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一轮教案设计3篇 高一物理优秀教案

时间:2022-12-31 04:59: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高三物理一轮教案设计3篇 高一物理优秀教案,以供参考。

高三物理一轮教案设计3篇 高一物理优秀教案

高三物理一轮教案设计1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亲身体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物理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发展能力,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节课处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第四节。本章整体学习能量知识,前面学习了《机械能》、《内能》。这一节是将机械能与内能进行结合,学习两种能量的转化及生活应用。同时本节也是对改变内能的方式的补充,所以学好前三节知识是前提,学好本节知识是对前面知识的提升和应用。

  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

  2、通过视频了解热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知道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过程方法目标: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提高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1、了解内能的利用在社会发展的意义

  2、通过探索性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本节重点为: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难点是: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例,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会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些问题台阶,帮助学生逐步通过现象分析到本质。在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情况分析时(外界对物体做功时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时内能减小)通过实验归类,进行突破。对热机的工作原理这个重难点突破方法上,我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刺激:有视频、有自主学习课本、有问题引导合作讨论、有模具针对点观察(曲轴的转动情况)。调动学生的各种学习机能来主动学习。

  5、教法设计:

  实验探究法、视频辅助法、指导读书法、问题引导法。运用实验探究法能更好的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同时还能让学生亲身体验。视频辅助法把不容易展现的汽油机工作过程全方面多角度的展示给学生,弥补了模具小、可视性差的缺陷。指导读书法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阅读课本时教师通过问题引导,使自主学习更具指向性,目标性更强。对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教师通过针对点专门突破讲解。

  6、学法设计:实验法、观察法、阅读法、讨论法。这些方法的应用都是为了让学生限度的参与教学,做学习的主人,自己参与,自己解决。

  二、教学准备:利用铁丝、铅笔、图钉等随手可得的器材让学生动手体验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演示两个实验空气压缩引火仪、电子式火花发生器、酒精、小瓶,学生体会归纳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利用汽油机模型、观看汽油机工作视频,物体与视频资源结合,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学习。

  教 学 过程

  教学步骤

  教 师 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引入

  ppt图片导入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什么?

  图片情境导入:为什么汽车高速行驶时,轮胎的温度会升得很高?

  火箭上天,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寻找图片中改变内能的方式,复习回顾旧知

  复习旧知,引出新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

  活动与演示:

(1)把图钉按在铅笔的一端,手握铅笔使图钉在粗糙的硬纸板上来回摩擦,用手触摸一下摩擦的地方,有何感觉?图钉的内能变化了吗?

(2)小组活动:弯折铁丝十余次,用手指触摸一下弯折处,有何感觉?铁丝的内能变化了吗?

(3)学生演示:空气压缩引火仪,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提问:在刚才的活动中,物体增加的内能从何而来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在克服摩擦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减少,内能增加,即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板书: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做功

  提问:(1)采用哪些办法可以使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些方法中,哪些是采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的?哪些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的?

  学生举例,如:放在太阳下晒;在石头上摩擦;放在热水中烫;放在火上烧;用锤子敲;用力反复弯折等。

(2)仅凭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一现象,能否断定是通过热传递方式还是做功方式来实现的?(做功与热传递的等效性)

(3)你能再举一些通过做过来改变物体内能的实例吗?(钻木取火;飞船自由下落时温度升高;)

  区别:热传递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能的形式没有变;而做功方式是机械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能的形式已经发生改变。

  2、热机

(1)热机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演示:演示点火爆炸实验。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分析能量转化情况:化学能 内能 机械能

  结论:酒精燃烧后的燃气对外做功,燃气的内能减少,转化成机械能。

(2)汽油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热机: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观看视频: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设问:

(1)汽油机的主要结构是哪几部分?名称各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

(2)汽油机完成一个工做循环要经历几个冲程?分别是什么?

(3)每个冲程的特点是什么?(从气门的开闭和活塞的移动角度分析)

(4)这四个冲程都有能量转化吗?如果有分别是怎么转化的?

(5)汽油机完成一个工做循环曲轴旋转 圈,活塞往返 次,四冲程内燃机只有________冲程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靠_______完成。

  第5个问题教师利用模具进行突破。

  用考一考的方式来考察对汽油机的学习效果,用超链接制造出翻翻看的效果.

