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骆驼祥子读后感3篇 关于骆驼祥子的读后感

时间:2023-04-07 19:22:16 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骆驼骆驼祥子读后感3篇 关于骆驼祥子的读后感,以供参考。

骆驼骆驼祥子读后感3篇 关于骆驼祥子的读后感

骆驼骆驼祥子读后感1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车夫祥子的悲惨故事。

  青年农民祥子由乡下来到城市,他对美好生活充满了憧憬,也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买上自己的洋车。终于,在祥子诚实努力的劳动中,祥子攒钱买到了他梦寐以求的车。那辆车对于祥子来说,是那么重要——在他眼中,车能“产生烙饼与一切吃食”。可是命运捉弄人,他的车被乱兵抢走;当他再次攒足了钱后,又被孙侦探敲诈一空;后来他又被迫与虎妞结婚,因虎妞难产而卖掉了第三辆车。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使了他心中最后一丝希望也消失了。从此,祥子便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落为自甘坠落。正如本书所写,昔日“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的祥子,成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这真是一个浸透了血泪的悲剧。

  我不由地为祥子的命运所感叹。祥子一开始是那样老实善良,正直勤劳,可是在生活一连串的打击下,他变了,变得不求上进,对这个世界也充满了敌意,开始报复身边的所有人。从前讲义气的祥子,如今却开始欺骗自己的朋友、利用他们,他变得奸诈,甚至可以说是无耻。为了拿到钱,他什么都做得出。

  读到这些内容,我感到悲伤、愤怒。我对祥子的前后反差感到悲伤,也对他后来可耻的所作所为而愤怒。然而,我更多的是心酸以及失望。祥子生活的社会是黑暗的,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面目也是丑恶的。黑暗社会中,人性变得扭曲,人与人之间充满着仇恨。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社会环境下,祥子一类的下层市民被压迫,祥子在接受了几番打击后终于明白:即使肯吃苦受累,即使心地善良,也不能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过上美好幸福的日子。祥子变得堕落,除了他本身的目光短浅、狭隘自私,更多的则是因为这种强大的社会压力。

  现在的生活条件优越了,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要学习骆驼祥子一开始奋发向上要强的精神,而不能学习他后来的堕落。

  明天会怎样?我不得而知。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好今天。

骆驼骆驼祥子读后感2

  暑假期间,我有幸读到了老舍先生的小说《骆驼祥子》,真是深有感触!小说的主人公祥子是农民出身,为生活所迫,跑到城里当了拉车夫,刚开始的祥子信心满满,一心想攒钱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但是一次次地失败,让祥子遭受了沉重的打击,最终他意志消沉,自暴自弃,形似行尸走肉,一步步走向堕落。

  轻轻掩上书本,我忍不住落下了眼泪,我怎么也没有想到,祥子的结局会是如此的悲惨,记得刚翻开这本书,看到那忠实憨厚虽然贫穷但善良、要强、有理想,并为理想的实现吃苦耐劳的祥子时,我想,祥子一定会拥有自己美好而幸福的生活吧!他会攒钱买上自己的车,买上一辆又一辆的车,甚至会有一个他自己的车厂!却不知,我只是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祥子,却忽略了祥子生活的一个黑暗腐朽的时代。

  在那个黑暗的社会中,上层人多是冷酷无情,下层阶级的贫苦大众饥苦相交,人们思想愚昧,精神麻木腐朽。因此,即便祥子多么地老实,善良、要强、努力,又有什么用呢?他看透了穷人的命,要么穷死,要么饿死!他拉车又有什么用!迟早都是死路一条!穷人永远都是受苦的命!祥子没有了自己的理想,他变得懒散,开始投机取巧,他无恶不作,甚至去和老弱妇孺争夺食物!以前的那个善良,勤快的祥子哪里去了?他已经死,在没有公道的社会中死了!现在的祥子是另外的一个人!一个脏兮兮,不顾体面的祥子,一个坏嘎嘎的无赖。

  虽然祥子在最后故事结束时并没有死,但跟死了又有什么两样呢?我并不满意这个结局,祥子原本应该华丽的人生,到头来却好像只是上演在旧社会的一场普普通通的悲剧!——就算祥子死了,死在街头恐怕人们也不会惊怪,在旧社会,这不过就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人们只会当作是死了一个乞丐——恐怕连乞丐也不如,穷人的命连一条狗命也比不上。

  若是祥子生活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凭他的努力,凭他的善良要强,凭他的忠厚勤奋,祥子还会落得如此下场吗?不,肯定不会!祥子会自食其力,他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会有一个快乐圆满的人生!

  祥子的命运是悲惨的,因为他生活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生长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拥有实现人生理想的优越条件,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为之努力呢?

骆驼骆驼祥子读后感3

  合上书,长嘘一口气,算是结束了整个故事。闭上眼,人物的形象仍旧立在脑海之中,挥之不去。

  老舍的《骆驼祥子》概述了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车夫的一生。精炼简单的语言使阅读的过程如放电影般历历在目。最后的结局,似在意料之中,又不禁感叹人物一生的跌宕起伏。

  其中的主人公——祥子,正是所有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一个缩影。从一开始的,拥有诸多美好如:勤劳,能干的品质,但在黑暗社会的蚕食下,最终堕落。同时也证实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在社会底层的人民要想凭借自己的奋斗与勤劳去改变命运是不能可能的,揭露了当时社会的残酷与悲哀。

  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并不是祥子,而是文中几个快速走过的小人物。他们有着不同的际遇,却注定其命运的悲剧性。

  拿小福子来说,一个同样具有诸多美好品质的女孩,可惜在一个不怎么好的家庭里。从一开始接触到小福子这个角色,就已经预感到其悲剧性的结局。不过吸引我的,不是她凄惨的身世,悲惨的结局,而是她不曾丢失的美好品质。最后的自杀,可能是她对未来的迷惘对现在的无可奈何与无法忍受而选择的逃避,也是她唯一能摆脱这个社会的控制,可以自己把握的事。

  提到小福子,不得不想起其父,二强子。不管从任何方面来看,他都似乎是一个我们现在定义的“坏人”。而在他“坏”的背后,透露出的是一个父亲的无奈和一个社会的丑恶与悲凉——在社会牢笼之下想过挣扎,却又无法挣扎。生活在阴影之中,痛苦,又无法逃脱。

  整个故事中的人物似乎永远也逃不脱悲剧性的命运,每个底层人物在这个巨大的牢笼的阴影下,无处可逃。幸福不曾属于他们,也不会在未来降临。用生命作为抗议,细小的声音很快就消失在了黑色的巨大社会漩涡之中。

  可悲。

  可怜。

  可恨?

  提笔写下这篇文章,回忆起书中种种,心里充满着的是同情和悲伤。这一部带着浓厚的社会气息的小说,向我们揭示了太多太多。社会的黑暗,底层人民的悲苦,冷漠居多的环境。这一切的一切让人们的堕落变得如此的理所应当。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很多,而最深刻的感受莫过于是面对一个残酷、黑暗的社会,努力也不一定能达到自己的理想——社会不会因一个理想而改变,改变的只能是自己。结局是什么,只能说一切未知。但因此而放弃,不做任何努力,结局只能是失败。

  在那个年代里,似乎所有美好的,都是在人们身上多余的那部分,多了这部分,就承受不起,也将注定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