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教案3篇 六年级s版上册语文课文

时间:2022-06-22 08:22: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教案3篇 六年级s版上册语文课文,以供参考。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教案3篇 六年级s版上册语文课文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背诵积累、传承古文化。

  2、 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诗词的内容。

  3、 在诵读基础上体会讲坛的意境,体验作者的感情。

  4、 运用课本插图引导学生根据诗意展开联想与想象作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程设计

  一、 古诗引路,揭示课题

  1、 引导背诵宋代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并指名说说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师吟唱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并介绍诗的大意。

  3、 出示王昌龄又一诗篇《出塞》,并简要交代诗的历史背景。(秦→汉→唐)

  二、 诵读诗句,了解内容

  1、 教师范读(放录音),学生标出节奏。

  2、 指导学生按节奏自由读诗。

  3、 师生齐读,男生女生轮流读,指名读,指名式背诵。

  4、 同桌合作,诗句、注释,插图三合一体会诗意。

  5、 请学生说说读书收获,交流诗之大意。

  三、 品读诗句,体验感情

  1、 教师领导填补式读诗句。

  2、 学生有感情地边齐诵诗篇,边思考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3、 引导学生品味“未还”、“在”与“度”的用词之精妙。

  4、 引导学生总结诗人抒发的感情。

  四、 赏读想象,依诗作画

  1、 学生边读诗句,边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2、 交流所画景物词:明月、关塞、飞将、胡马、阻山

  3、 激发想象,指名依文、物作画,或用图文说明。

  明月

  胡马

  阴山

  三唐 关塞 飞将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教案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 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一、 揭题

  同学们,在我们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中有这么一句歌词:沿着革命先辈的光荣路程,爱祖国……那么这“光荣的路程”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

  二、 检查预习情况

  1、 读读写写

  春意盎然豌豆跋山涉水神龛龇牙咧嘴心急如焚凶神恶煞

  2、 组词

  婉()陷()泼()冽()

  豌()掐()跋()咧()

  3、 多音字填空

  干()馒头调()皮供()应

  干()活调()查供()品

  4、 思考填空

  四要素包括()、()、()和(),其中事情又有()、()、()、

  三、 默读课文,给文章分段,理清文章脉络。

  1、 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要求:快速地默读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 交流分段结果。

  3、 按段意归并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 质疑问难

  五、 课堂练习

  1、 完成作业本2.3两题

  2、 自由朗读课文。

  课后小结:有几个生字容易写错,如:跋豌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围绕课后练习第一题细读课文第二、三段,理解儿童团员们沿着红军的路前进中克服了哪些困难,为什么说他们是党教育出来的英雄少年。

  重点难点:

  感受儿童团员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 听写词语。

  2、 指名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 紧抓重点词“是党教育出来的英雄少年“进行教学。

  1、 指名朗读第一段。

  2、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3、 齐读第三自然断。思考:本段有几句话?

  4、 交流明确。

  (1) 这是一个长句。先写看到的景象,接着写行动,再转折到今日的行动。

  (2) 用“虽然……但是……所以……”说话。

  (3) 防句练习

  (4) 指导朗读

  5、 默读4-6自然段,思考:

  (1) 儿童团员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

  (2) 交流明确。

  儿童团员(又饿又累又怕),饿了,就();累了,就(),怕了就()。

  (3) 指导朗读,体会红小鬼的心情。

  6、 齐读最后一段。

  (1) 理解长句子的含义。

  一是概括了儿童团员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中,路途的劳累,生活的艰苦,时间之久,路途之远;二是反映了儿童团员的顽强精神,终于赶上了红军大部队。

  (2) 讨论“你们真是党教育出来的英雄少年”

  三、 学习“单元提示”

  四、 课堂练习

  完成作业本1、4。

  课后小结:第三自然段这个复句能理解,但自己写就困难很大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本单元的“提示”,学习用给课题添加内容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根据课堂概括主要内容

  一、 复习检查。

  指名说“为什么说儿童团员是党教育出来的好少年?”

  二、 小学“提示”明确单元训练重点。

  我们已经学过按段意归并法和回答几个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上堂课我们已经用段意归纳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请一位同学说说。

  1、 指名说主要内容。

  2、 学习“提示”,明确方法,意义和步骤。

  3、 操作。

  (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谁)

  (为什么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怎么做)

  (结果)

  4、 交流。

  指名说——相互说——集体说——填写

  三、 朗读课文

  四、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按要求填写主要内容行,不过组织成一句通顺的话就有点困难。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

  2、体会词语的感情,能用“心急如火”、“跋山涉水”写句子。

  3、默读课文,体会红小鬼在追赶大部队的路途中表现的坚定的志向,顽强的毅力以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时:1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指名读生字。

  2、文中重点生字词的朗读:

  广昭战役 陕南战役 强渡嘉陵江战役 胜利捷报

  暖风煦煦 春意盎然

  瘆人 龇牙咧嘴 阴森可怕 神龛

  跋山涉水 餐风宿露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

  A、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第一自然段进行概括。

  B、引导学生分别找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你读了之后有怎样的感受?

  三、品读体会:

  1、感受文章的详略:

  历时三个月,行程1000多千米。文章是否将他们追赶红军大部队的每一天都写了呢?

  2、第一天的经历又只选取了三个场面来写的,是哪三个场面?

  赶路、夜宿神庙、吃供品。

  3、这三个场面作者又分别是怎么来表现这群红小鬼的精神的呢?

  A、第一个场面运用反衬的手法:

  可不可以去掉中间写景的这部分呢?

  景色越美丽,红小鬼越不观赏,越是心急如火,就越能感受到他们追赶大部队的急切,他们志向的坚定。

  对比朗读。

  B、第二场面运用环境描写和神态描写:

  神庙,平日就很瘆人,这时候愈发显得阴森可怕。黑影里,耸立着一尊尊龇牙咧嘴的神像,什么四大天王,八大金刚,观音菩萨……把几个胆小的伙伴吓得够呛,不敢环顾四周,他们靠着墙根,整整坐了一夜。

  感情朗读。整整、坐(表现坚定的意志,心里怕得不得了,可就是没跑回去。)

  C、语言描写:

  “看来,菩萨也支持我们的行动,给我们安排下这么宽绰的客店,还送干粮,好让我们吃饱睡足以后,加油赶上部队呢。”

  菩萨支持我们的行动、安排下这么宽绰的客店、送干粮等语句感受到他们乐观的革命精神。

  分角色朗读。

  4、他们还经历了哪些困难呢?齐读课文第10自然段。

  5、一齐赞扬这群小红军,读妇女部长何连芝把12个小鬼搂在怀里说的话。“你们从小就这么有志气,有毅力,不愧是革命的好后代,是党教育出来的英雄少年!”

  四、拓展延伸:

  1、在四川省川北地区,至今还流传着12个红小鬼沿着红军长征路线追赶队伍的故事。回家后向你们的父母讲一讲这个故事。

  2、练笔:从10自然段中选择一个困难进行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