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精选教案及反思3篇(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范文大全)

时间:2023-03-18 19:57: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精选教案及反思3篇(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范文大全),以供参考。

小学语文精选教案及反思3篇(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范文大全)

小学语文精选教案及反思1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

  2.学习书写10个汉字。

  3.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

  4.认识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认读生字,认识事物

  1.认读“滴、溪”。

(1)出示图片:水滴、小溪。这是什么?谁认识?“滴”和“溪”有什么共同点?

  要点:偏旁一致,都是“氵”;都与水有关。

(2)课文里还有哪些字的偏旁也是“氵”,请你找一找,圈一圈。它们也和水有关吗?

  要点:“汽、江河、海洋、灌溉、淹没”等。

(3)偏旁是“氵”的字,都与水有关。但是有些字偏旁虽然不是“氵”,但也和水有关。比如“雨”,你还能找一找带有“雨字头”的字吗?

  要点:“雹、雪、雾、露、霜”等。

(4)你能为这些表示水的字再组个词吗?看谁能组得最多。

  2.整体认读本课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

  提示:带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读词语、开火车给生字组词。

  板块二朗读课文

  1.教读长句。

(1)指导朗读长句:升到空中,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

  要点:教师范读,一种没有重音,一种带有重音,让学生辨析哪种朗读更好听;让学生听读,标出老师语气加重的词语“无数、极小极小、一片、飘浮”;学生模仿读。

(2)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语气的轻重变化。你来听,哪些地方的词语被老师重读了?

  提示:教师可示范朗读“我在空中越升越高,体温越来越低,变成了无数小水滴”等语句;学生听读,标出老师停顿和语气加重的地方;学生模仿读。

  2.教读短语连缀式语句。

(1)出示短语:

  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谁会读?

  要点:词组和词组之间要注意停顿;每个短语中也有重音,例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

(2)同样是水,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状态就不一样呢?

  教师:和池子、小溪、江河、海洋的特点有关;教师可出示图片帮助学生认识。

(3)出示带有短语的长句。教师范读,让学生感受怎样读才好听。

  提示:教师可用不同方式朗读,让学生辨析。第一种,节奏无变化;第二种,节奏有变化。朗读“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时语速放慢,声音轻柔;朗读“在江河里奔跑”时语速加快,声音高昂;朗读“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时语调轻快,其中“开大会”舒缓一些。

(4)出示带有短语的长句:

“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

  朗读这句话的时候,节奏该怎么变化呢?请你自己试着读一读,看谁读得富有节奏感。

  提示:读到水做的好事是开心的,骄傲的,读的时候语速是轻快的;做坏事时心情是低落的,语速是缓慢的,声音是低沉的;可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评。

  板块三迁移运用

  1.说说水的变化。

(1)说“我会变”。课文中水发生了几次变化?找一找,水变成了什么?你能把它们都圈出来吗?谁能用“我是水,我会变成……”来把你找到的变化说一说?

  提示:“我是水,我会变成汽”等;只要学生能说一个单句即可。

(2)提供句式接着说。水有那么多的变化,请你用“我是水,我会变。有时候,我……;有时候,我……”说一说水的变化。

  提示:可以说水形态的变化,比如云、雨、冰雹、雪花等;可以说水在不同场景中的变化,比如在池子里睡觉,而在小溪里散步等;可以说水性格的变化,有时候很温和,有时候很暴躁。这一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借用句式复述课文。

  2.准确运用动词。

(1)出示句子: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叫我“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

  小水滴怎么掉下来?小硬球怎么掉下来?小花朵怎么掉下来?

  要点:发现动词“落、打、飘”。

(2)同样是从上往下,为什么要说“小水滴落下来,小硬球打下来,小花朵飘下来”呢?都换成同样的动词行吗?

  提示: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水滴、硬球、雪花轻重的不同,发现水的形态不同,掉落下来的样子也不相同,体会文章用词的丰富性与准确性。

(3)请你来填一填。

  秋天到来,我看到一片片树叶从树上( )下来了。

  突然间下雷雨了,一个个豆儿大的雨点( )在树叶上啪啪的响。

  不知道是谁,撒了一把碎纸屑,它们像羽毛一样从空中( )下来。

(4)这样的句子,你还会填吗?

