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2篇(格列佛游记读后感作文)

时间:2023-03-21 17:08:00 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2篇(格列佛游记读后感作文),供大家赏析。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2篇(格列佛游记读后感作文)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

  《格列佛游记》在这本书中,写得是主人公,一位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冒险故事,其中一些令人心惊肉跳。在小人国里,他成了庞然大物,刀枪不入,一连吞几十头黄牛仍填不饱肚子;在巨人国里,他变成了巨人们的玩偶,被玩弄于手掌间,并与苍蝇和蜂子展开斗争;后来,他来到神秘的飞岛国,这里的人利用鸟的下部的天然磁铁和海底下的磁铁的力量,随心所欲地移动,这同时也是一个可随时传唤鬼魂对话、专门搞些莫名其妙的研究的离奇国家;还有令人深感汗颜的慧骃国,在这个人马颠倒的世界里,更有许多不可思议的故事。读着读着,我仿佛随着格列佛一起走进了那个奇幻的世界。那些玩偶般的小人,高大威猛的巨人,长得像鱼的飞岛国居民,以及慧骃和耶胡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觉得最特别的要数飞岛国的居民。他们的眼睛都长在一侧,而且是一个爱好乐器的民族,在他们的衣服上也有各自喜欢的乐器。那里的侍从必须要时刻敲打大臣们的脑袋,否则他们总爱异想天开。……读了这本书后,我很佩服格列佛的智慧、勇气和冒险的精神,他是个与众不同的男子汉,他一见到大海就抑制不住内心冒险的冲动。作为一名医生,他专门搭乘去各地旅行的船只,以为船员看病为由,去环游世界,到处冒险。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渐渐觉得这些书其实很有意思,而且不会看不进去,反而读过几遍之后,越发爱上了这些书。书是人们进步的阶梯,在书的世界遨游是每个人的梦想。打开手中的书,一头扎进去吧,总有一天会发现其中的乐趣。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2

  在读格列佛游记的过程中,你是否会被里面的人物情节所吸引呢,在读完后又会有一些什么样的心得?下面是由这本书去看,好多人都跑去买《格列佛游记》,连老师都觉得不可思议,后来老师明白了我和他们讲的事情,也就没说什么,只是笑了笑。

  初中的时候,《格列佛游记》是必读书目,也因此我暗自庆幸自己已经看过了,但后来我通过老师给我们的介绍明白了我当初所没有看到的东西——这是一篇讽刺小说。不过我也还是半懂半不懂,为什么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却变成了一篇讽刺国家腐败,讽刺人类社会的一本小说?尽管通过介绍还是明白了一些,但还是没有办法接受这种形式的象征。

  后来到了高中,也逐渐想明白了《格列佛游记》的意义,也明白了许多以前所不知道的东西。我再一次看一遍《格列佛游记》的时候,是带着排斥的感情去看它的,因为我明白里面所写的内容,是对丑陋事物的形象,是对事物的讽刺,因此我不愿意去想它。但是我并没有想到我晓得时候看这本书的时候,是用什么眼光去看待它的呢?为什么我现在不会用这种眼光去看待这本以前看够的书呢?因为成长,成长或许给我们带来成熟,带来沉稳,但它同时也夺走了天真与无虑。这或许就是人性的.转变,人人都逃不过。

  一本《格列佛游记》在不同时期给我的看法,或许就是在见证我一天天的成长和一天天的转变。我们对待事物的看法都各有不同,但或许有时候我们得想一想,如果是再不同时期,我们还会用相同的眼光去看待吗?

