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游记》读后感11篇(写地心游记的读后感)

时间:2022-11-14 22:58:00 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地心游记》读后感11篇(写地心游记的读后感),以供参考。

《地心游记》读后感11篇(写地心游记的读后感)

《地心游记》读后感1

  这个假期,一本叫《地心游记》的小说深深吸引了我。

  这本书讲的是十九世纪中期,德国科学家里登布洛克教授偶然得到了一张古老的羊皮纸,上面记载从一个神秘的火山口进入可到达地球中心。深信不疑的教授不顾侄子阿克塞尔的极力反对,带着他的向导汉斯进行了穿越地心的冒险。在冒险途中,炙热、眩晕、饥渴、黑暗、迷茫一路随行。不过他们也有了许多奇遇:雄壮的地下海,海怪们的大战,珍贵的古生物化石,甚至还有一个远古巨人!经历千难万险,但是最后火山竟然喷发了,而他们竟在炙热翻滚的岩浆中死里逃生,回到了地面。

  这篇小说构思奇妙,又有很强的科学性,谁能想到作者却只是用想象创作出来的呢?不过我想我们要学习的可不仅仅是作者的想象力,还有作者笔下人物的冒险精神和冷静思维。这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渔夫,他有三个孩子,渔夫死后,这三个孩子不想打鱼,而想通过捞珍珠一夜暴富:老大整日在沙滩上游荡,却不下海,最终他的一生只能穷困潦倒;老二自恃潜水技术好,刚学会就往深处潜,结果再也没回来过;只有老三,既敢潜入海底,又会选择合适的深度,最终,他捞到了珍珠,并因此成了富有的人。

  而《地心游记》中的这位教授和上面提到的老三一样,敢于冒险,并毫不畏惧和退缩。他勇敢,虽然有冒险精神,但并不鲁莽,而是冷静思考,毫不慌乱。他的冷静也值得人学习。

  我们还要向《地心游记》里的里登布洛克教授那样对未知的事物有热情、有冒险精神,但又不会被热情冲昏头脑,依旧能冷静思考,这也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地心游记》读后感2

  很久以前看过这本书,此刻已经拍摄了3D版的电影,更想写写对这本书的印象。

  “地心游记”是一部描述冒险的书,它出自“科幻小说之父”法国作家凡尔纳之手,他也被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我们最了解的就应是他的那本《环绕地球八十天》,我就是看了那本书后才找到这本来看的)。这本书描述地十分精彩,全书讲述李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书籍里偶然得到了一张羊皮纸,发现前人曾到地心旅行,李登布洛克教授决心也做同样的旅行。他和侄子从汉堡出发,到冰岛请一位向导,他们按照前人的指引,由冰岛的一个火山口下降,经过三个月的旅行,历尽艰险和种种奇观,最后回到了地面。书中的汉斯,阿克塞尔,李登布洛克教授在地心环游了地球一周,好几次险些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从鱼龙的嘴里死里逃生,遭遇水源的危机……最终他们最后排除万难,在一次危险的火山喷发中被炙热的炎浆喷到了地中海的斯德隆布利岛。

  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一千本好书就是一千轮太阳。灿烂千阳,会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也会让这个世界所有的秘密在我们面前一览无余地展开。凡尔纳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作家,他一生写了六十六部小说,一共一百多万字,一百多年来,他的作品一向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在跟随这本书历险的同时,我明白了许多有关地层结构及考古学的知识,他似乎在用十分有力的科学理论向我们论证着自己无法实现的科学幻想之梦一般,让我们读着他的小说,不自觉地走向地球的中心。

  地球的中心到底有什么?有梦的孩子才会成功,读这样的书,让我们更坚持为自己确定的目标而奋斗,这个前提,当然是有科学的理论。看这个电影时,也能够先看看这本书,书籍远比电影写得更值得相信哦!

