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蚂蚁教案范文集合6篇

时间:2022-05-07 15:25:07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大班科学蚂蚁教案,供大家品鉴。

大班科学蚂蚁教案范文集合6篇

第1篇:大班科学蚂蚁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活动中能细致,有序地进行观察,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

  活动准备:

  课件(蚂蚁及其生活习性的短片),歌曲《蚂蚁搬豆》、头饰、录音机、磁带、海洋球若干、放大镜、课前组织幼儿捉蚂蚁并进行初步观察,并放在瓶里供活动时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小客人和小朋友一起玩:"身小力不小,团结又勤劳,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大家猜猜它是谁?(引导幼儿竞猜,得出谜底蚂蚁。)

  二、说一说。你在什么地方发现的蚂蚁?找到它的窝了吗?你是怎么捉的?(捉的时候不要直接用手捏,以免伤害蚂蚁,要用草叶、小树枝等放在蚂蚁的前方,待它爬上草叶、树枝后再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瓶子里。瓶内可以放些潮湿土壤和食物,用盖子盖好,放在阴凉处备用。要注意:一只瓶内只能装同一窝的蚂蚁,因为不同窝的蚂蚁会因"打架"而死伤)。蚂蚁长得什么样?身上有什么?吃什么?怎样走?

  三、看一看:我们来观察一下蚂蚁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1、在观察时,我们可以先从整体上观察一下它的大小、颜色,然后看看蚂蚁的身体可以分成几部分,再从前往后按顺序一部分一部分仔细观察蚂蚁。看谁观察的最细致,最准确。(幼儿自由观察后,讨论结果:蚂蚁有大有小,有黑色的,褐色的;有头、胸、腹;在头的下部有一对大"牙",胸部比头部细,长着三对足。)

  2、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

  1)、刚才动画片中的蚂蚁在干什么吗?(蚂蚁在挖洞做窝;搬运食物-稻粒;在搬运死昆虫;在相互传递信息;在"打架")。

  2)、讨论小结:要想知道蚂蚁是怎样生活的?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我们就要仔细观察: ①蚂蚁都搬运哪些食物? ②找到蚂蚁窝,轻轻把窝挖开,看看里面贮存有哪些食物。 ③在蚂蚁附近放上各种各样的食物,观察哪种食物上有蚂蚁,哪些食物上没有蚂蚁。

  3、引导幼儿分组观察蚂蚁怎样爬行?

  四、试一试。

  1、倒出瓶中的蚂蚁,给它周围放上食物,观察它喜欢吃什么,并在黑板上的图中打钩。

  2、请一名幼儿示范蚂蚁爬,讨论怎样才能爬得又快又稳。

  五、玩一玩。

  分角色:教师扮妈妈,幼儿扮小蚂蚁,各戴头饰。放背景音乐《蚂蚁搬豆》,师幼一起玩游戏:蚂蚁搬豆。

  "孩子们,在山坡对面有许多豆豆,我们一起爬过山坡,钻过山洞,去搬豆豆吧!"在妈妈带领下,小蚂蚁分成两组,快速爬过小山坡,钻过山洞,搬起一粒豆豆(海洋球)后跑回来,每只每次搬一粒,直至将豆豆搬完,看哪组搬得最快。

  六、在生活中进一步观察蚂蚁的活动。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能结合时节、结合幼儿园课题,整合科学、语言、社会、数学、美术等领域,利用多媒体、游戏、讨论互动、绘画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充分以幼儿为发展主体,环环相扣,分解难点,帮助幼儿努力达到目的。在活动中,由于活动素材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所以幼儿的兴趣积极、投入,我的问题比较开放,幼儿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吴佳栋说可以到月球上去过中秋节,要带月饼、水去。赵越的画告诉我们:小蚂蚁在搬西瓜,它搬不动了,所以就坐下来休息,后来就睡着了。吉米画的是:四只蚂蚁共同合作,搬了一个很大的月饼,四只蚂蚁神态迥异,有两只蚂蚁是高高兴兴的;一只蚂蚁在留泪是它搬不动月饼了;还有一只蚂蚁是拉着脸生气了,原因是毛毛虫在它旁边与它比美,说蚂蚁不漂亮所以不开心。从孩子们的画中可以看出他们想象的天空有多大,他们就是创造奇迹的神笔。在孩子们的画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孩子们对“一对”的概念还不是特别理解,以后还要更进一步的学习。蚂蚁的三对足到底在哪个部位我们还要进一步的去观察。在示范添加蚂蚁三对足的标准图案时可以是先老师示范再请幼儿上前示范,然后作一个比较,幼儿眼前就有一个标准蚂蚁的图像了。

