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与启示3篇(观残奥会开幕式有感)

时间:2022-11-20 12:14:00 观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与启示3篇(观残奥会开幕式有感),以供借鉴。

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与启示3篇(观残奥会开幕式有感)

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与启示1

  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的赛道上,场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正在为北京冬残奥会转换期工作进行冲刺。记者走访时看到,正在测试的颁奖台不再是冬奥会时的台阶样式,而是改为坡道——以方便坐姿运动员上台领奖。

  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由赛场部分、场院区及技术楼组成,共有11条赛道、总长8.7公里,沿山体自然地形而建,分为竞赛主赛道、残奥坐姿赛道及训练赛道。

  作为古杨树场馆群三大场馆中唯一一个承担冬残奥会竞赛任务的场馆,在北京冬残奥会期间,这里将承办残奥越野滑雪、残奥冬季两项两个大项的比赛,共产生38枚金牌。

“其实,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在前期设计时就充分将无障碍理念融入其中,目标是适用于全部人员,所以场馆所有的永久设施和临时设施都能实现无障碍通行和无障碍使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场馆和基础设施经理陈国徽说,“在转换过程中,更多的是在冬奥会的基础上做‘加法’。”

  为了能让残障人士在冬残奥期间顺利地参赛、工作以及观赛,场馆在硬件、软件上均做了充足的准备。

“往届残奥会中,很多时候都只有赛道上有坐姿运动员的专用通道。”陈国徽说,“此次,国家冬季两项中心专门沿赛道外沿设置了2.5米宽、近1000米长的专用通道,坐姿运动员更换坐姿滑雪器后,能由该通道独立自主完成热身、参赛、等候成绩、赛后采访等全流程动作。”

  国家冬季两项中心残奥整合经理刘里里告诉记者:“转换期间,场馆将增设轮椅、矫形器和假肢维修间、轮椅存放间、坐姿运动员更衣室等功能用房,为坐姿运动员参赛提供基础保障。”

“场馆还专门印制了中英文对照的盲文大字版反兴奋剂检查用语表,为视障运动员提供信息无障碍服务。”刘里里说。

  针对残障运动员特点,国家冬季两项中心还对混合采访区进行了调整。来到混采区,记者看到,混采区的围栏、防滑垫和铁马已被移除。之后几日,场馆将对雪面高度、坡道坡度进行调整,并降低围栏高度,以方便坐姿运动员接受采访。

  除了运动员,国家冬季两项中心也充分考虑了其他到馆人群的无障碍需求。

“观众进入‘冰玉环’通道后,都是可以无障碍通行的。另外,工作人员的所有通道也是无障碍的,所有人都可以通过无障碍电梯进入自己的工作点位。”刘里里说。

  场馆在看台视野开阔区域设置了无障碍摄影席和媒体席,在场馆媒体运行中心设置了无障碍工位,方便残疾人记者开展工作;在观众入口处张贴盲文大字版的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简介和盲文触感地图,方便视障观众了解场馆信息;残奥大家庭休息室将提供国家冬季两项中心中英文对照的盲文大字版介绍手册,供人深入了解场馆和竞赛信息。

“2月27日,场馆迎来首场非官方训练。”陈国徽说,“此后一直到3月3日前,我们会结合实际情况和各方反馈,对转换工作进行进一步优化。”

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与启示2

  北京冬残奥会即将开幕,场馆设施、服务保障、媒体转播、景观标识等方面从冬奥会向冬残奥会的转换工作已全面完成。作为冬残奥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冬残奥会会刊的各项筹备工作也已完成。冬残奥会会刊将于2022年3月1日至3月14日出版,每日对开8版,共14期。冬残奥会会刊将通过中国邮政与冬奥会会刊一体化发行,并由首都博物馆馆藏。

  作为北京冬奥组委官方授权的刊物,冬残奥会会刊将以世界各国参赛运动员为主角,持续宣传“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呈现“简约、安全、精彩”的冬残奥赛事,全景式、全方位记录北京冬残奥会,诠释勇气、毅力、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

  冬残奥会会刊还将充分运用媒体融合成果,依托北京日报报业集团融媒体传播矩阵,在北京日报客户端开辟“冬奥会刊”专属频道,在京报网上开设专栏,在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微博微信等平台同步传播,实现纸端云端、线下线上互动融合,打造有传播力和影响力的特色融媒产品。部分新媒体产品将以二维码的形式在报纸版面上呈现,读者用手机轻轻一扫,即可延展阅读与新闻相关的新媒体产品。此外,冬残奥会会刊还将打造部分音频新闻产品,方便视障人士收听冬残奥会相关报道。

  冬残奥会会刊出版期间,当日出炉的会刊将被送进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大赛区,闭环内的运动员、媒体记者、工作人员都可以在主媒体中心、主服务台、志愿者之家等区域阅读到当日会刊;市民则可以在全市700余座邮政报刊亭购买到当天的会刊,残障人士也可以在部分温馨家园阅读到冬残奥会会刊;作为特定发行渠道,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2、T3航站楼的国航贵宾休息室以及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首发的主要航线和宽体机均将发放冬残奥会会刊,覆盖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7条主要航线和三亚、海口两条旅游航线。

  作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北京的权威主流媒体集团,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刚刚伴随北京2022年冬奥会完成了32期冬奥会会刊的出版发行工作,面对即将开幕的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再次承担重大媒体使命,创办冬残奥历史上的首个官方中文会刊,成为唯一一个既创办了2008年北京残奥会官方中文会刊,又创办了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官方中文会刊的媒体,全力实现“两个会刊,同样精彩”。

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与启示3

  北京奥运会的激情还在荡漾,残奥会又精彩亮相。残奥会虽然没有夏季奥运会深受瞩目、没有明星球员、没有2万名媒体记者的同时关注,但在我心里残奥会却比奥运会更加让人期待。

  残疾人日常生活本就很不方便,残疾运动员就更加不容易,拖着残缺的'身体纵横在赛场上,那是怎样触动人心的场景?与健全人运动员相比,残疾人运动员面临的艰辛和困难更多,需要付出的汗水和泪水更多。

  看到身边一个个身残志坚的人,我从心底由衷的敬佩,更何况这些不是专业运动员的残疾人,用自己坚毅的品质和顽强的毅力,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他们在赛场争金夺银的同时向我们展示的是人类对体育运动最纯朴的热爱、对生命最完美的阐释和对自己国家最深切的情怀。

  在我看来,残奥会奖牌的含金量比奥运会更重,因为我们的残疾人运动员赋予了它更多的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为他们喝彩、为他们欢呼,超越自己就是冠军,他们是受人敬仰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