《地心游记》读后感3

  寒假,我看完了《地心游记》,它让我领略了地心的美丽风光。

  《地心游记》是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儒勒·凡尔纳的得意之作,全书主要写了:19世纪中期,德国汉堡科学家黎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书中偶然发现了一张写着密码的羊皮纸,经过两天两夜的努力,终于破译了密码,发现上面记叙着先人萨克奴姗曾到过地心。于是黎登布洛克教授及他的侄子以及冰岛向导汉恩斯在地心进行了一次惊天动地的探险,途中曾遇到过危险,也曾欣赏过许多地心美景,最终他们回到了汉堡,黎登布洛克教授成了一名快乐的科学家。

  书中的三位主人公有着不同的特点以及性格。黎登布洛克教授在研究时很专注,为了研究一张羊皮纸,他甚至两天两夜废寝忘食!同时,他也很坚毅,勇往直前。教授的侄子阿克赛虽然年纪轻轻,却跟着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去探险,途中虽然打过退堂鼓,但每天都坚持下去,没有放弃。在探险中,阿克赛不断磨炼自已,使自已成为了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还有向导汉恩斯,他强壮、忠诚、坚毅、沉默寡言,他用自已的手和脚,多次使黎登布洛克教授和阿克赛幸免于难,他还在探险中造船、掌舵。。。

  看着这三个主人公,我就会联想到身边的一类人。这一类人没有冒险和探索精神,不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最终只能成为温室里的花朵,平平和和地度过一生。还有我们这些小朋友,有的小时候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有点不满足自已的想法就耍小脾气。就这样年龄长大了,心灵却没长大。

  《地心游记》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明白了做人要坚忍不拔,勇往直前,为自已的目标而奋斗,不断地磨炼自已,勇于接受生活中的挑战,才能成功。

《地心游记》读后感4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科幻小说之父”法国作家凡尔纳创作的《地心游记》这本书,它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主要讲的是“我”和叔叔里登布洛克在一本古老的书籍里偶然得到了一张羊皮纸,发现前人曾到《地心游记》书籍封面地心旅行,里登布罗克教授决心也作同样的旅行.他和侄子从汉堡出发,到冰岛请一位向导,他们按照前人的指引,由冰岛的一个火山口下降,途中历尽艰险和种种奇观,经历迷路、缺水、史前生物等种种险情,也得到了地下海、史前人骨骸等惊世的发现,经过三个月的旅行,最后回到了地面安全返回家中的科幻故事。

  我最喜欢书中的人物是里登布洛克,因为他总是很有责任感,细心而不失爱心,勇于尝试,勇不放弃,小队不论遇到多大的危险,多大的灾难,只要他在,都能迎刃而解,他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聪明的头脑也帮了不少忙。我很想像他一样,可我在生活中总是十分胆小,不敢尝试,比如上次回答问题,本来我都会的,只不过因为胆祛,并没有举手,看着回答问题的人开心的脸,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一定要向他学习,勇敢尝试,抓住机会,相信我也能做好!

  书中不仅人物性格鲜明,而且情节跌宕起伏,异想天开,比如说一行人坐木筏渡“海”时两大海兽的格斗描写的十分生动,我仿佛融入其中,想象自己也坐在木筏上,亲眼目睹着这一切。像这样的描写还有很多,让我着实感受了一番梦幻仙境,凡尔纳的文笔真是太妙了!

  “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给了我一场思绪的冒险,我将来也要用我充满想像力的文笔尽情书写我的理想,让生活变的有趣,多彩!

《地心游记》读后感5

  爱幻想、喜欢探险的人都会喜欢上《地心游记》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家儒勒·凡尔纳。

  故事讲的是矿物学教授里登布洛克偶然得到了一本萨克努塞姆的一本书,在书里发现了一封密码信,在侄子阿克赛尔的帮助下终于成功破译了密码信,萨克努塞姆在密码信中说他去过地心深处,并指明了路线。为了一探究竟,里登布洛克带着侄子以及一们冰岛向导汉斯从斯奈菲尔火山口下去,开启了探险之旅。

  读到这里,我的心不由得悬起来,心想这个里登布洛克疯了吧,就凭书里的那么个纸条就去冒险,万一突然火山爆发那可怎么办?再说了,如果这个萨克努赛姆并没有下去,只是依据猜想和推测而留下的纸条呢?那不就白跑一趟了吗?可是转念又一想,如果动不动就怕死那还怎么当探险家呢?如此一来,我又禁佩服起里登布洛克教授来。