  或许我们要从这本书里学会的不是讽刺,而是要明白世间的流逝。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3

  暑假期间,我读了《格列佛游记》这本书,书的作者是英国乔纳森.斯威夫特。当我翻开这本书时,第一眼就被目录上的几个大标题吸引住了:小人国游记、大人国游记、慧马国游记等。看着这些神奇的标题,我禁不住想入非非,想早点走进故事情节,早点满足我的好奇心。

  故事讲述了格列佛在航海途中遇到的光怪陆离的故事。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就是他在小人国的遭遇。当读到:在航海途中大风浪把船刮到凡迪门兰的西北方时,船上十二个人因极度虚弱、饮食恶劣而死,仅剩包括格列佛在内的六个人时,我心中开始有一些担忧并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他们的船翻了,不得不上了救生小船,更糟糕的是他们无力划船,而且一阵狂风将小船掀翻,“我”再也无力挣扎,就要完蛋时,奇迹出现了。“我”竟然被巨浪推上了岸。看到这,我不由得舒了一口气,格列佛暂时安全了。

  而最让我惊叹的是:小人国也有十分出色的数学家为了把“我”送往京城,让五百个木匠与工程师动手建造他们最大的机器。建好后让机器与“我”身体平行,但困难的是怎样把“我”抬放到车上去。为此他们竖起了八十根一英尺高的柱子,工人先用绷带将“我”捆住然后用包扎线粗细的结实绳索一头钩住绷带一头缚在滑车上,结果不到三小时就将“我”抬到车上。对于他们来说“我”是个庞然大物,这个工程一定是改写他们历史的重要事件。我觉得这太神奇了,没想到一些与我手指般大小的人能将一个1米70的人抬入车中。

  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到了作者就在我的眼前,仿佛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4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他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介绍了一个酷爱航海、周游世界的船医格列佛,因为海难到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慧骃国的故事。格列佛随船航行南太平洋,不幸中途遇险。格列佛死里逃生,漂到海岸上。当他苏醒过来的时候,惊讶地发现自己已被细细的绳子捆住了,而周围都是比他小十二倍的“小人”。原来,他来到了小人国。后来,他又先后见了有二十米高的“大人”、能招唤鬼魂的“巫人”、丑陋自私的“耶胡”、聪明而高贵的“慧骃”……这些新奇的故事从各种角度,批判,讽刺了当时英国混乱的朝纲。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慧骃国的感触最深。这个国家的主人是马,它们善良、朴实、重视友谊、乐善好施……具有许多我们身上没有的优良品德;而在这个国家有一种非常丑陋的、把这个国家的马当做主人的、叫野胡的动物,就有很多人类身上丑陋的东西:贪婪、残暴、狡诈……与人类十分接近。在这个故事里,我懂得了很多,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慧骃国里的马具备的品德有很多都是我们身上没有的,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而这些优良品德都告诉我们:应该为自己犯过的错误感到羞耻。

  我们应该向慧骃国里的马学习,学习他们身上的各种优良品德。

  从这本书中,格列佛使我看到了以前的英国。读完这本书后,心里很难受,我始终也不明白:为什么以前的英国的社会状况······怎么说呢?或许,我应该为英国人保密。

  看了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书是知识的海洋,让我们一起去遨游吧!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5

  《格列佛游记》由英国的乔纳森·斯威夫特所著,他它由多个部分组成其中包括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姻国等国家。

  整部小说看似是一本儿童小说但这里却运用了奇特的想象,以及夸张的修辞手法,看似是一本儿童读物,但事实上它却也以其讽刺手法而垂名于世界文学史,而且斯威夫特的手法十分高明,将讽刺代入到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之中,就是那些最容易被人忽视的细节也描写的一丝不苟,但很多人其生动形象的情节所深深的吸引,却没有看到深藏在其中的讽刺。

  作者从小人国开始写起运用了标准的讽刺,而在其中作者还点到了格列佛与利立浦特人的比为1:12,而这一比例在这一卷中都得到了严格尊守,也不曾出现一点差错。而同样的作者在这一卷的讽刺也显的理性的换一种说法就是较温和的。

  而在其中也有很多有趣的情节,比如说利立浦特人中有两股势力,而让他们分裂的原因竟是穿鞋根的高低。而两个国家相斗的原因是打鸡蛋时用大端的打还是用小端的打。像这样离奇的故事还有很多,而在其中则夹杂着讽刺,写出了作者对英国统治者的批判。