  3、阅读:了解热机的发展历程。向学生补充一些蒸汽机、燃气轮机、涡轮喷气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的初步知识。

  4、小结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做一做

  看一看

  学生思考,内能的增加是通过什么方式?

  归纳这三个活动的共性:做功,并且是外界对物体做功

  学生举例

  指导学生总结热传递与做功改变内能时的区别。

  分析能量的转化情况

  思考:与前三个试验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看视频

  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后经过小组讨论再回答

  学生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后填写答案

  通过多个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并归纳总结。注重知识的获得过程。

  三个活动分别对应:克服摩擦做功、压缩做功,让学生总结共性,学会归纳的方法。

  让学生明白:新旧知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进行归纳,寻找异同

  由点火爆炸试验引出热机,同时与前面知识做一对比。让学生分清机械能与内能转化包括两种情况:外界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对外界做功

  先通过视频让学生对汽油机有一个整体认识

  再通过问题驱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寻找答案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是热机的四个冲程,其中属于做功冲程的是( )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2、汽油机工作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冲程是( )

  A.吸气冲程 B.排气冲程 C.做功冲程 D .压缩冲程

  3、汽油机在压缩冲程中,工作物质被压缩,气缸中气体的( )

  A.压强增大,温度降低 B.压强增大,温度升高

  C.压强减少,温度降低 D.压强减少,温度升高

  作业布置

  练习册21页1-----10题

  板书设计

  第四节 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1)

  一、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

  克服摩擦做功 外界对物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压缩体积做功

  二、 演示点火爆炸试验:物体对外界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三、 热机: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高三物理一轮教案设计2

  一、课前延伸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象,了解虚象是怎样形成的。

  3、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重点难点:

  1、平面镜成像特点

  2、虚像的概念

(二)课前自学:

  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自学课本P43,边阅读边观察图2.3—1与2.3--2,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此实验是研究的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关系。

(2)实验所需要的器材是:。

(3)实验中使用玻璃板而不使用带水银的平面镜,为什么?

(4)实验中要求玻璃板如何放置?

(5)观察2.3-2两只蜡烛到平面镜的位置有什么关系?通过什么器材测量可以知道这个关系?

(6)图2.3-1中的两只蜡烛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使用这样的蜡烛?

(7)用直线把图2.3—2中的S与S1连接起来看一看这条线与平面镜所在的直线有什么关系?

  2.虚像

  1)观察2.3—2回答下列问题

  2)眼睛的位置与S还是S1在一条直线上?

  3)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我们感觉好像是发出的光射入我们的眼睛。但是,实际上是发出的光。准确来说,是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以后,射入眼睛的。

  4)况且,由2.3--2可知,S是S1是光线的延长线,物理中把象S1这样的像叫虚像

  5)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6)总结:上面1.2可知平面镜的特点有1.2.3.4.

  3.球面镜

  阅读P44科学世界回答问题

(1)凸面镜对光线的作用是:举例:

(2)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是:举例:

(3)在文中什么地方涉及了“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这个道理

(三)自学检测:

  1.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_____(“虚”或“实”)像,像的大小跟物的大小_____,像和物的直线跟镜面_______,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2.某人站在平面镜前1.5M处,像到镜面的距离M,人与像的距离为M.

  3.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4.球面镜有两种,反射面是凹面的叫,对光有作用,反射面是凸面的叫对光线有对光有作用。生活中的凸面镜有很多,例如

  5.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__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四)自学反思:

  1、

  2、

  二、课内探究[

(一)情景导入:

  日常生活所用镜子的反射面是平的,叫做平面镜,从平面镜中可以看到镜前物体的像,你知道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吗?那我们就用实验来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合作探究:

  学生组内交流预习情况,找出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初步构建知识体系,解决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在自主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开展小组互助合作

  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三)精讲点播

【例题】

  例1、在图1中画出物体ABC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对镜面相互对称作图。用轴对称方法先分别作出A、B、C三点的像A'、B'、C',再根据像是正立的、等大的虚像用虚线连结三点即可,如图2所示。在图中AA'、BB'、CC'都属辅助线,要用虚线表示,而像A'、B'、C'是虚像,也需要用虚线来表示。

  例2、一个人从远处走向一块竖直挂着的平面镜,他在镜内的像将[]