  他们仨顺着火山管继续向下滑到达底部时已经在海面以下一万英尺了。这时,他们面前出现了两个岔道口,他们走了其中一条,但是结果却发现走进了一条死胡同,并且这时他们已经没有了饮用水,于是只能原路返回选择另一条通道,可是在另一条通道里他们仍然没有找到水,只能认命继续向下走,在一块岩石石壁的后面他们听见了水声,将石壁凿开终于得到了泉水。在接下来的旅程里他们迷路了,又遭遇了暴风雨,然后又没有了食物,最后机缘巧合从西西里岛的火山管内被喷回了地面。看到这里,我一颗悬着的心才稍稍平复下来,心想:他们的经历还真是一波三折,都要赶上唐僧师徒取经路上遇到的九九八十一难了!不过,还好,他们平安归来了。

  让我们和书中的主人公一起开启探险之旅吧!

《地心游记》读后感6

  那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是否已经没有人能够编织出来了?你可以说它是梦,但梦境怎有可能这么绚丽、真实,引人入胜?带你游历一场真实的梦。

  从阿恩·萨克奴姗到黎登布洛克教授,从一张羊皮纸到冰岛的斯奈弗火山口,儒勒·凡尔纳,用他那极尽绮丽的笔法,沉稳又不失趣味的向我阐述了地心的奇妙。

  你想象过火山中竟然有着钟乳石,小溪,甚至更多吗?红棕色的石英结晶闪闪发光,美的不敢想象。你见过比人还高的蘑菇吗?海草巨大的仿佛蟒蛇,漂浮在海面;原始的植物在悬崖峭壁上屹立,高达一百英尺;乳齿象的化石遍布各地,令人惊叹不已。你尝试过在一望无际的地心海洋上漂流吗?波浪翻涌间,时不时跳出一两条已绝种的双鳍鱼……

  这就是科幻的魅力。它可以带你畅游东西南北,天上地下,无所不能。它虽然是幻想,但毫无疑问,它更推动了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科学的基础。在科学基础上建立的想象,一定比不切实际的空想有根据得多。

  想一想,如果没有儒勒·凡尔纳,如果没有他的科幻小说,我们这个世界会不会枯燥许多?实际上,科幻并不只只属于他一个人。这位“科幻小说之父”甚至声称自己从未对科学有过特别的兴趣,另一方面,他从未接受过科学方面的教育。

  所以说,只要愿意,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创造自己的《地心游记》。那里面的奇思妙想,属于大家。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地心游记》。

  读《地心游记》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都可以是科学家,每个人都可以有属于自己的科幻。

《地心游记》读后感7

  《地心游记》讲得是一个叫阿克赛的男孩儿,他有一个古怪的叔叔,他是一个矿石学家,他会熟练使用他的锤子,磁石,吹管等挖矿时候需要的物资。他的脾气非常暴躁,完全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阿克赛即是他的侄子,又是他科学实验的助手。一天阿克赛和他的叔叔发现了一本神秘的书,它来自冰岛,里面有一些奇怪的文字,这些文字可能是一个什么秘密。他叔叔就想这本书的秘密挖掘出来,于是废寝忘食去破解这个谜团。但是秘密却被阿克赛先发现了。这个秘密说在冰岛有一个斯奈弗火山,那儿有一条通往地心的路。于是他们就开始了前往地心的探险。在探险中他们认识他们的向导汉恩斯.布杰克。经过一段慢长的时间他们终于走出了斯丹毕,走向斯奈弗火山,在火山底部萨克奴姗洞口进入地心。

  在进入地心的过程中,他们经历了缺水,迷路,看到了地壳下面的大海,巨大的石头,还发现了笔,说明以前有人来过。他们到达地心以后,他们又面临了食物不足的问题。就在食物完全吃完陷入绝境以后,他们突然发现地下的火山要爆发了。他们很快想了一个办法,利用热岩浆和水汽的巨大冲力可以把他们冲出地心。就这样他们出来了发现自己到了地中海中间的斯特隆博利。在当地居民的帮助下他们登上了法兰西皇家游船伏尔吐诺号到达马赛,然后回到汉堡。