  一阵狂风吹来,把妈妈晒在衣架上的衣服( )了下来。

  瀑布从高高的山上,一( )千里,非常壮观。

  提示: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其他动作词表示从上而下的动作。

  板块四结构分类,学写生字

  1.出示10个生字:变、极、片、傍、海、洋、作、给、带、坏。

(1)生观察字形结构,尝试归类。

  左右结构:极、傍、海、洋、作、给、坏;上下结构:变、带;独体字:片。

(2)生交流左右结构类字的书写要点:注意左窄右宽。

  2.重点教学:变、带、片。

(1)生观察字形,找关键笔画。

“变”下半部分的“又”要托住上半部分,横撇和捺脚要稳。“带”中间的横钩要舒展,为下半部分留出足够空间,拖住上,盖住下。“片”写好关键笔画“竖撇”,要站稳。其中“变”和“带”都是上下结构,书写时注意重心要稳。这三个字都要注意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居中。

(2)教师范写,生书空。

(3)生临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评价。


  小学语文精选教案及反思

小学语文精选教案及反思2

  教学目标:

  1、知道秋生是为了爱护庄稼而迟到的,因此老师表扬了他,初步培养爱护庄稼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2、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迟到、早晨、稻田、稻秧、赶紧、拉住、牛绳、小声、发生、表扬等词语的意思。

  3、学会看图运用“赶紧”说一句完整的话。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看图运用“赶紧”按“什么情况下,谁赶紧怎么样”的句式把句子写完整。懂得要爱护庄稼的道理。

  2、教学难点:“迟、晨、绳、紧”是字音难点。“紧、稻”是字形难点。正确理解秋生上学迟到与老师表扬秋生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迟到、稻田、稻秧、牛绳”等词语的意思。

  2、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课文1-2 两小节

  教学过程:

  一、审题激趣。

  1、出示课题:你今天怎么迟到了

  提问:这题目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同?(问话)(提示:课题中问句不用标点符号)。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问句?(怎么)

  2、你读了这个题目觉得想提出什么问题?(1、谁问谁?2、你指谁?3、为什么会迟到?4、迟到后怎么样?)

  二、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听老师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要求边听边标好小节。

  2、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思考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碰到生字多拼几遍,分析字形,读句子想意思,提出不懂得地方。

  2、读通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用生字卡片认读字词。

  四、学习课文1、2 两段。

  1、学习第一段

(1)、出示第一节的课文投影,看投影,这是什么地方?田里种着什么?你知道稻秧有什么作用吗?(稻秧长大了就是稻子,稻子成熟了就是谷子。谷子碾成米,就是我们吃的大米了。)

(2)、秋生上学路过稻田看到了什么?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的表情怎么样?(秋生看见牛在吃稻秧,他想不能再让牛吃下去了,稻秧吃掉了,稻子颗粒无收了。)

(3)、课文哪一段写了这幅图?指名读读第一段,现在老师把着段话修改以下,你觉得好不好。补足人称,让学生明确人称要用的恰当不要罗嗦。

(4)、齐读第一段。小结:这一段告诉我们,早晨,秋生在上学路上看见一头牛在田里吃稻秧。于是他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幅图。

  2、学习第2段

(1)出示第二段插图,提问:秋生在干什么?(拉牛绳)

(2)请大家找出课文中写这幅图的句子。指名读一读。

(3)比较句子:

  秋生赶紧跑过去,拉去牛绳,把牛牵到路边。

  秋生跑过去,拉住牛绳,把牛牵到路边。

  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哪一句话好?为什么?“赶紧”可以换成什么词?(板书:赶紧)

(4)齐读这一句话,注意读好“赶紧”一词。

(5)再看图,说说秋生是怎样把牛拉出稻田的?(低着头,伸着双手,把绳子捏的紧紧的,撑着脚,脸也涨红了,说明很用力。)

(6)、指名读第2句话,秋生把牛交给放牛的人,会跟他说写什么?请你好好好想一想,同桌一人当秋生一人当放牛的人说一说。

(7)秋生把牛交给放牛的人后,为什么“马上”向学校跑去?着有说明什么?(秋生担心上学迟到了。说明他是一个热爱学习,遵守学校纪律的好学生。)(板书:马上)

