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班教案4篇 中班教案有哪些

时间:2024-02-25 09:54:56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有关中班教案4篇 中班教案有哪些,供大家赏析。

有关中班教案4篇 中班教案有哪些

有关中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感受美术作品中总色快大小对比、红黄蓝绿搭配所带来的美。

  2、能大胆选择资料,大胆表示。

  3、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网上图片资源:蓝天、绿叶、红果子、黄色郁金香图片;蒙德里安的作品《红、黄、蓝构成》和他的其它作品若干;热带鱼。

  2、作品:热带鱼。

  3、剪好的红、黄、蓝、绿色圆形、方形、长条形、五角星形的彩纸;纸盘鱼若干;固体胶。

  4、电视机、电脑、连接线。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欣赏蓝天、绿叶、红果子、黄色郁金香图片和蒙德里安的`作品《红、黄、蓝构成》,引导幼儿感受作品的色彩,让幼儿描述初步感觉。

  ⑴、指导语:彩色世界真奇妙,有蓝蓝的天,绿绿的草,红红的花,看,今天老师要请大家走进红、黄、蓝、绿的世界。引导幼儿欣赏蓝天、绿叶、红果子、黄色郁金香等图片。

  ⑵、指导语:世界这么美,有红、有黄、有绿、有蓝,有一位大画家非常喜欢这些颜色,我们来看看他的画上有什么颜色?有什么形状?引导幼儿发现画面色彩搭配美。指导语:你喜欢这些画吗?假如我们把其它颜色都换成红颜色,那好看吗?为什么?除了颜色,画面上还有什么?有些什么样的线条?它们在一起就变出了哪些形状?看的出来,这位大画家喜欢红色、黄色、蓝色,喜欢方形、圆形。你们喜欢这些颜色、这些形状吗?

  ⑶、看,这些热带鱼也很喜欢红色、黄色、蓝色、绿色,他们把自身打扮得好看吗?引导幼儿欣赏热带鱼。

  2、美工活动:装扮热带鱼

  ⑴、我们刚才欣赏的热带鱼很美,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热带鱼,看,它们美丽吗?我们用红色、黄色、蓝色、绿色来打扮它们,好吗?师介绍工具、资料和操作方法。

  ⑵、幼儿操作,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细心地制作。

  3、欣赏幼儿作品。

  4、收归资料,整理活动室。

  延伸活动:把幼儿装扮的热带鱼用于安排环境。

有关中班教案2

  主题目标:

  1、在观察、探讨、实验、操作中勇敢尝试,大胆探索,体验探索与创造的乐趣。

  2、能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尝试用多种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并会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新发现。

  3、认识豆的种类,会运用测量、排序、磅秤等方法进行比较,感知各种豆的大小、形状、颜色、重量、粗细、软硬等,并能根据豆的种类特征分类。

  4、了解豆浆、豆花等豆制品的制作过程,体验劳动的乐趣。知道豆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引发对豆及豆类食品的兴趣。

  5、尝试创编有关豆的故事、儿歌或谜语,并能在集体面前讲述或朗诵,体验创造性表达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快乐。

  6、能用贴、画、剪、喷、印等方法塑造豆的艺术品,培养协商合作能力及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对豆子已有一定的了解。

  2、物质准备:各区角提供相应的操作材料,如自然角展示各种豆子的品种;班级种植角展示几种常见豆子的生长过程;各区域活动场地配有相关的背景图;语言区提供豆豆娃娃指偶、表演台、卡片、照片等;操作区提供天平、各种大小不一的容器、记录本等;科学区提供各种豆子、锅、盘、油、糖、石磨坊、豆浆机、盐卤等;美术区提供彩泥、火柴棒、吸管、各种豆子、广告颜料、毛根、卡纸、白乳胶等。

  活动实录:

  一、谈话引入

  师:今天,我们的豆豆家族可热闹呢,小朋友想不想继续探究豆豆娃娃的秘密呢?(老师让幼儿按意愿选择区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并提醒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用心观察,认真记录,把自己的发现与同伴分享。)

