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心理学教学设计3篇 音乐心理学教案

时间:2022-10-24 08:25: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初中音乐心理学教学设计3篇 音乐心理学教案,供大家参阅。

初中音乐心理学教学设计3篇 音乐心理学教案

初中音乐心理学教学设计1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花儿与少年》,感受到乐曲主题的情绪、速度,以及描绘的画面,了解“花儿”的相关知识,感受到民间歌曲的魅力,逐步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花儿与少年》的欣赏,并配以讨论、分析、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了解花儿的音乐特点,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花儿”相关知识,了解作品结构,感受乐曲主题的情绪、速度以及旋律特点,并能简单哼唱乐曲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花儿”相关知识,感受乐曲主题的情绪、速度以及旋律特点。

【难点】了解乐曲结构,能简单哼唱乐曲主题。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演唱《掀起你的盖头来》《茉莉花》《龙船调》,并提问:这都是什么地区的`民歌?

  学生自由回答:新疆、江苏、湖北。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音乐曲库知识储备非常丰富,今天我们一起去青海,学习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顺势揭示课题《花儿与少年》。

(二)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乐曲,并提问乐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情绪优美、欢快地,速度为小快板。

  2.教师复播歌曲,并提问乐曲的演奏乐器有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乐曲是一首管弦乐合奏,乐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不仅展现了青海民歌的艺术魅力和舞蹈音乐的风格特点,还充分发挥了器乐的丰富表现力。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聆听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

(三)分段欣赏

  1.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音频并哼唱歌曲,并提问学生:第一主题情绪和速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欢快,活泼,速度较快。

  2.再次感受第一主题,教师提问学生:旋律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之后,进行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一部分运用了大量的四个十六音符节奏,节奏紧凑,旋律起伏较大,刻画了青海女儿热情、豪迈的性格。

  3.教师请学生聆听第二主题,并提出问题:第二主题音乐情绪、速度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优美、抒情地,速度变慢。

  4.教师引导学生对比聆听第二主题,说说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在旋律特点上有何不同?

  教师总结:第二主题节奏舒展,节拍变为3/4拍,运用延音线将旋律拉长,刻画了青海女儿向心爱的人互诉衷肠、娓娓道来的动人画面。

  5.完整聆听,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觉得乐曲的结构是下面哪一种?(并出示相应的图片,第一种结构:A;第二种结构:A、B;第三种结构:A、B、C;第四种结构:引子、A、B、A、尾声)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这首作品最后乐段再现第一乐段,属于再现单三部曲式A、B、A。并且乐曲前配有引子,乐曲最后加有尾声。

  6.完整聆听并哼唱。

(四)巩固提高

  教师介绍《花儿与少年》是上世纪中叶根据青海民歌《四季调》创编的歌舞曲;引导学生聆听青海民歌《四季调》;感受两首作品的异同。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音乐知识,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布置课后作业:搜集其他民族民歌。

  四、板书设计

初中音乐心理学教学设计2

  课题:小草

  年级:初三年级

  教具准备:磁带,电源板,电子琴,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内容:

  1、欣赏歌剧作品《洪湖赤卫队》、《托斯卡》

  2、教唱歌曲《小草》

  3、音乐知识:歌剧

  教学目的:

  1、通过歌曲的教唱,引导学生用绵延的气息,优美抒情的歌声抒发情感。

  2、了解大型音乐作品:歌剧,并能够理解歌剧,学习欣赏方法。

  教材简析:歌曲为二段体体裁,以悠长的气息,委婉的旋律抒发了对小草的热爱与歌颂,歌曲为G调。前一段较抒情,后一段是歌颂。

  教学重点:

  1、用优美、抒情的歌声演唱歌曲。

  2、体会歌剧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理解歌剧

  课时:三课时

  第1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欣赏音乐歌曲《小草》

  目的:引出课题

  1、师:课前我们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音乐,同时要同学们思考以下一个问题: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它勾起了你怎样的情绪?