  而后面作者写了关于大人国、飞岛国以及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锥和日本的旅程,在作者的一次次描写中他的情绪也开始变得越来越高亢,直到作者写到的地方最后一卷慧姻国时作者的情绪也达到了高潮。

  在其中作者将人与马的地位相互交换马是理性的,智慧的。而人则变得低下是马的畜生。人类没有马的一点点优点是野胡。而格列佛在融入了马的生活以后开始与野胡划清界线。在格列佛被逐出以后只有和马在一起才能安心,写出了作者情绪之激动。

  而整本书从对英国统治者的讽刺到对整个人类,这种讽刺让斯威夫特在讽刺家中名留千史。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6

  格列佛,作为这本书的主人公,曾经出海四次,经历了四次离奇而又真实的冒险,既吸引了读者,又使人深思。

  当他第一次出海,因为大风暴来到了小人国,而在两个小人国战争之时,立下了大功。一次皇宫起了大火,而附近没有水源,格列佛急中生智,撒尿扑灭了大火,而皇后因此而恨他。之后,大臣们看他很不顺眼,想要除了他,但是格列佛察觉到了,于是他逃走了。而这个小人国,乃是当时的英格兰的缩影,这个国家的秩序就是当时英格兰的秩序。比如说,他们国家决定职位是靠跳绳来决定的,谁跳的高,谁的职位就高,可见作者讽刺了英格兰的当时社会制度有着严重的问题。

  随后,他一次又一次地出海,游玩了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

  在旅行的路程之中,发生了许多奇奇怪怪的事情,有趣到无法让人理解。慧骃国是由慧骃(马)来统治的世界,而人作为“耶胡”。然而飞岛国的科学家们,有人研究从黄瓜里提取出阳光来取暖,有人研究把粪便还原为食物,还有的人研究用猪来耕地……而在小人国,以他“庞大”的身躯却可以孤军奋战。还有好多,不过这些不但离奇古怪,而且非常吸引人,这也是我喜爱这本书的原因之一。

  但是,在慧骃国,虽然人颠倒,但是这些慧骃还是有善良、美好、纯真的一面,而这里的人还是贪婪、嫉妒、罪恶的化身。可以看出当时英格兰是什么样的。而且作者也同意他们的观点,要和平相处,以仁慈来治理国家,呼吁和平,反对战争。所以,作为生活在当今和平社会的我们,必须要从小事做起,比如捡起地上的垃圾,保护好环境……这样,我们才能维护好社会安定。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7

  当我翻开《格列佛游记》时,我立刻被它的目录深深地吸引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这些字眼仿佛带着无限的魔力,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格列佛游记》是18世纪英国的一部优秀讽刺小说,作者是乔纳森·斯威夫特,他以游记的方式,写出了他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旅行。在一篇篇的游记中,作者用了大胆的笔触,虚构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匪夷所思而又栩栩如生的奇幻世界,并借着故事中的主人公格列佛的奇遇对英国的政治以及人性的丑陋进行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书中小人国、大人国里离奇古怪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格列佛的慧骃国之旅。在慧骃国的语言中没有“撒谎”和“欺骗”这样的字眼,人们更不理解它的含义。

  在慧骃国,你根本不需要顾虑别人说话的真假,但在现实世界,我们的老师和父母从小就告诫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因为有太多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却时常发生:有人用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血汗钱,有人利用好心人的帮助进行敲诈,有人甚至为了金钱而抛弃自己的亲生父母……在平时生活中,当遇到有难之人需要我们伸出援助之手时,我却迟疑;当我需要别人帮助时,我又不敢接受。这既妨碍了我去关爱他人,同时也错过了别人的无私帮助。它让我的内心感到十分痛苦和矛盾,这难道不是现实世界中一种悲哀吗?

