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社会公德演讲稿[精选合集]3篇 如何遵守社会公德演讲稿

时间:2022-10-31 14:00:48 演讲稿

  一份演讲稿的内容除了要围绕中心观点之外,最重要的还需要看具体的场合和听众的接受水平,你的演讲稿准备得怎么样了?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遵守社会公德演讲稿[精选合集]3篇 如何遵守社会公德演讲稿,欢迎参阅。

遵守社会公德演讲稿[精选合集]3篇 如何遵守社会公德演讲稿

遵守社会公德演讲稿[精选合集]1

《遵守社会公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并了解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

  2.通过案例及图片的分析,使学生懂得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3.使学生明白不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是不被人们接受的,并敢于批评不遵守社会公德的人和事。

  教学准备:

  1、有关社会公德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主题。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生活中拍摄的照片,大家来看看,这些人都在做什么?(课件出示图)

  2、师:他们的行为你都喜欢吗?(学生辨别)

  3、师:像这种随手捡起身边的垃圾、乘车时自觉排队的行为都是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遵守社会公德。(板书题目:遵守社会公德)。

  二、交流互动,感悟行为。

  1、什么是社会公德呢?(学生自己总结)

  师:社会公德就是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2、师:你们知道社会公德表现在哪些方面吗?

  学生自由说。(板书)教师补充。

  3、师:社会公德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文明礼貌、助人为乐、保护环境、爱护公物、遵纪守法。

  4、老师相信你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一定很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能够找出生活中人们遵守和不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选择一个方面来进行讨论,找出这一方面中好的和不好的的行为都有哪些?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

  其他组补充汇报。

  5、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遵守和不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对于好的行为,我们应该发扬和传承,对于这些不好的行为,我们应该勇于制止。你们知道为什么遵守社会公德吗?(生随意说)

  6、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可真好,遵守社会公德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有秩序,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整洁,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让我们的生活安全得到保障,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为创建和谐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明辨是非,付诸实践。

  1、师:每天同学们都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知识,可是小丽在期末考试后却遇到了这样的一件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出示视频)看了这段短片,你有什么想法?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可真好,视频中的爸爸也违反了法律,也是不遵守社会公德的一种表现。家长不应因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而让子女辍学,去挣钱。

  3、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发现了生活中很多遵守和不遵守社会公德的现象,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思考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做到事事遵守社会公德,如果没做到,表现在哪,应如何改进?

  小结:遵守社会公德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高。修养好的表现,所以,不管有人监督或无人监督,我们都应该从我做起,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大家,形成人人遵守社会公德的大气候。

  四、归纳总结,自主感悟

  1、为了让遵守社会公德变成人们自觉的行为,很多热心人用公益广告的方式倡导人们遵守社会公德,你们愿意像他们一样贡献自己的力量吗?现在,请同学们在自己准备的卡纸上写出一些呼吁人们遵守社会公德的广告语,也可以把自己的收获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制作)

  2、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卡片贴在社会公德树上,让社会公德之树枝繁叶茂!

  3、学生自由贴公德宣传语。

  小结:遵守社会公德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更美好,我们应该自觉地去遵守他们。为了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世界更温暖,从现在起,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好习惯,每个人争当遵守社会公德的好少年!

遵守社会公德演讲稿[精选合集]2

  做人要遵守社会公德

  社会是人们的共同体,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发生着联系,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要构建和谐社会,追求和谐、向善、积极进步、互助互爱、井然有序的社会,就必须人人讲道德。道德是判断人们善恶、荣辱的标准(即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私),它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内心信念维系。

  社会公德是道德的一方面,《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社会公德包含着非常广泛的内容,诸如:保护环境、尊老爱幼、尊师爱生、礼貌待人、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济困扶危、和睦相处等一切有益于社会公益事业的行为。列宁说:“社会公德是千百年来逐步积淀下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须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是社会全体成员利益的反映,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象征,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公民在公共交往中都必须遵守的社会道德规范。倡导和遵守社会公德,有助于防止不良社会风气的滋生;有助于纠正和克服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蔓延;有助于造就一个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秩序、讲卫生;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社会环境。我国《宪法》明确规定:“遵守社会公德是一切公民的义务。”违反社会公德轻的要进行批评教育,重的如:“破坏社会秩序、扰乱社会治安”要绳之以法。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守纪律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一、文明礼貌