第2篇:大班科学蚂蚁教案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物体沉浮,激发幼儿探索、发现的乐趣。2.体验玩水的乐趣,对操作活动感兴趣。3.学习把沉、浮物体作简单分类和记录。活动准备:1.木块,石头,泡沫,点心盘、钥匙、玩具(幼儿操作材料)。2.记录纸人手一份,蚂蚁过河图片。活动过程:一、 情境导入师: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们出来玩了,瞧,这是谁呀?(蚂蚁)师:小蚂蚁爬着爬着饿了,发现远处有棵苹果树,就爬过去,可是面前出现了一条小河,请小朋友帮蚂蚁想办法怎么才能过河?二、 认识沉与浮现象。1.师做实验,先放石头。师:“瞧,这些材料谁能帮蚂蚁过河呀?我们先拿石头来试一试”问:你发现了什么?石头怎么啦?师小结:由于石头比较重,放在水中会掉下去,这种现象我们叫“沉”,会沉下去的材料,能当蚂蚁的小船吗?2.师第二次做实验,放泡沫问:你发现了什么?师小结:由于泡沫比较轻,放在水中会飘在表面上,不会掉下去,这种现象我们叫“浮”。现在我们把小蚂蚁放到上面,你们看它过河了吗?3. 巩固幼儿对沉浮现象的认识刚才我们看了,放在水中,比较重的东西会掉下去的,我们叫它“沉”,不会掉下去的,我们叫它“浮”。(活动反思:从这个环节上看,孩子对沉与浮的现象,能具体地表述出来,也对此活动很感兴趣。但在让幼儿对比石头与木头的环节上,由于所取的材料不合理,石头太小了,而木头却较大,在视觉上,给孩子造成干扰,因此有的孩子认为木头比较重,导致无法让孩子准确的判断:石头与木头哪个比较重,哪个才会沉下去。如果选择与木头一样大的石头,幼儿便可以一眼看出,石头比较重的原理。因而也不会在此环节上浪费太多的时间。)三、 幼儿操作,并记录操作结果。1.幼儿认识材料师:现在请小朋友来帮蚂蚁想办法,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材料,看看有什么?请小朋友把各种材料都拿来试一试,看看哪些东西会浮起来,可以当蚂蚁的小船。2.提操作要求和记录方法师:在玩的时候,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记录单,如果这个材料会会浮起来,请把手上的贴贴纸贴在水面上,如果会沉下去,请把手上的贴贴纸贴在水底。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记录四、教师评价1.小朋友都做好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2.教师验证(活动反思:从记录的结果上看,大部分孩子能准确记录出沉浮的现象,其中盘子这一材料的实验出现分歧,有的孩子记录是沉,有的孩子记录是浮,借此机会,我进行随机教育,让不同结果的两名幼儿现场操作,为什么你认为是沉?而你却是浮呢?两个小朋友用同一种材料,为什么结果是不同的呢?通过现场实验,孩子知道由于放的方式不一样,结果也是不同的,很好地利用教育契机,给孩子正确的引导。但在幼儿使用记录卡的方面上看,由于记录卡设计不太合理,有的幼儿把整张记录卡都贴满了,完全看不出是沉还是浮;如果老师在水盆中间画条中介线,在中线以上表示沉,中线以下表示浮,就能很轻松地解决结果不分明的问题。)活动反思:《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想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教师抓住幼儿园喜欢玩水的特性,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通过观察、探索,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准备了鱼缸、玩具,石头,泡沫,点心盘、钥匙、玻璃珠、记录纸,蚂蚁、苹果树图片等材料,启发引导幼儿与材料互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而且能开动脑筋,大胆地说出自己发现的沉浮现象。