(8)集体读这一节。从这一节我们可以知道秋生是个怎样的好孩子?(板书:爱护庄稼遵守纪律)

  五、作业。

  1、课堂作业(1)

  2、练习朗读。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讲读课文3、4小节,知道秋生是为了爱护庄稼而迟到的,因此老师表扬了他,初步培养爱护庄稼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结合口头扩词、和难点字形分析。

  2、填空:(),秋生去上学。他路过(),看见一头牛在()吃(),()跑过去,()牛绳,把牛牵到(),交给(),马上向()跑去。

  二、学习第3、4段。

  1、教师读第3段。(漏掉“奇怪地、小声地”。)

  2、刚才老师读的和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去掉这两个词,句子通顺吗?既然去掉这两个词句子仍旧通顺那为什么还要加上去呢?

  3、四人小组讨论“奇怪地、小声地”的作用?(奇怪地:说明秋生从来都不迟到,爱学习;小声地:说明秋生是个懂事的孩子,不影响其他同学上课,对自己迟到感到惭愧,做了好事不夸耀自己。)

  4、指导朗读:个别-----齐读

  5、如果你是秋生,你会怎样把这件事告诉老师?(自由说---指名说)课文为什么没有把秋生的话写出来呢?

  6、秋生告诉老师后,老师是怎样对待秋生的,一起读读第4段。思考:老师为什么反而表扬了他?先学生自由说,后出示练习填空:

  秋生不让牛吃(),他爱护庄稼,所以老师()他。

  三、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你学懂了什么?先自由说----再给出帮助: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要向秋生学习,做一个()()的好孩子。

  2、但是,我们生活在城市,见不到庄稼,那么我们该从那些方面做起呢?

(保护绿化,小区内的花草树木)

  3、朗读课文,完成有关作业。

  第3课时

  课时目标:

  1、听写本课的生字词。

  2、学会看图运用“赶紧”把句子写完整。

  3、能根据提示简单的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并听写。

  1、认读生字卡片,你认为最难记或容易写错的字你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

  2、学生自己指指、写写,准备听写。

  3、听写生字词。

  二、句式训练。

  1、出示例句:

(1)一头牛在田里吃稻秧,秋生赶紧跑过去,拉住牛绳,把牛牵到路边。

(2)一位老奶奶摔倒了,胡小春赶紧跑过去,把老奶奶扶起来。

  思考:比较句子,有什么不同之处?可根据颜色的相同来进行归纳。

  2、比较后教师归纳并板书:什么情况下,谁赶紧怎么样。

  3、看课堂作业6的三幅图,按句式说话。(自己准备,互说、指名说)

  4、完成造句的表格。

  发生什么事,谁赶紧怎么样。

  三、复述课文。

  1、按板书复述课文。先准备同桌互说指名复述。

  2、看图想象复述。准备优生情景表演,学生评议;同桌互说,指名复述。

  四、完成作业。

  提示:(1)秋生看见牛在吃稻秧怎么想?怎么做?把牛牵到路边,交给放牛人时会怎么说?放牛人接过牛绳会怎么说?

(2)老师见秋生上课迟到会怎么想?怎么问?秋生怎样告诉老师上学路上发生的事?老师听了秋生的又会怎样表扬他的?

小学语文精选教案及反思3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蝌、蚪”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青蛙由小蝌蚪逐渐变化,最后长成大青蛙的过程,并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教学重点:

  1、认识4个生字。会写“蝌、蚪”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青蛙由小蝌蚪逐渐变化,最后长成大青蛙的过程,并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2、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蝌、蚪”等3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1、2自然段,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重点:

  1、认识4个生字。会写“蝌、蚪”等3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1、2自然段,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但谁知道它小时叫什么?是什么样儿的?

  这就是小蝌蚪。那么,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这一课我们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1)自由认读。

(2)同座检查读音。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

(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再读课文,这次要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

  5、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6、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7、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

  8、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再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连贯,思考,有什么明白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学生质疑。

  3、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小蝌蚪长的什么样?