  A.逐渐变大,并且逐渐向镜面靠近。

  B.逐渐变小,并且逐渐离开镜面。

  C.先变大后变小,先靠近镜面再离开镜面。

  D.大小不变,但逐渐向镜面靠。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像和物大小相等,并且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始终相等。

  例3、如图12示,如何作一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画图说明)

  解析:此题涉及了光反射的许多知识点,由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可知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必经过像点。因此可两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点光源的像点S';然后连接S'A,S'A和平面镜相交于O点,O即为入射点,最后完成光路图。答案如图13所示。本题先找到点光源S经平面镜形成的像S',连接S'A交平面镜于O点,再连接SO完成光路,这种解题的思路方法,应用在很多平面镜的解题中。

【跟踪训练】

  1.某人站在镜子前面,在镜中会看到另一个“他”,则镜中的这个“他”就是这个人在平面镜中的______.

  2.某人身高1.7m,站在一块镜子前2m处,那么他的像距离镜子m,

  像与人相距m,当他远离镜子0.5m,此时像距为m,像与他相距m,像高为m

  3.湖水深10m,小鸟在距离湖面6m的地方飞翔,那么小鸟的像距离湖面m,像与鸟距离m

  4.作图题(作出像、或物、或平面镜)

(四)归纳总结

  1、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2、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三、课后提升

(一)达标训练

  1.汽车后视镜是__________,而汽车头灯是利用_______________来反射光的.平面镜可以改变_________,如潜水艇上经常用到的___________镜,就是这种现象的应用.

  2.湖水深10m,小鸟在距离湖面6m的地方飞翔,那么小鸟的像距离湖面m,像与鸟距离m

  3.平行光线射到一张报纸上发生漫反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每条光线的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B、各条光线的入射角相等而反射角都不相等

  C、各条光线的入射角不相等,反射角也都不相等D、以上说法均正确

  4.一人从平面镜中看到对面墙上钟的像如图1所示,则实际时间为()

  A.3:40B.4:20C.8:20D.9:40

  55.当笔尖触到平面镜时,发现笔尖和它在镜中的像相距3mm,那么镜子的厚度是()

  AA、3MMB6mmC1.5mmD0.75mm

  6.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像和物体之间的距离总是相等的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C.像和物体的大小总是相等的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7.如图5所示,承承家的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甲图,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是图乙中的()

  8.太阳光与水平面成60度角。要利用平面镜使阳光沿竖直方向照亮井底请通过作图确定平面镜的位置,镜面与水平面所成的度数应等于

(二)反馈评价

高三物理一轮教案设计3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在中国的铁路运输网上指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的名称。

【教学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大致分布格局。

  2、举例说明交通运输的作用,并说出我国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重点)

  3、运用中国的铁路运输网图,分析铁路网东西分布疏密的原因。

  4、在中国的铁路运输网上能够指认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的名称。(重、难点)

【教学模式】“新课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拨归纳-有效训练”五步教学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读图分析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教具准备】相关图文资料、地理助学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入欣赏歌曲《天路》,并配以青藏铁路图片让学生感觉到我国交通事业的飞跃发展。

  问:大家每天是如何来上学的?此外还有那些交通工具?

  有句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看来,我们出门无时不刻不依赖于交通。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中国的交通运输的有关问题。学生听歌曲回答

  骑自行车、步行、乘车

  火车、轮船、飞机

  联系实际设计教学,有亲和力,易于学生接受。

  承转过渡交通运输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如果说我们的祖国像只雄鸡,各走向的山脉是支撑这只雄鸡的骨架,那么纵横交错的交通运输线就是这只雄鸡的经脉。

  交通运输所运送的是“人”和“物”。以图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古代交通运输和现代交通运输的差别,并补充地铁、管道也属于现代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工具的不断发展,证明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上运输兼顾货运与客运,管道运输只能用于货运

  播放有关铁路运输的录像,让学生直观感受交通运输的现状。纵横交错的铁路线构成了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认识了铁路干线,就能认识全国的铁路网,进而认识全国的交通运输网。自学完成现代交通方式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五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总结出铁路运输是我国各种交通运输中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观看中国铁路线图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读图和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以及分析判断能力,最终提高学生阅读图文内容的能力。

  承转过渡目前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都是铁路运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铁路运输发展很快,通车里程不断增长,已形成四通八达的铁路运输网,下面我们认识我国的主要铁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