  二、幼儿以区域的形式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1、科学区:

  ①请幼儿园厨房的童师傅介绍豆浆变成豆花及花生酱等豆制品的制作方法。

  童师傅: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黄豆是怎么变变变,变成香喷喷的豆花吗?请小朋友注意看,待会儿告诉童师傅,你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老师:请小朋友用笔记下童师傅的操作过程,等一会儿我们再来交流。

  郭晓涵:我发现黄豆经过加工会变成豆浆,豆浆再放一点盐卤过一会儿就变成了豆花,真有趣;

  方籍苑:我发现用石磨坊磨出来的豆浆和用豆浆机加工出来的豆浆的香味和口感不一样;

  邱佳悦:我发现花生油炸后,花生膜的颜色发生了变化,香味也变得更香了;

  洪煜:我发现花生豆油炸后捣碎,再配上调味品搅拌均匀后就变成好吃的花生酱……

  童师傅:小朋友都很棒,童师傅还会用其它的豆子变成好多好多的豆制品,你们想吃吗?不过,你们以后不能偏食,也不能挑食,要做到样样都吃,身体才能长得壮壮的,知道吗?

  老师:童师傅教我们学了很多本领,让我们知道了豆制品的来之不易,今后我们不能随便浪费豆制品,要懂得尊重农民伯伯和工人师傅的辛勤劳动,以实际行动做个爱惜粮食,爱惜农作物的好宝宝。

  幼儿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一起制作、品尝豆制品,并互相介绍豆制品的口味,好一幅开心、欢乐的场面。

  ②幼儿在自然角、种植角观察豆子发芽的生长过程,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他们的发现。

  2、美术区:老师启发幼儿选择各种豆进行“豆豆艺术品”创作

  幼儿有的画画,有的制作,有的拓印,还有的粘贴。老师观察幼儿的制作过程,并根据需要给以帮助或指导。最后师生共同布置、参观、讲述作品展。

  李正丰:我这一幅作品的名字叫“我和豆豆娃娃做游戏”,我用四个黑豆做娃娃的眼睛,用好多好多的红豆做娃娃的口袋,用黄豆粘贴成一个蝴蝶结装饰娃娃的辫子;

  洪煜:我设计的是“豆豆娃娃去旅行”。我用豇豆粘贴成船,用豌豆做成帆,用甜豆做娃娃的帽子……

  苏泽宇:我用四季豆做成篱笆,用黄豆、红豆、花生豆等分别做成各种形状的花,用豌豆做花的叶子……我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豆豆娃娃和花儿交朋友”;

  邱佳悦:我的作品名字叫“豆豆娃娃上月球”。我用橡皮泥和各种豆子做火箭,用绿豆、蚕豆粘成月球,用卡纸、花生豆、青豆做娃娃;

  李灿雨:我和张宏毅一起合作,我负责拓印,他负责粘贴豆豆,我们作品的名字叫“豆豆娃娃遨游天空”。

  陈品辛:我和腾杨合作,我们的作品叫豆豆娃娃上公园……

  老师:今天,小朋友都很棒,有的自己设计,有的合作设计,每一幅作品都不一样。等下爸爸妈妈来接你们时可邀请他们参观,回家后也可与爸爸妈妈合作设计,比一比,哪个家庭最能干。

  3、数学区:玩豆豆棋、秤豆豆的重量、比较豆豆的大小,给各种豆豆排序等

  老师启发幼儿说出各种豆豆的名称及他们的数量关系,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与排序;提醒玩棋的'幼儿遵守游戏规则,想出各种不同的玩法。

  ①幼儿通过用天平秤豆豆,感知豆豆的重量;

  ②幼儿用各种大小不一的容器盛豆豆,感知、比较豆豆的大小、多少;