  我期盼着有一天我们的生活氛围会和慧骃国一样,我们的眼中不再有疑虑,我们的社会只有真诚,没有虚伪。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8

  在这个暑假的时候,我经历了一个非常奇幻的世界漂流。这主要是因为我读了一本很著名的小说,它的名字叫做《格列佛游记》。随着小说里面主人公格列佛的脚步,我跟随他经历了是个神奇的国家。要我说我最喜欢的就是他在小人国的时候了,因为他在小人国的时候,他的身躯对于那些人来说是非常巨大的。不像他在大人国的时候,他的身躯就跟毛绒玩具一样,甚至要比毛绒玩具还要小。在小人国的时候他只是想要去街上转转,都能够给人们带来地震一般的感受。

  比如说在他休息的时候,小人国里面的一些孩子都会跑到他的头发里面玩游戏。让人感到比较惊奇的是两个小人国的国家发生战争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吃鸡蛋要从哪一段打起引起的,这要是放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其次就是他在大人国发生的事情了,他在大人国发生的事就像是我们平常玩的一些小动物一样。他在大人我的时候是待在一个小女孩的手里面,是这个小女孩的玩具。也就是说他在大人国的时候根本没有丝毫的人群,每天被囚禁在玩具城堡里面。不过最难忘的就是应该格列佛经历的最后一个国家,在最后一个国家里面根本找不到任何的人类,因为这个国家的国民基本上都是马。

  不过让人感到羞愧的是,这里面的马的性格是非常的高尚和纯洁的,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撒谎和怀疑别人。可是要在我们现实社会中,又有多少人跟他们一样呢?也许这样的人只会出现在那些伟大的作品里面吧,但是我还是希望在我们的社会中也能够出现像他们一样的人,去寻求人性中最本质的真善美。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9

  《格列佛游记》是一本著名的小说,做讽刺来说,十分的巧妙,做童话来说,也是一本想象力十分丰富的童话。

  但《格列佛游记》通常被人当成一本讽刺小说。首先是因为通过写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这四国的ZZ,例如,小人国的官员选拔方法——不是看才华、知识,而是看谁跳绳跳的好,谁跳得好,谁的官就高。其次就是作者所生活的那个年代,作者将英国的特点写入了这本书,政界腐败,党争激烈……都是英国的特点,这两点合起来看,作为一个讽刺的书,再合适不过了。

  最让我感到讽刺的是第四卷——“慧骃国游记”,这个国家是由一匹又一匹的马组成,这些马忠实又善良,但他们的敌人耶胡却相反,他们好吃懒做,贪得无厌。有人说这有什么讽刺的,就是马与耶胡的战争,但我们仔细想想,格列佛就是因为耶胡被赶走的,这说明什么,耶胡就是人类呀!烟湖雨马正是当时英国社会邪恶的人与正义的人,这一品读讽刺的意味就自然而然的出来了。

  当作一本童话来品读这篇文章,文章写格列佛在四国的机遇,每到一个国家地位,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格列佛在每一个国家地位不同,故事绘声绘色,毫无破绽,又是一篇好童话。

  《格列佛游记》这本书可以让人反复品读,每读一次就换一个角度思考,读一次就有一次新发现。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0

  《格列佛游记》是世界文学名著,大家都很喜欢这本书。我也有《格列佛游记》,而且已经读了两遍。有人会说:“书为什么要读两遍,读一遍就行了,干什么还费时间呢?”我却不这么认为,好书不厌百回读。书就是要多读,多读书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如果读了一本书,但没学到什么知识这有什么意义呢?一本书只读一遍,只能知道一个大概的意思,只有多读几遍,精读细读才能深刻领会书本的全部内容,领会书本的实质意义。

  就像《格列佛游记》这本书,我读第一遍时,只觉得格列佛的经历异常奇特;而读第二遍时,我才感受到了作者对每一种情景都做了细致的描绘,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我才知道了书中深刻的含义。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格列佛因为在大海上冒险,突遇大风,船被打翻了,他抓住一块木板漂到了一个住着许多古怪的人的小岛上,从此开始了各种稀奇古怪的遭遇。他遇到过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马国,并受到了不同的待遇。而文章真正要表达的内容却是18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比如,国王与民众和大臣之间有着不同意见,最终导致引发战争、自相残杀。