在记录的环节中,合理选择粘贴纸的记录方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操作起来简便易行,还能进行简单的评价。基本实现目标。二、教师的教1.创设游戏情境。教师以“小蚂蚁出来玩,肚子饿了,发现远处有棵苹果树,想爬过去;可是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请小朋友帮蚂蚁想想过河的办法”的情境引入活动,形象生动的道具演示,吸引了幼儿参与探索的兴趣,围绕问题“周围什么都没有,只有石头和木头,你们能用这些材料帮蚂蚁过河吗?”,展开思考。游戏情境的创设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能调动起幼儿参与探索学习的积极性。2.注重材料投放。教师在材料的投放中能充分考虑活动中幼儿的观察,精心准备鱼缸作为活动情境中的“小河”,让幼儿直观清楚地观察到石头、木头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同时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探索的材料分组摆放在不同的操作区,改变以往教师为幼儿准备人手一份操作材料的投放形式,避免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拥挤、混乱的现象,有利于幼儿专注观察一种材料;另外还为幼儿准备了贴贴纸作为记录的材料,在每个操作区投放记录单,便于幼儿操作后,直接记录操作的结果,解决幼儿独立完整完成自己的记录单存在的困难。3.善于观察启发。能灵活驾驭课堂,善于观察幼儿在操作中的表现,其中盘子这一材料的实验出现分歧,有的孩子记录是沉,有的孩子记录是浮,我能及时抓住教育契机,让不同结果的两名幼儿现场操作,为什么你认为是沉?而你却是浮呢?两个小朋友用同一种材料,为什么结果是不同的呢?通过现场实验操作展示,孩子知道由于放的方式不一样,结果也是不同的,让孩子知道,沉浮没有绝对的定义。 4.评价鼓励结合。最后环节教师能对所有操作材料在水中的现象再次进行进行一个总结,帮助幼儿梳理知识经验,提升认识,再次利用记录单将材料的沉浮现象一一呈现,并对幼儿的实验结果给予肯定--奖励一个大拇指,并出示图片“大拇指”贴在幼儿操作正确的位置上,鼓励幼儿,这也是一种适合小班幼儿特点的评价方式。三、幼儿的学整个活动幼儿都能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发现,学习简单的记录方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学习词汇“沉下去”“浮起来”。四、活动中的不足1. 在让幼儿对比石头与木头的环节上,由于所取的材料不合理,石头太小了,而木头却较大,在视觉上,给孩子造成干扰,因此有的孩子认为木头比较重,导致无法让孩子准确的判断:石头与木头哪个比较重,哪个才会沉下去。如果选择与木头一样大的石头,幼儿便可以一眼看出,石头比较重的原理。因而也不会在此环节上浪费太多的时间。2.最后老师的小结不够到位。当所有的记录表都在黑板上时,师应作出总结,把精髓的部分加以强调:原来石头、金属类、玻璃类的物品比较重,容易沉下去。而泡沫、木头、比较轻的物品,所以容易浮起来。3.记录卡设计不够合理,有的幼儿把整张记录卡都贴满了,如果老师在水盆中间画条中介线,中线以上表示浮,中线一下的表示沉,可以避免贴满的情况发生。

