为什么要住在那么高的地方,请大家一起跟着老师从头开始看图书吧。

  三、完整阅读故事——经验迁移(为小动物想办法。)

  1、为什么小狐狸的小屋会在空中?

  2、原来,竹子会长高,所以小狐狸的房子被竹子给顶了起来。有什么办法帮助小狐狸从小屋里下来?小动物想了什么办法?

  小结:其实,春天是个万物生长的季节,不仅是竹子,其他许多的花草树木也都会生长,会发生变化。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在空的时候到花园里去寻找春天!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有些小朋友依然会显示出胆怯的现象,讲着自己的故事突然就忘记下面如何去讲,有的小朋友表达时有很多错误的表述,如:恩……后来……后来……最后等不准确的描述,增加活动的次数,加强对小朋友们的锻炼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并且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积极渗透教育新理念,坚持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路线。

第6篇:大班幼儿游戏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影子是怎样形成和体验它的变化。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观察力。

  3、激发幼儿对影子的探索、变化的兴趣以及好奇心。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对影子的探索。

  2、体验影子的变化。

  活动准备

  1、光源(手电筒、灯泡等)

  2、幼儿用书画面“这些手影像什么?”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对影子的注意。

  “小朋友,你见过影子吗?”“什么时候会有影子?”(太阳光、电灯光照着我们的时候就有影子)“还有什么东西有影子?”(花、草、树、房子、动物等)“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幼儿猜想并讨论)用手电筒做实验,使幼儿知道因为物体挡住了光就有影子了。

  二、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影子及变化。

  “请你们到外面看看自己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请你再找一找、看一看,还发现了哪些影子?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会不会变?为什么会变?怎么样就使自己没有影子了?”(外面把光的位置改变了,影子就会改变,阴暗处,影子就没有了。让幼儿改变光照的位置观察影子的变化)

  三、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玩手影游戏。

  “下面我们来玩手影游戏。老师用手做一个影子,你们猜猜是什么?然后跟老师学着做好吗?”师生共同做手影游戏。“我们变了那么多手影,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不同的手影吗?”(手的不同姿势形成了不同的影子)

  活动延伸:

  1、玩踩影子游戏“怎么样使别人踩不到自己的影子。”

  2、早晨在一个物体的影子上做好记号,观察整个上午它会有什么变化。

  教学反思

  由孩子在户外活动不经意的一个游戏,给了我构思,捉住了他们喜欢玩的这个特点,同时这个活动比较贴切生活,由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出进一步探索,在设计中我由浅及深,层层递进扩展和深化了幼儿关于影子的概念,还通过玩手影这一活动环节,强化了活动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