  古代著名哲人陈寿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对。一本书就像一个向导,也像一盏明灯,它会带领我们走向知识的源泉。我们应该把一本书多读几遍,只有这样才能领悟到书中的意思,只有领悟到书中的意思,才能学到知识,提高写作水平。《格列佛游记》不但给了我知识,还使我懂得了这样的一个道理。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1

  《格列佛游记》这本书,主要写了主人公,一位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冒险故事。在其中更有一些令人心惊肉跳的情节。在小人国里,他成为了庞然大物,刀枪不入;在巨人国里,他变成了巨人们的玩偶,被玩弄于股掌之间,并与苍蝇和蚊子们展开了争斗;后来,他来到了神秘的飞岛国,这里的人利用鸟的下部的天然磁铁和海底下的天然磁铁的力量,随心所欲地移动,这同时也是一个可以随时传唤鬼魂说话,专门搞一些莫名其妙的研究的离奇国家;还有令人深感汗颜慧英国,在这个人马颠倒的世界里,更有许多不可思议的事发生。

  读着读着,我仿佛随着格列佛一起走进了那个奇幻的世界。那些玩偶般的小人,高大威猛的巨人,长得像鱼的飞岛国居民,以及那些慧英和耶胡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觉得最特别的要数飞岛国的居民。他们的眼睛都长在一侧,而且是一个爱好乐器的民族,在他们的衣服上有各自喜欢的乐器。那里的侍从必须要时刻敲打大臣们的脑袋,否则他们总爱异想天开………

  读了这本书,我很佩服格列佛的智慧,勇气和冒险精神,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男子汉。他一见到大海就抑制不住内心冒险的冲动。作为一名医生,他专门搭乘去各地旅行的船只,以为船员看病为由,去玩游世界,到处冒险。

  《格列佛游记》发表于1726年,被当作是儿童文学作品,实际上却是抨击当时英国社会堕落与腐败的文学作品。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渐渐觉得这本书其实很有意思,而且不会看不进去,反而读了几遍之后,越发地看上了这本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书的世界遨游是每一个人的梦想。打开手头的书,一头扎进去吧,总有一天会发现其中的乐趣。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2

  在读完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后,大多数读者都对小说的主人公一一格列佛的执著精神肃然起敬。其实,在我看来,他执著精神的背后却隐藏着自私与可笑,他的表现是如此的无知!

  他就因为看到了社会的黑暗的一面,就深信不疑地认为人类的世界都是丑陋的。为了他的“完美主义”能够实现,他竟然不负责任地抛下妻子,这难道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表现吗?

  就因为看到了充满爱与美的慧马国以及善良、仁慈的“慧驹”,格列佛就妄自决定一辈子在这里生活,这难道不让人为之可笑吗?最终,上帝没有答应他的请求,毅然把他送回了人类社会。回到家后的格列佛,始终对“慧驹”的高尚念念不忘。整天抱着“慧驹”的替

  身一一家里的种马诉说情怀,给予关爱。而对妻子———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时刻为他牵挂的人,漠不关心,这不是一种无知吗?

  更让我对他产生反感的是,在目睹各种理性社会中的美好事物后,他还是没有领悟美的真谛。诚然,美是一种对爱的宣泄:美是一种爱的归宿。爱是美的化身。

  爱心是种子,爱是果实,当爱的果实成熟脱落后,你闻到爱的芬芳,这就是美。身边的关爱融集成的美,是不加任何修饰的美。然而,打着“追求美”的旗号的格列佛却亲手扼杀了世间最真诚的美一一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这不就足以说明格列佛的可笑与无知了吗?朋友,身边的美是需要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真实的情感去保存的。千万不要忽视了身边的美。母爱就是一种源自于身边的美,紧紧看住它!

  美,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美,是时代的最强音。不要让格列佛的悲剧重演,不要为那虚幻的美而停留。因为总有一天它的美会淡化。扬起美的风帆,抓住身边的美,一种真实的美丽,一种爱心结成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