第3篇:大班科学蚂蚁教案


自然界中有趣的事物,如花草树木、风云雷电、飞禽走兽等等都能引起儿童的兴趣,使他们无所顾虑地去发现,去探索,去提问,去思考。在孩子们眼中,蚂蚁是有趣的、神秘的、可爱的、可以逗着玩的。蚂蚁活动经常能吸引幼儿的围观,引发许多的话题。日常活动中,我们带孩子们寻找和捕捉蚂蚁,有的孩子用饼干、苹果核、小糖果去引蚂蚁,有的用小草、小棍去逗弄蚂蚁,他们神情专注投入,极其认真。由此我们认为,开展对蚂蚁的探索性活动能满足孩子们观察、探索的需要,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同时通过对蚂蚁的认知,能引导幼儿对蚂蚁的社会性行为的认识,并通过游戏角色的扮演,迁移到幼儿的自身,发展幼儿的社会性。游戏活动“热闹的蚂蚁王国”是围绕“蚂蚁”这一幼儿感兴趣的生物,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其主要目标是⑴引导幼儿观察蚂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蚂蚁的知识,培养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⑵了解蚂蚁特有的一些活动,如“气味语言”“分工合作”“搬运食物”“建筑巢穴”等,并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蚂蚁的活动。⑶培养幼儿关注生活的习惯,并能主动为活动收集相关的材料。⑷通过剪剪、画画、贴贴、做做等活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⑸通过和蚂蚁的一系列接触,发展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培养幼儿交往协作的能力。⑹培养幼儿亲近动物,喜爱动物的情感。⑺ 教师和幼儿共同体验游戏的快乐。以下是我们汲取的一些有关蚂蚁的活动片断,生动地再现了孩子们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不断生成发展出更为生动有趣的、丰富的游戏情节。片断一:有趣的小蚂蚁午后的阳光暖暖的照在我们身上,小朋友们手拉着手悠然地走在这午后的阳光里。“看,那是什么呀?”“好象是蚂蚁吧。”“它们在干什么?”“在搬东西。”“好象是在搬草片儿。”“不对,是面包屑。”“蚂蚁那么小,怎么搬得动那么重的东西。”“你没看见有好几个蚂蚁在一起搬吗?”“对,大家一起搬就搬得动了,对吧?”“是的。”“小蚂蚁搬面包屑干嘛?”“当然是搬回家吃了。”“蚂蚁那么小,怎么吃东西呢?”“当然是用嘴巴吃了。”“蚂蚁那么小没有嘴巴。”“瞎说,蚂蚁有嘴巴,不然,它不要饿死吗?”“蚂蚁喜欢吃什么呀?”“好象喜欢吃甜甜的东西吧。”“是的,我以前看见过它们在搬饼干屑。”“对,我还看见它们都爬在我吃剩的西瓜皮上。”“是的,是的,我也看见过,而且,有许多许多蚂蚁。”“你说,它们怎么会知道的,真奇怪!”“它们是看到的。”“不,是闻到的。”(评析:无意中的发现,引起了孩子莫大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和兴奋的表情给了我们组织这次游戏活动的灵感。)教师拿来放大镜和昆虫盒,和孩子们一起进入了奇妙的蚂蚁世界。幼:我们去找一点糖来引引蚂蚁吧!幼:好的,我也去拿点饼干屑。幼:蚂蚁会住在哪里呢?幼:垃圾箱旁边,我看见过的。幼:不对,是草丛里。幼:是的,有一次我也在草里发现它们在爬呀爬,很好玩的。幼:好象是泥土里,我在电视上看到过。幼:看,这里有这么多洞!幼:嘘,别讲话,不然,他们就不出来了。幼:把饼干放在蚂蚁洞口,让它们出来搬。师:你在干嘛?幼:我在挖洞,让蚂蚁出来。幼:我找到蚂蚁了!我找到蚂蚁了!(幼儿欢呼)幼:看,蚂蚁妈妈在找小蚂蚁,小蚂蚁也在找它的妈妈,可是,它们都找不到。师:为什么呢?幼:它们迷路了吧?师:蚂蚁身上会散发一种特别的气味,在自己爬过的地方形成一条气味路,这样,它们就不会找不到回家的路,可是,现在它们为什么会迷路呢?幼:可能是被我们吓跑了。幼:对,我们的声音太大了。幼:可能是我们人太多,把它们走的路弄坏了吧!幼:它们为什么总喜欢那么多蚂蚁在一起呢?幼:它们真的会听到我们的声音吗?它们都那么小。幼:蚂蚁妈妈是怎样生小蚂蚁的呢?幼:老师,蚂蚁的家是什么样的?幼:它有爸爸妈妈吗?它吃什么呢?