  ③幼儿通过玩“豆豆棋”,进一步认识豆豆的种类及用途,同时也增强了对数概念的形成。

  4、操作区:豆豆找家、给小动物喂食、拨豆、夹豆

  ⑴、豆豆找家

  ①、老师为每一组幼儿提供一盆各式各样的豆子,让其分工合作,给豆子分类,分类好

  后送至豆豆家园,看哪一组又快又好。

  ②、幼儿戴上头饰,分组玩豆豆找家游戏。

  ③、老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游戏,并有针对性地指导。

  ⑵、通过给小动物喂食,幼儿练习了数数,同时发展了手部小肌肉的协调性。

  ⑶、幼儿通过拨豆活动,感知豆豆的形状、颜色、大小、软硬等关系。

  5、语言区:创编豆豆娃娃的故事等

  师:豆豆家族里的娃娃本领可大了,小朋友想不想把它们的本领告诉大家呢?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告诉大家?

  幼儿有的说可以用画画的形式,有的说可以编成好听的儿歌或故事……经过协商大家决定采用创编故事的方法来告诉大家。

  王晨旭:《谁的本领大》:有一天,绿豆娃娃出去玩,碰见了黄豆哥哥和黑豆姐姐在吵架,它们都说自己的本领大,于是绿豆娃娃赶紧请来豌豆奶奶当裁判……

  邱佳悦:《豌豆的故事》:豌豆妈妈有两个女儿,姐姐叫阿黄,妹妹叫阿绿。有一天,吃完饭,她俩要出去玩,妈妈却对她们说:“你们不要整天光想玩,从今天开始要好好地练功。每天在水里泡六个小时……

  刘佳琪:《快乐的豆豆家族》:有一天,黄豆娃娃过生日,来了许多的亲戚朋友,黄豆爷爷向大家介绍着它们家族的成员,这是黄豆娃娃,别小看它年纪小,个头矮,它的本领可大呢……

  方籍苑:《豆豆圆舞曲》:听说新疆歌舞团到我们同安电影院演出,蚕豆爷爷高兴极了,他邀请所有的豆豆娃娃们都到电影院观看演出……演出结束后,豆豆家族的所有成员们都上台跳起了圆舞曲,红豆与青豆手拉手在台上滚来滚去,不时地引来了观众的阵阵笑声……

  活动反思:

  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能以支持者、合作者、鼓励者、指导者的身份介入幼儿的活动,以促进幼儿的有效学习和有效发展。活动中老师能提供给幼儿充足的、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对豆豆的认识与喜爱。并且教师能为

  幼儿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操作性材料,因此幼儿在活动中想象力及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作品都体现了鲜明的个性,孩子们真正体验了活动的快乐。在探究过程中,他们体验到了分享的快乐以及探究的乐趣,而我们也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体验到了成功!

有关中班教案3

  一、魔毯:游戏目的:

  1、立定时能平衡自己的重心

  2、加强幼儿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合作观念

  3、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4、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游戏材料:

  报纸,录音机,音带

  游戏过程:

  1、在场地上铺若干报纸。

  2、用故事引出游戏:大灰狼睡醒了,要到森林里去吃小动物。如果小动物站在"魔毯"(报纸)上,大灰狼就看不见了。

  3、音乐声中,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幼儿扮小动物到处走动或做小动物的动作,另一组由2-3名幼儿组成,扮成大灰狼,在旁边睡觉。

  4、音乐停。小动物们赶快找一张"魔毯"站在上面,否则就被抓走。

  5、将报纸对折。下一段音乐起,游戏重复进行,每一段游戏结束,就将报纸对折一次,直到每张报纸上只能站一个幼儿。

  二、溜冰:

  游戏目的.:

  培养幼儿的细心。耐心和平衡能力

  游戏材料:

  报纸,节奏较快的音乐

  游戏过程:

  1、将一张报纸一分为二,幼儿两脚各站在半张报纸上,做溜冰预备姿势.

  2、音乐声起,幼儿开始在规定的范围内向前滑行.

  3、报纸一破就下场,场所没有破的为最付佳溜冰手.