  1、文明言行 俄国哲学家赫尔岑曾说过:“生命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所谓文明礼貌是指人际交往中特有的诚恳和气、谈吐文雅、举止谦恭的待人态度。它反映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修养,是一个人心灵美、语言美和行为美的统一。做一个文明礼貌有修养的中学生,首先应该从使用礼貌用语:“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做起。其次我们要拒绝吸烟、喝酒、打架、骂人、给人起绰号等不文明行为;从说话和气,讲究方式,不说粗话、脏话、不影响他人学习、不在公共场所狂喊、吹口哨等做起。

  2、尊老爱幼

  尊老爱幼是我们处理长幼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切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长辈、老年人,都应受到青少年的尊重。特别是自己的父母。“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禽兽尚且如此何况人呼?孝敬父母,古代有“二十四孝”的神话传说,是孝敬父母的原始典型。父母生育了自己,是自己的第一任老师,为了自己,父母不知流了多少汗,滴了多少血。《游子吟》唱得好: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对父母我们永远有尽不完的义务,还不完的债务。我们应该尊老爱老、尊敬父母,做到:(1)听从父母的教导,与父母加强思想沟通。(2)生活上体贴关心父母,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3)尊重父母的劳动,不挑吃穿、不乱花钱。

(4)在家庭中尽自己的义务,帮助父母整理房间,做饭、扫地等。

(5)日常生活中积极倡导敬老、爱老的道德风尚,听从长者的教诲、指导,热心为老人办好事、办实事,在公共场所要为老人提供方便。日本有一家大学毕业生最向往的公司,每次招聘新员工,最后一关都是社长亲自面试,而题目只有一个:“问你有没有替母亲洗过手脚?有何感想?”应聘者的答案若是没有,那么社长就请他回去洗母亲的手脚,三天后再来面试。

  应聘者为妈妈洗手脚时,才发现与母亲的距离这样接近,内心感到无比温暖,同时也才发现母亲的手脚是这样的开裂粗糙,刹那间才发现以前关心母亲不够,内心感到无比疚意。而母亲每天辛苦工作,为家人、为子女,不求回报地付出,使得家人无后顾之忧。由此,对母亲的爱、无私的奉献就有了更深的体会和理解。三天后向社长报告,答案不用说,录取了。显然,这位社长很高明,他懂得用人之道:会做事不如会做人,会做人不如会感恩,会感恩的人是最好的人。然而如今,会感恩的人并不是多数,许多人面对急剧变革的时代,变得浮躁、私利,怨天恨地,诅咒社会不公,鞭笞世间无情,怨叹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做一个学会感恩的人吧!

  学会感恩,感谢父母亲给了我们鲜活的生命,无论贫穷与富贵,高尚与卑微,珍惜活着的感觉真好;学会感恩,感谢你身旁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帮助过你关心过你指点过你,还是怨恨过你伤害过你抛弃过你的人,毕竟都是你短暂人生回忆中的精彩部分。《圣经》上说:“怀着爱心吃蔬菜,也会比怀着怨恨吃牛肉好得多!”

  在我们身边,每天都有感恩的故事发生,如果用心去体会,时时都会有终生难忘的温馨。天天都有感恩之心,是多么幸福、清净的境界,让我们做一个学会感恩的人吧!

  3、尊敬老师。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是铸就灵魂的工程师。毛主席在给他的老师徐特立老先生的生日贺信中说道:“你是我二十年以前的老师,现在仍然是我的老师,将来必定还是我的老师。”这段话已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为全国人民树立了光辉的尊师榜样。同学们,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精心备课,认真批改作业。课堂上循循善诱,耐心辅导,尽心尽力,既教书又育人。为把我们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一代而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辛苦操劳,忘我工作。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像蜡烛一样,燃尽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乐章。我们要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把老师视作父母,像爱父母一样热爱我们的老师。我们对老师应做到:

(1)要从心底里尊重老师、热爱老师。(2)接受老师教育和管理。(3)虚心向老师请教。(4)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5)认真完成老师教给的任务。(6)对老师要有礼貌。

  4、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品德。没有了诚实守信,谁都不会信赖你,你就会觉得孤独。所以我说,诚实守信最重要。

  我国古代一向提倡诚实守信的道德修养。诚信是不自欺,是内心和外部行为合一的道德修养境界。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在隐瞒下,糊弄国家与社会,骗取荣誉和报酬的人,迟早会被人唾骂的。因此,诚实守信,是社会对人的要求。

