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3篇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

时间:2022-11-30 18:18: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202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3篇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供大家阅读。

202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3篇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

202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1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二维码,认识QR码。

  2.会将各种信息制作成二维码(QR码),理解自己制作的二维码是直接表达信息还是表达信息存储的网址。

  3.理解扫二维码所存在的安全风险。

  重点难点:

  重点是制作二维码,难点是理解二维码存在的安全风险。

  教学建议:

  建议本课用2课时。

  第一、二节用1课时,第三节用1课时。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二维码迅速火了起来。似乎一夜之间,二维码即遍布各电商平台、商场、网站、杂志、车票上,甚至电线杆上,二维码迅速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宠儿。

  面对这个特别的图形,学生一定充满了好奇。老师可以通过“扫一扫”来展示二维码的各种应用,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猜一猜):二维码中的黑点、白点表示什么?由此开始介绍什么是二维码。

  我们现在所用的二维码都是QR码,因此本课只讲QR码。

  QR码的原理比较复杂,本课只简单介绍QR码的主要特点:

(1)QR码有不同的尺寸大小;

(2)QR码的结构特征;

(3)QR码的信息容量;

(4)QR码有很强的纠错功能。

  制作二维码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老师应该先筛选一些好用的二维码制作网站,然后让学生在这些网站上在线制作二维码。

  教材中有一些二维码制作的任务,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探究学习生活中哪些事情可用二维码,并制作二维码,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构想的二维码应用,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说出来,并加以点评。

  二维码扫码工具一般是手机,但课堂上学生不宜用手机,学生制作的二维码可以用电脑版的二维码扫码软件识别,资源目录中提供了一款扫码软件“1-7.1二维码扫描器电脑版.exe”。

  随着二维码应用的普及,借助二维码进行传播的手机病毒、恶意程序日益增加。由于从外观上并不能判断二维码的安全性,这就使得每个人都有可能扫描到不安全的二维码。用户一旦扫描了嵌入病毒链接的二维码,其个人信息、银行账号、密码等就可能完全暴露在黑客面前,酿成的后果可想而知。

  因此,本课应该通过一些真实的案例(例如:资源目录中的视频:“1-7.2二维码病毒现身,扫码小心中招”),让学生树立起安全意识,防范二维码扫描所带来的安全风险。

  需要向学生强调的是:二维码本身并无毒,但是二维码所指向的网站、下载链接或下载文件可能被提前植入了木马或病毒。如果扫码进入后,遇到要我们输入个人信息或下载软件安装,这时就要特别小心,认真核对该网站是否可信。因为稍不留神个人信息就会泄漏,手机就会中毒。

  那么,如何防范二维码扫描的安全风险呢?一般可以采取下面几个措施:

  1.选择一款且具有安全检测能力的二维码扫描软件。

  现在有些二维码扫描软件具有安全检查能力。例如,微信的“扫一扫”。微信基于腾讯大数据的支撑来鉴别扫描的二维码是否安全。用户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网页时,微信将判断该网站是否属于数据库白名单,如果网址在白名单上,则用户可直接访问;如不是则会被判断为非安址,用户则需通过复制操作才能继续访问。而白名单中的所有网址,均经由人工审核确认。此外,微信内不可以随意下载链接,以防止一些含有木马病毒的文件趁机自动下载到用户的手机。

  2.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不要轻易扫描一些不明来路的二维码。

  在扫描前,要先确认二维码发布来源是否可信,只有正规商家提供的二维码才是安全的,不要轻易扫描一些不明来路的二维码。万一扫到可疑网站,不要立即打开,要先打开手机杀毒软件进行扫描查看是否存在木马病毒,检验无误后再打开。使用二维码在线支付时,应认真核对网站域名、认准官方渠道,如交易过程存异常应该立即停止支付。若手机和银行卡之间相互绑定,尽量不要在银行卡内存储大量资金,避免造成更大损失。

  3.在手机上安装能够进行病毒查杀、骚扰拦截等功能的手机软件,例如腾讯手机管家、360手机卫士等,有效地防范手机使用中的安全风险。

  教学参考资源

  1.资源目录中提供了一个电脑版的二维码识别软件:“1-7.1二维码扫描器电脑版.exe”,该软件不需要安装,可以直接运行。

  2.资源目录中提供了关于二维码扫描安全的视频:“1-7.2二维码病毒现身,扫码小心中招”。

202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设置小数位

  2、会合并单元格行居中操作

  教学重、难点:设置小数位合并及居中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用电子网络教室进行演示讲解)

  教学教程

  一、复习提问:

  1、怎样打开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

  2、怎样使单元格中的内容居中?

