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教案范文4篇 美术教案大班美术活动大班

时间:2024-01-10 14:01:00 教案

大班美术教案范文1

  活动目标:

  1.在观察画面中发现遮挡关系,感受遮挡效果,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2.学习遮挡的绘画技巧,并用之表现虞山树景层叠、若隐若现的美景。

  3.激发热爱家乡、亲近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十里青山》PPT课件。

  2.投影仪、视频转换仪。

  3.大小不同的树纸样若干、拼贴纸若干。

  4.黑色水笔人手一支、绿色绘画纸人手一张、展示板、胶布等。

  活动过程:

  1.欣赏视频,感受虞山之美。

  师:常熟有一座山叫什么?虞山上有哪些美丽的风景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剪辑制作一段介绍虞山的视频,让孩子在如诗如画的动态画面中欣赏虞山之美,唤起孩子对虞山美景的回忆。)

  2.观察操作,感受物体间的遮挡效果。

  (1)定格画面,感受树与树之间的遮挡。

  师:虞山上最多的是什么?老师拍了一张照片,请小朋友数数图片上有几棵树?

  师:有人说八棵、有人说九棵,那到底有几棵?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师:在这里还藏着一棵树,咦!它的树冠、树枝呢?

  (教师利用PPT课件演示,以一张树林的实景图导入,设疑数树,由答案不一,引发探究,再将实景图“一片树林”过渡成线条勾勒画“一片树林”,点出树木间存在着前后遮挡现象,让孩子在观察分析中感受物体间的遮挡关系。)师小结:层层叠叠的树木,相互遮挡,给人一种郁郁葱葱的美感。

  (2)小树拼贴,表现遮挡关系。

  幼儿操作师:我们也来给创造一片树林吧!请小朋友从筐中选几棵小树摆一摆,贴一贴,看看哪些树被遮挡起来了。

  幼儿介绍作品:

  师:你的树林中,哪些树被遮挡了?这棵树在前面还是后面?

  师幼合作,画出树林的轮廓线。

  师:我们一起把这片树林画下来吧。先画哪一棵?再画哪一棵?

  师小结:在表现遮挡关系的景物时,我们可以先画出前面的景物,然后画后面的,在交接的地方可以省略遮挡的线条。

  纠错——感知遮挡部分的画法。

  师:用这种方法可以画出一大片树林,看老师画的对吗?错在哪里?

  (抽象的概念只有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让孩子真正地理解。实物教具小树的提供,让孩子在拼贴树林的游戏情境下,通过操作,直观地了解到挡住的部分是看不见的,而师幼共同勾画和比较纠错,则自然地将贴过渡到画上,进一步巩固了孩子对上面环节知识点的.掌握,同时也对下一环节寻找更多层次的遮挡作了铺垫,清晰地说明了遮挡部分在绘画时是不画出来的。)

  (3)进一步探索层层遮挡的表现方法。

  师:在这片密密的树林中还藏着许多景物呢?(定格实景画面,树、房、山层叠),我们一起来找找。

  师:在这幅美丽的虞山风景画中,你看见了什么?哪些景物在前?那些景物发生了遮挡呢?

  师:如果要画树丛中的房子,房子后面的远山,应该怎么画呢?

  (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教师通过PPT课件,以线描画的方式在范例风景画上逐步演示作画步骤:前后层叠的树木,被遮挡的房子,远处的群山,重点暗示孩子关注遮挡的部分,明确绘画要点:从画纸中下方开始画前面的景物,依次往上推进画被遮挡的景物。)

  3.幼儿操作,大胆构画孩子眼中的虞山风光。

  师:美丽的虞山隐藏着这么多的秘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画一画,夸一夸虞山美景吧。

  (播放悠扬的民乐《高山流水》,孩子在绿色的操作纸上构思画面,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孩子大胆表现遮挡的景物,PPT视频循环滚动播放虞山美景。水笔沙沙,琴音悠扬,活动室充满了浓浓的艺术情趣,良好的氛围激荡着孩子的心灵,营造出一种此出无声胜有声教育效果。)

  4.作品欣赏,再次探讨表现遮挡的要点。

  (1)展示幼儿作品,布置成长卷画形式,幼儿自由欣赏。

  (2)选取一幅作品进行点评:请幼儿介绍一下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请同伴找一找哪些景物发生了遮挡;纠错。

  (长卷画的展示方式,将孩子的单一行为提升到集体层面,使作品又多了一层新的视觉效果,站在画前,仿佛徜徉在绵延的山脉中,人、景、画合二为一,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活动评价:

  欣赏、绘画都是一项较为安静的活动,但由于媒体教具的运用、艺术氛围的营造以及教师递进的启发式提问,使得孩子在活动中兴趣浓厚,表现积极,气氛活跃。在一篇硕士答辩论文上我看到这样一句话:“优秀的儿童美术教育并不是回避绘画技巧的传授,而是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活动的各个环节。学前美术教育应该坚持发展适宜的原则,根据儿童的实际需要支架儿童的发展。”我想,这也是我设计本活动的主要依据。

大班美术教案范文2

  绘画活动:

  我看我家

  目标:

  1.看看画画“我的家”,表达自己的观察以及爱自己的家,爱父母的情感。

  2.运用色彩的线条表现自己的情感。

  3.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准备:

  1.事先对自己的家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2.收集有关自己家庭的资料照片。

  3.绘画用品。

  活动过程:

  1.看看我得家

  ――展示交流家的照片。

  ――介绍家的一个地方和物品。

  2.制作“我的家”画册

  ――在第一页画上自己家的.布置图。

  ――第二页粘贴自己收集的有关照片。

  ――再画一张最能体现自己家的与众不同的图画。

  ――美化装饰自己的画册。

  ――幼儿自由结伴,互相欣赏同伴的画册。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大班美术教案范文3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欣赏家乡美丽的夜景,产生爱家乡、画家乡的美好愿望。

  2、了解刮蜡画的特征,初步掌握刮蜡画的基本方法。

  3、自由选择材料,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创作。

  二、活动准备:

  1、布置宁波夜景图片展

  2、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3、幼儿作画工具(画纸、油画棒、塑料棒、钥匙、牙签等)

  三、活动过程:

  (一)欣赏“宁波夜景”图片展览

  1、师:今天,我要带你们参观一个图片展览,你们看!(宁波夜景图片展)宁波就是我们的家乡,那什么是“夜景”呢?夜景就是夜晚美丽的景色。哎,参观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渗透参观礼仪)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图片展览吧,等会儿,把你觉得最美的'宁波夜景介绍给大家。

  2、带领幼儿自由参观欣赏图片展览(播放音乐)

  3、请幼儿介绍自己认为最美的宁波夜景图片

  (二)欣赏范例,示范讲解

  1、 师:这么美丽的宁波夜景,我想把它画在一张黑色的纸上,你们看!(出示黑色的刮画纸)黑色的纸怎么能画出美丽的夜景呢?你们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刮蜡画的绘画步骤,让幼儿了解刮蜡画的特征和基本方法。

  3、教师小结:刮蜡画真是太神奇、太有趣了,我也想来画一画,画什么呢?就来画画天一广场的音乐喷泉吧。

  4、教师示范画喷泉,重点介绍作画工具的选择(用牙签、小木棒进行小面积的勾线,用钥匙、塑料棒进行较大面积的刮画)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幼儿自由讨论绘画内容

  师:你们想来试一试吗?你想画一画家乡哪些美丽的夜景呢?先和旁边的好朋友讨论一下吧!

  2、教师提出要求

  师:等会儿,我们把作品贴到上面的展板上,也来开一个“宁波夜景刮蜡画图片展览”。

  3、鼓励幼儿发挥想象,自由创作

  (四)欣赏作品,互动点评

  教师与幼儿共同布置展览,欣赏、点评部分幼儿的作品

  (五)延伸活动:

  现在,让我们把这么美丽的刮蜡画放到走廊上,让其他班的朋友们也来欣赏一下吧!

大班美术教案范文4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知道鳄鱼的特征和习性。

  2、学会用鸡蛋壳制作鳄鱼。

  活动准备

  鸡蛋壳,木工胶,颜料,毛笔

  活动过程

  [导入] 1、用猜谜语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鳄鱼。— 我在密林或是沼泽地里生存。

  — 我有尖锐的牙齿和大大的嘴,我喜欢随便地抓动物来吃。

  — 我的腿很短,我的身体很坚硬。我是谁呢?

  [展开]

  1、谈谈鳄鱼。— 你见过鳄鱼吗?

  — 你在哪儿见过鳄鱼?

  — 见过鳄鱼后你有什么感觉?

  2、说说鳄鱼的特征和习性。— 鳄鱼长什么样?

  (鳄鱼的尾巴很长,腿很短,嘴巴很大。鳄鱼的皮肤很粗糙,鱼鳞一直覆盖到尾巴。结实的大腿支撑着整个身体,脚掌之间有脚蹼所以适合在水里生存。)

  — 鳄鱼是怎样狩猎的呢?

  (鳄鱼有尖锐的牙齿和强壮的下巴,所以它可以攻击岸边所有的动物,把它们抓来吃。鳄鱼的'牙齿像可以穿透厚厚的铁板非常的尖锐。)

  — 鳄鱼和鳄鸟有什么关系?

  (鳄鱼和鳄鸟互相帮助着生存。 (共存的关系)

  鳄鸟吃鳄鱼牙齿缝隙里的残肉,鳄鱼通过鳄鸟可以清洁牙齿。

  3、制作鳄鱼并研究制作材料。— 如果要制作出鳄鱼需要哪些材料呢?

  — 用鸡蛋壳怎样制作出鳄鱼呢?

  4、用鸡蛋壳制作鳄鱼。

  ① 把鸡蛋壳沥干准备好。

  ② 把鸡蛋壳敲碎。

  ③ 把敲碎的鸡蛋壳用木工胶粘在鳄鱼的身上。

  ④ 粘完蛋壳后用绿色的颜料涂在蛋壳上完成作品。

  [结尾]

  1、让孩子们把完成的鳄鱼介绍给朋友们

  2、总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