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常用6篇(适合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4-02-04 10:20:55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大班数学教案常用6篇(适合大班数学教案),供大家参阅。

大班数学教案常用6篇(适合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常用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学习数的组成的兴趣。

  2、初步理解分解组成的含义,认识分合号:"∧""∨",初步理解部分数与整体数的关系,发现数的多种分解方法。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苹果二个,橘子三个,果盘二个。雪花片,冰糕棒等小型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讲解示范:把两个苹果分到二个果盘里,提问:2可以分成几和几?再把两个果盘中的苹果放到一起,提问:1和1和起来是几?

  同样方法用3个橘子演示3的分解与组成。

  用数字表示算式并讲解算式:2```````整体数∧ ``````分解号1 1 `````部分数2、自身体验:幼儿自由结合2人一组,按老师的口令进行分合练习,如老师说:2可以分成1和1,两人迅速分开,老师说:1和1合起来是2,两人便迅速拉手站在一起。

  3、请幼儿自由尝试:充分利用积木、操作雪花片、小串珠,等进行组成分解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鼓励他们发现数的组成方式。

  4、用"手势口述游戏""拍手对歌"进行巩固。

  5、观察理解,完成书中的要求。

  (1)请幼儿观察并说出苹果和瓢虫的分合方法。

  (2)教师指导幼儿指认整体数,分合号和部分数。

  (3)根据花的颜色或花形作分解组成,在空格中填写相应的'数字,并读出分解式。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在生活中练习数的组成,如在家中分水果,在幼儿园分午点等。

  附材料手势口述游戏。

  如:练习2的分解,在胸前拍球2下,并同步口述:"1、2",然后,两手指尖相对,腕部分开,做出分解号∧"的样子,口述:"分"表示分解,再分别在左右肩上方各手手一下,并同步口述:"1""1"。

  2的组成,方法同2的分解。两手腕部相对,指尖分开,做出∨的样子,表示合起来。

  拍手对歌师:小朋友,我问你,2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某老师,我告诉你,2可以分成1和1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规律,在轻松的游戏中,帮助幼儿通过充分的实物操作、建立和理解数及符号的意义,真正地掌握数的概念由此得出。活动中我选用了小盒子、苹果图和小口袋都是幼儿平常熟悉、喜欢玩的物品,既能让幼儿在活动中锻炼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又能把数学中数物的匹配练习融入其中,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有趣的游戏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和操作乐趣。

  在活动中我是介绍者和参与者,是幼儿的游戏伙伴。当幼儿活动中出现困难时,我有点急,反复的告诉幼儿。这时幼儿就显得没有信心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适时的加以引导、鼓励,倾听幼儿的讨论与表述。

  老师都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当我们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特别注意个体差异。

大班数学教案常用2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第二组加减。

  2、通常观看实物图的变化,进一步理解算式表达的含义,感知数量间的可逆性。

  3、积极地参与碰球游戏,愿意一个人和集体玩游戏。

  活动准备:

  1、教具 三幅实物图。

  2、学具若干。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复习6的组成。

  我们来玩碰球游戏,你们的球和我的球合起来要是6。谁愿意一个人和大家玩这个游戏?

  学习6的第二组加法。

  出示3幅实物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上有什么?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用什么算式来表示?(小河里有2条小船,又来了4条小船,现在一共有6条小船)学习6的'第二组减法。

  调整三幅图的顺序,变第三幅图为第一幅图,第一幅为最后一幅图。现在图上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用什么算式来表示?(河里有6条小船,开走了4条小船,现在还剩下2条小船。)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看图列算式。

  第三、四组用小盘子的数字、符号来摆算式题,再读一读。

  教后感:孩子们通过学习6的组成对加减法很容易掌握,这节课我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学习,效果较好!

大班数学教案常用3

  活动目标:

  1、认识整点

  2、培养幼儿要遵守时间的习惯

  活动准备:大钟表1个,1-12数字卡一份,时钟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

  师:小朋友们,咱们今天猜一个谜语好不好?那大家听好了,“滴答滴答滴答铛铛铛,滴答滴答滴答铛铛铛,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是什么呀?(钟表)

  2、认识钟表

  1)认识分针时针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就带来一个钟表,大家来看看上面有什么(分针、时针、秒针、数字1-12)。那谁能说说分针是什么样子,时针什么样子?谁能用身体来比划一下。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分针稍细一些、长一些;时针稍粗一些、短一些。并且用身体动作加深印象。

  2)认识数字1-12,了解他们的位置。

  师:表面上除了有针外还有什么呀?(数字1-12)那么现在我们来说一下都有哪些数字,那它们是怎么排队的?我们在按着从1-12这样的顺序来数就叫顺时针方向。那么在最上面正中的是谁?(12)和它是一条直线的'是谁?(6),那么和3是一条直线的是谁?(9)。

  3、认识整点

  1)教师先出示几幅整点图,请幼儿观察,引导幼儿说出分针指在了12上,时针指在了几就是几点整。

  2)教师示范拨钟表,幼儿说出几点整

  3)教师小结:分针指在了12上,时针指在了几就是几点整。

  4、游戏:时针分针转转转,

  游戏规则:请12名幼儿头戴数字1-12,按位置站好,再请一名幼儿做分针时针,教师或其他幼儿说几点整,此幼儿就指向几点整。

  5、教师出示幼儿生活中的图片,请幼儿说出发生事情的时间,然后拨出时间。

  教师小结:我们生活中需要钟表来告诉我们准确的时间,让我们知道什么时间该干什么,那么如果我们到了时间却不吃早饭,会怎么样?到了时间,不睡午觉,又会怎么样?所以,我们要遵守时间,不要拖拖拉拉浪费时间。

  活动延伸:请幼儿在家里自己制作一张时间表,来记录自己一星期的生活作息时间,然后下星期带到幼儿园互相交流。

大班数学教案常用4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复习5以内的数字,初步认识数字“6”

  2、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操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电话本,1—6的数字卡

  活动过程:

  一、用打电话的方式,列出不同数字的排序

  1、小动物要开运动会了,我们怎么才能通知他们呢?