师:蚂蚁的有趣故事都藏在图书里和电脑里,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评析:小小的蚂蚁引起了孩子们无穷的兴趣,一连串的问题,从他们小脑袋里迸发出来。这时老师引导孩子共同参与资料的收集,以便全方位地获取知识。教师、家长、幼儿三者之间的互动,在幼儿园、家庭与社会之间建立了三位一体的人际互动的共同活动。这样丰富的环境刺激了幼儿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能较快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片断二:我们的王国孩子们正在七手八脚地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大纸箱搭建蚂蚁洞穴,一个个箱子连成一条条通道,大家花了半天的时间终于将箱子拼接起来了。孩子们兴奋极了,迫不急待地钻了进去。不经意间,我听到了几个孩子的对话。幼:洞里真黑。幼:对,要是有个门或窗就好了。幼:爬一段最好能透透气。幼:要是能向翻斗乐那样能转来转去该多好啊!幼:不对不对,箱子硬硬的,不能转弯。师:要转弯,就得找一个软一点的东西接在上面,找什么呢?幼:布。幼:塑料纸。幼:网。师:是哪一种更好呢?幼:布。布可以拼起来。幼:不好,我们钻在布里不也是黑黑的吗?幼:对,钻在布里我们还是看不见外面。幼:还是网好。幼:是的,钻在网里可以看见外面。幼:对,还可以和别的蚂蚁打招呼呢!师:对了,我们可以接上一段一段的网,这样我们又可以看见外面,还可以和别的蚂蚁讲话,真不错。幼:我们要是在箱子上挖几个洞,也可以看见外面。幼:对,就象窗户一样。幼:还可以开几扇门,我们就可以走出去了。幼:把窗户开在上面,我们可以钻在外面到处看看。幼:还可以用塑料纸当玻璃贴上去。师:那我们一起来动手做吧!(评析:老师用极富鼓励性地语言肯定了他们的想法,并且让孩子们一齐动手建构更完美的蚂蚁洞穴。此活动过程,幼儿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他们从自己生活经验出发,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能力是教师难以在其他活动中见到的,幼儿的潜能得到真正发挥。)片断三:我是可爱的小蚂蚁看着装饰一新的蚂蚁洞,孩子们兴奋的心情难以言表,都急着想进去玩一玩。幼:老师,我真想变成一只可爱的小蚂蚁进去玩一玩。幼:老师,我也想进去玩一下,我还想做兵蚁拿把枪、拿把刀。师:哦,兵蚁还拿着武器呀。幼:对,因为它要保护蚁后的安全,也要保护自己的生命。幼:老师,我还想做蚁后。幼:蚁后很胖的,你太瘦了,一点也不像。幼:我可以多穿点衣服就行了。(评析:蚂蚁王国是蚂蚁的天地,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有了打扮自己的想法,另外他们对于蚂蚁王国中的兵蚁和蚁后也非常感兴趣,教师可引导幼儿按自己喜欢的角色打扮。)师:那么,我们怎样把自己打扮成一只可爱的小蚂蚁呢?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幼:穿一件蚂蚁一样的衣服就像蚂蚁了。幼:用毛笔把自己画成一只蚂蚁。幼:用黄黄的叶子贴在自己身上做蚂蚁的衣服。幼:戴上一个蚂蚁的面具进去玩。幼:用报纸卷成小棍做蚂蚁的触角。幼:用吸管做蚂蚁的触角。幼:还可以用筷子做蚂蚁的触角。幼:在帽子上贴上纸条做触角。幼:女小朋友可以扎两个翘的辫子做触角。幼:翘翘的辫子,真好玩!幼:还可以用水彩笔一节一节连起来做触角。(评析:孩子们讨论的焦点一下子集中到了触角上,这也是蚂蚁的一个较明显的特征。)师:蚂蚁的身体,可以怎么打扮呢?幼:身体用黑布、白布包起来。幼:穿上黑色的皮鞋做蚂蚁的脚。幼:蚂蚁有三节,可以用一根绳子系在身体上面、下面,把身体分成三段。幼:穿上白衣服、白裤子做一只白蚂蚁。幼:做兵蚁的小朋友可以穿象解放军叔叔一样的迷彩服。师:把自己打扮成蚂蚁需要这么多材料,上哪儿去找呢?幼:到家里去找找有没有可以用的东西。幼:如果家里没有,还可以到朋友家去借。幼:幼儿园也可以找。幼:也可以叫爸爸、妈妈帮忙找。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那我们赶快行动吧!(评析:孩子们的想法可真好!真奇妙!我们不得不为这些大胆的创造灵感而大声赞叹!这里老师的角色定位在:游戏与操作时可以寻求帮助的支持者、合作者、协作者。