  二、新授

  1、师谈话引入: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会对工作表进行一些美化工作。但我们注意到平均数一列是带有较多的小数位。我们能不能按自己的意愿设置小数位数呢?(引出新知)

  2、设置小数位

  a.选择单元格区域b.选择“格式”菜单中的“单元格”

  c.在“单元格格式”对话框中的“数字”标签下的“分类”中单击选择“数值”,设置小数点后位数为3d.单击“确定”,则将小数保留了3位

  3、合并及居中(讲述:我们再来观察表格标题,可以看到D2单元格中的内容占据了其他单元格的位置,但它并不是真的占有了其他单元格,如果这些单元格中有内容,它将不能完整的显示出来。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我们可让表格标题真的占有其他单元格)

  a.选取连续单元格范围

  b.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中的“对齐”标签项下的“合并单元格”项,使其前面出现,或单击“工具栏”中的

  c.再设置一下字体字号及行列宽等

  三、小结:设置小数位合并及居中操作

  四、学生练习

  教学后记:为了将标题放于整个表格中间位置上,可先选中表头上的所有单元格区域,再设置合并及居中。

202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3

  教材使用:本次讲课使用的教材是新世纪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上册《初中信息技术》所讲内容第七单元第8课《美化工作表》

  教材分析:电子表格的格式设置是对工作表的艺术加工,是能否获得个精美表格的关键,是能够培养和体现学生审美观点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内容,也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该内容的学习,将会带给学生很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劳动后的成就感。

  教学目标:

  1、认知与技能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单元格数据格式的设置及单元格格式的调整,并达到能进行美化工作表这一知识目标。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学习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并通过亲身经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格式的设置,对表格的美化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对学习精益求精的思想,通过与他人协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加强集体主义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数据格式及不同数据格式的区别。

  2、掌握对齐方式的设置的具体方法。

  3、掌握对单元个添加边框与套用格式的方法。

  教学安排: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式:采用任务驱动法,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学习

  教学设想:

  用“比较法”及“小组竞赛”的方式引入新课,以强烈鲜明的对比效果和“我为小组添光彩的意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探索知识的意向并转化为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积极性。

  因为美化工作表的实际操作性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解、演示和学生实际操作有机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授课,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研究性学习,加强学生的主题参与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学生成绩表”美化前后的对比画面

  问:两个成绩表不同的效果体现在那些方面?学生活动:观察、小组讨论,选出学生代表进行抢答观察结果。(字体、字号、字的颜色、对齐方式和表格行高与列宽等的不同,边框、自动套用格式的设置)教师对回答的小组给与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并概括。

  本节课学习如何将工作表进行美化。

  新授

  第一阶段:引导学生自己查看“帮助文件”来掌握有关(一)改变表格数据的字体和字号格式(二)对齐方式设置(三)改变行高和列宽、单元格格式的设置(四)单元个边框与自动套用格式的操作

(一)改变表格数据的字体和字号格式

  任务一:给“电脑竞赛”工作薄sheet1工作表中的地1行变成仿微软雅黑、14号字,B列变成斜体

(二)对齐方式设置

  给“电脑竞赛”工作薄sheet1工作表加上标题,并将标题“电脑竞赛成绩”合并居中。

  任务二:将工作表第2行中的数据改为居中显示。

(三)改变行高和列宽、单元格格式的设置

  任务一:给“电脑竞赛”工作薄sheet1工作表中的A列变窄些。

  任务二:将工作表的第2行填充为红色。

(四)单元个边框与自动套用格式的操作

  任务一:给“电脑竞赛”工作薄sheet1工作表设置边框线。

  任务二:用Excel2000的自动套用格式功能来美化电脑竞赛工作簿。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帮助文件中的演示过程,领会操作技巧。(教师总结评价)使用任务驱动法由学生完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并观察帮助文件中的演示过程,领会操作技巧。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任务,个小组认真填写学情评论表,根据学情评价表上所填写的内容,没掌握的问题由其他组的同学帮助解决,并鼓励学生总结步骤并演示,也就是第二环节“技能演示”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完成任务(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观察、探索,从而找到解决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三阶段:实践,课堂巧练,迁移运用

  课程表美化:给出学生一个课程表供学生进行美化。活动结束,各小组挑选一个美化效果比较好的课程表保存到教师机,将作品一块演示给全体学生,并由各小组对每个作品打分,选出优胜组。这样巩固所学内容,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与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信息综合处理的能力。

  作业布置:课后练习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