  读完这本书,我有这样一些想法。通过读这本书,我知道了做事情要敢于尝试,多思考,不要盲目相信一些事,因为自己尝试过的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要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样你才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危机时刻要沉着冷静,只要你冷静下来,你才能快速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地心游记》读后感8

  我偶然看到了法国作家凡尔纳所着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这本书讲述了主人公阿克塞尔的叔叔李登布洛克发现了一张字条,并带领主人公和向导汉斯一齐想地心进发,最后又随着一次火山喷发回到地面的故事。

  这虽然是一个科幻故事,但在作者笔下就像真正发生过一样,我仿佛也跟着他们到了地下世界,进行了一次奇妙的探险。故事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主人公阿克塞尔的脱变。

  阿克塞尔,一个只有十九岁的大孩子。他并不善于探险,每一天只是热衷于钻研一些珍奇的石头。在旁人眼中,他有着与众不同,甚至令人费解的思维方式,而这是这种惊异的思维,使他成功的破译了有着几亿亿种组合的密码。也正是这张倒霉的密码,驱使他的叔叔带领他向地心出发。

  虽然他们未能到达地心,但这次惊心动魄的旅程,却使阿克塞尔得到成长,最终成为了一个名符其实的男子汉。出发前,为了克服阿克塞尔的“恐高症”,叔叔对他进行了“登高俯视”的训练。阿克塞尔每一天不得不登上高高的钟楼,向下俯视一个小时。阿克塞尔居然撑了下来,五天后,他不再惧怕那令人生畏的高度,他变了。

  在向地心进发的过程中,阿克塞尔经历了一次次严酷的考验。旅途中,他与叔叔等人失散了。他没有同伴、没有饮用水,周围净是坚硬的岩石,伴随他的只有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他恐惧了。然而绝望中,他看到了仅存的一丝火苗,正是这丝微弱的火苗,让他燃起了期望。他重新站来起来,找了叔叔。经过无数次恐惧和绝望,不仅仅没有打垮阿克塞尔,反而使他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历练,最后让他成为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在黑暗中,用心感受风气息,随着风吹来的方向一向向前,就能找到出口,等在那里的是我们久违的光明。经历了挫折,感受过随时失去期望的痛苦之后,我们才能脱变为美丽的蝴蝶,真正懂得“光明”的含义。

《地心游记》读后感9

  暑假里,我读了《地心游记》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写了阿克塞尔的叔叔奥托·李登布洛克从一张密码纸里意外的发现了通往地心的方法,于是,叔叔和阿克塞尔准备去位于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的斯奈菲尔火山的火山口进行一次地心之旅,经历重重困难,最后终于返回地面的故事。

  叔叔在冰岛找到了一个助手,名叫汉斯,他们将一同前往地心。在下降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带的水少了,并且,他们还走错了路,幸亏汉斯及时发现地下泉水,他们才得以解渴。因此,这条小溪被命名为“汉斯小溪”。

  有一次,阿克塞尔在一条坑道里迷路了,他很慌张,但马上又镇定了下来。准备沿着小溪走回去,谁知现在小溪也不见了。接着,他的灯也摔坏了。他像一个疯子一样在坑道里上蹿下跳,撞的满脸是血,最后撞在了岩石上,晕倒了。醒来后,他发现一堵石壁能够传递自己的声音,能和叔叔对话。按照叔叔的指示,阿克塞尔又重新找到了叔叔。

  阿克塞尔美美地睡了一觉,醒来以后发现自己在一个山洞中,洞外有许多巨大的植物,还有一片海洋,还有许多早已灭绝的动物,阿克塞尔十分惊讶。叔叔准备航行到海对岸,寻找通往地心的通道。但是,在航行的过程中,他们遭遇了一场风暴,一只带电的火球向他们袭来,把船上的电器都磁化了,风暴过后,他们终于航行到了对岸。但因为罗盘也被磁化了,所以他们认为自己没有航行到对岸,而是又回到了原点。虽然他们已经找到了通往地心的通道,但是在风暴中,他们的食物都被淹没了,只剩下一点点。幸亏火山爆发,他们坐着木筏被火山“喷”了出来,结束了他们的地心之旅。