  2、(播放录音)听中学初中第五册《小草》

  3、学生谈感受

  生:略

  4、师小结:同学们讲得非常好,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小草》,它表达了作者对剧中主人翁的歌颂之情,听了这段音乐,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一棵小草,为社会默默贡献。

(一)、为教唱歌曲作准备

  目的:为学生设计唱歌曲的.感觉

  1、师:在唱歌前我们先以二条发声练习曲来开开嗓子。

  出示课前准备的小黑板:

  发声练习

(1)连音练习

  135653|135653|1--||

  LuLu

  要求:气息连贯、悠长、柔和。

(2)连音练习

  1353|1353|1-||

  Lu

  要求:气息连贯、悠长、柔和。

  2、在电子琴上选择弦乐合成音色(柔和效果),用中等音量伴奏,指导学生发声。

  3、师:请同学们用第二条发声练习曲为老师的范唱领唱,给老师感情提示。

(二)、教师范唱《小草》

  在同学们领唱后再接上。

(三)、教唱歌曲

  1、让学生看黑板答题

  在画报上画G调谱表

  师:请说出它是什么调号的谱表,它的音阶如何写?

  学生回答板书(略)

  2、给学生二分钟时间自习视谱

  3、跟伴奏用“Lu”哼唱第一声部旋律(伴奏要求同发声)

  师:请同学们找出贯穿始终的节奏

  跟伴奏哼唱第一段旋律。

  先用“Lu”跟伴奏轻轻哼唱,再唱歌谱,最后唱歌词。

  4、完成第二段的演唱

  步骤同上。要求学生有感情演唱。

  5、创编

  请同学为本歌曲设计演唱形式,并予以表演。

  生:领唱——合唱等

  三、总结教学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许多同学都已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情感,知道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应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心系家乡、心系祖国,为祖国的建设事业作出贡献

初中音乐心理学教学设计3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歌曲《青春舞曲》。

  2、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歌曲感知音乐并结合维吾尔族服装、乐器、舞蹈动作,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

  2、通过学习歌曲,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知道珍惜光阴。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

  2、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

  教学重点:

  体会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理解歌曲的欢快情绪,锻炼对节奏及新疆民族舞蹈动作的创编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欢快的音乐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运用拍手的方式,活跃学习气氛。

  导语:同学们好!伴随着明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到了音乐课堂。谁能听出来我刚才播放的`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吗?

(生:新疆)很好!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她物产丰富,而文化艺术更是历史悠久。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新疆去听一听,看一看。(播放新疆图片,配《青春舞曲》为背景音乐。)

  二、学习与感受

  1、随乐学唱

(1)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师:现在我们一起听赏这首歌。听完后,说说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各有什么特点?它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播放《青春舞曲》,学生听完后讨论、回答。)

(大屏幕出示:旋律——优美

  节奏——明快

  情绪——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活力。)

(2)再次播放音乐学生加深认识。

(3)学生跟多媒体用“da”音模唱。

(4)学生用正确的演唱情绪完整连唱,教师纠错。

  师:请同学们运用正确的呼吸,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把这首歌完整唱一遍好吗?能唱出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情绪吗?

  2、节奏练习及创编

(1)教师出示歌曲的节奏型。学生依据教师的提示分别拍击节奏并且边唱边伴奏。

(2)打击乐伴奏

(学生分组自编节奏,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随乐舞蹈

  师: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只要你踏上这辽阔的土地,就会被那悠扬的歌声和那翩翩的舞姿所陶醉。那么你们知道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一些基本动作吗?想跟老师一起学学吗?

(播放《青春舞曲》伴奏,教师示范动作。)

  师:请几位同学跟老师一起做好吗?(带动学生,活跃课堂气氛。)

  师:同学们跳得棒极了,你们能把舞蹈动作带入歌曲中吗?

  4、完整展示

  将学生分成三个组,演唱组、打击乐组、舞蹈组同时完成《青春舞曲》的表演。

  三、小结

  师:美丽富饶的新疆令我们神往,优美、欢快的新疆歌舞令我们陶醉。歌舞让我们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也让我们感悟到:花无再开日,人无再少年。青春的脚步如行云流水,青春的光阴稍纵即逝。让我们把握青春,珍惜时光,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吧!(再次播放《青春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