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篇 初步认识除法的教案

时间:2022-12-25 20:59:09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篇 初步认识除法的教案,供大家品鉴。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篇 初步认识除法的教案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

  赵秋生

  教学内容:

  课本P13页例4,练习四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四、课堂总结。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玩中学,在学中做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学具、磁铁、小棒

  学具:小棒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听数抱团的游戏吧!你们还记得游戏规则吗?

  活动:

①、教师重述游戏规则:当同学们听到数字几就几个几个的抱成一团。

②、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③、学生汇报

  提问:谁可以用我们学习过的数学语言来描述你所看到的?(多指几名学生说)

④、教师:从刚刚几位同学的回答中老师听到了一个共同的词语叫平均分,哪平均分又是什么?

⑤、请学生说。

⑥、教师:那我们继续来看,这次还是平均分吗?(是)谁来用平均分的语言描述一下?我们继续看,这次是不是平均分?(不是)

  通过这个游戏我们明白了平均分就是每份分的同样的。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1)、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可爱的小朋友,它是我们国家的国宝,你们猜猜他是谁啊?(大熊猫)瞧,它来了!

(2)、观看动画

  教师问:看来大熊猫遇到了问题,你们想不想和大熊猫交朋友啊?(想)那你愿意帮助大熊猫解决问题吗?那有谁听清楚大熊猫的问题了?(把12个竹笋平均分到四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学生多说,把问题说准确)

(3)、分竹笋

  教师:同学们现在你们拿出12个小棒代替竹笋,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多少?分完之后小组中说说你分的过程。

(4)、讨论结束:每盘放几个?(3个)老师也准备了十二个竹笋和四个盘子,谁到黑板上给大家演示一下你分的过程。

(5)、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他来分,我们来数好不好?1'2'3'

  1'2'3'

  1'2'3'

  1'2'3

(6)、教师归纳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的同样多,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你们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写到作业纸上。

(7)、投影展示算式:12÷4=3(个)教师提问:这里有一个新的符号,这位同学告诉大家这个符号叫做(除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除号,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师归纳:中间的一横将上下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

  这个算式就是(除法算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除法。[板书课题]

  那这个除法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

(8)、如果老师去掉1个盘子,还剩(3个),那把12个竹笋平均分到3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动手分一分(4个),除法算式怎么写?投影展示12÷3=4(个)

  如果老师去掉3个竹笋,还剩(9个),那把9个竹笋平均分到3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动手分一分(3个),除法算式怎么写?投影展示9÷3=3(个)

(9)、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

  谁可以根据这三个除法算式编题,比如:我有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好朋友,每人4个?(多指学生说,让大家好好感受平均分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把要分的东西的总数12写在除号的前面,叫做(被除数)平均分的份数4写在除号的后面,叫做(除数)除号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3个,3写在等号的后面,叫做(商)。(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整道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板书,全班齐读一遍),学生读“12÷3=4

  9÷3=3”进行巩固。

<三>、巩固练习

(1)、读算式,说出各部分名称

  开火车进行,集体重复。

(2)、看图列算式

  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只小熊,每只小熊分得几个苹果?该如何列式?

①、学生独立做

②、集体订正

(3)、拔高练习

  一根绳子长16米,将其对折后再对折,每段绳子长几米?

  学生说说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义。

①、学生讨论后回答,对折后再对折是什么意思?(也就是对折2次)那对折两次后分成了几段?(4段)也就是说把16米的绳子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是几米?

②、写出算式,集体订正

<四>、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分东西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思考:除法和乘法有什么联系?

<六>、板书设计

  除

  法

÷

=

  3(个)

  除号

  被除数

  除数

  商

  读作:12除以4等于3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学设计

  天元小学 李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2.过程和方法:通过“熊猫分竹笋”的具体情境引出除法算式,让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除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

  难点: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熊猫卡通图片、竹笋卡通图片、盘子卡通图片、除法算式卡片、智慧星、红花、太阳花。

  四、教学步骤

(一)、设计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边讲边出示情境图)

  师:小朋友们,谁知道我们的动物国宝是什么?

  生:大熊猫。

  师:嗯,真聪明!现在小精灵给我们提出了问题:京京是一只十分可爱的熊猫。(贴出熊猫卡通图片)它十分好客,今天京京就要请好朋友们来它家做客。于是,一大早京京就起床去园子里挖了许多新鲜的竹笋(贴出竹笋卡片),它要把这些美味的竹笋分给它的朋友们吃。瞧!它的朋友华华、盼盼、亮亮、红红来了(依次出示熊猫卡通图片)。可是,京京该怎样把竹笋分给它的朋友们呢?

  生:平均分。2.提出问题。

  师:京京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该放几个呢?请大家帮京京想一想。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是什么意思?

  生:每个盘子里放的竹笋同样多。

  师:对,咱们班的小朋友真棒!谁愿意上台帮京京分一分?(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师:谁和他分的方法不一样?(提问两名学生)有的小朋友是一个一个地分,有的是两个两个或三个三个地分,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几个竹笋?

  生:每个盘子里放3个竹笋。

(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的活动,帮助京京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我可以告诉大家,能!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种计算方法。(板书课题:除法)

  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每盘放的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生:是。

  师:那么,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师:我们以前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师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叫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学生连写,教师巡视)

  师:我们已经会写除号了,那么要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应该怎样写呢?首先,我们先看分几个竹笋?

  生:12个。

  师:那么,我们就把“12”写在除号前面。分成了几份?

  生:4份。

  师:我们就把“4”写在除号后面,每盘放几个?

  生:3个。

  师:最后把“3”写在等号后面。(板书:12÷4=3)师:这个除法算式就读作12除以4等于3。(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把12个竹笋分别平均分成2份、3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三)、挑战园地

  师:好,我欢迎大家进入“挑战园地”。

  1.第一关“魔法卡片”。(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1题)

  出示算式卡背面,请8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老师奖励红花一朵。

  2.第二关“小帮手”(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2题)(出示多媒体课件——小熊分苹果的情境图)

  师:谁告诉老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6个苹果平均分给两只小熊,每只分3个,平均分勇除法计算。

  师:嗯,你说得棒极了,真了不起!老师要颁发给你一枚智慧星。其他小朋友表现得也很出色,大家共同帮助了两只小熊,解决了它们的难题,老师也为你们每人发一朵“助人为乐的太阳花”。3.第三关“分西瓜”。(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3题)

  师:你们是怎样想的?(出示多媒体课件)

  生:题目要求写除法算式,只有平均分才能用除法。图上一共有10个西瓜,两个篮子,每个篮子里放5个西瓜,列成算式是10÷2=5 师:如果不让你列除法算式,不动手摆,你还有其他分西瓜的方法吗?(学生列举方法,教师点评)

  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老师设置的三道关卡已全部通过。我宣布我们班的全体同学,挑战成功!

(四)、全课小结

  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又认识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除法,并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进一步学习除法,希望大家能够像今天一样表现出色!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