教师努力建立一种师幼之间充分、积极的互动关系,只有当成人与幼儿在游戏中相互作用,游戏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功能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片断四:准备粮食过冬啦!在观察过蚂蚁搬运粮食,了解过蚂蚁是储存粮食过冬的知识后,孩子们的游戏情节更为丰富多彩了。老师准备了少量的食物,让孩子们为蚂蚁的冬天储备粮食。师:冬天到了我们把粮食运回蚂蚁洞吧!幼:粮食太少了,蚂蚁吃不饱,我们再来做点吧!幼:做糖,小蚂蚁最喜欢吃甜的东西了。幼:用什么东西来做糖呢?幼:用橡皮泥。幼:泡沫也可以做。幼:对对,我想用棉花做。幼:用糖纸包一包做成糖果。幼:我还看到蚂蚁在搬饭粒。幼:还可以做点面包片喂它们。幼:我还看到过蚂蚁搬毛毛虫呢。幼:怎么做毛毛虫呢?幼:用布扎起来做一条毛毛虫。幼:棉花也可以扎起来做。师:那我们就一起找材料,动手做蚂蚁的粮食吧!(评析:材料的收集准备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鼓励幼儿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自己所需的材料。然后将大家收集的材料一一摆放开来让幼儿制作粮食,激发幼儿动手做的兴趣,教师给足幼儿制作的时间和空间,点燃幼儿的探索欲望,唤醒创造潜能,并体验到劳动后的快乐。)片断五:照顾蚂蚁宝宝师:小蚂蚁为什么哭了?幼:可能是饿了吧!幼:我们给蚂蚁好东西吃,它就不会哭了。幼:小蚂蚁,我喂你吃玉米。幼:小蚂蚁,我给你喝水。幼:蚂蚁喜欢吃糖果。幼:是的,但蚂蚁也喜欢吃别的东西呀。师:你在干什么?幼:我在做蛋糕给小蚂蚁吃。幼:今天是小蚂蚁的生日,我们唱歌给小蚂蚁听!(孩子们边唱歌边拿出生日蛋糕)幼:小蚂蚁吃吃蛋糕,祝你生日快乐。幼:小蚂蚁好吃吗?(自言自语地说:小蚂蚁说“好吃”。)幼:老师,陈烨给小蚂蚁起个名字叫春卷(孩子们都觉得很有趣,哈哈大笑起来),我也给它起个名字叫华华。幼:你做蚂蚁爸爸,我做蚂蚁妈妈,好不好?幼:好啊。(说完,两人便哄起蚂蚁宝宝来)(评析:幼儿常常在游戏中体现着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比如过生日,起名字,学点数字等,这些都是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的。可见幼儿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幼儿的游戏内容的丰富有着直接的帮助。)师:这是什么呀?幼:这是陆欢帮小蚂蚁做的手镯。幼:小蚂蚁,这个玩具给你玩,好玩吗?好看吗?幼:呯呯呯,蝴蝶飞机飞来啦。师:那是什么呀?怎么会有飞机飞过来了呢?幼:那是华华的玩具。师:真有趣!幼:看,小蚂蚁的衣服。给,小蚂蚁你的衣服,快穿上吧。师:你做的衣服真漂亮!幼:小蚂蚁生病了,我们给它喂点药吧!幼:快,小蚂蚁把这个药吃掉,吃了药身体才会好。(评析:幼儿的语言及开展的游戏情节都体现出幼儿强烈的模仿性。他们用眼睛看着,用耳朵听着同伴或成人的一言一行。并将所观察的内容自然而然地运用到游戏活动中,并在其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深化。)幼:呀,好多毒蛇来了。师:那怎么办呢?幼:叫兵蚁去对付它。(评析:在游戏中,幼儿也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进去,比如,兵蚁是保护自己家人的,在遇到敌人时孩子们就知道请兵蚁去对付敌人。)幼:快,快,打败它。师:兵蚁打赢了吗?幼:好多兵蚁都来了,把它打败了。幼:哦,我们赢了。(评析:照顾蚂蚁宝宝时幼儿显得主动、积极,他们大胆与同伴交流、合作,遇到问题大家共同协商解决,教师成了孩子们的玩伴,在宽松的氛围中,孩子们自然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主动性得到了有益的发展,各种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4篇:大班科学蚂蚁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大胆猜测、动手操作,知道有哪些食物会吸引蚂蚁。

