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观后感3篇

时间:2024-04-11 10:23:51 观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百家讲坛观后感3篇,欢迎参阅。

百家讲坛观后感3篇

百家讲坛观后感1

  今天中午,我继续收看了正在解读《弟子规》的百家讲坛节目。这次主要讲了关于在咬字、吐字快慢、轻重方面的礼仪,以及不关自己的事情不要去管这个道理。

  咬字、吐字都要清晰,不能模模糊糊地让人听不清楚。说话时要缓慢一点,不能急匆匆地说话,说话时也不能很重,音量要适当。而我们有时候十分匆忙,便急匆匆地说话,这样也不会说得很清晰,所以我们要注意这一点。如果说话不清楚,既会让人听错,产生一些严重的'后果,还会闹出来许多笑话。对于《弟子规》不关自己的事情不要去管这个道理,钱文忠教授认为这个是不合理的。因为我们还是要学会去关心他人,这是一个美德。

  吐字不清就会闹出笑话,其中就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人叫侯思正,他说话一点都不讲究,咬字不清,吐字不重。有一次,他审问武则天的一个忠臣,叫魏元忠。可是,他吐字不清,说的话魏元忠都听不懂。他旁边的一个人就给武则天说了,武则天哭笑不得。而相反,一个名叫裴楷的人,就吐字清晰。后来,皇帝把他召到宫里来执读。他一开始读,便左右瞩目,听者不倦。这样,就会得到许多人的赞扬。而侯思正,只会一直闹笑话,也会给人一种不好的印象。我们当然就应该学习裴楷了。

  这次讲解的全都是在说话中一些十分细小的细节,而这种细节就会定格了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

百家讲坛观后感2

  今天看了百家讲坛,这次王立群教授主要讲的是“合纵连横”,说实话,刚刚听到这个词的确有点陌生,下面,我就向大家来说说什么叫合纵连横吧!

  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张仪曾经游说六国,让六国共同事奉秦国。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东西相连,故称连横。

  讲一个关于合纵连横的.典故吧。公元前313年的一天,秦国的使臣张仪来到楚国,对楚怀王说:“秦王愿意和大王结成兄弟之国。大王如果能同齐国断交,秦国愿献地六百里,两国永远和好。”楚怀王听了非常高兴,便一口答应下来,并派使者同张仪一起来到秦国,打算接收土地。可是刚入秦国境内,张仪就假装从车上摔下来,称病不出,拒绝会见楚国的使者。楚怀王见秦王迟迟不肯献地,以为秦王担心楚与齐的断交不够彻底,于是又派人北上大骂齐王。齐王被惹怒了,坚决和楚国绝交,并且与秦国建立了联盟关系。当楚使再次向张仪索讨献地时,张仪却说:“哪有六百里地献给你们,一定是听错了,只有六里宽嘛。”楚怀王发觉上了当,决定发兵攻秦,结果受到秦、齐两国夹攻,楚国大败而归。接着,在蓝田交战中,楚国又被秦国打败,割给秦国两个城市。从此,楚国就一蹶不振。这就是张仪采用连横政策,帮助秦王离间敌国联盟,扩张秦国势力的典型例子。

  合纵连横就是一种外交的国策选择,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其历史作用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是智慧的一种表现。

百家讲坛观后感3

  今天,我看了赵玉平教授的“百家讲坛”之“跟司马懿学管理”的(1、2、3)篇,受益无穷。在这里,我认识了司马懿的足智多谋、为人谨慎、毫不马虎,对待他人的耐心,打起仗来,毫不慌乱,能仔细认真地思考,镇定无比。对待领导,谦虚恭敬,深受曹操、曹植的器重,因为他做事细心认真,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以不断升官,以前像是一栋房子的一根水管,现在像是房子顶天立地的一根梁,真是“以前靠着墙,现在顶着房”啊!

  他不但十分会用兵,而且能猜测别人的想法,无所不能,所以屡战屡胜,霸气凌人,用一个词来比喻他的'性格实在是再好不过了:冷月狼。而且,在百家讲坛里,我知道了,他的脖子竟然能180度大转弯!可以人往前走,头往后看。我还知道了,曹操怕有人杀他,竟然装做梦里杀人!事情是这样的:曹操当了丞相,兴奋不已,但是他怕有人会在夜里来此杀他,就对他的手下说:“我最近不知得了什么病,经常梦见我在梦里杀人!”有一天晚上,他在睡觉,他的手下把他的被子盖好来,他听到了声音,“刷”的一声拔出剑,眼睛还闭着,就一刀把那人的脑袋给割掉了!第二天早晨,他看见他杀的人,还一直在装,问其他人,说:“谁杀了我的兄弟!”其他人都说是他自己杀的,他就对他们说,没办法,他会梦中杀人。这起到了杀一儆百,杀鸡儆猴的作用,让别人不敢靠近他,这也充分的体现了曹操这种多疑的心。

  百家讲坛里讲的都十分有道理,我还要去看咯,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