  2、打电话要知道电话号码,我们来查一查,小动物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3、这么多的电话号码哪些地方是一样的?

  4、都有5个数字,为什么电话号码是不一样的呢?

  小结:相同的几个数字,经过不同的排列,就会有不同的电话号码,真有趣!

  二、初步认识数字“6”

  1、还有一个动物朋友我们没有通知到,他的`电话号码变成了6位数,看看,多了哪个数字?

  2、出示电话卡,让幼儿观察寻找6

  3、“6”象什么?6的小圆圈是在下面的。

  三、幼儿动手操作,感知数字的变化

  1、你们想不想用123456这6个数字来给小动物编电话号码?

  幼儿操作,并愿意将自己的电话号码读出来与大家分享。

  2、幼儿再次操作,并展示。

  四、延伸活动:

  1、你们知道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几位数的?

  2、那你们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回家教室以后,我们来做一本电话号码本,记下好朋友的电话。

  活动反思:

  一、 活动背景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各数的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这样的活动所运用的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于是在选材后思考:如何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的记忆和训练。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找了在数学教学中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讨教,他们给我的建议是:不要花哨要实用;不要枯燥要趣味。细细研读他们给我的建议,回忆着以前听过的优秀数学活动,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我在设计教案时也时刻遵循着这个原则。

  二、 活动过程中的思考

  (一)复习5以内各数的组成

  1、师:春天到了,花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我们一起去摘花吧!不过花园里的叔叔说要答对题目猜可以去,让我们认真听题目吧!

  2、进行游戏:出手指

  (思考:在课前,我思考了很多,如:座汽车游戏、按票座位游戏,但是考虑到活动是全班幼儿一起参与的,一个人数比较多,再一个开始的有些总觉得不用太复杂,只要简单能见效果就行,于是就选择了简单的游戏:出手指。在活动后发现这个游戏还是太过于简单了,如果再增加一点趣味性就更好了)

大班数学教案常用5

  活动目标:

  学习区别宽窄、厚薄、长短并能正确用词表达。

  学习按照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教具:宽窄不同的纸条,厚薄不同的毛衣、纸、书。

  学具若干。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区别宽窄。出示两张宽窄不同的纸条。

  “这是什么?有什么不用?”“哪个宽?哪个窄?你怎么知道的?”“找找活动室里哪些东西是宽的'?哪些东西是窄的?想想还有哪些东西是宽的?哪些东西是窄的?

  区别厚薄“我这里有几样东西,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摸一摸,它们有什么不同?”“哪个厚?哪个薄?想想还有哪些东西是有厚有薄的?

  小组活动:

  第一组:按宽窄排序。

  第二组:按厚薄排序。

  第三组:按长短排序。

  教后感:大部分幼儿都会从短到长,从长到短排序,在听老师要求排序时,我发现有的幼儿不听要求,我让他从短到长,他就从长到短。这一点还有待与加强训练。

大班数学教案常用6

  活动目标

  1、复习7的组成,练习用数的组成、分解知识进行7的加减运算。

  2、学习7的加减,能根据推理列算式,进一步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7以内的数字卡片、课件、幼儿用书第1册第47页、铅笔。

  活动过程

  1、复习7的组成,列出7的分合式。

  (1)拍手对数:教师拍手和幼儿拍手合起来是7下。

  (2)填数活动。给7的组成填上合适的数。

  2、新授7的加减法:

  (1)教师演示课件出题,请幼儿列算式。先列加法,再列减法。

  ①"树上飞来了1只小鸟,后来又飞来了6只小鸟,请问,现在书上一共有几只小鸟?。"引导幼儿列出加法算式1+6=7."如果是先飞来了6只小鸟,有飞来了1只小鸟呢?"怎么列算式?6+1=7,让幼儿发现将加号两边的数互换位置以后,总数不变。

  ②引导幼儿根据推理的方法,列出7的第一组减法算式:7-1=6 7-6=1(2)请幼儿根据7的分合式,自己探索将7的其它几组算式列出来,教师指导。

  (3)利用快问快答的形式,反复练习7的加减法运算。

  3、组织幼儿翻开幼儿用书,观察图意,填写正确的数字或算式,巩固7的加减法。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以后和父母一起练习7的加减法,学习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字问题。

  教学反思:

  课堂环节紧凑,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享受,由于在游戏过程中,我讲游戏规则不到位,导致幼儿在游戏过程有的捣乱,气氛太过度的活跃,导致我控制不住场面。今后我要加强本班的游戏规则的培养,是幼儿愉快、友好的分享游戏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