  读了这本书,我非常敬佩阿克塞尔一行人,他们在那么极端的情况下还能冷静的作出判断,一次次有惊无险地避过了许多危险,他们的毅力值得人们敬佩。

《地心游记》读后感10

  这是一部描写到地心探险的小说。出自法国科幻作家儒尔˙凡尔纳的笔下,他丰富的想象力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奇幻的地心世界。讲的是德国科学家李登布洛克教授得到萨克努塞姆的一封密码信,通过破译后发现有人曾到过地心。于是李登布洛克教授就和侄子阿克赛尔来到羊皮纸上所写的地方,并在冰岛聘请了向导汉斯,由斯奈尔菲尔火山口进入地下,开始了他们的地心探险之旅。他们从冰岛的斯奈菲尔火山口出发,一直向着地心方向下降,在地下,他们一路克服了缺水、迷路等种种磨难,也见到了食人鱼,像恐龙一样的动物,甚至还见到了野人,最终他们凭借坚强的意志在一次火山喷发中从西西里岛的斯德隆布利火山回到了地面。

  这本书中的三位主人公坚忍不拔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李登布洛克教授有着科学和缜密的心思,甘愿为探索科学奉献出自己的生命,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科学是伟大的。这本书语言幽默,情节扣人心弦。我认为最惊心动魄的是向导汉斯、阿克赛尔和李登布洛克教授在离地心不远的地下河遇到了风暴,大风把他们的小船吹得差点沉下河。后来,一个火球袭击了他们,这个带电的火球落下后,将木筏上所有的铁器都磁化了。半白半蓝的火球如同一刻直径10英寸的巨大炸弹,慢慢的移动着,在风暴的抽打下急速旋转。它朝我们来了,它爬上木筏的骨架,然后跳到食品包上,然后又轻轻飘下,一个反弹,掠过火药箱。多么恐怖!我们都要被炸上天了这本书不仅情节使人惊心动魄,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向导汉斯。这位强壮、忠诚、勤恳的冰岛人,用双手、双脚完成自己的使命,正是他在严重缺水的时候找到了一口井,才得以救活大家。

  这本书让我明白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只有坚持不懈、执着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地心游记》读后感11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书名叫《地心游记》,我觉得这本书很好看。

  这本书大致讲的是:阿克塞尔和他叔叔里登布洛克教授绞尽了脑汁,终于破解了羊皮纸上的密语,并和向导汉斯开始了地心之旅。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在一次火山爆发中被“冲”了出来,重新回到了地面。

  我觉得这本书好看的原因是:故事情节惊险,令人激动;书里还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如排比、比喻等;它还把一些名人和恐龙插入故事。接下来就说说我看书时的感受吧!

  当我读到破解谜语那几章时,我特别激动,着急得恨不得把那些知道这个密语的人找过去,然后让他告诉叔侄俩这是什么意思。

  找到洞穴小溪后不久,阿克塞尔和他叔叔走散了,提灯也灭了,他开始在黑暗中奔跑。他会不会遇上鬼?或者被石头撞破头?他的手脚已经被石头划破了,再这样下去,他会不会伤口感染而死掉呢?想到这里,我不寒而栗。带着恐惧和担心,我翻到了下一章。后来,阿克塞尔的头撞上了尖岩石,晕倒在地。不过,他的运气很好,泥石流不但没有把他埋住,反而将他冲到了他叔叔脚边。“呼——差一点就被埋了!”我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最让我吃惊的是,阿克塞尔他们在“地中海”上航行时,居然遇到了鱼龙和蛇颈龙!有长脖子的蛇颈龙,和有着鳄鱼嘴的鱼龙,不是在恐龙时代才有吗?!怎么会穿越到人类生活的年代呢!难道有人在这里做过类似于《侏罗纪公园》那样的实验?可是那时候的科技怎么可能比现代科技还发达呢!我一肚子都是疑问。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我非常的惊讶!

  我觉得这本书很适合我们这个年龄的'人看。因为它想象很丰富,让我们脑中自然而然就浮现出那个场景,并把它转化成一个在动的画面,所以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