  2.养成仔细观察、乐于探究的习惯。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前期开展过有关蚂蚁的一些活动。

  2.和幼儿讨论过蚂蚁喜欢吃什么。

  物质准备:

  糖果、饼干、水果、饭米粒等。

  活动过程:

  一、回忆导入,猜测激趣。

  1.前几天,我们有些小朋友在娃娃家的垫子上面发现了一只死去的蜻蜓,蜻蜓把什么吸引来了?(蚂蚁)“咦!为什么死去的蜻蜓会吸引小蚂蚁呢?”

  2.除了死去的蜻蜓,还有哪些食物会吸引小蚂蚁呢?为什么?

  3.出示记录表。师:今天老师为小蚂蚁准备了好多食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集体观察记录表)

  4.集体记录:这么多的食物,你觉得哪些食物会吸引小蚂蚁呢?将你的小贴花贴在“我的猜想”这一栏里面,每个小朋友可以猜2—3种。

  二、寻找蚂蚁,动手验证。

  1.师:我们开始做实验,把你猜想的食物放到地上,然后观察能不能吸引小蚂蚁过来,还可以比一比哪种食物吸引的蚂蚁多。

  2.幼儿自由寻找蚂蚁并尝试用食物吸引蚂蚁。

  ⑴请幼儿把准备的食物尝试吸引蚂蚁,并观察蚂蚁。

  师幼共同寻找蚂蚁,并用手中的食物去吸引蚂蚁。

  鼓励没有成功的幼儿要耐心等待一会。

  ⑵个别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师幼交流,拓展延伸。

  1.集体验证实验结果。

  师:哪些食物成功吸引到了小蚂蚁?我们可以在这个食物下面做什么标记?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种食物可以吸引小蚂蚁。

  2.师小结,结束活动。

  师:原来有这么多的食物会吸引小蚂蚁,除了这些食物还会有哪些食物吸引着它们呢?请小朋友回家以后或者利用户外活动时间继续来做小实验,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我们。最后庄老师提醒大家,因为小蚂蚁它也是有生命的,请大家平时观察它们的时候、做实验的时候都不能够伤害它们,要保护它们!

第5篇:大班科学蚂蚁教案


[设计意图]

这几天,我发现孩子们下课后常常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观察着什么。出于好奇,我走上前去,原来孩子们正在观察小蚂蚁。只见蚂蚁正在忙着"运粮",准备过冬。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让孩子对蚂蚁有更详细地认识,我与孩子们一起用诱饵捕捉了蚂蚁,放进了昆虫盒。并设计组织了此次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学习,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蚂蚁的合作活动,萌发幼儿团结互助的意识。

2、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1、选择安全、合适的观察场地,提供放大镜、大纸箱,并把幼儿的观察情况作成课件。

2、教师和幼儿一起搜集有关蚂蚁的图片、儿歌、故事等,准备录音机、磁带,制作活动内容的相关课件。

3、用诱饵捕捉蚂蚁,放进昆虫盒。

4、自制海绵豆子(数量为幼儿人数的2-3倍)和小篮子。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从而引发幼儿兴趣。

远看芝麻撒地,近看黑驴运米,不怕山高道路陡,只怕跌进热锅里。

教师引导幼儿猜出动物的名称(蚂蚁),从而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二、出示幼儿观察蚂蚁的课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观察到的蚂蚁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情况。

教师提问:

(1)你从哪儿找到了小蚂蚁?

(2)蚂蚁长得什么样?