  (用力均匀,速度稍慢一点,报纸不容易破)

  教学反思:

  1应该对幼儿们进行分组游戏。

  2在游戏中应该邀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游戏。

有关中班教案4

  设计意图:

  线描画是用线条的变化来描绘对象及其形体结构的绘画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绘画方式,也是我国传统绘画的方式之一。线描画的绘画工具比较简单,可以用勾线笔、铅笔、油画棒、钢笔等,利用点、线、面来进行绘画,既可以对物象进行细致入微地刻画,也可以对物象进行简单地艺术处理;既可以进行造型训练,亦可作为艺术家表达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幼儿在欣赏、发现、感受线条美的同时,大胆进行创作,不仅能将幼儿零碎的经验加以提炼,而且与《纲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时在中班开展线描画,能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想象——发现——表现——创造”系列活动,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个性的发展。由此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内容:

  《线描画:各种形状的鱼》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疏密排列来装饰鱼。

  2、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发展幼儿初步的创新能力。

  3、向幼儿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重点:

  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疏密排列来装饰鱼。

  活动难点: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作。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flash《鱼的游泳》、各种形状的鱼的图片。

  2、画好的线描画作品。

  3、老师自制半成品“海底世界”挂图。

  4、彩色笔、橡皮泥、各色毛线、小剪刀、胶水。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请一两个幼儿上台,在黑板上任意画几个简单的几何图形,教师只要画几笔,就能使“它”变成“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线描画《各种形状的鱼》。(出示课题:线描画:各种形状的鱼)

  二、讲授新课

  (一)铺垫小朋友,鱼的种类繁多,形状各种各样,但它们都有共同的特征,这个特征是什么?(鱼头、鱼身、鱼尾、鱼腮,还有鱼鳍)。你们所见过的有哪些鱼?(鲤鱼、金鱼、草鱼、带鱼等)

  (二)欣赏刚才小朋友们说的都是淡水里的鱼,它们的形状相近。但有的鱼生活在大海里,形状多变化。在美丽的`大海里,生活着许多快乐的鱼宝宝,他们和鱼妈妈自由自在地在海洋里嬉戏玩耍,一会儿在珊瑚里捉迷藏,一会儿在比赛游戏,一会儿又凑在一起说着悄悄话,可幸福了。你们想看吗?请小朋友们在欣赏时注意观察鱼的形状。(观看flash《鱼的游泳》,初步感知欣赏各种各样的鱼。)

  (三)启发想象请幼儿讲讲自己最喜欢哪条鱼,它是什么形状的?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以及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特别是对形状怪异的鱼,启发幼儿尽可能讲详细一点。

  三、示范

  1、教师在黑板上边示范边讲解,要求用笔果断。

  2、欣赏其他小朋友的作品。(出示多媒体课件。)

  四、艺术实践

  1、今天,我们就用几种方式描出各种形状的鱼。(分组进行:第一、二组用毛线粘贴出鱼的形状;第三、四组用橡皮泥粘贴出鱼的形状;第五、六组用彩色笔画出鱼的形状,并涂上漂亮的颜色。各组完成作品后,沿鱼的外形剪下来。)

  2、幼儿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出示自己绘制的半成品——“海底世界”,看看哪位幼儿的鱼最快,最先登上“海底世界”。

  4、各两组进行评比,然后将剪下来的“鱼”粘贴在半成品“海底世界”上。

  五、课堂小结

  今天,小朋友帮助鱼妈妈找回了鱼宝宝,并且鱼宝宝身上的花纹都非常漂亮,鱼妈妈谢谢你们了。海底妈妈决定颁一个奖给大家,这个奖叫“爱心天使”奖。现在我来当鱼妈妈,小朋友来当鱼宝宝,我们一起游到大海里去做游戏吧!

  六、活动结束

  幼儿随音乐《鱼儿鱼儿水中游》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孩子在观看各种各样图片的小鱼时都惊叹“:哇!好漂亮啊!”一下子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氛围一下子就上来了。在第二环节个别幼儿上来撕自己的鱼,导致后面幼儿都照着上来幼儿的方法撕出很多同样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