  下面给大家讲一个“曾子杀猪”的故事。

  古时候,曾子的妻子要去街上赶集,她的儿子又哭又闹,用了许多办法还是没用。于是,她说:“孩子,不哭不哭,妈妈等会儿回来给你杀猪吃。”话音刚落,她的儿子破涕为笑,还拍起手来。等妻子回到家时,曾子正准备杀猪,就责问他:“我是哄孩子玩的,怎么当真了?” 曾子说:“孩子不懂事,凡事都学父母的样。你这样做不是欺骗孩子吗?将来怎么教育他呢?”说完,他就把猪给杀了。

  一个人能做到诚实守信,就会有人信赖你,谁都愿意和你交朋友,世界上就不会再有人孤独了。

  同学们,你会感到孤独吗?原因是不是说谎了,不讲信用了,那就赶快改掉这个坏习惯吧!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使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诚实也是一种道德原则,在构建和谐社会时,培养责任、信任和诚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是至关重要的。诚实守信还可以用来谴责诡计和许多其他形式的欺骗行为。

  二、爱护公物

  公物就是公家的物品,它是社会全体成员或集体成员共有的财产,是国家和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爱护公物体现了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爱护公共设施。包括交通道路、车站、市场、商场、公园、影剧院、娱乐场、运动场、展览馆、游览景点等公共场所的设施。譬如:我们学校为了方便广大师生,安装了四部磁卡电话,这些就是我们的共有财产。不擅自移动交通标志,交通标志是司机的眼睛、行人的指南针。我市春雷路的路标竟被人从路西搬到路东,造成南北向颠倒,使一位老妇人枉走了二里地,我们应不应该对这些没有公德意识的市民加以谴责?作为一名学生要爱护学校教学设备,到实验室上课要爱惜仪器,轻拿轻放,按规程操作;进入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图书馆要文明有序,不喧哗、遵守相关制度;在教室要爱护门窗、桌椅、电器等一切公物。让我们与乱刻乱画的“课桌文化”、“垃圾文化”,不爱惜卫生工具等不文明现象告别。

  2、不攀折树木,不践踏花草

  公共场所的花草树木,属于全体或一部分公民共有,我们有欣赏的权力,但不能有攀折、践踏的陋习。“寸草存心,请勿践踏”、“别让我受伤害”、“芳草青青,伴你读书”等一条条警示标语警示着我们要用爱心去呵护花草,用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体主义原则约束自己,不能为一己之私,攀折树木,践踏花草,把短暂的快乐建立在践踏的基础上,而为自己的随意和放纵付出高额的道德代价。

  三、助人为乐

  我们生活在一个共同的社会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遇到危急。因此,任何人需要得到关爱,得到帮助,任何人必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互帮互助是正常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人际关系。乐于助人、与人为善等这些有益格言道出了古往今来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乐于助人、济危解难是一个人道德高尚的表现。

  雷锋的一生是平凡的。学习、生活平凡,工作、事迹平凡,然而正是这些无数的平凡构成了他的伟大。今天,继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应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意识。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共产主义光辉思想相结合的典范,它的核心就是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而不间断,世世代代创造,发展、锤炼成的民族意识。

  在当今社会,“雷锋”二字,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的代名词。做为中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永记雷锋精神,从帮助长者、帮助老师、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做起,学会乐于助人,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四、保护环境

  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但近年来,地球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主要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温室效应,酸雨现象,赤潮等一次次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保护环境迫在眉捷。拿淮河被污染的例子来讲吧!民间有顺口溜:“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人畜受害。”形象描述了淮河水一步步被污染的过程。沙颍河是淮河最大的支流,全长619公里,其中河南段长404公里,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上游的漯河、许昌、周口等地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全都被排放到沙颍河。到九十年代,沙颍河污染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当地人会永远记住那个恐怖故事:

  1995年6月槐店大闸放水,搅腾的河水所释放的硫化氢气体使紧靠大闸的沈丘县灯泡厂17名职工立马中毒住院;无数路过大闸桥的行人立即被气体熏得眼泪直流;大群飞过大闸的麻雀立即像中蛊似的雨点般落下。7月13日,大闸再度放水泄洪。开闸的4名工人当场昏倒,河边大树几天里全部熏死,100多名路人当场熏病住院。大闸旁公园里养的10来只猕猴日夜悲鸣哀号,啼声之惨撕心裂肺,钻人骨缝。猴子不久便全部失明,从此只能凭嗅觉进食。沙颍河是淮河最大的一条支流,因严重污染,使处于沙颍河三条干渠交汇处的河南省沈丘县黄孟营村遭到灭顶之灾,全村已经有105人死于癌症,还有100多人生癌,成了名副其实的“癌症村”。在邻近沙颍河不足百米的一所中学里,有人拍了一张照片:只见一群天真的孩子整齐地坐在教室里上课,而他们全都戴着口罩,有的还戴上了墨镜。为此,1995年8月8日,国务院颁发第183号令,对淮河流域进行重点治理。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又一重大突破,也是我们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成,是我国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标志。然而,和谐社会建设的任务是异常艰巨的,其进程也是极为漫长的。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就是建设和谐社会系统的基石。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保护环境是迫在眉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做为中学生的我们要:首先提高环保意识,我们中学生不要认为环境保护只是成年人的事,要从小养成热爱大自然的品质,培养环保意识。第二,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珍惜土地;从我做起,爱绿护绿,自觉抵制污染。第三,讲究卫生,讲究卫生主要指讲究公共卫生。一是讲究环境卫生,既积极打扫和清理又要保持整洁;二是注意公共卫生,从不随地吐啖,不随手乱扔垃圾、废电池、塑料袋,不破坏旅游景观,不污染校园文化等身边小事做起,争当环保小卫士。

  五、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必备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底线,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守法才有可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而不守法的人必定是不道德的。我们掌握了社会公德知识并不等于遵守社会公德,我们不仅要有知法、守法、护法意识,还要把法律意识转化为自觉依法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的法律行为,因此,同学们要把握好中学时期这个道德建设的关键时期,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好习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要培养社会公德意识,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动,许多人认为遵守社会公德就是吃了亏,这是绝对不对的。许多人走向邪路就是从不遵守社会公德开始的。

  第二、要有爱心。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爱心是道德的核心和源泉,爱是人与人之间最美丽的语言。因为爱,我们要爱护青山绿水;因为爱,我们要见义勇为;因为爱,我们要向失学儿童伸出援助之手;因为爱,使人与人之间变得真诚美好。

  第三,理解、掌握道德原则和道德规律。在生活中明辨是非,灵活应用,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第四,严于律己,自持自律,从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循序渐进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好习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哪怕您少说一句脏话、少吐一口痰、少违犯一次纪律;多说一句“对不起”、多捡一片废纸、多奉献一次爱心,这个世界就会处处充满阳光。这就要求我们自持自律、自觉抵制不良行为,不要出于从众心理跟着别人去学,跟着别人去做,也不要不经意间做出违背社会公德的“小事”。要明白,恰恰是这经意和不经意间的“小事儿”体现了我们的素质;恰恰是这举手投足间,显示出我们的文明。

  胡锦涛总书记在阐述和谐社会的内容的时候,第一项就是:民主法治。这充分说明了法治的重要性,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内容就是形成依法办事的社会氛围。

  在现代的文明社会中,法律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各种利益关系的准绳。也是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基础。如果说和谐社会要有共识,那么我们国家既定的法律就是全体人民已经形成的共识。尊重法律,依法办事,就是处理好各种问题的正确途径。

  总之,社会公德的含义就在于:“以公道处世,以理性行事,各守其德,各尽其职。”让我们继续以实际行动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永远以真心、爱心、诚心、善心对待社会、对待他人,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抵制、消除那些丑陋和不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奋斗!

  附:社会公德十不

  不随地吐痰

  不乱贴乱画

  不在公共场所吸烟

  不损坏公物

  不说脏话粗话

  不破坏绿化

  不乱扔废弃物

  不妨害公共秩序

  不乱停乱放

  不违反交通规则

(注:学生禁止吸烟)

遵守社会公德演讲稿[精选合集]3

  遵守社会公德从我做起演讲稿

(202班 刘灵驭,胡梦轩,马俊杰)

  一、社会公德的含义

  1、社会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则。

  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二、社会公德现状

  当前,我国遵守社会公德的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甚至令人忧虑的现象。

  三、社会公德谁来维护

  1、社会公德标志着一个国家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

  2、社会公德的维护人人有责,需要全民动员,从身边日常小事做起、从一行一动做起!

  3、遵守社会公德就是以公共道德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给社会以语言和行为的美感,它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四、遵守社会公德,我们应该做到

(1)加强学习,形成对社会公德的认知,培养社会公德的情感。我们要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好习惯。

(2)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3)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勿以善

  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4)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五、社会公德,从我做起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

  1、排队、不插队

  2、爱护公共卫生

  3、尊重他人

  4、不随地吐痰、讲个人卫生

  5、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让座

  6、不打扰别人休息

  7、在教室里面不大声说话、不吃东西

  8、爱护公共设施、不践踏草坪

  六、名人名言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

  谢谢大家!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