(3)小蚂蚁是自己单独出来活动还是一起出来?"文.章出自屈a老师"为什么?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大胆发言,回忆观察到的情况,教师及时进行鼓励和指导。

三、使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或图片)。给幼儿分组,让幼儿仔细观察捕捉到的蚂蚁,并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画下来。

四、出示课件,教师总结,让幼儿巩固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五、欣赏并表演歌曲《蚂蚁》。

六、教师提问:我们应该像小蚂蚁学习什么?让小朋友知道团结起来,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七、游戏:"蚂蚁搬豆",巩固认识。教师扮蚂蚁妈妈,幼儿扮小蚂蚁,四散地站在场地一端。

游戏开始,教师说:"孩子们,咱们快去搬豆准备过冬吧!""小蚂蚁"自由地(可不按顺序)钻过皮筋,爬过纸箱和垫子,跑到场地另一端,拾一颗小豆跑回家中,将小豆放进小篮。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把豆全搬完。

[活动延伸]

1、教师(或家长)把幼儿观察发现后的绘画作品,用简单的文字注释后,张贴在墙饰"有趣的虫子"中。

2、在日常活动中,让幼儿继续学习有关蚂蚁的儿歌、故事等,丰富幼儿经验。

3、师幼共同进行小实验:把捉到的蚂蚁放进一个大口瓶(其中有土),用黑布把瓶子蒙好。过几天后,把黑布打开,可看到蚂蚁筑成的弯弯曲曲的"地道。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能循序渐进的进行,孩子对蚂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发展了幼儿的探索精神。采用丰富多样的方式,幼儿的情绪一直都很饱满。但是,在引导幼儿观察的时候,引导还不够:怎么样让蚂蚁出洞?蚂蚁队伍是怎么样的?蚂蚁之间是怎样合作的?……对幼儿的观察,应该进行记录,这样,孩子们的印象会更深刻。

第6篇:大班科学蚂蚁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轮廓线表现蚂蚁的结构,并通过头和身体的方位变化表现蚂蚁的各种动态。

  2、创造性地想象蚂蚁过冬的有趣情景,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张“蚂蚁的家”、红黑蓝三色粗细笔。

  2、欣赏作品三张:蚂蚁搬花生、蚂蚁宴会、蚁后生宝宝。

  3、展示板背景:蚂蚁过冬。

  活动过程:

  一、导人情景

  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动物们开始准备过冬了。每种动物都有自己过冬的好办法。今天我们来做地下考察队,一起走到地下去访问小蚂蚁。

  二、欣赏讨论

  1、出示背景“蚂蚁过冬”。

  小蚂蚁的家在地下的洞里,一个蚂蚁洞有许多洞穴,四通八达,进出非常方便。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小蚂蚁的家里去看一看,好吗?

  2、打开一号家。

  这是一群工蚁的家,工蚁们在干什么呢?(工蚁们在搬一颗花生)小蚂蚁搬的花生怎么这么大?(因为我们人很大,看上去这颗花生很小,可是小蚂蚁很小,看上去这颗花生很大)这么大一颗花生,工蚁们是怎么搬的呢?(有的用头顶,有的躺在地上用力推,还有的用手拉)你认为哪个工蚁用的力气最大?(用头顶的工蚁)(教师边演示边提问)蚂蚁的身体哪一部分不是用图形来画的?(身体部分是用弯弯曲曲的线来画的)蚂蚁有三对足,第一对足是从头和身体连着的地方长出来的,就像人的手一样;第二对足是从腰间长出来的;第三对足是从身体下面长出来的。腿是笔直的吗?(弯弯的,前腿朝后弯,后腿朝前弯。)大家一起用力气,这群勤劳的工蚁从秋天开始搬食物,除了搬花生还可以搬什么呢?(蛋糕屑、小米粒、玉米粒、小虫子等)现在家里的食物堆得满满的,足够蚂蚁们吃上一个冬天了。

  3、打开二号家。

  这是一群兵蚁的家,兵蚁们正在举行宴会,它们是怎样开宴会的呢?(它们坐在桌子边,有的蚂蚁举起酒杯,有的在喝酒)坐着的蚂蚁和站着的有什么不一样呢?(坐着的蚂蚁第二段身体应该弯弯的,站着的是平平的)(演示头和第一段身体)画第二段身体老师也觉得有点难,该怎么画小蚂蚁才会坐下呢?(幼儿:该把身体横过来画)兵蚁的家里真热闹。

  4、打开三号洞穴。

  蚁后生小宝宝了,蚂蚁家族又添了许多新成员,蚂蚁刚出生,蚁后正在照顾小宝宝呢!蚁后、蚂蚁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