  贴出小蝌蚪的图片。

  板书:大、黑、长长

(3)它们在水里怎么游呀?

  快活、高兴。

(4)你觉得小蝌蚪长得怎么样?

(我觉得小蝌蚪长得很可爱。)

(5)指导朗读。

  小蝌蚪长得这么可爱,在水里那么快乐活泼,我们读这一段就应该读出它们可爱、活泼的语气来。

(6)试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可爱的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它们都在想:我们的妈妈在哪?要跟妈妈学点本领那该多好啊!于是它们下决心找到妈妈,它们是怎样找妈妈的呢?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自己有什么变化?我们学习第2自然段。

  4、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学习方法:读,想,说。

  想:

  A、小蝌蚪有什么变化?

  B、小蝌蚪看见谁?告诉了它们什么?

  说:

  什么样的小蝌蚪?看见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小声读第2自然段。

  贴出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图。

(3)投影:

①看清小蝌蚪长出的两条后腿在什么位置。

②迎上去:面对面过去。

③观察小蝌蚪,迎上去时是什么心情?(着急的心情)

④我们读小蝌蚪说的话就应该读出它们着急的心情。

  指名读、女生读。

  我们再观察鲤鱼妈妈回答它们的话是什么语气?(和蔼、可亲)那么我们就用和蔼的语气来读鲤鱼妈妈说的话。分小组分角色试读,请两组分角色朗读。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蝌”、“蚪”、“甩”,全班齐读。

  2、你会记哪个字?是怎么记的?它在田字格里是怎么摆的?

  3、教师范写。

  4、学生自己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优秀作品展示。

  6、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看看自己哪一个字写得,好在哪里,把没写好的再写一写

  五、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大脑袋、黑灰色身子、长尾巴

  鲤鱼 四条腿、宽嘴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4个生字。会写“龟、忙”等4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青蛙由小蝌蚪逐渐变化,最后长成大青蛙的过程,并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4个生字。会写“龟、忙”等4个生字。

  教学难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青蛙由小蝌蚪逐渐变化,最后长成大青蛙的过程,并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2、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复习巩固。

  1、去掉拼音读生字。

  2、全班齐读1、2自然段。

  二、朗读感悟。

  1、学习第3自然段。

(1)小声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

(2)观察小蝌蚪前腿的位置。

  贴出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的图。

  演示:追上去。

(3)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妈妈什么心情?(高兴。)他们怎么叫的?谁试着读一读。

(4)乌龟是小蝌蚪的妈妈吗?那为什么叫它妈妈?

(5)乌龟怎样回答小蝌蚪的?(笑着说。)

(6)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过渡:小蝌蚪知道妈妈长得什么样,他们又继续往前找,这回找到妈妈没有?我们学习第4自然段。

  2、学习第4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己小声读这段,并找出问题的答案。

(2)指名汇报。

  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终于找到了青蛙妈妈,青蛙妈妈是怎么说的?从它的话里,你们知道了什么?

(3)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

  过渡:妈妈见到自己的孩子,又会怎样呢?我们齐读第五自然段。

  3、学习第五段。

(1)指图问:我们现在应该叫它们什么呢?

(小青蛙)

(2)追问:小青蛙怎样到了荷叶上?用了哪些动词?

(蹬、跳、蹦)

(3小蝌蚪找到了妈妈,他们要做些什么呢?

(跟妈妈一起捉害虫。)

(4)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们。学习这篇课文,你们向小蝌蚪学习什么?

  做事不灰心,坚持到底,直到取得成功。

  4、朗读全文。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总结:

  你们看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开始是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不久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前腿,然后尾巴变短,最后尾巴不见了,就变成了青蛙。通过学习,我们还知道了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我们一定要保护他们。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龟”、“忙”、“披”、“短”,全班齐读。

  2、你会记哪个字?是怎么记的?它在田字格里是怎么摆的?

  3、教师范写。

  4、学生自己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优秀作品展示。

  6、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看看自己哪一个字写得,好在哪里,把没写好的再写一写

  四、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中先长什么,后长什么,说一说。

  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乌龟 绿衣裳、头顶上有大大的眼睛

  青蛙 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两只大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